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膚的別稱。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許,葉心髒形或卵形,似鴨舌。夏秋開花﹐色濃青,可供觀賞。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地膚》。 |
|
鴨舌草
鴨舌草為雨久花科植物鴨舌草monochoiavaginalis ( burm.f. )
preslexkunth. 的嫩莖葉,又名水錦葵。鴨舌草鮮品每百剋含水分97 剋,蛋白質0.6 剋,脂肪0.1 剋,纖維素0.6 剋,鈣40 毫剋,磷80 毫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鴨舌草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痢疾、腸炎、急性扁桃體炎、丹毒、疔瘡等。
【別名】水玉簪、肥菜、合菜
【來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屬植物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腸炎,痢疾,咽喉腫痛,牙齦膿腫;外用治蟲蛇咬傷,瘡癤。
【用法用量】 1~2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鴨舌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鴨兒嘴(《植物名實圖考》),鴨仔菜、鴨兒菜(《南寧市藥物志》),香頭草、豬耳菜、鴨嘴菜、馬皮瓜(《江蘇藥材志》),肥豬草(江西《草藥手册》),水玉簪(《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雨久花科植物鴨舌草的全株。
【植物形態】鴨舌草
多年生草本,高1米許。根莖短,近於直立。葉簇生或單生,卵狀至卵狀披針形,長2~6釐米,寬1~5釐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略呈心髒形;葉柄長7~17釐米,具葉鞘。總狀花序從葉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鐘狀,6深裂,幾達基部,藍色帶紅色;雄蕊6,內有1枚較大,花絲一面有齒,花藥基部着生,頂裂;子房3室,花柱細。蒴果長卵形,長12毫米,室背開裂,種子多數。花期8~9月。
生於潮濕地區或水稻田中。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採集】夏、秋采收,曬幹。
【性味】苦,涼。
①《南寧市藥物志》:"甘,涼,無毒。"
②《陝西中草藥》:"苦,平。"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痢疾,腸炎,急性扁桃體炎,齒齦膿腫,丹毒,疔瘡。
①《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暴熱及丹毒,外敷治腫瘡,蛇咬。"
②《江蘇藥材志》:"治痢疾腹痛。"
③江西《草藥手册》:"治痢疾,腸炎,齒齦膿腫,急性扁桃體炎,喉痛。"
④《陝西中草藥》:"止痛,離骨。治牙科疾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8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吐血:鴨舌草一至二兩。燉豬瘦肉服。(江西《草藥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鴨舌草適量,曬幹。每日泡茶服,連服三至四日。(《江蘇藥材志》)
③治疔瘡:鴨舌草加桐油搗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錢,玉簪花根二錢,信石一錢,鯽魚一條(約一斤重)。前三味藥共研細粉,去魚腸雜,裝藥縫合,挂陰涼通風處約50天後,魚鱗上即可生出霜樣物,即所用的藥粉。用時先輕微剝離牙齦,點上此藥(約一個鱗片上的藥量),片刻以後,牙即可拔下。此藥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陝西中草藥》離骨散)
⑤治蛇、蟲咬傷:鮮鴨舌草,搗敷。(江西《草藥手册》)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鴨舌草全草1兩(幹品),加水煮沸15分鐘後加入蜂蜜3~5錢,再煮沸5分鐘,為1次量。日服2次,連服30天為一療程,觀察341例,近控42例(12%),顯效121例(35.4%),好轉140例(41.5%)。總有效率88.9%。一般1~2天見效,也有3~4天見效的。以平喘效果較好。副作用:少數服藥後覺頭昏,個別發生胃痛或嘔吐,繼續服藥即隨之消失。本品也可用於急性支氣管炎和百日咳。 |
|
鴨舌草
鴨舌草為雨久花科植物鴨舌草MonochoiavaginaliS ( Burm.f. )
PreslexKunth. 的嫩莖葉,又名水錦葵。鴨舌草鮮品每百剋含水分97 剋,蛋白質0.6 剋,脂肪0.1 剋,纖維素0.6 剋,鈣40 毫剋,磷80 毫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鴨舌草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痢疾、腸炎、急性扁桃體炎、丹毒、疔瘡等。
【別名】水玉簪、肥菜、合菜
【來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屬植物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
【性味歸經】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腸炎,痢疾,咽喉腫痛,牙齦膿腫;外用治蟲蛇咬傷,瘡癤。
【用法用量】 1~2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考證】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葉圓,似澤瀉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魚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莖葉,暴幹。
【各傢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暴熱及丹毒,外敷治腫瘡,蛇咬。
2.《江蘇藥材志》:治痢疾腹痛。
3. 江西《草藥手册》:治痢疾,腸炎,齒齦膿中,急性扁桃體炎,喉痛。
4.《陝西中草藥》:止痛,離骨。治牙科疾患。
5.《唐本草》:主暴熱喘息,小兒丹腫。
6.《福建中草藥》:清肝涼血。
【選方】
①治吐血:鴨舌草一至二兩。燉豬瘦肉服。(江西《草藥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鴨舌草適量,曬幹。每日泡茶服,連服三至四日。(《江蘇藥材志》)
③治疔瘡:鴨舌草加桐油搗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錢,玉簪花根二錢,信石一錢,鯽魚一條(約一斤重)。前三味藥共研細 粉,去魚腸雜,裝藥縫合,挂陰涼通風處約50天後,魚鱗上即可生出霜樣物,即所用的藥粉 。用時先輕微剝離牙齦,點上此藥(約一個鱗片上的藥量),片刻以後,牙即可拔下。此藥不 可咽下,以免中毒。(《陝西中草藥》離骨散)
⑤治蛇、蟲咬傷:鮮鴨舌草,搗敷。(江西《草藥手册》)
①治咳血:鮮少花鴨舌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蜜服。
②治尿血:鮮少花鴨舌草一至二兩,鮮燈芯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③治風火赤眼:少花鴨舌草鮮葉,搗爛外敷眼臉。
④治丹毒,癰腫,療瘡:鮮少花鴨舌草適量。搗爛敷患處(選方出《福建中草藥》)
形態特徵 根狀莖極短,具柔軟須根。莖直立或斜上,高12~35釐米。全株光滑無毛,葉基生或莖生,葉片形狀和大小變化較大,由心形、寬卵形、長卵形至披針形,長2~7釐米,寬0.8~5釐米,頂端短突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全緣、具弧狀脈。葉柄長10~20釐米,基部擴大成開裂的鞘。鞘長2~4釐米,頂端有舌狀體,長約0.7~1釐米。總狀花序從葉柄中部抽出。該處葉柄擴大成鞘狀。花序梗短,長1~1.5釐米,基部有1披針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彎,花通常3~5朵(稀有10餘朵),或有1~3朵,藍色。花被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1.5釐米,花梗長到1釐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長圓形,長約1釐米。種子多數,長約0.1釐米,灰褐色,具縱條紋。
生物學特性 (1)休眠與萌發 種子有較長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種子萌發的起點溫度為13~15℃,較稗草略高,變溫有利於萌發,最適溫度為20~25℃,30℃以上萌發受到抑製。鴨舌草是典型的水生雜草,可缺氧萌發,萌發需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飽和的條件下萌發較好,濕潤條件下發芽較慢,但水層超過1釐米以上,發芽又轉慢。鴨舌草種子較小,千粒重僅為稗草的4%~5%,下胚軸伸長受到限製,衹能淺層萌發,以土層0~1釐米萌發最好,1~2釐米較差,2釐米以下不能萌發。 (2)營養生長 鴨舌草植株較大,根係較淺,需水、肥多,營養生長與溫度、水分、光照、肥力關係密切。鴨舌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此時,水分適宜,每3~4天即生長1片葉,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長最為迅速。鴨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飽和或略有薄水的條件下生長最好。鴨舌草葉片較大,在稻田中,漫射光照條件下亦能正常生長,但過於蔭蔽生長較差,在同一塊稻田中,稻株間的鴨舌草與中心溝、田邊鴨舌草生物量相差1倍以上,但由於鴨舌草葉片大而薄,直射光照過強,亦不利於生長。鴨舌草根係較淺,植株較大,生長迅速,需肥量特別是氮肥較多,如過多地使用速效氮肥作追肥更有利於鴨舌草根係的吸收。鴨舌草葉片肥嫩,易受多種害蟲侵襲,稻田治蟲頻繁及使用廣譜性殺蟲劑過多過濫亦有利於鴨舌草的生長。 (3)開花結實 鴨舌草於7月以後陸續開花結實,開花結實後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繼續生長。開花結實與光照關係密切,以中心溝、田邊結實率較高。在水分飽和狀態下,種子壽命可達2年以上,在乾燥土壤中壽命1~2年,土層2~3釐米以下壽命較長,土表壽命較短。
分佈與危害 鴨舌草分佈全國,尤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危害嚴重,其中又以稻麥連作田,灌排條件好、有穩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別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塊危害較重。鴨舌草與矮慈姑生態條件相似,喜水、喜肥、耐蔭,往往構成群落,成為稻田中後期危害的重要雜草組合。 |
|
|
|
炒鴨舌草 | 鴨舌草茶 | 鴨舌草蜜飲 | 鴨舌草燉肉 | 少花鴨舌草 | 鴨舌草燉豬肘肉 | 鴨趾草鴨舌草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