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麒麟尾
目錄
No. 1
  麒麟尾為大型藤本植物,在廣州等南方地區可露天越鼕,常栽種於墻邊、
  花架、石柱等處,作為垂直緑化、點綴環境之用。其性喜溫暖濕潤,較耐旱,
  也能適應光照較少的環境。繁殖可用扦插法,與龜背竹相似。取三、四節一段
  麒麟尾斜插於土中,保持濕潤,待其自然萌生根芽即可。
  麒麟尾屬 描述 epipremnum schott 麒麟尾屬,天南星科,26種,分佈於印度至馬來西亞,我國有3種,産臺灣、華南和西南,其中麒麟葉 e. pinnatum(l. )engler 的莖葉能消腫止痛,緑蘿 e. aureum(linden et andre)bunting為庭園觀賞植物,葉極美麗。木質藤本,常攀登於石上或他樹上;葉大,全緣或羽狀分裂,脫落;肉穗花序無柄,圓柱形;花兩性或稀下部為雌花,密聚;花被缺;雄蕊4-6,花絲極短;子房倒圓錐形,有胚珠2或稍多顆生於近基生的胎座上,柱頭無柄;漿果分離;種子腎形。 所屬科 天南星科 分佈量 世界:26種;中國:3 引種狀況 非引種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春至夏季為適期。剪莖段每段2-4節,摘除莖下部的葉片,再斜埋於土中,保持濕度,接受日照約50%-60%,約經2-3周能發根成長。附植於蛇木柱的盆栽,宜選葉片較大的健壯莖頂作插穗,每支蛇木柱附植3-4支,成長較迅速。 吊盆栽培,插穗宜選莖葉細小者,莖下部葉片剪除,每盆約插6-8支,發根成活後即成小巧盆栽。若采用水栽法,應以大玻璃杯或淺盤作容器,插穗選擇莖葉細小者為佳,插入水中的葉片要剪除,以防腐爛,水質要保持清潔,但不必常更換,蒸散缺水時增添即可。
  景觀用途: 攀緣山石
  取自"http://www.foodbk.com/index.php/%e9%ba%92%e9%ba%9f%e5%b0%be%e5%b1%9e"
No. 2
  麒麟尾
  (《嶺南採藥錄》)
  【異名】獅尾草(《嶺南採藥錄》),蓬萊蕉、龜背竹(《廣州植物志》),羽葉藤、過山標(《廣西藥植名錄》),上樹百足、上樹蜈蚣(《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來源】為天南星種植物麒麟尾的全株。
  【植物形態】麒麟尾
  常緑大藤本,以氣根攀登於喬木或石上。莖粗壯,直徑約2.5釐米,節上生根。葉極大,具長柄;幼時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矩圓形,基部心形,全緣;成長時闊矩圓形,羽狀深裂幾達中脈上,長30~50釐米,寬20~40釐米,沿中脈兩側有無數小孔;裂片4~10對,劍形而稍彎,寬3~7釐米,兩端幾等寬,先端斜截頭狀,尖端上舉,側脈1~2對;葉柄長20~40釐米,上部有肱節,肱節長2~5釐米。花序柄圓柱形,粗壯,長10~15釐米;佛焰苞長10~12釐米,外面緑色,裏面淡黃色;肉穗花序無柄,長約10釐米,徑約2釐米;花被缺;花絲短,扁平;子房1室,柱頭綫形。花期春季。
  生於密林中。分佈我國南部。
  【性味】《華南千種草藥》:"淡微澀,平。"
  【功用主治】①《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清肝涼血,消腫解毒。治目赤腫痛,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陰囊紅腫,乳瘡。"
  ②《廣西植物名錄》:"根、藤活血散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蛇傷,癰癤,百日咳,目痛,鼻衄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燉肉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痰火瘰癧: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嶺南採藥錄》)
  ②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中藥材
  【藥名】麒麟尾
  【別名】獅尾草、篷萊蕉、龜背竹、羽葉藤、過山標、上樹百足、上樹蜈蚣、萬丈深、青竹標、蛇包𠔌、大塔旗、爬墻風、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牛膝、大望
  【漢語拼音】qi lin wei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Pothos pinnata L.;Rhaphidophora pinnata Schott]
  【歸經】肝;肺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考證】出自《嶺南採藥錄》
  【科屬分類】天南星科
  【拉丁文名】Radix Seu Caulis Epipremni Pinnati
  【主治】感冒發熱;鼻衄;目赤腫痛;百日咳;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痰火瘰癧;癰癤;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附生於熱帶雨林的大樹上或岩壁上。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割,切段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麒麟葉,攀援藤本。莖圓柱形,粗壯,多分枝;氣生根具發達的皮孔,平伸,緊貼於樹幹或石面上。葉柄長25-40cm,上部有長約2.2cm的膨大關節;葉鞘逐漸撕裂,膜質,脫落;葉片薄革質,幼葉狹披針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基部淺心形,成郭葉長圓形,基部寬心形,長40-60cm,寬30-40cm,兩側不等地羽狀深裂,裂片綫形,兩端幾等寬,先端斜截頭狀,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時為長達2mm的小穿孔;側脈明顯。花序柄圓柱形,粗壯,長10-14cm,基部有鞘狀鱗葉包圍;佛焰苞外面緑色,內面黃色,長10-12cm,漸尖;肉穗花序圓柱形,鈍,長約10cm,粗3cm;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雌蕊具棱,長5-6mm,頂平,柱頭綫形,縱嚮。漿果小,種子腎形。花期4-5月。
  【功效分類】涼血藥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出處】《中華本草》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麒麟尾 花木百科
麒麟尾 花木百科
麒麟尾 花木百科
  麒麟尾介紹
  麒麟尾 (Epipremnum pinniatum)
  科屬:
  天南星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大型藤本。莖粗壯、長達15米。葉片幼時披針狀長圓形,後為羽狀深裂,沿中脈有兩行星散的小穿孔,薄革質。肉穗花序淡黃色,佛焰苞長卵形,頂端尖,肉色。花期4~5月。
  分佈與習性:
  原産中國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南亞地區也有分佈。喜溫暖、濕潤、較耐旱,忌陽光直射。也能適應光照較少的環境。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排水暢,夏季註意遮陽,保持濕潤。不耐寒,越鼕溫度10℃左右。
  繁殖與栽培:
  用扦插法,春至夏季為適期。剪莖段每段2-4節,摘除莖下部的葉片,再斜埋於土中,保持濕度,接受日照約50%-60%,約經2-3周能發根成長。附植於蛇木柱的盆栽,宜選葉片較大的健壯莖頂作插穗,每支蛇木柱附植3-4支,成長較迅速。吊盆栽培,插穗宜選莖葉細小者,莖下部葉片剪除,每盆約插6-8支,發根成活後即成小巧盆栽。若采用水栽法,應以大玻璃杯或淺盤作容器,插穗選擇莖葉細小者為佳,插入水中的葉片要剪除,以防腐爛,水質要保持清潔,但不必常更換,蒸散缺水時增添即可。
  應用:
  室內盆栽觀葉植物。莖、葉可藥用。麒麟尾為大型藤本植物,在廣州等南方地區可露天越鼕,常栽種於墻邊、花架、石柱等處,作為垂直緑化、點綴環境之用。
  圖片:
包含詞
麒麟尾屬麒麟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