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雞尖
目錄
No. 1
  亦稱“奇南欖仁”。一種落葉喬木。樹皮可提製栲膠,木材供造船、建築用,也可做橋梁、枕木等。
No. 2
  “雞尖”是指雞尾部那塊桃形帶骨的肉,即肛門上方的三角狀肥肉塊。又稱“雞屁股”、“雞臀尖”、“禽尖翅”,大連人稱之為“雞三角”。雞尖含有優質蛋白和少量脂肪,並且味道鮮美、口感滑嫩,所以有一部分人對此物情有獨鐘。很早以前,雞三角就在大連副食品商店設有專櫃出售。雞三角在加工前先將殘留的毛樁鉗淨,入清水漂洗幹淨後,可清燉、可紅燒、可油炸、可熏、可鹵,是佐酒下飯的佳品。若是用竹簽穿成串,在火上燒烤,更是香氣四溢,誘人食欲,吃上一串,滿嘴流油,味道好極了。
  “雞尖”與“腔上囊”的區別
  有人說“雞尖”,學名“腔上囊”。這是概念不清,事實上雞尖不叫腔上囊,雞尖與腔上囊是兩碼事。在解剖學上,雞尖是指有尾椎骨和長尾羽的部位,它是由腰椎骨、薦骨、數個尾椎骨和髖骨組合而成。5~6枚尾椎骨遊離嚮上彎麯,最後一枚尾椎骨特別發達,稱為“尾綜骨”,其活動性很大。尾椎骨周圍有肌肉(橫紋肌)附着,肌肉之間有疏鬆結締組織充填。雞尖外被皮膚,皮膚除長有羽毛外,無汗腺和皮脂腺,衹有尾脂腺(尾上腺)一對,位於尾綜骨背部皮下,呈微黃色,橢圓形。這是一種單管狀腺,分泌脂性物質,經排泄管開口小腔,再經一至數條輸出管開口於小乳頭上。尾脂腺的大小因禽的種類不同而異,一般水禽尾脂腺較發達,常用喙啄取分泌物塗潤羽毛。可能有人誤將尾脂腺當作腔上囊,其實腔上囊位於盆腔內。
  腔上囊即“法氏囊”,是鳥類體液免疫係統及淋巴細胞分化成熟的器官,是位於盆腔內泄殖腔背面的囊狀結構,故名“腔上囊”(見圖)。它是由意大利解剖學家法布裏奇烏斯於1621年首次發現,故稱“法氏囊”。它有小導管與泄殖腔肛道相通,為典型的淋巴濾泡結構。此囊在四月齡時最發達,直徑可達2~3釐米,四至七月齡時退化,淋巴細胞枯竭,上皮細胞出現氣球樣變性,網狀細胞逐漸為纖維細胞所取代,腔上囊萎縮,最後成為疤痕殘跡。此時即使吃下腔上囊,對人體亦無妨礙。更何況禽被宰殺後,在清理內臟時,腔上囊連同後部腸管及肛門已經一並被除去,根本就沒有入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