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lù sǐ shuí shǒu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用於比賽
解釋: 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資料來源: 《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例子: 古人把爭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衹有穩據中原,才能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捲第四十七章)
|
lù sǐ shuí shǒu lù sǐ shuí shǒu |
鹿:謂獵取的對象。喻指政權。比喻最後勝利屬於誰 |
|
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晉書·石勒載記下》 |
|
以追逐野鹿喻爭奪政權,意謂天下當為何人所得。後亦比喻勝負誰屬。《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 高皇 ,當北面而事之,與 韓 彭 競鞭而爭先耳。脫遇 光武 ,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一折:“目今 秦 失其鹿,天下逐之,不知久後鹿死誰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牡丹》:“牡丹得王於羣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絶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捲第二六章:“ 牛金星 用右手中指蘸酒,在桌上寫了‘大 明 必亡’四個字,隨即望望醫生,悄聲說:‘但不知鹿死誰手耳。’” |
|
鹿死誰手 lu4 si3 shei2 shou3, ㄌㄨˋ ㄙˇ ㄕㄟˊ ㄕㄡˇ
【解 釋】 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出 處】 《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用於比賽
【示 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捲第26章:“隨即望望醫生,悄聲說:'但不知~耳。'”
【近義詞】 竜爭虎鬥、明爭暗鬥
【反義詞】 和衷共濟、和平共處
【典 故】
東晉時代,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王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石勒聽後笑着說:“人怎麽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過分了。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衹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後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裏,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
|
- n.: at whose hand will the deer die, , who will win the prize
|
|
竜爭虎鬥, 中原逐鹿, 逐鹿中原, 竜爭虎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