嚙齒目 > 黃毛鼠
目錄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中文名:黃毛鼠
  學名:rattus rattoides
  別名:黃哥仔(廣東)、田鼠、園頂鼠(福建)
  類屬:嚙齒目(rodentia),鼠科(muridae),鼠屬(rattus)。
  分 布: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均有發生。
形態特徵 Morphology
  黃毛鼠體型中等,軀幹細長,成年鼠體長140~165mm,體重100~200g,尾長短於或等於體長。耳小而薄,嚮前折不到眼部。體背毛黃褐色或棕褐色,腹部白色,腹毛尖端白色,基部灰色,背腹部沒有明顯的界綫。尾上下色近似,上部呈深褐色,下部略淺。四足背被白色毛,後足小於33mm,是黃毛鼠的重要特徵之一。
生活習性 Habits
  善於涉水遊泳,縱橫交錯的河流或溝渠不會妨礙它覓食和棲息活動。通常在稻田、甘蔗地、灌木叢、塘邊、河堤、路邊等處棲息築窩。春季多在水源附近,挖洞築窩;秋鼕季節遷移到糧庫和居民區場院的儲糧囤、垛、柴草堆底下挖洞築窩,一般有2-5個鼠洞,洞口直徑3-5釐米,洞道彎麯,分支較多,洞內有1個鼠窩,窩內用細軟雜草鋪墊。有鼠棲息的洞口比較光滑,洞口附近常有挖出的顆粒狀土堆和撒落的糧食及鋪墊物,以及鼠尿等物。晝夜都活動,以清晨和傍晚活動頻繁。在它棲居範圍內食源充足時,活動範圍就小,當食源缺乏時,會到3裏以遠的地方去覓食。
  此鼠的分佈與數量變動有關係。在南方,夏秋高溫高濕季節,因炎熱氣候其哺乳期的仔鼠成活率明顯降低,鼕春兩季的氣溫不太冷,對它生存並不構成威脅,甚至對它更加適宜。
  每年生殖3-5胎,每胎産仔5-7衹。在中南地區春秋兩季是它繁殖高峰,春峰在4-5月,秋峰在9-10月;12月至翌年的2月很少生殖。
生態習性 Habits
  1.棲息分佈
  黃毛鼠為野棲鼠種,室內極少捕獲到,在平原、丘陵和山區農田數量較多,喜居於稻田、甘蔗田、菜地、灌木叢、塘邊、溝邊的雜草中。夏季多在近水、涼爽地方活動,在秋、鼕季喜居於住宅區附近的菜地、雜草叢中或山腳下。
  2.洞穴結構
  黃毛鼠是地下棲居鼠種,其洞穴結構較為簡單,一般有洞口2~5個,洞口直徑3~5cm,洞道直徑約4~6cm,洞道彎麯多分支,洞庭湖內通常衹有一個巢室,巢室直徑14.6±0.43cm,巢室頂部離地面16.0±2.17cm(黃秀清等,1995)。
  3.活動規律
  黃毛鼠晝夜活動,一般夜間活動最多,以清晨和黃昏最為頻繁。活動範圍隨食物條件不同而變化,食物豐富時,活動範圍小,約幾十米以內,食物缺乏時,活動範圍明顯擴大,可到距2~3km的地方覓食。黃毛鼠的數量隨着不同作物的和生長和成熟而轉移,在鼕季作物成熟收割後,一部分遷至稻草堆下,一部分竄入室內,數量極少。在福建古田地區黃毛鼠竄入室內主要地5月和12月前後。
  4.食性食量
  黃毛鼠是一種雜食性鼠類,以食植物性食物為主,占90%以上,動物性食物較少,喜吃大米、𠔌子、紅薯、小麥、黃豆等,對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食物有明顯的選擇性,對早熟的水稻品種為害較重。詹紹深(1986)報道一隻成年黃毛鼠每晝夜吃大米8.7~9.2g,占體重的10.7%~11.3%,吃紅薯14~15g,占體重的17.3%~18.5%。據室內飼養,一隻黃毛鼠一年內可吃糧食6.96kg。馮志勇等(1995)按黃毛鼠胃內食糜的種類,將黃毛鼠的食物分為纖維類、澱粉類和動物性食物類,其中,纖維類食物占26.27±7.42%,澱粉類食物占63.77±5.94%,動物性食物占9.86±2.79%。黃秀清(1990)報道,黃毛鼠對新鮮稻穀的取食率高,比對貯藏多年的陳𠔌高2.25倍,且喜食正在田間成熟的稻穀。日食稻穀量約占體重的10%左右。戚根賢等(1996)報道,黃毛鼠的取食量有季節變化,其變化主要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平均取食量和飲水量分別為70.40±9.47g/kg體重/日和107.82±9.69ml/kg體重/日;取食量(y)與日平均溫(x)關係方程為:y=151.5081-3.9701x;飲水量(y)與日平均溫濕度比(x)關係方程為:y=36.3899+24.5994x。
為害特點 Damage characteristics
  食性雜。以植食性為主,如稻、麥、豆類、花生、甘蔗、果蔬等;秋收以後,也食野生植物的莖、葉、種子和塊根;也經常捕食魚、青蛙和昆蟲等。食量大,危害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