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西 >上饒 >鉛山縣 > 鵝湖書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鵝湖書院投訴電話上饒市旅遊投訴電話:0793—821909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鵝湖書院門票價格10
  鵝湖書院,中國末代時期的著名書院。
  鵝湖書院,位於江西廣信府鉛山縣境內。自東晉以來,歷經唐、宋、明等朝,都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朱熹與陸九淵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的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
  據《廣信府志》介紹:“大義寺左為四賢詞。”此實為大義寺的附屬寺左,即仁壽寺左,為“四賢祠”。祠為當時的信州刺史楊汝礪所建,這是鵝湖書院之始。以後屢有修舉,明代宸濠之亂,兵燹之餘,鵝湖書院的學捨全部毀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地方官潘士瑞曾予修理。康熙五十四年(1715),令尹施德大加修建,當時李光地所作《重修鵝湖書院記》說:“書院之建,實為國傢學校,相為表裏,李渤高士爾。朱子猶倦倦焉。今使先賢遺址,煥然重修,江有故理學地,必有遊於斯,而奮乎興起,以紹前賢者。”鵝湖收院絶有官方的支持得以重修,昔日的輝煌已不復再現,以致成為歷史的陳跡。
  鵝湖書院在鵝湖寺,即仁壽寺的左邊,而鵝湖塔則在鵝湖書院的左邊。鵝湖書院的大門,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對着鵝湖塔。書院四周有山有溪,環境幽雅。
  鵝湖書院比鵝湖寺大得多,建築規模頗似孔廟。由大門進去,經過兩排桃樹,有一個大圓門,圓門內有一個大院子,對面又是一個大圓門,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階而入,又是一個院子,裏面是半月池,池周圍是石欄桿。渡過古橋是第一排殿宇,再過一個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後一排殿宇,是四賢祠。祠前也是一個院子,祠後則是一個相當高的坪臺,其下有一小池,其後是一座高墻,正對那兩大圓門的北端高墻。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兩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錯落有緻。
  在鵝湖書院後面的四賢詞內,設有朱、呂、二陸四個牌位,又有一個題着“頓漸同歸”字樣的匾額,這和書院前排建築中所懸“道學之宗”的禦匾,正遙遙相對,由此可見宋代朱陸鵝湖之會的盛況。抗日戰爭期間,鵝湖書院成為東南訓練團的駐紮營地。
  這所書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來,幾遭兵毀,又幾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整修和擴建工程規模最大:新築山門、牌坊、大堂、浮池、拱橋、碑亭、御書樓;兩側更修建廂房數十間,作為士子讀書之所。康熙皇帝還為御書樓題字作對,門額題為“窮理居敬”,聯語為“章岩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至今牌坊、泮池、後殿、廂房等建築保留尚完好;泮池兩側的廂房內,尚存明、清兩代古碑13塊,是研究這座書院歷史的珍貴資料。
鵝湖書院簡介:
  鵝湖書院位於江西鉛山縣鵝湖山麓,山為武夷支脈,因山上有鵝湖得名。 具體位於原鵝湖寺西側,距河口鎮15公裏。與吉安白鷺洲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在此聚會講學。四子歿,信州刺史楊汝礪築“四賢祠”以資紀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為“文宗書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時,稱“鵝湖書院”。書院建築背山面畈,占地約5400平方米。八百餘年來,遞廢興,建築規模幾經變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後的基本佈局為:院墻前臨照塘,墻內左義門、右義門。建築共六進:一、頭門;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欄石拱橋,泮池兩各有一碑亭;四、儀門,三楹,兩翼有廡廓;五、會元堂,五楹;六、御書樓。東西兩廓各有讀書號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重修,195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紅衛兵”的破壞。1983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並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鵝湖書院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書院占地8000平方米。書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巔巨石覆蓋,石尖聳立,千姿萬態,突兀崢嶸。左右兩側山勢合抱,重峰疊巒,蒼翠欲滴。其左側山頂,還有飛瀑傾瀉而下。書院所在的山𠔌小平川,更是古木參天,麯徑流泉,幽靜無比。
歷史沿革:
  南宋(公元1127—1279年)時期,儒傢學者風行講學,書院發達。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鵝湖寺,各持己見,“相與講其所聞之學”,這就是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在這次辯論中所顯現出來的思想火花照亮了理學發展的前途。後人在他們聚會的地方建祠紀念,因名“四賢祠”。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改名為“文宗書院”。元代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又增建“會元堂”。明代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間,又重修擴建,並正式定名“鵝湖書院”。
  這所書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來,幾遭兵毀,又幾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整修和擴建工程規模最大:新築山門、牌坊、大堂、浮池、拱橋、碑亭、御書樓;兩側更修建廂房數十間,作為士子讀書之所。康熙皇帝還為御書樓題字作對,門額題為“窮理居敬”,聯語為“章岩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至今牌坊、泮池、後殿、廂房等建築保留尚完好;泮池兩側的廂房內,尚存明、清兩代古碑13塊,是研究這座書院歷史的珍貴資料。
  鵝湖書院位於鉛山縣鵝湖山北麓,距河口鎮15公裏,面積5400平方米,是江南四大書院之一。
  鵝湖書院位於鉛山縣城河口鎮東南30裏的鵝湖山北麓,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治學之所。中國哲學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就在這裏舉行,與廬山白鹿洞書院並稱於天下。是我省1957年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七五年)由呂祖謙邀請,朱熹和陸九齡、陸九淵在這裏進行了一次哲學辯論,史稱"鵝湖之會”。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辛棄疾、陳亮的第二次“鵝湖之會”,面對山河破碎的民族災難,為統一祖國而吶喊抗爭,以它熠熠的愛國主義思想光輝而映照千秋。淳佑十年,朝廷賜名“文宗書院”,明景泰年間更名為“鵝湖書院”。御書樓有康熙皇帝手書“章岩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檻聯。
  書院歷經800年的滄桑,風貌依舊,格局完整,原狀留存,是天下名書院實物遺存中,得以完整原貌保存至今的一處。院內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設有《鵝湖之會與鵝湖書院》、《辛棄疾與鉛山》等固定的展覽、陳列。平均每年接待參加人數達6萬多人次,其中僅接待海外專傢學者及文化團體就達1萬人次,2000年10月,經中宣部批準,就在此召開“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反響很大,是上饒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鵝湖書院,中國末代時期的著名書院。
  鵝湖書院,位於江西廣信府鉛山縣境內。自東晉以來,歷經唐、宋、明等朝,都聚居過許多學者,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朱熹與陸九淵的鵝湖之會,成為中國儒學史上的一件影響深遠的盛事。
  據《廣信府志》介紹:“大義寺左為四賢詞。”此實為大義寺的附屬寺左,即仁壽寺左,為“四賢祠”。祠為當時的信州刺史楊汝礪所建,這是鵝湖書院之始。以後屢有修舉,明代宸濠之亂,兵燹之餘,鵝湖書院的學捨全部毀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地方官潘士瑞曾予修理。康熙五十四年(1715),令尹施德大加修建,當時李光地所作《重修鵝湖書院記》說:“書院之建,實為國傢學校,相為表裏,李渤高士爾。朱子猶倦倦焉。今使先賢遺址,煥然重修,江有故理學地,必有遊於斯,而奮乎興起,以紹前賢者。”鵝湖收院絶有官方的支持得以重修,昔日的輝煌已不復再現,以致成為歷史的陳跡。
  鵝湖書院在鵝湖寺,即仁壽寺的左邊,而鵝湖塔則在鵝湖書院的左邊。鵝湖書院的大門,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對着鵝湖塔。書院四周有山有溪,環境幽雅。鵝湖書院比鵝湖寺大得多,建築規模頗似孔廟。由大門進去,經過兩排桃樹,有一個大圓門,圓門內有一個大院子,對面又是一個大圓門,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階而入,又是一個院子,裏面是半月池,池周圍是石欄桿。渡過古橋是第一排殿宇,再過一個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後一排殿宇,是四賢祠。祠前也是一個院子,祠後則是一個相當高的坪臺,其下有一小池,其後是一座高墻,正對那兩大圓門的北端高墻。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兩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錯落有緻。
  在鵝湖書院後面的四賢詞內,設有朱、呂、二陸四個牌位,又有一個題着“頓漸同歸”字樣的匾額,這和書院前排建築中所懸“道學之宗”的禦匾,正遙遙相對,由此可見宋代朱陸鵝湖之會的盛況。抗日戰爭期間,鵝湖書院成為東南訓練團的駐紮營地。
鵝湖書院詩會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朱熹和陸九淵兩派爭執。實質上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
  鵝湖書院因南宋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寓居於此,並在這裏發生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因而遠近聞名。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人的哲學觀點“會歸於一”,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初,陸氏兄弟應約來到鵝湖寺,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就是著名的“鵝湖之會”。
  會議辯論的中心議題是“教人之法”。關於這一點,陸九淵門人朱亨道有一段較為詳細的記載:“鵝湖講道,誠當今盛事。伯恭蓋慮朱、陸議論猶有異同,欲會歸於一,而定所適從。……論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陸九淵集》捲三六《年譜》)所謂“教人”之法,也就是認識論。
  在這個問題上,朱熹強調“格物緻知”,認為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緻知就是推緻其知以至其極。並認為,“緻知格物衹是一事”,是認識的兩個方面。主張多讀書,多觀察事物,根據經驗,加以分析、綜合與歸納,然後得出結論。
  陸氏兄弟則從“心即理”出發,認為格物就是體認本心。主張“發明本心”,心明則萬事萬物的道理自然貫通,不必多讀書,也不必忙於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曉事理,所以尊德性,養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對多做讀書窮理之工夫,以為讀書不是成為至賢的必由之路。會上,雙方各執已見,互不相讓。
  此次“鵝湖之會”,雙方爭議了三天,陸氏兄弟略占上風,但最終結果卻是不歡而散。鵝湖寺也許是因為有這麽一次重要會議,也許是因為朱熹住過,將其作為“書房”,作為教書育人之地,因而也叫做“鵝湖書院”。
描寫鵝湖書院的詩詞:
  鵝湖夜坐
  [宋]陸 遊
  士生始墜地,弧夫志四方;
  豈若彼婦女,齪齪藏閨房。
  我行環萬裏,險阻真備嘗。
  昔者戍南鄭,秦山鬱蒼蒼;
  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
  官雖備幕府,氣實先顔行;
  擁馬涉阻水,飛蔦一中梁;
  勁酒舉數鬥,壯士不能當。
  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
  拔劍切大肉,哆然如虎狼。
  時時登高望,指顧無鹹陽。
  一朝去軍中,十載客道旁。
  看花身落魄,對酒色凄涼。
  去年添號召,五月觸瞿塘。
  青衫暗欲盡,人對哀涕滂。
  今年詔復下,鴻雁初南翔。
  俯仰末閱歲,上思實非常。
  夜宿鵝湖寺,槁葉投客床。
  寒燈照不寐,撫枕慨以慷。
  李靖問徵遼,病憊更激昂。
  裴度清討蔡,奏事猶裹創。
  我亦思報國,夢繞古戰場。
  -------------------------------------
  鵝湖書院
  清.玄燁
  章岩月朗中天鏡,石井波分太極泉。
  -----------------------------------
  鵝湖書院
  張靜江
  八百年風雨滄桑,縱觀峻閣崇樓,
  天下古色,依舊斑讕留勝跡;
  三萬裏河山塵障,侈論程朱義理,
  斯人斯語,渾似麯項嚮天歌。
  ------------------------------------------
  社日
  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傢傢扶得醉人歸。
參觀門票,講解費:
  30元∕人 20/人
包含詞
鉛山鵝湖書院鵝湖書院文物管理保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