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河南 >鄭州 >新鄭市 > 黃帝故裏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黃帝故裏聯繫方式電話:68385533黃帝故裏投訴電話鄭州旅遊投訴電話:0371-67188061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黃帝故裏景區榮譽國傢aaa級景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故裏導遊圖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裏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被評為國傢aaa級景區。2000年被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黃帝故裏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裏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於祠前建軒轅橋。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裏”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傢、鄭州市等各級政府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大力支持下,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裏景區進行了重建。
  擴建後的黃帝故裏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裏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整個景區佈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鬆柏蒼鬱參天。盤竜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於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裏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鎸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回廊,挂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聖”: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築,寓意黃帝出生地。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葉落兮歸根,故裏兮牽魂。黃帝故裏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景點簡介
  是國傢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的現場。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産.
  黃帝故裏新鄭說無可爭議。天水說是黃帝的子孫 姓後人遷至此處建立的古魯國,為紀念先人黃帝而對當地許多地名命名時均與黃帝有關,以致引起誤傳。魯人遷至山東後,又將壽丘等有關地名和傳說帶至此地,以致漢代學者、孔子十一世孫孔安國藉機用此擡高先人孔子地位、偽造出了黃帝故裏山東壽丘說。後世史學家隨其一錯再錯,誤傳至今.
  但通過分析歷代史料可以找出明顯的錯誤矛盾之處:
  一是壽丘作為山東地名為後起,據《清一通志》載:“壽山在州北一裏,下有魯𠔌水。”壽山不高,故當地人也稱之為壽丘。是黃帝後裔 姓魯國所在地,後魯國遷於現山東,壽丘這個地名也隨之來到了山東。到了東周初期,周公旦被封到此地,這就是後起的周代魯國。所以,黃帝生壽丘的傳說應是源於天水的古壽丘,是黃帝後人遷居天水後思念先祖而作,而非山東後起的壽丘。
  二是古史記錄的前後矛盾。《帝王世紀》作者皇甫謐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又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而黃帝先人少典就是有熊國君,作為有熊國君的少典怎可能到山東壽丘生下黃帝,然後在陝西姬水將其養大,再回到新鄭讓其繼位。
  三是據古史記載與黃帝同時期的山東是東夷族,其首領為少昊,後來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的蚩尤就是少昊族的首領之一,作為同時期的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的黃帝怎會生於少昊族的領地。
  四是根據考古發現,中原古文化是由裴李崗文化而發展至仰韶文化,而山東古文化是由北辛文化發展至大汶口文化,從出土文物及其生活遺跡看,二者文化類型有着較大的區別,各自都能自成體係。所以屬於仰韶文化的黃帝在同時期决不可能和屬於大汶口文化的少昊同時出生於山東壽丘。
  而陝西的姬水也是周人(姬姓)遷至渭水後的後起名,真正的古姬水就是《說文》和《水經註》中記載的 水,即今天新鄭境內的 水。昆侖說更是來自於《山海經》中的神話,不足為據。衹有河南新鄭說,從史實到傳說,從地名到遺址,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都無可置疑地證明了該地是真正的黃帝故裏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故裏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北,占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裏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歷代都有修復。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裏”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
  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裏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黃帝故裏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裏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鬆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裏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鎸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回廊,挂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有衆多史料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建都在河南新鄭,故河南新鄭也是黃帝故裏
  明《大明一統志》:“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現存於軒轅故裏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記》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後成了旅遊景區,每年農歷三月三都有億萬炎黃子孫來此尋根拜祖!06年4月1日起景區門票免費。
主要景觀
  黃帝故裏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佈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鬆柏蒼鬱參天。盤竜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於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裏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有甬道銘文、民族圖騰柱、鼎壇、回廊。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壇四周回廊挂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聖”: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築,寓意黃帝出生地。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旅遊攻略
  黃帝故裏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裏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擴建後的黃帝故裏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裏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鬆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裏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鎸刻萬年歷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回廊,挂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采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葉落兮歸根,故裏兮牽魂。黃帝故裏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景點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下遊一帶居住着上萬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這些大小部落,為了對付其他部落的入侵或對外擴張,往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部落聯盟。當時,在這些部落中,有三個最為強大的部落。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中遊南部嵩山東麓的有熊(今河南新鄭市)這個地方的有熊部落,其首領是姬軒轅。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傢、軍事傢和科學家為一身的領袖人物。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下遊濟水一帶(一說在今湖北北部與河南南部)的最為強悍善戰的九黎族部落,其首領名叫蚩尤。一個是居住在陳丘(今河南淮陽一帶)的神農氏部落,神農氏的首領稱炎帝,已傳到第八代榆罔。《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黃帝、炎帝。生而異德,黃帝以姬水成,故姓姬,炎帝以薑水成,故姓姜。”由此看來黃帝和炎帝還是同胞兄弟呢。
  據說,在神農氏時代,炎帝是天子,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都要聽從天子的命令。但是這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沒落,各氏族部落之間互相進攻討伐,特別是九黎族部落,到處搶殺擄掠,使百姓深受其害,而神農氏炎帝榆罔又無力加以製止。這時的有熊部落正興起,其首領姬軒轅經常出面調停部落之間的糾紛,以理服人,對不聽勸告者,就以武力徵服。這樣,許許多多的部落已不再聽從炎帝榆罔的命令。姬軒轅事實上已代替了炎帝榆罔的天子地位。炎帝榆罔為了輓回自己的天子地位,就出兵攻打那些服從姬軒轅的部落。這樣,越是攻打,那些部落就越是歸姬軒轅。於是姬軒轅就率領他的六七個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南扶溝境內,一說在今河北涿鹿縣)與炎帝榆罔大戰。經過三次大的戰役,炎帝榆罔大敗,歸服姬軒轅。這樣,兩個部落聯盟又聯合,乘勝徵討肆虐百姓的蚩尤部落。姬軒轅與蚩尤交戰,用的兵器是木棒、石斧、骨簇,而蚩尤這時已用上銅兵器,因此,初戰連連失敗。姬軒轅見一時不能取勝,就采用誘敵深入戰略,將蚩尤引誘到地理環境陌生的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縣,一說是山西解縣)之中,使蚩尤士兵糧食斷絶,體力疲憊,然後乘着天降大霧,不辨東西,帶着指南車,衝進蚩尤兵營,生擒蚩尤。
  新鄭最早稱“有熊”
  河南省新鄭市在遠古稱“有熊”,這在歷史書有明確記載。最早的記載是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麽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說:“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說:“新鄭縣,漢舊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本鄭國之地。”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說:“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1986-1993年版《漢語大辭典》說:“有熊,古地名,傳說黃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不僅歷代史書這樣記載,明代至民國年間的《大明一統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開封府志》、《新鄭縣志》都一致記載新鄭古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劉文饒的《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以上歷代文獻、地方志和碑刻,告訴我們,從戰國的《竹書紀年》至今,一致記述新鄭古代為“有熊”。當代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在《始祖山中華聖地建設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說:“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新鄭這個地方的傳說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說從文獻上來看,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墟’和作為‘少典氏之國’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我們國傢的歷史上,經《史記》和《史記三傢註》等書記載下來,應該說兩千年左右的時間裏沒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來懷疑這一點。”
  至於新鄭為何稱“有熊”,何時稱“有熊”,稱至何時,許多專傢學者發表不少高論,一致說法是,新鄭在新石器時代,可能有許多熊。少典氏族是以熊為圖騰,所以這裏叫有熊。少典氏族生活年代,有許多學者認為是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如考古學家許順湛在給《新鄭縣文物志》作序時說:“依據古史文獻來看新鄭的歷史地位,如果對照《新鄭縣文物志》,我們就會更加清楚,距今8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是少典族階段的遺留,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是黃帝族階段的遺留……。”考古學家李友謀、馬世之等皆持相同觀點。至於“有熊”稱至何時,漢代司馬遷《史記·周本紀第四》說:“帝紂乃囚西伯於羑裏。閎夭之徙患之,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史記·正義》:“《括地志》雲:‘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由此可見,在商朝末,新鄭還稱為“有熊”。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1982年編製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商》在商代,仍稱新鄭為“有熊”。
  軒轅丘在何處?
  既然黃帝是因居住或生於軒轅丘而得名,那麽軒轅丘在何處?古代歷史文獻有三說:一是酈道元《水經註·渭水》說:“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裏軒轅𠔌。”此說難以成立。因為黃帝的父親少典是有熊國君,有熊國在河南新鄭,怎麽可能跑到甘肅天水的軒轅𠔌生下黃帝?再說,史書沒有記載少典氏在那裏活動過。二是《山海經·西次三經》說軒轅丘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之西480裏。玉山在哪裏?在昆侖山附近,也就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裏能夠産生像黃帝族這樣強大的部族嗎?三是說軒轅丘在河南新鄭。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王欽若《册府元龜·帝王部》說:“黃帝初受國於有熊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天下名勝志》說:“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大明一統志》說:“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軒轅故裏碑刻說:“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址,乃當年故址。”清嘉慶二十二年和民國十九年《密縣志》引《中州雜俎》說:“密縣大隗鎮南三裏許有‘七聖廟’……新鄭軒轅丘距此四十餘裏。”這就是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新鄭市區內。漢代在軒轅丘旁建有軒轅故裏祠,至今猶存。
相關詞
新鄭黃帝文化遺産尋根
包含詞
黃帝故裏景區新鄭黃帝故裏軒轅黃帝故裏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河南省黃帝故裏建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