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西 >運城 >永濟市 > 鸛雀樓
顯示地圖
目錄
唐代河中府的名勝
鹳雀楼 唐代河中府的名胜
鹳雀楼 唐代河中府的名胜
  唐代河中府的名勝。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濟縣),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因常有鸛雀棲息,故名。後為河水衝沒。唐王之渙有《登鸛雀樓》詩。
唐 代 河中府 的名勝
鹳雀楼 唐 代 河中府 的名胜
  唐 代 河中府 的名勝。原在 山西 蒲州府 西南(今 永濟縣 ),前瞻 中條山 ,下瞰 大河 。因常有鸛雀棲息,故名。後為 河 水衝沒。 唐 李益 《同崔頒登鸛雀樓》詩:“ 鸛雀樓 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 河中府 鸛雀樓 ,三層,前瞻 中條 ,下瞰 大河 。” 清 王士禛 《河中感懷寄諸兄》詩:“京華故國俱千裏,心折西風 鸛雀樓 。”
No. 3
  鸛雀樓聯繫方式地址:山西省永濟市
  電話:0359-8085254
  郵編:044000鸛雀樓投訴電話運城旅遊投訴電話:0359-20856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鸛雀樓門票價格60元/人鸛雀樓節慶活動運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樣,有着豐富的節慶活動,永濟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熱鬧,每個鎮區代表團都要表演節目,有首陽的背冰最為著名,表演者光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塊遊街,其場面可謂精彩,每年都有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還有關公文化節等等。鸛雀樓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5月——10月鸛雀樓美食運城風味小吃著名的有聞喜煮餅、燒麥、豆沙糕、老勁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饃、晉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饃等等。鸛雀樓住宿運城市住宿比較方便,自助旅行的遊客可下榻於紅旗西路的張傢北巷兩側,這一帶小旅館與網吧較多。其它情況請看運城賓館飯店。鸛雀樓購物運城土特産十分豐富,最著名的有北相羊肉鬍卜,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製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麵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衆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故名。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産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産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面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鹹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芮城醬萊,製作考究,花樣30多種。醬筍、醬苴蘭、醬包瓜、豆瓣醬被評為省優質食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色澤金紅,透明發光,色、香、味俱佳。
  運城池????,因運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又因????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還因????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池????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用池????腌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棗,主要産區在稷山縣陶村、姚村、南陽、辛莊、吳村等地,是當地的傳統特産,早已聞名國內外,板棗呈長圓形,體大肥碩,紅光閃閃,肉厚核小,質地細密,含糖分多,幹製後含糖率達74%。板棗味道甘美,富有彈性,久儲不幹。板棗還有不易裂縫腐爛、大棗核小、小棗無核等特點。目前,已開辦工廠加工成金絲蜜棗,大量出口外銷。
  運城席張白水蜜杏,主要産於席張五馬、李傢墳一帶,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種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並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帶産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細漿多、味甜無籽和最容易脫澀的特點而誘人。品種頗多,有豬頭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屬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餅,無核、綿軟、香甜、餅霜厚。把青柿餅掰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油絲。把這種柿餅放在碗裏,用濃茶一衝,便可溶化為湯汁。青柿餅個頭特別大,經過加工,可以在柿餅上面雕成各種圖案。所以,在明清兩代,是地方官嚮皇宮進貢之品。
  平陸百合,地處中條山下的平陸縣,盛産百合。由於質量好,營養價值高,有“中條參”的美稱。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來的。個頭大,肉厚,後味不苦,瓣內無柴。最大的重三兩以上,一般的也在二兩左右。鮮嫩時,鱗莖如一朵白蓮。收穫後的鮮百合,放置起來幹而不爛,埋入濕土可終年保持鮮嫩。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並含有少量鈣、磷、鐵等。藥用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鮮百合,成為當地治療支氣管炎,失眠癥的佳品。平陸罐頭廠已製成百合罐頭,頗受顧客歡迎。
  晉南泡泡糕,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當地人稱之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簡單,用白麵、豬油、糖、陳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來工藝較為復雜。要經過燙面、製餡、油炸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程序。油糕從油鍋撈上來後,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銀絮、白中微黃,吃起來香甜、酥、脆。侯馬市一位老師傅屈志明,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這種原來專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後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十餘種名貴中藥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櫻桃、核桃仁等為餡,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南無鹼饃,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饅頭叫饃,把無鹼饅頭叫做“無鹼饃”。山西南部地區的老百姓製作發酵後的蒸饃時有不在面裏放鹼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已延傳了數千年,發酵後的面雖然不放鹼,但蒸出來卻甜香可口,個頭大,吃着比放過鹼的味道還要好。在白麵發酵時,首先要掌握發酵的程度。把發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團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衹要發酵三到四個鐘頭,面已經充分膨脹時,即停止發酵。把生面加入到發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須控製在發酵過的面的三分之一內。把這三分之一以內的面摻到發酵過的面中,連續揉搓,反復加工,使生面與發酵面完全和勻後,稍稍停放幾十分鐘到個把鐘頭可做成饃的形狀上籠蒸製,蒸出來的饃即是無鐵饃。把饃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那就是著名的“晉南面塑”了。
  新絳雲雕、蠃鈿,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産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製作雲雕産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顔色漆層層堆起,然後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顔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雲紋,統稱之為“雲雕”。新絳雲雕、蠃鈿産品,綫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製作出了許多造型優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緻的雲雕、蠃鈿産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産的發展增添了異彩。鸛雀樓玩法參觀、攝影、旅遊、
  被譽為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的鸛雀樓,位於秦、晉、豫三省交匯的“黃河金三角”區域——山西省永濟市。
  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蒲州府志》記載:“(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樓原係北周(公元557—581)大將軍宇文護(鮮卑族)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特,氣勢雄偉,加之區位優越,風景秀麗,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多來登樓觀瞻、放歌抒懷,並留下許多居高臨下,雄觀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時有感而發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催人奮發嚮上,激勵民族振興的千古絶唱,早已膾炙人口。北宋大科學家瀋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道:“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首能壯其觀”。如李益的《登鸛雀樓》:“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傢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並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詩人由山河壯麗的景觀聯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悵。又如暢當的《題鸛雀樓》:“迥臨飛鳥上,河流入斷山。天勢圍平野,高出塵世間”。此詩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馬戴、司馬札、吳融等鋒頭極盛的詩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傳至今,婦孺皆知的詩冠,當屬太原才子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此詩雖然衹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一開口就有縮萬裏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裏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絶唱。因此,千百年來這首詩不僅激勵着中華民族奮發嚮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學真理。清代詩評傢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裏之勢。”
  鸛雀樓高臺重檐,黑瓦朱楹,不僅占河山之勝,而且據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名播遐邇。鸛雀樓立晉望秦,它獨立於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竜踞虎視,下臨八州,宏偉壯闊的山川景象,吸引了無數歷代名流,登臨作賦。擁山河之勝的蒲州名樓,幾乎成了當時大詩人們賽詩的舞臺。鸛雀樓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濟古稱蒲坂,夏、商、周以前,堯和舜帝都在這裏建都。這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距鸛雀樓20公裏的西侯度古人類文化遺址,展示了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裏開始用火,並且使用打製石器。傳說華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媧、黃帝,都在這一帶留下了斧闢刀鑿的歷史痕跡。“華夏”一詞的“夏”指的是歷史大夏民族,它的繁榮正是以堯舜禹為象徵的,活動的核心就在河東一帶。而據《太炎文錄》說,“華”指的是華山一帶,就是黃河西岸這塊地方。西為華,東為夏,鸛雀樓正好座落在華夏歷史座標的中點上。這一巧合使鸛雀樓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鸛雀樓所演繹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不能不為之贊嘆。詩因樓作,樓因詩名。滕王閣因王勃而出名,嶽陽樓因范仲淹而不朽,黃鶴樓因崔灝、李白而名揚天下,鸛雀樓也因王之渙而名留千古。
  鸛雀樓建成後,經唐歷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6)樓還屹立如故,唐河中府錄事李逵所書的“鸛雀樓”匾額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毀於戰火,元王惲登鸛雀樓記雲:“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裏行來官晉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獲登樓址,徒倚盤桓,逸情雲上,雖傑觀偉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偉,風煙之勝,不殊於往古。是當元初樓已就毀。”明初時,其故基猶存,後因黃河泛濫,故址淹沒,致使樓毀景失。人們幹脆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絶。清初詩人尚登岸寫道:“河山偏衹愛人遊,長輓羲輪泛夕流。千裏窮目詩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樓”。西城樓也實在是“盛名難卻,其實難符”。數百年來,鸛雀樓給無數遊人空留下無限遺憾。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文化建設的加強,重修鸛雀樓的呼聲日益強烈。1992年9月參加全國第六屆旅遊地學術研討會的近百名專傢、學者來永濟考察時,聯名倡議“重建鸛雀樓”。為此,永濟市於1997年12月在黃河岸畔破土動工,拉開了鸛雀樓復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樓自元初毀滅700餘年後的首次重建。新建鸛雀樓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仿唐建築,外觀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築形製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這是因為鸛雀樓建於北周而盛於唐。這次恢復,以再現唐代風貌為指導思想。鸛雀樓整個的油漆彩畫,也是國內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經過國傢文物局的專傢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作設計,所以說,鸛雀樓是目前國內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築。外表經過磨平處理後,進行了油漆彩繪,立刻使該樓變得古典風雅起來,充分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以鸛雀樓為中心形成的鸛雀樓景區規劃面積3300畝,現有面積1640畝,景區規劃為“四區十二點”的空間結構,鸛雀樓園內共有四個遊覽區,一是名樓遊覽區,包括影壁、鸛影湖、唐韻廣場和鸛雀樓;二是黃河風情遊覽區,在主樓區的西面,有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館、柳園等;三是山水遊覽區,在主樓南面,有蒼山自然風光園、吉祥如意湖、鸛雀苑等;四是康樂遊覽區,包括蒲津遊樂園、唐風馬球場等。整個景區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藴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包裝,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磅礴氣勢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遠意境,成為國傢級旅遊景區。鸛雀樓景區開發建設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鸛雀樓為中心的名樓遊覽區一期工程竣工。
  鸛雀樓內部陳設於2004年7月底已基本完成,為提升文化名樓的文化內涵,增加遊人的參與性和觀賞性。鸛雀樓內部陳設着重以河東文化和黃河文化為主題,充分說明黃河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華夏民族的先祖在這裏寫下了輝煌歷史,其時代跨越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製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圖》再現了盛唐時期蒲州城的繁榮景象,生動有緻,精美逼真。宇文護《築樓戍邊》及王之渙《旗亭畫壁》的故事,采用了歐塑形式表現,高貴典雅。還有以浮雕、壁畫、雕塑等形式表現在中華歷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關公、柳宗元、司馬光等人物故事和傳說。同時,還有反映河東人民勤勞智慧和豐富的民間工藝的製????、冶鐵、養蠶、剪紙、年畫、社火等,這些都充分再現了悠久的華夏文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鸛雀樓將會成為弘揚華夏文明的一個典範。
  鸛雀樓是黃河的標志,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徵,它的再度輝煌,標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榮,祖國的再次騰飛。
包含詞
登鸛雀樓鸛雀樓景區
永濟鸛雀樓鸛雀樓晴望
題河中鸛雀樓登河中鸛雀樓
同崔邠登鸛雀樓鸛雀樓西百尺檣
和趙相公登鸛雀樓和趙相公登鸛雀樓(樓在河中府,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和趙相公登鸛雀樓樓在河中府前瞻中條下瞰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