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麥迪遜廣場花園 madison square garden
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被紐約當地人簡稱為msg或者幹脆就叫做「花園」。它位於全美最大的火車站之一的賓夕法尼亞車站上面,許多乘坐火車來紐約的外地遊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足足有126年歷史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它是紐約的門臉。
其實,「花園」是紐約城先後四座球館的名字,最初的兩個都坐落在麥迪遜廣場,因此得名麥迪遜廣場花園。後來建的第三個球館是在第50街與第八大道的交界處,現在的第四個位於第33大街和第七大道,它們與麥迪遜廣場已經沒有絲毫關係,但是「麥迪遜廣場花園」留下的記憶實在太深,所以後來建成的第三座和第四座依然以這個名字命名。
麥迪遜廣場花園是紐約尼剋斯、紐約巡騎兵、紐約自由、聖約翰大學、紅色風暴大學等球隊的主場,也是個人演唱會、政治集會等大型室內活動的舉辦地。紐約在遭受9.11重創後的第一場勵志音樂會和約翰·列儂在1980年被謀殺之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都是在這裏舉行。花園裏的大廳有專門的座位序列表,詳細介紹舉辦籃球、冰球、音樂會等不同活動的不同座位安排,據統計,球館一年舉辦的大型活動有320場。它不僅是nba的“球館麥加”,喬丹、雷吉·米勒等巨星留下神奇記憶的地方,更是拉斯維加斯之前的“拳壇麥加”,是拳擊在過去一個世紀最為活躍的舞臺,舉辦過弗雷澤與阿裏第一次、第二次大戰,喬·劉易斯的許多拳賽等歷史經典賽事。
一部麥迪遜廣場花園歷史,其實就是美國體育、文藝和政治的生動鮮活史。 |
|
麥迪遜廣場花園 Madison Square Garden
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被紐約當地人簡稱為MSG或者幹脆就叫做「花園」。它位於全美最大的火車站之一的賓夕法尼亞車站上面,許多乘坐火車來紐約的外地遊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足足有126年歷史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它是紐約的門臉。 |
|
第8街與第33街拐角處的一幢大型白色圓柱體建築。麥迪遜廣場花園是體育娛樂活動的殿堂,衆多球類賽事和搖滾音樂會等經常在這裏舉行,最初於1879年興建完成的是麥迪遜廣場,之後曾2次遷移,如今的建築物則是1968年完成的第三代。場所雖然一再改變,但名稱仍然沿用最初的“麥迪遜”。 |
|
其實,「花園」是紐約城先後四座球館的名字,最初的兩個都坐落在麥迪遜廣場,因此得名麥迪遜廣場花園。後來建的第三個球館是在第50街與第八大道的交界處,現在的第四個位於第33大街和第七大道,它們與麥迪遜廣場已經沒有絲毫關係,但是「麥迪遜廣場花園」留下的記憶實在太深,所以後來建成的第三座和第四座依然以這個名字命名。 |
|
麥迪遜廣場花園是紐約尼剋斯、紐約巡騎兵、紐約自由、聖約翰大學、紅色風暴大學等球隊的主場,也是個人演唱會、政治集會等大型室內活動的舉辦地。紐約在遭受9.11重創後的第一場勵志音樂會和約翰·列儂在1980年被謀殺之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都是在這裏舉行。花園裏的大廳有專門的座位序列表,詳細介紹舉辦籃球、冰球、音樂會等不同活動的不同座位安排,據統計,球館一年舉辦的大型活動有320場。它不僅是NBA的“球館麥加”,喬丹、雷吉·米勒等巨星留下神奇記憶的地方,更是拉斯維加斯之前的“拳壇麥加”,是拳擊在過去一個世紀最為活躍的舞臺,舉辦過弗雷澤與阿裏第一次、第二次大戰,喬·劉易斯的許多拳賽等歷史經典賽事。
一部麥迪遜廣場花園歷史,其實就是美國體育、文藝和政治的生動鮮活史。 |
|
1874年,美國江湖騙子的先驅巴納姆租下紐約麥迪遜大街和第26街的一個舊火車站,衹是為了讓他的大馬戲團有個安身之所。巴納姆怎麽也不會想到,這裏將成為美國體育史上的聖地。歷史上許多聖地的遺址已無從考證,麥迪遜廣場花園在這一點上比較幸運,雖然它在131年間有過四個版本,但大部分紐約人都瞭解這段變遷。
如今作為尼剋斯主場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已經是紐約市內第四座有着同樣名稱的建築,這裏很快也將成為歷史。上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老闆們與兩位開發商進行談判,準備在體育館以西一個街區建造新體育館,那將是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第五個化身。
與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前三個版本一樣,目前位於賓州廣場的這座體育館將被拆掉,原址上會矗立起幾幢摩天商務樓。曾擔任過麥迪遜廣場花園地産顧問的瑪麗·安·泰表示:“賓州廣場的定位是一流商務中心,為了達到這一定位,拆掉麥迪遜廣場花園勢在必行。”
不過要拆掉這座藴藏着諸多歷史回憶的體育館並非易事,由此引起的明爭暗鬥已經持續了很久。早在2003年和2004年,紐約市政當局就兩次通知麥迪遜廣場花園的老闆道蘭父子,要求他們將主場西移。道蘭父子對此的反應是在去年6月宣佈,他們將投資3億美元翻修體育館。
道蘭父子不是不願意換一座新體育館,他們衹是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不滿。此前布隆伯格批準美式足球聯盟(NFL)的噴射機隊斥資22億美元修建新球場,道蘭父子認為他的决定是厚此薄彼。道蘭父子花了上千萬美元在電視上打廣告,宣稱噴射機隊的新球場是“市長的愚蠢决定”,而布隆伯格也反唇相譏,宣稱道蘭父子自私貪婪。
最終獲勝的是道蘭父子,紐約州議會在今年6月否决了噴射機隊建造新球場的提案,這時出了一口氣的道蘭父子開始考慮自己的切身利益,並同意建造新主場。瑪麗·安·泰說:“道蘭父子大獲全勝,他們不但讓噴射機隊吃了個啞巴虧,還得到了一個建造新體育館的最佳地點。”
關於新體育館建造的談判纔剛剛開始,許多問題懸而未决,比如誰將為超過5億美元的建造費買單,道蘭父子是否會在體育館原址建造的摩天樓裏占有股權,以及新體育館的具體建造方案等。此外,建立新體育館和開發原址都需要得到紐約市議會的批準。
建造一座新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已不是什麽新提議,早在18年前,當時紐約最大的地産商、加拿大人雷奇曼就準備出資25億美元建造一座新體育館,他的目的也是在體育館現在的地基上建造一組摩天樓。當時擁有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海灣與西方公司拒絶了雷奇曼的提議,他們認為那樣做風險太大。 |
|
無論是在紐約地方志、拳擊史、籃球史還是音樂史上,麥迪遜廣場花園都是個值得提起的地方。與其說這是一座體育館,倒不如說它是美國的文化符號之一,美國人很少說出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全稱,他們把這裏叫做“MSG”或“花園”。從建立至今,麥迪遜廣場花園經歷過三次翻修或重建,但它留給美國人的回憶卻從未改變。
花園一代
南北戰爭剛剛結束六年,麥迪遜廣場公園已經成為紐約新貴們休閑的最好去處。公園內唯一的污點是一座老舊的火車站,直到馬戲團經營者巴納姆租下這塊地皮,在上面蓋起一座沒有屋頂的三層紅磚建築。1874年4月27日,巴納姆的“羅馬大競技場”揭幕,這就是第一代麥迪遜廣場花園。
幾年後,巴納姆將花園的租藉權轉讓給樂隊指揮吉爾莫,正是後者將拳擊帶進花園。當時拳擊在紐約市是非法運動,因此吉爾莫衹能打着表演或“演講娛興節目”的旗號舉行拳擊賽。拳擊和各類表演給花園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但觀衆們對這座露天建築的鼕冷夏熱也頗有怨言,於是對花園的改建在1889年7月開始。
花園二代
改建後的花園擁有32層樓高的摩爾式尖塔、紐約市內最大的餐廳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堂。花園重新開放時,那座尖塔尚未完工,而奈史密斯博士要在兩年後纔發明籃球。16年後,主持花園改建的建築師斯坦福德·懷特正是在花園的屋頂上被匹茲堡富豪哈裏·索槍殺,那就是名噪一時的“屋頂謀殺案”。
懷特死後10年,重量級拳王“巨人”維拉德在花園戰勝弗蘭剋·莫蘭後衛冕,那場比賽的門票收入達15.2萬美元,創下花園的新紀錄。嘗到甜頭的花園經營者們從此堅定不移地舉辦拳賽,從1925年到1945年的20年間,花園就舉辦了32場拳王戰,不過這些輝煌都已屬於花園三代。
花園三代
1924年,紐約人壽公司獲得花園的土地抵押權,並决定將這座建築夷為平地,在原址上修建摩天大樓。與此同時,拳賽推廣人裏卡德出面籌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建起第三座花園。花園三代主要是用來舉行拳賽,不過在這裏舉行的第一場比賽卻是一場自行車賽,花園歷史上的第一場職業籃球賽也在兩周後舉行。
為了不讓花園在拳擊賽期間閑置,經營者們引進了冰球隊,到1946年又將體育館使用權租藉給尼剋斯。在花園三代的時代,職業籃球並非這裏的第一運動,尼剋斯的比賽一般安排在周六晚上,但有時候他們不得不為“更重要的”大學籃球賽讓路。在那種時候,尼剋斯的主場會遷到附近的第69團軍械庫。
花園四代
儘管花園四代的地址早在1960年就已確定,但直到1968年2月11日,目前這座花園纔正式開門迎賓。有趣的是,花園四代投入使用後,花園三代並未關門,尼剋斯18分大勝76人那場球就是在花園三代內進行,四天後他們纔搬到新主場,並以114比102戰勝聖地亞哥火箭。
從那以後,NBA賽事在花園四代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1970年尼剋斯正是在這裏戰勝湖人,奪得球隊歷史上第一個NBA總冠軍。1971年弗雷澤在這裏與穆罕默德·阿裏進行艱苦卓絶的15回合大戰,並以點數取勝,這就是拳擊史上著名的“世紀之戰”。
2009年2月3日,科比·布萊恩特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狂砍61分,創造了在這裏球員個人得分最高紀錄。
同樣是在麥迪遜花園廣場,科比兩天前單場砍下61分,兩天後,詹姆斯獻上了52分外加三雙的成績(後最後一籃板被聯盟判給本·華萊士,三雙作廢)。科比和詹姆斯可謂一時瑜亮。 |
|
這是一個造星時代,拳賽推廣人可以用宣傳攻勢和一些聽上去很猛的綽號,把旗下拳手包裝成史前怪獸。有時候,拳賽本身的意義已退居其次,成為拳手聲名的附庸。可是,衹有最偉大的拳手和最偉大的拳臺,才能成就最偉大的比賽。
穆罕默德·阿裏和弗雷澤都是最偉大的拳手,當他們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第一次相遇時,拳擊史上最偉大的比賽出現了。
參與那場比賽的人中,有七人最終入選拳擊名人堂,他們是阿裏、弗雷澤、裁判默坎特、賽事組織者布雷納、當時的花園總裁馬剋森、阿裏的教練鄧迪和弗雷澤的教練福奇。這七個人回憶起那場比賽時,都宣稱那是一生中衹會經歷一次的盛事。
主辦方發出700多份采訪證,還拒絶了500多份采訪申請。許多名人想求一張門票而不可得,“白人爵士歌王”辛納屈弄了張《生活周刊》的攝影記者證,纔在繩圈外占到一席之地。阿裏和弗雷澤這兩位拳王在這場比賽前都未嘗敗績,阿裏衹是因拒絶服役纔被剝奪拳王頭銜,為此他自稱“人民的拳王”。
阿裏和弗雷澤每人獲得250萬美元出場費,創下當時的出場費紀錄。即使沒有賽前的大肆宣傳,這場比賽也是一場經典之戰。兩名拳手用暴雨般的拳頭往對手身上招呼,韌勁十足的弗雷澤似乎永遠也無法被擊倒,而阿裏閃電般的出拳和步法也似乎永遠不會慢下來。
第15回合,弗雷澤用一記勢大力沉的左鈎拳擊倒阿裏,那一拳讓所有裁判賽後一致判弗雷澤獲勝。離開花園時,弗雷澤的臉已經腫得不成人形,但擊倒阿裏和捍衛拳王頭銜的雙重喜悅依然讓他感到幸福。 |
|
英文名:New York Knicks
球隊名稱:紐約尼剋斯
主場所在城市:紐約州 紐約市
主體育館: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
可容納人數:19763人
加入NBA時間:1946年
現任主教練:邁剋-德安東尼
所在區域: 東區
所屬分區: 大西洋賽區
獲總冠軍賽季: 1969-70賽季、1972-73賽季
退役號碼: 10(沃爾特·弗雷澤)、12(迪剋·巴內特)、15(厄爾·門羅)、19(威利斯·裏德)、22(戴夫·德布歇)、24(比爾·布拉德利)、33(帕特裏剋·尤因)、613(瑞德·霍爾茲曼) |
|
回顧NBA歷史,自1946年加入美洲籃球協會 (BAA,NBA的前身)的紐約尼剋斯雖稱不上是一支超級強隊,卻無疑是一支特點鮮明、人才輩出的球隊。從弗雷澤(Walter Frazier)到尤因(Patrick Ewing),從喬-雷普奇(Joe Lapchick)到帕特-萊利(Pat Rilley),尼剋斯為美國籃球殿堂奉獻了多名名帥、巨星。
喬-雷普奇教練是第一次尼剋斯盛世的締造者,自他入主後,球隊成績節節上升,特別是在1950-1953的三個賽季中,他帶領球隊連續三次殺入NBA總决賽。雖然沒能取得一次總冠軍頭銜,但雷普奇的執教才華卻是有目共睹。
70年代,由威廉-霍斯曼(William Holzman)挂帥、威利斯-裏德領軍的尼剋斯隊在1970和1973賽季總决賽中兩次擊敗湖人,裏德本人也榮膺1969-70賽季MVP和1970與1973兩年的總决賽MVP。隨着裏德等球星的淡出,尼剋斯隊逐漸遠離冠軍競爭行列。直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隨着尤因(Patrick Ewing)和金牌教練帕特-萊利(Pat Riley)的相繼到來纔真正找回強隊的感覺,但他們在東部季後賽連續四次和公牛隊的交鋒中均鎩羽而歸。
進入21世紀,紐約尼剋斯隊內發生驚人巨變,雖然也算是兵強馬壯,但期待他們在近期再創以前的輝煌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紐約尼剋斯隊1946年加入美洲籃球協會(BAA,NBA的前身),雖稱算不上超級強隊,但特點鮮明、人才輩出。從尼剋斯走出了多名入選美國籃球名人堂的名帥巨星,這其中包括喬-雷普奇、帕特-萊利、沃爾特-弗雷澤和帕特裏剋-尤因。喬-雷普奇教練創造了尼剋斯的第一次輝煌。自他擔任主帥以來,球隊成績不斷攀升,常規賽勝利從1947年的26場越升為1949年的40場。在1950-1953的三個賽季中,他率隊連續三次殺入總决賽。雖然沒能奪得一次總冠軍,但雷普奇的執教水平得到了衆人的尊崇。後來喬-雷普奇和他麾下的邁剋奎爾等球星都被入選了美國籃球名人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