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藥 : 民間偏方 : 中醫藥 : 中藥材 : 中藥鑒定學 > 麝香
目錄
shè xiāng shè xiāng
  雄麝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的分泌物,有特殊香氣,可製香料,也可入藥
指麝 That musk deer
  指麝。《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又有五角羊、麝香、輕毛毼雞、牲牲。” 唐 杜甫 《山寺》詩:“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唐 雍陶 《寄襄陽章孝標》詩:“聞説小齋多野意,枳華陰裏麝香眠。”
雄麝臍部香腺中的分泌物 Male musk gland secretions Hong umbilical
  雄麝臍部香腺中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作香料或藥用。 唐 王建 《宮詞》之十六:“總把金鞭騎御馬,緑鬃紅額麝香香。”《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安老爺 但覺得一股子異香異氣,又像生麝香味兒,又像鬆枝兒味兒。”
No. 4
  藥物名稱:
  [概述]
  麝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製成香料,也可以入藥。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簡稱“麝”。
  本品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原動物為麝。
  [原動物]
  麝
  拉丁文學名:moschus moschiferus l.
  別名:香麝、獐子、山驢子。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
  科屬分類: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林棲獸類。體形較小,體重8~13公斤,身長65~95釐米。被毛粗硬,麯折如波浪狀,易折斷。雌雄均無角。耳直立,上部圓形,眼圓大,吻端裸露,無眶下腺及跗腺。雄性的上犬齒特別發達,長而尖,露出唇外,嚮下微麯。雌的犬齒很細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主蹄狹長,側蹄顯著。尾甚短。雄獸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狀,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細,稀疏,皮膚外露。麝毛色均勻,為深棕色,體背及體側毛色較深,腹面毛色較淺。背部有不明顯的肉桂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腰部和臀部兩側斑點比較明顯。嘴、兩頰、耳背、肩膊、體側至尾及四肢外側毛色為棕灰雜以肉桂黃色的麻斑。額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純棕灰色,耳廓內側白色,耳基部有土黃色斑點,下頜白色,頸部兩側毛色發白延至右肩膊呈兩條白帶紋,臉部毛色較淺,鼠蹊部呈淺棕灰色。毛色及斑點差異較大。有些個體斑紋少,隱約可見,有的則較明顯,連成片斷的黃色斑塊。
  棲於多岩石或面積較大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樹林、平原、池沼或沒有森林的山地。無固定的棲息地,多在蔭蔽、乾燥而溫暖處休息。在早晨及黃昏活動,白天休息。平時雌雄獨居,而雌獸常與幼獸在一起。能輕快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動,具攀登斜樹的習慣,善於跳躍。視覺聽覺靈敏,性懦怯。以松樹、冷杉和雪鬆的嫩枝、葉子、地衣、苔蘚、雜草及樹枝嫩芽、野果等為食。
  在我國分佈很廣,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三江平原等地,華北地區,西北的祁連山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東北、內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
  [采製]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為狩獵時期,但以11月間獵得者質量較佳,此時它的分泌物濃厚。狩獵時通常用槍擊、箭射、陷阱、繩套等方法。捕獲後,將雄麝的臍部腺囊連皮割下,撿淨皮毛等雜質,陰幹,然後將毛剪短,即為整香,挖取內中香仁稱散香。現四川馬爾康飼養場試行了三種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術取香"及"等壓法"等,取香後生長正常並能繼續再生麝香,而且生長速度也較快。
  [炮製]
  整麝香:原藥入藥。
  [産地及銷售習慣] 麝香是我國特産的一種名貴藥材。主産於西藏自治區的喜馬拉雅山、大雪山脈、沙魯裏山脈、寧靜山脈、雀兒山脈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理縣、鬆潘、茂汶羌族自治縣,貴州、雲南、廣西之橫斷山脈、大瑤山、大苗山,甘肅、陝西之祁連山脈、岷山、秦嶺山脈、賀蘭山脈,安徽、湖北之大別山脈、潛山、霍山,內蒙古之陰山山脈,東北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脈,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區都有生産。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壩草原為我國麝香之主要産地,銷全國,並出口。現在四川已開始飼養,並且從活獸香囊中割取麝香,給麝香的生産開闢了新的途徑。
  [化學成份]
  麝香經蒸汽蒸餾,約得暗棕色揮發油1.4 %,再經精製後得無色粘性油液,稱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異強烈的香氣,是為本品的主要成分。此外含脂肪、樹脂、蛋白質、無機????類等。
  性狀鑒別
  1. 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圓形或柿子形,直徑3~7釐米。開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細短的毛,呈旋渦狀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徑約2~3毫米;去毛後顯棕褐色的革質皮,內膜極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內的半部)為一層微皺縮而柔軟的內皮,棕褐色略帶紫色。囊內即為麝香仁。質柔軟,微有彈性。有香氣。
  麝香與周圍的位置
  以身幹、色黃、香濃者為佳。
  2. 麝香仁:本品為麝香囊內所藏的散麝香。鮮時呈稠厚的黑褐色軟膏狀,幹後為棕黃色粉末,並有大小不同的黑色塊狀顆粒,俗稱當門子,並夾雜有細毛及內膜皮等。香氣濃烈,久聞則有騷臭氣,味稍苦而微辣。
  以仁黑、粉末棕黃(俗稱黑子黃香)香氣濃烈、富油性者為佳。
  [效用]
  [性味] 辛、溫。
  [功用] 開竅,通經絡,消腫止痛。
  [主治] 驚癰昏迷、中風痰厥、寒邪腹瀉、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用量] 內服入丸散,隨配方。外用無定量。
  [禁忌] 陰虛體弱及孕婦忌用。
  [附註]
  1.麝香為貴重藥材,易摻假,中藥界對於其真偽鑒別具有豐富經驗,今擇數則介紹如下:
  ⑴手試彈性: 整麝香雖凝結堅固,但富於彈性,手捏微軟,放手仍復原。檢查有無異物及乾燥程度時:可取麝香仁少許,置於手掌中用指磨擦,不脫色,搓即成團,揉捏即散,不粘手,並發出濃烈香氣者為佳。
  ⑵鐵釺插探:以特製之鐵釺插入囊內,體察有無異物抵觸,若不擋針、澀針、子眼模糊、香氣濃烈、並無先濃後淡情況,則為真品。
  ⑶槽針抽驗:以製有溝槽的釘子,由香囊的開口處插入,四方攪抽,取槽觀察,有細絨白毛,粉末子痕清楚、無銳角、自然疏鬆、呈蠅蛆狀疊附生成者為真香;顆粒不規則,有銳角,無絨毛,枯燥無光澤者為偽品。
  ⑷火燒試驗:取麝香粉少許,置於金屬器皿上猛火加熱,真者迸裂,香氣濃烈四溢,燃燒後油點似珠,灰燼呈灰白色。若有植物性摻雜,加火即燃燒化煙而無香氣油點,灰燼呈黑褐色;若係礦物性摻雜則無油點,灰燼呈赭紅色;若有動物性摻雜,則加火起油泡如血塊迸裂,無香氣,而有焦臭氣,灰呈紫紅色或黑色。
  ⑸水中試驗:取麝香少許,放入盛有開水的碗中,不立即溶化,而水仍微黃、澄清,去水後仍清香不臭者為真。
  2.過去曾經發現有下列物質摻入麝香中:鎖陽粉末、肝髒粉末、乾燥血液、羊糞、澱粉、兒茶、鐵末、砂土等。可用下列方法檢識:
  ⑴取粉末少許,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得顯植物纖維及其他植物組織;否則為有鎖陽或其他植物性物質或羊糞等摻雜之癥。
  ⑵取粉末少許加水煮片刻,過濾,濾液分為二份,分別加碘溶液及5%三氯化鐵溶液,不得呈藍色,藍黑色或藍緑色,否則為有澱粉、兒茶等摻雜之證。
  ⑶取粉末少許入坩鍋中燒之,真品的灰燼呈類白色;如顯紅色則為有乾燥血液或肝髒粉末摻雜之癥。
  ⑷按藥典方法進行灰分測定,真品的灰分不得超過8%,否則為有鐵末、砂土等無機質摻雜之證。
  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馬麝m.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主産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野生麝多在鼕季至次春獵取,獵取後,割取香囊,陰幹,習稱“毛殼麝香”,用時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稱麝香仁。人工馴養麝多用手術取香法,直接從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幹。本品應密閉,避光貯存。
  【性味歸經】 辛,溫,歸心、脾經。
  【功效】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止痛,催産。
  【應用】
  1.用於閉證神昏。麝香辛溫,氣極香,走竄之性甚烈,有極強的開竅通閉醒神作用,為醒神回蘇之要藥,最宜閉證神昏,無論寒閉、熱閉,用之皆效。治療溫病熱陷心包,痰熱蒙蔽心竅,小兒驚風及中風痰厥等熱閉神昏,常配伍牛黃、冰片、朱砂等藥,組成涼開之劑,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牛黃抱竜丸等;用治中風卒昏,中惡胸腹滿痛等寒濁或痰濕阻閉氣機,蒙蔽神明之寒閉神昏,常配伍蘇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藥,組成溫開之劑,如蘇合香丸。
  2.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作用,內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瘡瘍腫毒,常與雄黃、乳香、沒藥同用,即醒消丸,或與牛黃、乳香、沒藥同用;用治咽喉腫痛,可與牛黃、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於血瘀經閉,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證。本品辛香,開通走竄,可行血中之瘀滯,開經絡之壅遏,以通經散結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療程,療效滿意;用治痹證疼痛,頑固不愈者,可與獨活、威靈仙、桑寄生等祛風濕藥同用。 ?4.用於難産,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經,有催生下胎之效。常與肉桂為散,如《張氏醫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與豬牙皂、天花粉同用,蔥汁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醫藥集錦》墮胎丸。
  此外,近代臨床報導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氣霧劑治療心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豬牙皂、白芷等製成麝香心絞痛膏,分別敷於心前區痛處及心俞穴,24小時更換一次,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用麝香註射液皮下註射,治療白癜風,均有顯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註射液治療肝癌及食道、胃、直腸等消化道腫瘤,可改善癥狀、增進飲食;對小兒麻痹癥的癱瘓,亦有一定療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適量。不宜入煎劑。
  備述
  1.《本經》“主闢惡氣……溫瘧,蠱毒、癇至,去三蟲。”
  《別錄》:“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産難,墮胎,去面黽,目中膚衣。”
  《本草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徵瘕。”“蓋麝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若諸風、緒氣、諸血、諸痛,驚癇徵諸病,經絡壅閉,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引導以開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過耳。
  2.本品主要芳香成分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膽甾醇、脂肪酸和無機????等。小劑量麝香麝香酮對中樞神經係統呈興奮作用,大劑量則可抑製。可顯著地減輕腦水腫,增強中樞神經係統對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腦循環。對離體心髒有興奮作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人工或天然麝香酮對麻醉貓有升壓及增加呼吸頻率的作用。麝香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後者更為敏感,妊娠子宮又較非妊娠子宮敏感。麝香酊的稀釋液,在試管內能抑製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豬霍亂菌。崐有杭炎作用。本品對人體食道鱗癌、胃腺瘤、結腸癌、膀胱癌的組織勻漿培養液均顯示對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濃度大則作用強。
  3.近代研究從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可采取靈貓香,具有與麝香相似的功效,可用作外用或內服。另外,人工合成的入工麝香,與天然麝香的性能、功用基本相同,現已廣泛用於臨床,代替天然麝香,彌補藥源的不足。
  麝香是天然香料,屬動物性香料之一,又名: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主要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州、西藏、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我省豫西山區盧氏,豫南山區均有分佈。
  麝香,為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而成,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放一丁點,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丁香》詩中遇:'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製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詩人、畫傢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製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是十分名貴的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含水22.66%、灰分8.62%(其中含鉀、鈉、鈣、鎂、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氯化合物(中含碳酸銨1.1%、銨????中的氨1.89%。尿素0.4%、氨基酸氮1.077%,總氮量6.16%)、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性辛、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闢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許多臨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或處於昏厥休剋時,服用以麝香為主要成分的蘇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緩解。古書《醫學入門》中談'麝香,通關透竅,上達肌肉。內入骨髓......'。《本草綱目》雲:'......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其意是說麝香可很快進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發揮藥性。治療瘡毒時,藥中適量加點麝香,藥效特別明顯。西藥用麝香作強心劑興奮劑等急救藥。
  【英文名】 moschus
  【來源】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野麝多在鼕季至次春獵取,獵獲後,割取香囊,陰幹,習稱“毛殼麝香”;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習稱“麝香仁”。傢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幹或用乾燥器密閉乾燥。
  【製法】取毛殼麝香,除去囊殼,取出麝香仁,除去雜質,用時研碎。
  【性狀】
  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的皮革質,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 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e)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 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2% ;柱溫200℃±10℃ 。理論板數按麝香酮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麝香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1.5mg 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乾燥失重]項下所得乾燥品0.2g,精密稱定,精密加無水乙醇2ml,密塞,振搖,放置1 小時,濾過,取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μl,註入氣相色譜儀,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麝香酮(c16h30o) 不得少於2.0% 。
  【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脾經。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發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 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註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遮光,防潮,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選方
  ①治卒中風: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為未,生薑自然汁調灌之,如牙緊,、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傢藏方》)②治中風不醒:麝香二錢。研未,入清油二兩,和勻灌之。(《濟生方》)③治痰迷心竅: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礬、雄精各一錢。上共研勻,密貯,每服五分。(《瘍科遺編》)④治中惡客忤垂死:空青一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上藥相和,研令勻,每服以醋一合、湯一臺柏和,調散半錢,不計時候服之,須臾即吐為效,(《聖惠方》)⑤治小兒諸癇潮發,不省,睏重:白僵蠶(湯洗,焙黃為未)半兩,天竺黃一分(細研),真牛黃一錢(別研),麝香(研)、竜腦(研)各半錢。上拌研勻細,每服半錢,生薑自然汁調灌服,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白金散)⑥治腎髒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頻發不止:麝香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偎,面熟為度),幹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鼓炒微黃)。上藥搗羅為未,煉蜜和九,如緑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聖惠方》庸香丸)⑦治厥心痛:麝香(別研,每湯成旋下),木香一兩(挫),桃仁(麩炒)三十五枚,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幹)一兩,檳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搗篩,入桃仁,再同和研勻。每服三錢匕,水半盞,童子小便半盞,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未半錢匕,攪勻溫服,日二服。(《聖濟總錄》麝香湯)⑧治跌打氣閉:牙皂、北細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為未,吹鼻。(《醫鈔類編》吹藥方)⑨治癰疽發背及諸惡瘡,去惡肉:麝香、雄黃、礬石、簡茹(一作‘真朱’)備一兩。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如泥塗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⑩治鼠瘻:麝香(研)、雌黃(研)。上二味等分,並為散,取蝦蟆背白汁和塗瘡孔中,日一度。(《古今錄驗方》)(11)治小兒疳,常渴,飲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藥都研令細,以蒸餅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煎皂英湯下二丸,空心、午後備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方》麝香丸)(12)治牙痛:麝香大豆許,巴豆一粒,細辛未半兩(錢),上藥同研令細,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有至孔即納一丸,(《聖惠方》麝香丸)
  【各傢論述】
  1.《本經》:主闢惡氣,溫瘧,癇痙,去三蟲。
  2.《別錄》:療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破産,墮胎,去面黔,目中膚翳。
  3. 陶弘景:療蛇毒。
  4.《藥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容許,鎮心安神,以蘭門了一粒,細研,熱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州滄膿。
  5.《日華子本草》:殺髒腑蟲,製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髒,止冷帶疾。
  6.《仁齋直指方》:能化陽通胰理。能引藥透達。
  7. 王好古:療鼻室不聞香臭。
  8.《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9.《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出處 《中華本草》
  西藏主要産馬麝,體形較形林麝大,吻較長,全身呈棕色,通常僅頸部有少量模糊黃點,頜頸下和腹部呈黃白色。雄麝上頜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嚮下微麯,俗稱“獠牙”;臍部有香腺囊,囊內包含 香。雌麝上頜犬齒小不外露,也無香腺囊。
  麝的視覺發達、聽覺靈敏、行動輕捷,但性膽怯,常於晨昏單獨活動。棲居在海拔較高的灌木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地方的麝一般毛色較深;生活在青山有小塊草地環境中的毛色較淺,但毛的下部均呈灰白色,嚮上顔色逐漸轉深並有光澤。麝毛微呈波浪狀,十分輕軟,可製高級藏式墊子或枕芯。
  陰幹的麝香囊即為“整麝香”,又稱“毛香”,為扁圓形或橢圓形的囊狀體,重量依年齡不同而異。囊內的麝香仁有濃烈香氣,為豬肝色或紫紅色大小不等的顆粒和粉末。但幼雄麝囊內分泌物呈膿狀,不能作藥用。顆粒狀的麝香仁習稱“當門子”,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質量最佳。麝香的主要成分為麝香酮,約占麝香純幹品的0.5%-2%,此外尚含有多種雄(甾)烷衍生物以及麝吡啶等。
  麝香性溫,味辛,開竅,通絡,闢穢,散瘀。對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為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製;有興奮呼吸、加速脈搏、升高血壓和強心的作用;對子宮呈明顯的興奮作用,因此孕婦忌用;麝香還有抑製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等,能治中風不醒、痰迷心竅、心腹暴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癥,並是一種高級香精原料。
No. 5
  麝香
  (《本經》)
  【異名】當門子、臍香(《雷公炮炙論》),麝臍香(《綱目》),四味臭(《東醫寶鑒》),臭子、臘子(《中藥志》),香臍子(《中藥材手册》)。
  【來源】為鹿科動物麝的雄獸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動物形態】麝(《本經》) ,又名:麝父(《爾雅,),香獐(《綱目》),土獐(《本草述》),拉石子、獐子、山驢子。
  體形小,長65~95釐米,體重8~13公斤。體毛粗硬,麯折如波浪狀,易折斷。雌雄均無角。耳長直立,上部圓形。眼大,吻端裸露,無眶下腺,雄獸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嚮下微麯。四肢細長,後肢較前肢長;主蹄狹尖,側蹄顯著,尾短,雄獸鼠蹊部有香腺囊,囊內分泌麝香,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細短,稀疏,皮膚外裸,囊的外皮中央有2小口,在前面的為香囊口,在後面的為尿道,口外都有細毛一撮。體毛深棕色,體背體側較深,腹毛較淡,下頜白色,頸兩側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兩條白帶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在腰及臀部兩側的斑點,明顯而密集。
  棲息於多岩石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常獨居,多於晨昏活動。食物為松樹、冷杉、雪鬆的嫩枝葉,地衣苔蘚,雜草及各種野果等。
  分佈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現在多人工飼養。
  本動物的肉(麝肉)以及香腺囊的外皮(麝香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活麝取香:選3歲以上的壯年雄麝,縛在取麝臺上,腹部嚮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並分開囊口,右手持經過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視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損傷香囊。插入後,輕輕轉動取香匙,並嚮外掏取麝香,用盤盛取。取香後,用消炎藥塗搽囊口,然後將麝放回。一般每年鼕、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
  過去多獵麝取香,在鼕、春季獵取雄麝,連腹皮割下麝香囊,陰幹。將毛剪短,即為"整麝香",又稱"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顆粒,稱為"麝香仁",又稱"散香"。
  【藥材】①整麝香:呈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7釐米。開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細短毛,呈旋渦狀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徑約2~3毫米,去毛後顯棕色的革質皮。另一面為黑棕色的皮膜,無毛,手捏略有彈性。用剪刀剪開,可見中層皮膜,呈銀灰色且透明,習稱"銀皮",內層皮膜呈棕紅色,習稱"油皮",再內包含有顆粒狀及粉末狀的麝香仁。質較柔軟,有特異的香氣。
  ②麝香仁:鮮時呈稠厚黑褐色軟膏狀,幹後為棕黃色或紫紅色的粉末,並偶爾夾有細毛。其中呈塊狀顆粒者習稱"當門子",為不規則圓形或扁平狀,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紋,油潤光亮。質柔有油性,手捻成團而不粘手、不結塊,手放開立即鬆散彈起。有強烈而特異的香氣,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質柔軟、有油性、當門子多、香氣濃烈者為佳。
  主産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此外,東北、河南、安徽、湖北、廣西、貴州、青海等地亦産。
  【化學成分】含水分22.56%(常溫,減壓,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銨1.15%,銨????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總氮量9.15%),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為麝香酮,但又含少量的降麝香酮。麝香純乾燥品一般組成的範圍如次:水溶性物質50~75%,乙醇溶性物質10~15%,水分10~15%(常溫、濃硫酸乾燥器中),灰分7~8%,麝香酮0.5~2%。
  【藥理作用】①對中樞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劑量對大白鼠食物運動性條件反射無顯著影響,中等劑量(0.01~0.06毫剋/公斤)可使陽性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或反應消失,分化相改善,有個別動物分化相受到抑製;大劑量時(1毫剋/公斤)則使大多數動物呈中毒現象,表現陽性條件反射的反應不規則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製。天然麝香原生藥、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但大劑量則反而延長睡眠時間,天然麝香5、10和20毫剋的劑量給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顯著縮短戊巴比妥鈉引起的睡眠時間。故麝香對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為小量興奮,大量抑製。
  ②對呼吸、循環係統的影響
  麝香對離體心髒有興奮作用,麝香酊靜脈註射於傢兔及狗,可使血壓上升,呼吸次數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靜脈註射於麻醉貓亦均有升壓作用,呼吸次數及頻率增加。用貓乳頭肌、豚鼠氣管平滑肌等作實驗,可觀察到麝香能增強兒茶酚胺的作用。
  ③對子宮的作用
  麝香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後者更為敏感,妊娠的又較非妊娠的敏感,對非妊娠的興奮作用發生較慢但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釋液,在試管內能抑製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由分枝桿菌抗原註射液引起的大鼠關節炎,其消炎作用強於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過去曾將麝香用於呃逆、中樞神經衰竭,現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於小兒百日咳的咳嗽及聲門痙攣。
  【炮製】用溫水浸潤香囊,割開後除去皮毛內膜雜質,用時取麝香仁研細。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麝香,用當門子尤妙,微研用,不必苦細也。"
  ②《本草蒙筌》:"勿近火、日,磁鉢細擂。"
  ③《本草述》:"如欲細甚,入醇酒少許,不損香氣。"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無毒。"
  ⑧《藥性論》:"味苦,辛。"
  【歸經】入心、脾、肝經。
  ①《本草匯言》:"入足太陰、手少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用主治】開竅,闢穢,通絡,散瘀。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癥瘕癖積,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①《本經》:"主闢惡氣,溫瘧,癇痓,去三蟲。"
  ②《別錄》:"療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難産,墮胎,去面鼠,目中膚翳。"
  ③陶弘景:"療蛇毒。"
  ④《藥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以當門子一粒,細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癰瘡膿。"
  ⑤《日華子本草》:"殺髒腑蟲,製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髒,止冷帶疾。"
  ⑥《仁齋直指方》:"能化陽通腠理。""能引藥透達。"
  ⑦王好古:"療鼻窒不聞香臭。"
  ⑧《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3~5釐。外用:吹喉、搐鼻、點眼、調塗或入膏藥中敷貼。
  【宜忌】孕婦忌用。
  【選方】①治卒中風: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為末,生薑自然汁調灌之,如牙緊,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傢藏方》)
  ②治中風不醒:麝香二錢。研末,入清油二兩,和勻灌之。(《濟生方》)
  ③治痰迷心竅: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礬、雄精各一錢。上共研勻,密貯,每服五分。(《瘍科遺編》)
  ④治中惡客忤垂死:空青一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上藥相和,研令勻,每服以醋一合、湯一合相和,調散半錢,不計時候服之,須臾即吐為效。(《聖惠方》)
  ⑤治小兒諸痼潮發,不省,睏重:白僵蠶(湯洗,焙黃為末)半兩,天竺黃一分(細研),真牛黃一錢(別研),麝香(研)、竜腦(研)各半錢。上拌研勻細,每服半錢,生薑自然汁調灌眼,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白金散)
  ⑥治腎髒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頻發不止:麝香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面熟為度),幹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麩炒微黃)。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緑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灑下二十丸。(《聖惠方》麝香丸)
  ⑦治厥心痛:麝香(別研,每湯成旋下),木香一兩(銼),桃仁(麩炒)三十五枚,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幹)一兩,檳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搗篩,入桃仁,再同和研勻。每服三錢匕,水半盞,童子小便半盞,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末半錢匕,攪勻溫服,日二服。(《聖濟總錄》麝香湯)
  ⑧治跌打氣閉:牙皂、北細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為末,吹鼻。(《醫鈔類編》吹藥方)
  ⑨治癰疽發背及諸惡瘡,去惡肉:麝香、雄黃、礬石、閭茹(一作'真朱')各一兩。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如泥塗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
  ⑩治鼠瘻:麝香(研)、雌黃(研)。上二味等分,並為散,取蝦蟆背白汁和塗瘡孔中,日一度。(《古今錄驗方》)
  ⑾治小兒疳,常渴,飲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藥邡研令細,以蒸餅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煎皂莢湯下二丸,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方》麝香丸)
  ⑿治牙痛:麝香大豆許,巴豆一粒,細辛末半兩(錢)。上藥同研令細,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有蛀孔即納一丸。(《聖惠方》麝香丸)
  【臨床應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人工麝香以乳糖壓成片劑(每片含人工麝香30毫剋),當心絞痛發作或由冠心病引起胸悶、氣憋時,取1片含於舌下,疼痛厲害者含1.5~2片。觀察160例,最少含過2次,大多數含過10~20次,部分含過70~80次。結果如下:㈠與硝酸甘油同樣有效,於含後2~5分鐘發揮作用者(包括比硝酸甘油作用更快、止痛時間更長者)119例(74.37%)。㈡與硝酸甘油同樣有效,但比硝酸甘油作用慢,含後7~10分鐘發揮作用者27例(16.88%)。㈢含後止痛效果不如硝酸甘油,有的含2片纔有效者6例(3.75%)。㈣無效8例(5%)。副作用:3例對麝香氣味有惡心感覺,繼續應用即逐步適應,不需停藥。未見頭痛、頭脹、頭暈等副作用;合併高血壓者未見血壓升高,亦未發現脈搏增速現象。鑒於有30例含後作用較硝酸甘油慢且差,有的含2片纔止痛(但未見任何毒性反應),因此可考慮每片含量增至50毫剋,或許能提高療效。
  【名傢論述】①李杲:"麝香,凡風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風邪得出,若邪在肌肉用之,反引風入骨。"
  ②《濟生方》:"中風不省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關,則後免語蹇癱瘓之證,而他藥亦有效也。"
  ③朱震亨:"五髒之風,不可用麝香以瀉衛氣。口鼻出血,乃陽盛陰虛,有升無降,當補陰抑陽,不可用腦、麝輕揚飛竄之劑。婦人以血為主,凡血海虛而寒熱盜汗者。宜補養之,不可用麝香之散,琥珀之燥。"
  ④《醫學入門》:"麝香,通關透竅,上達肌膚,內入骨髓,與竜腦相同,而香竄又過之。傷寒陰毒,內傷積聚,及婦人子宮冷帶疾,亦用以為使,俾關節通而冷氣散,陽氣自回也。"
  ⑤《綱目》:"嚴氏言風病必先用麝香,而丹溪謂風病、血病必不可用,皆非通論。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若諸風、諸氣、諸血,諸痛、驚癇、癥瘕諸病,經絡壅閉,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引導以開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過耳。《濟生方》治食瓜果成積作脹者用之,治飲酒成消渴者用之,雲果得麝則壞,酒得麝則敗,此得用麝之理者也。"
  ⑥《本草經疏》:"麝香,其香芳烈,為通關利竅之上藥,凡邪氣着人,淹伏不起,則關竅閉塞,辛香走竄,自內達外,則毫毛骨節俱開,邪從此而出,故主闢惡氣、溫瘧、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諸證也。其主癇痙者,藉其氣以達於病所也。苦辛能殺蟲,故主去三蟲。辛溫主散,故能去面黤及目中膚翳。性能開竅,故主難産墮胎也。今人又用以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猝僕,兼入膏藥敷藥,皆取其通竅開經絡,透肌竹之功耳。"
  ⑦《本草述》:"麝香之用,其要在能通諸竅一語。蓋凡病於為壅、為結、為閉者,當責其本以療之。然不開其壅、散其結、通其閉,則何處着手?如風中藏昏冒,投以至寶丹、活命金丹,其用之為使者,實用之為開關奪路,其功更在竜腦、牛黃之先也。即此推之,則知所謂治諸證,用之開經絡、透肌骨者,俱當本諸此意。即虛而病於壅結閉者,亦必藉之為先導,但貴中節而投,適可而止耳。"
No. 6
  麝香
  【來源】外治方
  【原料】麝香0.15剋,鬍椒7粒(1次量)。
  【製法】用溫水洗淨肚臍部,先把麝香納入肚臍,再用鬍椒末填滿肚臍,外用膠布封固(四周不能透氣)。7~10天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5~7天。
  【用法】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11例,治愈6例,好轉3例,另2例因故中斷。其療程為2~4個療程。
大環麝香香料的國內外進展與展望
  麝香是一種珍奇的動物性香料,擴散性和誘發力極強,具有特殊的柔和而優雅的香氣,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極佳的定香能力,與玫瑰、茉莉花精油一起馳名世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一直對它有極大興趣。在調香中,如果缺少麝香等動物性香料,其香氣就會缺乏動態情感;衹有將動物性香料應用於香精等配方,纔起到定香、烘托、圓潤與平衡整個香氣的作用,給整個香氣帶來活力,並賦以動人的情感。
  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傢的年輕人掀起了一股麝香油熱,而中國則在東漢時期便開始使用麝香。最初,麝香僅僅被用於梳妝和熏香衣物,到了課唐宋,已盛行將麝香作為化妝品和賦香劑。麝香不僅作為香料,更重要的是它的藥用價值。據我國歷代醫經藥典記載:麝香具有芳香開竅、舒心、寬胸、鎮痛安神、通經疏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和消炎解毒等功能。我國藥典中,百分之十二的中成藥都配有麝香
  通過化學分析確定,麝香香氣部分的有效成分是3-甲基環十五酮,亦稱麝香酮。除此之外,還發現3-甲基環十三酮、環十四酮,從麝貓和麝鼠的腺體分泌物中分離出靈貓酮、環十五酮、環十六酮、和環十七酮等各種麝香大環化合物。另外,從百藏根中分離出麝香氣味很優雅的環十五內酯、環十三內酯和環十七內酯等大環內酯。這樣,麝香酮、環十五酮、靈貓酮和環十五內酯成為具有代表性的麝香化合物。這些分析結果也引起可過節學術界極大的註意和興趣,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於麝香合成的研究經久不衰。
  最早的麝香酮是從麝的香囊中萃取分離得到,而要得到一公斤的純麝香酮,就必須捕殺上萬衹麝,其珍貴可想而知。加上對麝香酮的需要逐年增加,對麝的亂捕亂獵,使麝大幅度減少,以致麝香酮無休止的漲價,目前,其價格已超過黃金。在天然麝香遠遠不能瞞住市場需要的時候,人們開始積極地尋找人工合成麝香的方法。最初人們尋找具有麝香氣味的化合物如:多硝基苯(硝基苯麝香)、多環茚滿(茚滿麝香)進行人工合成。
  1. 大環麝香性質及用途麝香香料基本可分為3種類型,即硝基麝香、多環麝香和大環麝香。目前從世界範圍來看,用量最大的是硝基麝香,約占50%,具有易於合成、價廉的特點。其次是多環麝香,約占總量的45%。天然型大環麝香由於合成難度大,原料來源有限,用量僅占5%左右。硝基麝香由於懷疑有緻癌性,美國、西歐許多國傢已禁止用於化妝品及與皮膚接觸的産品中,其它麝香將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大環麝香,因其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性能穩定、無毒,人們對大環麝香的研究進入了高潮。
  大環麝香是指C13~C19的環酮、環內酯以及雜環類化合物,香氣性能好,接近天然麝香的香氣,但由於製備難度大、原料來源有限,商品化的品種不多,最有代表性的大環麝香類化合物有環十五酮、三甲基環十五酮(麝香酮)、環十五內酯、麝香-T、麝香-M。
  1.1 三甲基環十五酮(麝香酮)
  麝香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具有幽雅的麝香香氣,並持有甜潤的動物香韻,主要用於高級香妝品香精,如香水、膏霜類等,是不可多得的定香劑,還可用於醫藥,起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作用,其用途非常廣泛。
  1.2 環十五酮
  環十五酮存在於麝香、麝鼠提取膏中,具有與麝香酮同樣優雅的香氣。主要用於麝香係列高級香精,用作麝香酮的代用品,起定香作用。
  1. 3 環十五內酯
  環十五內酯存在於天然當歸根中,它不但具有麝香香氣,而且持有竜涎香韻。環十五內酯既可調配麝香係列的高級香妝品香精,亦可調製漿果、堅果、香莢蘭、利口酒、葡萄酒、白蘭地等各種食用香精。
  1.4 麝香-T
  麝香-T在自然界中未見發現,它具有甜而強烈的麝香香氣及非常好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是較早實現工業化,生産量最大,國際需求量最大的一個大環麝香品種。廣泛用於高級香水、洗發水、皂用加香及化妝品中。
  1.5 麝香-M
  麝香-M在自然界中未見發現。它的人工合成是以混合液體石蠟為原料,經過生物發酵和一係列化學合成等步驟得到的類天然大環麝香。它具有強烈的麝香香氣,並持有甜的花香香韻,在所有的大環麝香中,麝香-M是最經濟的香料,可廣泛用於各種化妝品香精。由於麝香-M在鹼性介質中穩定不變色,可廣泛用於調配皂用香精。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麝香
  漢語拼音:
  SheXiang
  英文名:
  MOSCHUS
  基原:
  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野麝多在鼕季至次春獵取,獵獲後,割取香囊,陰幹,習稱“毛殼麝香”;剖開香囊,除去囊殼,習稱“麝香仁”。傢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於或用乾燥器密閉乾燥。
  性狀:
  毛殼麝香 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的皮革質,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色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麝香仁 野生者質軟,油潤,疏鬆;其中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鑒別:
  (1)取毛殼麝香用特製槽針從囊孔插入,轉動槽針,撮取麝香仁,立即檢視,糟內的麝香仁應有逐漸膨脹高出槽面的現象,習稱“冒槽”。麝香仁油潤,顆粒疏鬆,無銳角,香氣濃烈。不應有纖維等異物或異常氣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潤濕,用手搓之能成團,再用手指輕揉即散,不應粘手、染手、頂指或結塊。
  (3)取麝香仁少量,撒手熾熱的坩堝中灼燒,初則進裂,隨即融化膨脹起泡似珠,香氣濃烈四溢,應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出現。灰化後,殘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無數無定形顆粒狀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團决,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理或散在有方形、柱狀、八面體或不規則的晶體;並可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及內皮層膜組織。
  (5)取本品,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對照品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峰。
  檢查:
  本品不得檢出動、植物組織、礦物和其他摻偽物。不得有黴變。
  乾燥失重 取本品約1g,精密稱定,置五氧化二磷乾燥器中,減壓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35.0%(附錄Ⅸ G)。
  總灰分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照灰分測定法(附錄Ⅸ K)測定,按乾燥品計算,不得過6.5%。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E)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2%;柱溫200℃±10℃。理論板數按麝香酮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麝香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乾燥失重〕項下所得乾燥品0.2g,精密稱定,精密加無水乙醇2ml,密塞,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μl,註入氣相色譜儀,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麝香酮(C16H30O)不得少於2.0%。
  炮製方法:
  取毛殼麝香,除去囊殼,取出麝香仁,除去雜質,用時研碎。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心、脾經。
  功效: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癥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傷痛,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
  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遮光,防潮,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草藥
    MOSCHUS
中國藥典2000版
  麝香
  拼音名:Shexiang
  英文名:MOSCHU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317
  本品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馬麝Moschus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
  野麝多在鼕季至次春獵取,獵獲後,割取香囊,陰幹,習稱“毛殼麝香”;剖開香囊,
  除去囊殼,習稱“麝香仁”。傢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幹或用乾燥器密閉幹
  燥。
  【性狀】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
  口面的皮革質,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
  1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後
  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
  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
  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
  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
  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
  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
  【鑒別】(1)取毛殼麝香用特製槽針從囊孔插入,轉動槽針,撮取麝香仁,立即
  檢視,槽內的麝香仁應有逐漸膨脹高出槽面的現象,習稱“冒槽”。麝香仁油潤,顆粒
  疏鬆,無銳角,香氣濃烈。不應有纖維等異物或異常氣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潤濕,用手搓之能成團,再用手指輕揉即
  散,不應粘手、染手、頂指或結塊。
  (3)取麝香仁少量,撒於熾熱的坩堝中灼燒,初則迸裂,隨即融化膨脹起泡似珠,
  香氣濃烈四溢,應無毛、肉焦臭,無火焰或火星出現。灰化後,殘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無數不定形顆粒狀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團
  塊,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狀、八面體或不規則的晶體;並可
  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及內皮層膜組織。
  (5)本品在[含量測定]項下所得色譜中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的保留時間一致。
  【檢查】本品不得檢出動、植物組織、礦物和其他摻偽物。不得有黴變。
  乾燥失重取本品約1g,精密稱定,置五氧化二磷乾燥器中,減壓乾燥至恆重,減
  失重量不得過35.0%(附錄ⅨG)。
  總灰分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照灰分測定法(附錄ⅨK)測定,按乾燥品計
  算,不得過6.5%。
  【含量測定】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E)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為固定相,塗布濃度
  為2%;柱溫200℃±10℃。理論板數按麝香酮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取麝香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
  1.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乾燥失重]項下所得乾燥品0.2g,精密稱定,精密加無水
  乙醇2ml,密塞,振搖,放置1小時,濾過,取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μl,註入氣相色譜儀,計算,
  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麝香酮(C16H30O)不得少於2.0%。
  【炮製】取毛殼麝香,除去囊殼,取出麝香仁,除去雜質,用時研碎。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心、脾經。
  【功能與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
  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徵}瘕,難産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撲
  傷痛,痹痛麻木。
  【用法與用量】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註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遮光,防潮,防蛀。
英文解釋
  1. :  moschus
  2. n.:  musk,  muskiness,  strong-smelling substance produced in glands by the male musk-deer,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erfume
法文解釋
  1. n.  musc
近義詞
麝香
相關詞
中藥膏藥中醫消炎中藥部頒標準鹿開竅藥
藥品中國藥典2005版化學香料
包含詞
麝香T麝香鹿麝香草麝香貓麝香的麝香鱉
麝香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