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花卉 : 中草藥 : 民間偏方 : 動物 : 林業樹種 > 雞血藤
目錄
No. 1
  一、植物名
  學名:millettia reticuiata benth.
  英文名:net cliffbean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概述:木質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有黃褐色柔毛外,其餘無毛。羽狀復葉;小葉7—9,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釐米,寬1.5—5.5釐米,兩面均無毛,網脈明顯。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序軸有黃色疏柔毛,花多而密集,單生於序軸的節上;萼鐘形,裂齒短而鈍;花冠紫色或玫瑰紅色,無毛。莢果扁,綫形,長達15釐米,寬約2釐米,果瓣近木質,種子間縊縮;種子扁圓形。花果期7—10月。
  分佈:江蘇南部野生,生於灌叢中或山野間;我國華東、華南及湖北、雲南均有分佈。
  作用: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造紙和編織的原料;藤供藥用,有行氣、扶風、活血的效用;根入藥,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殺蟲的作用。 藤與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類、樹脂。
  二、為中藥名
  本品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乾燥藤莖。秋、鼕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幹。
  性狀:本品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現紅棕色。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骨部偏嚮一側。質堅硬。氣微,味澀。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於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No. 2
  雞血藤
  (《綱目拾遺》)
  【異名】血風藤(《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葉岩豆藤等的藤莖。
  【植物形態】①密花豆,又名:三葉雞血藤
  攀援灌木。莖無毛。小葉3,闊橢圓形,長12~20釐米,寬7~15釐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脈疏被短硬毛,脈腋間有髯毛。花多數,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花長約10毫米;萼筒狀,兩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齒5,三角形,上面2齒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藥2型,5個大,5個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莢果刀狀,長8~10.5釐米,寬2.5~3釐米,被絨毛,有網脈,沿腹縫綫增厚,僅頂部有一個種子。
  生於林中或灌叢中。分佈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②白花油麻藤
  藤本。葉為羽狀復葉。窄小葉3片,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6釐米,寬2.5~7.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兩面均無毛或疏被毛。側生小葉較小,基部斜形;葉柄無毛,小葉柄有疏長硬毛;托葉卵形,早落。總狀花序腋生,長30~38釐米;具花20~30朵;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有稀疏棕色長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長7.5~8.5釐米,旗瓣卵狀廣橢圓形,長約為竜骨瓣的1/2;雄蕊為9+1的兩組,花藥2型;子房密生銹色短柔毛,花柱絲狀。莢果木質,長矩形,長22~40釐米,寬約3釐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兩側有狹翅,種子間有緊縮;種子10餘枚,腎形,黑色。花、果期4~9月。
  分佈廣東、廣西等地。
  ③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雞血藤、貫腸血藤、苦藤、豬婆藤、大活血、過山竜、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黃色絨毛。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15釐米,寬2.5~5釐米,先端鈍尖,基部圓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無毛;小托葉錐形。圓錐花序頂生,長達15釐米。萼鐘形,密生銹色毛;花蝶形,紫色,長1.2~2釐米;旗瓣橢圓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銹色絲狀毛;雄蕊成9+1的兩組;雌蕊的子房密被長絨毛。莢果條形,長7~12釐米,寬約2釐米,近木質,密被黃褐色絨毛。種子扁長圓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於山坡灌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岩豆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④亮葉岩豆藤,又名:血節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態與上種相似,幼枝有平貼絲狀細毛,後變光滑。小葉披針形或卵形,長5~8釐米,兩面光亮。圓錐花序頂生,長6~10釐米;花長約2釐米;萼鐘狀,密生絹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絹毛,基部有2個胼胝體狀附屬物。莢果條狀矩圓形,長10~14釐米,有絨毛;種子4~5粒.
  生溪邊、山𠔌疏林下。分佈廣東、廣西。
  【採集】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長約40釐米的段,曬幹。
  【藥材】①密花豆的藤莖呈扁圓柱形,稍彎麯,直徑2~7釐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脫落處呈紅褐色,有明顯的縱溝及小形點狀皮孔。橫切面可見小形的髓,偏嚮一側,木質部淡紅色,導管呈孔洞狀不規則排列,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間排列呈偏心性半圓形的環。質堅實,難折斷,折斷面呈不整齊的裂片狀。氣微,味澀。
  産於廣西。
  ②白花袖麻藤的乾燥藤莖,呈扁圓柱形,稍彎麯,長約40釐米,長徑約4.5釐米,短徑約3釐米。表面灰棕色,栓皮剝落處現紅棕色,有明顯縱溝及橫嚮皮孔,節處微突起,有時具分枝痕。橫切面中央有偏心性的小髓(中心性者極罕見),木質部淡紅棕色,韌皮部呈赤褐色至棕黑色的圓環,韌皮部外方為木質部與韌皮部相間排列的同心半圓環。新鮮時亦褐色的環狀部位有鮮紅色液汁流出,形如雞血。液汁幹後凝成亮黑色膠絲狀斑點。質堅,折斷時片裂狀。氣微,味澀。以條勻、切面有赤褐色層圃、並有滲出物者為佳。
  主産於廣西。
  ③香花岩豆藤的乾燥藤莖,又名:豐城雞血藤。呈圓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縱紋。橫斷面皮部占半徑的1/4,密佈紅棕色膠狀斑點,嚮外漸疏,木質部黃色,導管呈細孔狀。質堅實。氣微、味微苦澀。以外皮灰褐、內色淡黃、五層圈者為佳。
  産江西、福建、雲南、四川等地。
  ④亮葉岩豆藤的乾燥藤莖與上種相似。
  産廣西。
  雞血藤藥材除上述,品種外,尚有下列幾種:
  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産於河南、福建、廣東,使用地區較廣。參見"大血藤"條。
  ②豆科植物常緑油麻藤的藤莖。其藥材呈圓柱形,直徑3~15釐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縱嚮的陷溝、橫環紋和疣狀凸起的皮孔,尚可見瘤狀凸起的側枝痕跡。橫切面皮部薄,韌皮部具樹脂狀分泌物呈棕褐色,本質部灰黃色,導管呈孔洞狀,多放射性整齊排列。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呈數層同心性環,髓部細小,射綫緻密呈放射狀。質堅體重,難折斷,折斷面呈纖維性。氣微弱,味澀而微甜。産福建。參見"牛馬藤"條。
  ③豆科植物昆明雞血藤的藤莖,産廣東、廣西、甘肅等地。參見"昆明雞血藤"條。
  【化學成分】香花岩豆藤含雞血藤醇。
  【藥理作用】①豐城雞血藤酊劑給大鼠灌胃(40%,0.5毫升/100)對甲醛性"關節炎"有顯著療效.煎劑或酊劑靜脈註射,相當生藥0.01~0.4剋/公斤時,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及蟾蜍下肢血管灌流無顯著影響。大鼠腹腔註射酊劑(10毫升/公斤)有鎮靜、催眠作用。犬靜脈註射相當生藥4.25剋/公斤時中毒死亡,用給小鼠註射p32後,測組織的總p32的"相對比放射性"的方法,觀察到雞血藤(品種未載明)煎劑(0.25剋/毫升,每日1次,0.5毫升灌胃,共3天),可促進腎髒及子宮的總磷代謝,認為這是雞血藤增強小鼠腎髒及子宮的能量代謝及合成代謝的反映。此外還能促進小鼠對水及氯化物的排泄。
  ②密花豆乾燥根的煎劑對離體、在體蟾蜍心髒有抑製作用,可使麻醉兔及犬的血壓下降;對離體兔耳及蟾蜍血管卻為收縮作用。
  【炮製】用水潤透,切片,或蒸軟後乘熱切片,曬幹。
  【性味】苦甘,溫。
  ①《飲片新參》:"苦澀香微甘。"
  ②《本草正義》:"溫。"
  ③江西《中草藥學》:"苦溫微甘。"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功用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
  ①《綱目拾遺》:"活血,暖腰膝,已風癱。"
  ②《本草再新》:"補中燥胃。"
  ③《飲片新參》:"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治暑痧,風血痹癥。"
  ④《現代實用中藥》:"為強壯性之補血藥,適用於貧血性之神經麻痹癥,如肢體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於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閉止等,有活血鎮痛之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大劑1兩);或浸酒。
  【選方】治放射綫引起的白血病:雞血藤一兩。長期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臨床應用】治療閉經
  雞血藤糖漿10~30毫升,日服3次,療程1~4周。治療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於服藥後7~20天通經。
No. 3
  雞血藤
  【來源】食療方
  【原料】雞血藤60~120個,雞蛋2~4個。
  【製法】8碗水煎成大半碗水,每日1劑。長期服食。
  【用法】
  【功效】
No. 4
  雞血藤 JIxueteng
  出處∶《本草綱目拾遺》。
  學名:Millettia reticuiata Benth.
  英文名:Net Cliffbean
  概述:木質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有黃褐色柔毛外,其餘無毛。羽狀復葉;小葉7—9,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釐米,寬1.5—5.5釐米,兩面均無毛,網脈明顯。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序軸有黃色疏柔毛,花多而密集,單生於序軸的節上;萼鐘形,裂齒短而鈍;花冠紫色或玫瑰紅色,無毛。莢果扁,綫形,長達15釐米,寬約2釐米,果瓣近木質,種子間縊縮;種子扁圓形。花果期7—10月。
  分佈:廣西道地藥,生於灌叢中或山野間;我國華東、華南及湖北、雲南均有分佈,江蘇南部野生;國外越南亦有大量分佈。
  作用: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造紙和編織的原料;藤供藥用,有行氣、扶風、活血的效用;根入藥,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殺蟲的作用。 藤與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類、樹脂。
  基原∶本品為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乾燥藤莖。秋、鼕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幹。
  性狀:本品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現紅棕色。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骨部偏嚮一側。質堅硬。氣微,味澀。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於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會流血的植物—雞血藤
  在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有一類桑科榕屬(Ficus)植物,它們常寄生於參天大樹的樹幹上,拼命地奪走寄主的養料和水分,使其枝繁葉茂。這類寄植物盤根錯節地將寄主的樹幹、樹枝包圍起來,把大樹勒得喘不過氣來,最終死於非命。這就是大傢都熟知的絞殺植物或稱毀壞植物。這對於你或許不是新聞。但是在西雙版納密林中或石灰山溝𠔌季雨林的懸崖上,還長着一種會流血的植物-雞血藤。這你也許很少聽說過。在植物界中,正是這些姿態萬千、稀奇古怪充滿神奇色彩的植物深深地吸引着人們,使人類不斷去探索植物界奧秘。雞血藤(Millettia)屬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雞血藤屬植物,集觀賞及藥用為一身。雲南産24種,占中國雞血藤植物總數的一半以上。滇南、滇南、滇西南及滇西北熱帶、亞熱帶地區資源最為豐富。
  雞血藤為攀援狀喬木、灌木或為高大木質藤本。花兩性,且兩側對稱,位於近軸上方形似蝶首的兩片花瓣為旗瓣,兩側平行與蝴蝶翅膀極為相似的兩枚花瓣為翼瓣,位於最下方形狀有點像盟友蝶尾巴邊緣合生的兩片花瓣為竜骨瓣。雞血藤花由紫色、玫瑰紅色或白色花冠組成腑生或頂生的總狀或圓錐狀花序,串串懸挂在空中,恰似小蝴蝶,散發出濃郁的蝶戀花香,在空中爭奇鬥豔,隨風飄蕩。
  雞血藤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莖裏面含有一種別的豆科植物所沒有的物質。當它的莖被切斷以後,其木質部就立即出現淡紅棕色,不久慢慢變成鮮紅色汁液流出來,很像雞血,因此,人們稱它為雞血藤
  雞血藤植物用途甚廣,在庭園中供棚架庇蔭,與紫藤有同樣效果,但其花色更為豔麗,晚夏開花,鼕季半常緑,更受歡迎。除供觀賞外,藤和根供藥用,有散氣、活血、舒筋、活絡等功效。
  藥理作用
  1.對造血係統的作用:據何淑瑪等報道,密花豆藤煎劑(100%)對實驗性傢兔貧血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較香花崖豆藤作用強。1989年張淑芳等報道雞血藤煎劑(2g/kg)對失血性貧血傢兔末梢細胞、血色素及網織紅細胞的恢復無明顯影響:實驗用傢免7窩,其中5窩每窩4衹,2窩各2衹,共24衹。雌性13衹,雄性11衹,體重1.42-2.58kg。同一窩4衹傢兔,按隨機分配成丹參、當歸、雞血藤及對照組,每組5衹。另有4衹僅觀察其正常值。實驗時於每晨8時半(第一次喂食後)由耳靜脈取血測定血色素,紅細胞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俟三項指標數值恆定後,再連續測定3天,作為該兔之正常值。從第4天起,每天晨8時半從兔耳尖處剪的V形口放血。每天1次,連續3天,每次放血相當於當日體重的1%,總放出量相當於總血量50%。放血後即以5%葡萄糖液灌胃以補充損失的體液,用量為體重的1%。從放血完畢後1天始,各組分別灌胃以20%丹參、當歸、雞血藤煎劑,按每lkg體重2g劑量給予,另一隻按每lkg體重給予10ml生理????水以資對照,每天1次,連續10天,於放血後1天至13天及l6、18、21天,每天上午8時半由耳靜脈取血檢查血象。以放血前紅細胞數及血色素值為100%,各組傢兔放血後平均恢復至95%時之天數分別見表1、2;以放血前網織紅細胞正常值為100%,則放血後網織紅細胞出現高峰時間與其21天後之水平見表3。以上結果表明,雞血藤對失血性貧血傢兔耳緣靜脈中紅細胞,血色素及網織紅細胞的恢復無明顯影響。
  2.對凝血、纖溶的作用:對犬血體外凝血和纖溶過程的影響實驗用犬,麻醉後暴露股動脈,采血(取血後即將試管放冰中),抗凝劑(草酸鈉、枸櫞酸鈉)1份加全血9份,離心分離血漿,將血漿分裝成3份,分別加入生理????水、丹參註射液、雞血藤註射液0.03ml。測定復鈣時間(反映內在凝血過程)、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凝固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定量及伏球蛋白溶解試驗。可見雞血藤(每1ml含生藥3mg)對離體犬血的凝血和纖溶過程沒有明顯影響。
  3.抑製心髒和降低血壓作用:50%雞血藤煎劑對蟾蜍離體和在體心髒微呈抑製作用。給麻醉傢免0.43-0.5g生藥/kg煎劑和犬0.3g生藥/kg煎劑均可引起血壓下降;但對離體免耳及蟾蜍血管卻呈收縮作用。
  4.抗癌作用:體外試驗劑量500毫微剋(熱水提取物)/ml,對JTC-26抑製率為94、4%;噬菌體法篩選抗腫瘤藥物,本品有抗噬菌體作用。
  5.對脂質代謝的調節:日本鵪鶉以雞血藤煎劑6g/kg灌胃14天及47天,可升高HDL2-C,降低HDL3-C,使HDL2-C/HDL3-C的比值升高,此比值是評價脂質代謝和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冠心病患者HDL2-C/HDL3-C的比值較無冠心病者為低)。對主動脈及頭臂動脈病變,雞血藤有抑製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藤莖含表無羈萜醇(friedelan-3β-ol),鬍蘿蔔甙(daucosterol),β-𠔌甾醇(β-sitosterol),7-酮基-β-𠔌甾醇(7-oxo-β-sitosterol),刺芒柄花素(formonone -tin),芒柄花甙(ononin),櫻 黃素(prunetin),阿佛洛莫生(afrormosin),大豆素(daidzein),3,7-二羥基-6-甲氧基二氫黃酮醇(3,7-dihydroxy-6-methoxy-dihy-droflavonol),表兒茶精(epicatechin),異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3,4,2’,4’-四羥基查耳酮(3,4,2’,4’-tetrahydroxy chalcone),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苜豬酚(medicagol),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9-甲氧基香豆雌酚(9-methoxycoumestrol),木豆異黃酮(cajanin)。根中含5-豆甾烯-3β,7a-二醇(stigmast-5-ene-3β,7a-diol),5a-豆甾烷-3β 6a-二醇(5a-stigmastane-3β,6a-diol)。
  【別名】血風藤、馬鹿藤、紫梗藤、豬血藤、九層風、紅藤、活血藤、大血藤、血竜藤、過崗竜、五層血。
  【功效】活血舒筋;養血調經
  【主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有經不調;痛經;閉經
  【生態環境】生於山𠔌林間、溪邊及灌叢中。
  【各傢論述】1.《本草綱目拾遺》:活血,暖腰膝,已風癱。
  2.《本草再新》:補中燥胃。
  3.《飲片新參》: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治暑痧,風血痹癥。
  4.《現代實用中藥》:為強壯性之補血藥,適用於貧血性之神經麻痹癥,如肢體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於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閉止等,有活血鎮痛之效。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莖藤,除去枝葉,鋸成段,曬幹。或鮮時切片,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
  【用藥禁忌】陰虛火亢者慎用。
  【植物形態】密花豆 本質藤本,長達數十米。老莖砍斷時可見數圈偏心環,雞血狀汁液從環處滲出。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闊橢圓形,長12-20cm,寬7-15cm,先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背面脈間具黃色短髯毛,側生小葉基部偏斜,小葉柄長約6mm;小托葉針狀。圓錐花序腋生,大型,花多而密,花序軸、花梗被黃色柔毛;花長約10mm;花萼肉質筒狀,5齒,上面2齒合生,兩面具黃色柔毛;花冠白色,肉質,旗瓣近圓形,具爪,翼瓣與竜骨瓣均長約7mm,具爪及耳;雄蕊10,2組,花藥5大5小;子房具白色硬毛。莢果舌形,長8-10cm,有黃色柔毛;種子1顆,生莢果先端。花期6-7月,果期8-12月。0
  【功效分類】活血藥
  【炮製方法】用水潤透,切片,或蒸軟後乘熱切片,曬幹。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莖藤呈扁圓柱形,稍彎麯,直徑2-7cm。表面灰棕色,有時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有明顯的縱溝及小形點狀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折斷面呈不整齊的裂片狀。血藤片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3-10mm。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不規則排列,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並與木部相間排列成3-10個偏心性半圓形或圓形環。髓小,偏於一側。氣微,昧澀。以樹脂狀分泌物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藤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至數十列,微木化至木化,有的含棕色物。栓內層為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皮層窄,細胞10餘列,含黃棕色物;石細胞衆多,成群散在,層紋、孔溝明顯,胞腔內充滿紅棕色物,少數含草酸鈣方晶,其周圍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分泌細胞少數,散在。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個偏心性環。每輪韌皮部最外側為石細胞與纖維組成的厚壁組織環帶,環帶內外兩側細胞有時含草酸鈣方晶;韌皮部分泌細胞常數個至10多個切嚮排列成層,含黃棕色、紅棕色或金黃色分泌物;纖維束衆多,散在,其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少數,散在;射綫寬l-4列細胞,彎麯,多被擠壓。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或2個並列散在,直徑約400μm,有的內壁附有棕色塊狀物,多呈新月形;木薄壁細胞多圍繞導管,壁稍厚,多含棕色物,其間散布分泌細胞;木纖維亦均形成晶纖維,幾呈層狀排列;木質部射綫細胞紋孔明顯,有的含棕色物。髓小,偏心,環髓分泌細胞多數。
  粉末特徵:棕紅色。①石細胞多成群,呈長方形、類圓形、三角形或方形,直徑10-80μm,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色素;少數含草酸鈣棱晶。②纖維成束,紋孔及胞腔不明顯,纖維束周圍的細胞束含草酸鈣棱晶,形成晶鞘纖維。③內含紅棕色樹脂狀色素的分泌細胞衆多,排列成條狀或不規則塊狀。④導管碎片主要為具緣紋孔。⑤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有長圓狀紋孔。⑥木薄壁細胞紋孔細密。
  【藥物應用鑒別】雞血藤與紅藤,均為植物藤類,功能活血散瘀。但雞血藤甘溫,長於補血,溫經活絡,傷傢常用;紅藤苦平,長於清熱解毒,消癰止痛,瘡傢要藥。補瀉有別,兼長各異。
  【性味】味苦;微甘;性溫
  【中藥化學鑒定】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2g,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減壓濃縮至浸膏狀,加入浸膏重3倍量的硅膠(青島海洋化工廠,60目)拌勻後室溫晾幹(或烤幹),裝入短柱中用氯仿洗脫至洗脫液幾乎無色,後改用氯仿一甲醇(8:2)洗脫。兩種洗脫液分別濃縮至幹,供點樣用。以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為對照品。同點子硅膠G高效薄層預製板上,以氯仿一甲醇(9:1)為展開劑。展距10c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洗脫液的斑點與芒柄花素和原兒茶酸的位置相應者顯暗紫色熒光斑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雞血藤
  漢語拼音:
  Jixueteng
  英文名:
  CAULIS SPATHOLOBI
  基原:
  本品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乾燥藤莖。秋、鼕二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幹。
  性狀:
  本品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質堅硬。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3-8個偏心性半圓形環;髓部偏嚮一側。氣微,味澀。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含棕紅色物。皮層較窄,散有石細胞群,胞腔內充滿棕紅色物;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輪。韌皮部最外側為石細胞群與纖維束組成的厚壁細胞層;射綫多被擠壓;分泌細胞甚多,充滿棕紅色物,常數個至10多個切嚮排列成帶狀;纖維束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群散在。木質部射綫有的含棕紅色物;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至400μm;木纖維束亦均形成晶纖維;木薄壁細胞少數含棕紅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入乙醇10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膠1g拌勻,揮幹溶劑,置硅膠柱中(100-200目,2g,內徑1.0cm,幹法裝柱),依次用石油醚(6090℃)30ml、三氯甲烷40ml洗脫,收集三氧甲烷洗脫液,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芒柄花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O: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見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3.0%。
  總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0.6%(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碎,曬幹。
  性味:
  苦、甘,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補血,活血,通絡。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0-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雹,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CAULIS SPATHOLOBI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雞血藤介紹
  雞血藤 (Millettia reticuiata Benth.)
  科屬:
  豆科
  別名: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有黃褐色柔毛外,其餘無毛。羽狀復葉;小葉7—9,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釐米,寬1.5—5.5釐米,兩面均無毛,網脈明顯。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序軸有黃色疏柔毛,花多而密集,單生於序軸的節上;萼鐘形,裂齒短而鈍;花冠紫色或玫瑰紅色,無毛。莢果扁,綫形,長達15釐米,寬約2釐米,果瓣近木質,種子間縊縮;種子扁圓形。花果期7—10月。
  分佈與習性:
  江蘇南部野生,生於灌叢中或山野間;我國華東、華南及湖北、雲南均有分佈。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造紙和編織的原料;藤供藥用,有行氣、扶風、活血的效用;根入藥,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殺蟲的作用。藤與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類、樹脂。
  圖片:
英文解釋
  1. :  Suberect Spatholobus,  Caulis Spatholobi,  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leatherleaf milletia
包含詞
滇雞血藤山雞血藤雞血藤膏
雞血藤酒雞血藤片厚果雞血藤
昆明雞血藤順寧雞血藤雞血藤顆粒
雞血藤糖漿雞血藤麥蛾毛瓣雞血藤
毛蕊雞血藤印度雞血藤復方雞血藤
雞血藤免煎雞血藤膠囊復方雞血藤膏
昆明雞血藤根雞血藤燉豬蹄雞血藤煲雞蛋
當歸雞血藤湯雞血藤糖衣片雞血藤黑粒病
雞血藤顆粒停雞血藤黑圓星病雞血藤紅糖雞蛋湯
復方保泰鬆雞血藤雞血藤─密花豆復方雞血藤膏(雞血藤膏)
復方保泰鬆雞血藤片雞血藤─常春油麻藤復方保泰鬆雞血藤片關節鎮痛片停
復方保泰鬆雞血藤片關節鎮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