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繁異體: | 鱖 | 拼音: | guì | 部首: | 鱼 | 總筆畫: | 20 | 部外筆畫: | 12 | | UTF-8: | E9B39C | UTF-16: | 9CDC | UTF-32: | 00009CDC | 一字全碼: | gui4yujue | 一字雙碼: | guyuju | | 一字單碼: | gyj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漢字層次: | 7 | 筆畫: | 丿乛丨????一丨一一一丿丶丿一????丨丿丿乛丿㇏ | 筆順編號: | 35251211134315233534 | | 筆順讀寫: | 撇折竪折橫竪橫橫橫撇捺撇橫折竪撇撇折撇捺 | 他人筆順: | 35251211134315233534 | | 部件組構: | 鱼((⺈(丿乛)田(冂(丨????)土(十(一丨)一)))一)厥(厂(一丿)欮(屰(䒑(丷(丶丿)一)????(凵(????丨)丿))欠(⺈(丿乛)人(丿㇏)))) |
| | 鱖 (鱖) guì 〔鱖魚〕體側扁,性兇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鮮美。是中國特産。亦作“桂魚”;有些地區稱“花鯽魚”。 (鱖) 鱖 (鱖) jué 〔鱖鯞〕即“鰟鮍”。 (鱖) 筆畫數:20; 部首:魚; 筆順編號:35251211134315233534 | | 鱖 鱖 guì 【名】 即鱖魚〖mandarinfish〗。中國産的一種美味食用魚(Sinipercachuatsi),俗名花鯽魚,亦稱“桂魚”。屬鮨科,體側扁,青黃色或橄褐色,具許多不規則的暗棕色或黑色斑點,背隆起,口大,下頜突出,背鰭一個,鱗細小、圓形,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另見jué 鱖 鱖 jué 另見guì 鱖鯞 juézhǒu 〖bitterling〗鰟鮍的別稱 | | 鱖 gui
即鱖魚
背隆起,口大,下頜突出,背鰭一個,鱗細小、圓形,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鱖 jue
鱖鯾
鱖guì鱖魚,也作"桂魚"。體側扁,青黃色,有黑色斑點。背隆起。口大鱗細,喜食魚、蝦。它是我國名貴淡水魚之一。
鱖jué 1.見"鱖鯾"。 | | 鱖 gui、jue
部首 魚 部首筆畫 07 總筆畫 20
鱖1
(1)
鱶
guì
(2)
即鱖魚 [mandarin fish]。中國産的一種美味食用魚(siniperca chuatsi),俗名花鯽魚,亦稱桂魚”。屬鮨科,體側扁,青黃色或橄褐色,具許多不規則的暗棕色或黑色斑點,背隆起,口大,下頜突出,背鰭一個,鱗細小、圓形,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另見 jué
鱖2
鱶
jué
另見guì
鱖鯾
juézhǒu
[bitterling] 鰟鮍的別稱
鱖1
(鱶)
guì ㄍㄨㄟ╝
〔~魚〕體側扁,性兇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鮮美。是中國特産。亦作桂魚”;有些地區稱花鯽魚”。
鄭碼rgzr,u9cdc,gbkf7ac
筆畫數20,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134315233534
鱖2
(鱶)
jué ㄐㄩㄝˊ
〔~鯾〕即鰟鮍”。
鄭碼rgzr,u9cdc,gbkf7ac
筆畫數20,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134315233534 | | 亥集中 【唐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音劌。【說文】魚名。【玉篇】魚大口細鱗斑彩。【爾雅·釋魚】鱊鮬鱖鯞。【註】小魚也。詳鮬字註。【本草】鱖然背有黑點。昔仙人劉憑嘗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閒。【正字通】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名鱖豚。焦氏《筆乗》謂鱖名鮰魚,誤。蓋因鄕語謂鱖爲計,故以鱖本音桂,與鮠近也。又【廣韻】【集韻】????居月切,音厥。又【集韻】於月切,音噦。又居逵切,音龜。義????同。【本草】鱖魚背有黑點。 | | 鱖 魚名。從魚厥聲。居衞切 | | 鱖(siniperca spp)屬鱸形目,鮨科,鱖亞科,鱖屬。俗稱:鱖花魚、季花魚、桂花魚、桂魚、鯚魚。英文名:chinese perch 。
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頜明顯長於上頜。上下頜、犁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部具鱗,鱗細小;側綫沿背弧嚮上彎麯。背鰭分二部分,彼此連接,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鰭條。體黃緑色,腹部灰白色,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及斑塊;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黑色帶紋。
鱖一般棲息於靜水或緩流的水體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數量最多。鼕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鼕,一般不完全停止攝食。春季天氣轉暖時,則遊到沿岸淺水區覓食;此時的雌雄魚白天都有側臥在湖底下陷處的臥穴習性,夜間在水草叢中活動、覓食。主要以其它魚類為食,1-2月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生殖期采食強度稍下降。鱖魚通常長至2鼕齡,在東北須至3鼕齡纔達性成熟,親魚於5-7月集群於夜間在平緩的流水環境中産卵。6-7月為産卵盛期,懷卵量為3-20萬粒。
常見鱖魚有2種,外形極為相似,區別在於:翹嘴鱖(s.chuatsi ,英文名:mandarinfish , aukua)的鰓耙為7,眼較小,頭長為眼徑的5.3-8.1倍,上頜骨伸達眼後緣之後的下方,側綫鱗為110-142,頰下部有鱗,幽門垂為198-440個。而大眼鱖(s.kneri ,英文名:bigeye mandarinfish)的鰓耙為6,眼較大,頭長為眼徑的4.7-5.1倍,上頜骨僅伸達眼後緣之前的下方,側綫鱗為85-98,頰部不被鱗,幽門垂為74-98個。翹嘴鱖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常見為2-2.5公斤,最大個體重可達50公斤;大眼鱖生長緩慢,個體較小,最大個體能長至重2公斤。
鱖魚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産量相當高。肉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每百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19.3剋,脂肪0.4-3.5剋,熱量78-109千卡,鈣79-206毫剋,磷107-143毫剋,鐵0.7-5.6毫剋,硫胺素0.01毫剋,核黃素0.10毫剋,尼剋酸1.9毫剋。鱖魚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之一。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內的隨葬品中,就有鱖魚!鱖魚的幽門垂多而成簇,俗稱桂花魚,其味清香撲鼻,鮮脆可口,可謂“席上有鱖魚,熊掌也可捨”。值得註意的是,鱖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佈,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發熱、畏寒,為淡水刺毒魚類中刺痛最嚴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殺鱖魚時,應特別小心。
鱖魚肉性味甘、平,無毒,具有補虛勞、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兒軟癤,其膽可治骨鯁在喉。
【gui、jue】
鱖
guì
即鱖魚 [mandarin fish]。中國産的一種美味食用魚(siniperca chuatsi),俗名花鯽魚,亦稱“桂魚”。屬鮨科,體側扁,青黃色或橄褐色,具許多不規則的暗棕色或黑色斑點,背隆起,口大,下頜突出,背鰭一個,鱗細小、圓形,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鱖
jué
鱖鯾
juézhǒu
[bitterling] 鰟鮍的別稱
鄭碼:rgzr,u:9cdc,gbk:f7ac
筆畫數:20,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134315233534
鱖魚的做法
叉烤鱖魚的做法
【原料】
活鱖魚750剋,京鼕菜15剋、筍絲15剋、豬肉絲30剋、雞蛋一個(約50剋)。 豬網油250剋,生薑10剋、蔥6剋、紹酒40剋、精????10剋、味精1剋、香醋50剋、芝麻油15剋、熟豬油40剋。
【製法】
活鱖魚宰殺後放砧板上,颳去鱗,掏除鰓,從鰓部用筷子絞出肉髒,使腹部保持完整無破損,洗淨後涼幹水分。豬網油洗淨,用蔥、薑汁浸漬。京鼕菜擇去雜物洗淨。雞蛋磕碗內,加蔥、椒????、幹澱粉,調成蛋糊。炒鍋置中火上燒熱,加入熟豬油,投入薑、蔥絲略煸,再將肉絲放入煸炒,放入京鼕菜、筍絲、加入紹酒、精????、味精,炒熟成餡。把洗淨的魚放在砧板上,用刀在魚兩面剞上花刀(刀深至內,不能劃破魚腹),然後用蔥薑汁、紹酒、·精????擦抹魚身,腌漬2小時後,將餡心從魚口中填入魚腹。把豬網油攤平,上塗蛋糊,放上鱖魚包好。取鐵絲絡一隻,放上鱖魚,魚的上下兩面放上蔥段、薑片,上叉入爐烘烤。將兩面烤至金黃色時,揀去蔥薑,放入盤中,用刀在魚身上順長直劃一刀,露出餡心,淋上芝麻油,帶薑醋上桌即成。
【特點】
外脆裏嫩,色澤金黃,肉質鮮香,餡料軟糯,佐以薑醋,回味無窮
茄汁鱖魚的做法
【原料】
鮮鱖魚1尾約250剋、白糖100剋、番茄醬100剋、蔥結5剋、薑片10
【製作過程】
1、魚治淨後片成長條剞花刀,加蔥結、薑汁、料酒腌30分鐘,用幹澱粉拍勻,下8成熟熱油中炸至金黃,魚肉呈葡萄粒狀時裝盤。
2、青菜葉焯水後,切成葡萄葉、梗襯在魚肉兩旁。
3、番茄汁、白糖下熱油鍋推勻,澆在魚上即成。
【藥材名】鱖魚
【拉丁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原動物鱖魚)
【名稱考證】鱖豚,水豚,石桂魚,蘮魚,錦鱗魚,桂魚,鯚魚,鰲花魚,母豬殼,鱖魚,翹嘴鱖魚
【科目來源】鮨科動物
【藥用部位】鱖魚的肉。本動物的膽(鱖魚膽)亦供藥用。
【性味歸經】甘,平。①《食療本草》:“平,稍有毒。”②《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本草求真》:“入脾。”
【功效主治】補氣血,益脾胃。治虛勞嬴瘦,腸風瀉血。
【用法用量】內服:50剋煮食。
【用藥忌宜】《品匯精要》:“患寒濕病人不可食。” | | 1. 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睏難;
2. 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
3. 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 |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1. 適宜體質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
2.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濕盛者不宜食用。 | | 鱖魚紅燒、清蒸、炸、燉、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魚之一。 | | 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經;
具有補氣血、益脾胃的滋補功效。 | | 鱖魚又稱作花鯽魚,它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譽之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樣鮮美;還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竜肉,說明鱖魚的風味的確不凡。所以鱖魚歷來被認為是魚中上品、宴中佳餚春季的鱖魚最為肥美,被稱為“春令時鮮”。
《開寶本草》:鱖魚,益氣力,令人肥健。
《隨息居飲食譜》:鱖魚甘平,益脾胃,養血,補虛勞,遠飲食,肥健人。
《品匯精要》:患寒濕病人不可食。 | | 【藥名】鱖魚
【別名】鱖豚、水豚、石桂魚、蘮魚、錦鱗魚、桂魚、鯚魚、鰲花魚、母豬殼
【漢語拼音】gui yu
【英文名】Mandarinfish, Anbu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歸經】脾;胃經
【功效】補氣血;益脾胃
【科屬分類】鮨科
【拉丁文名】Siniperca chuatsi
【主治】虛勞嬴瘦;脾胃虛弱;腸風便血
【生態環境】該魚是我國特産。食物主要為魚類、蝦類等。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內臟,洗淨,鮮用。或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國內各江河、湖泊中。
【動植物形態】鱖魚,體側扁,較高,背部隆起。頭側扁,口大,略傾餘,下頜突出。側綫鱗121-128,背鰭Ⅻ-13-15,臀鰭Ⅲ-9-11。體色棕黃,背部橄欖色,腹部灰白。體側及各鰭的軟鰭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點。由吻端穿過眼徑有一條黑紋。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鮨科動物鱖魚的肉。
【用法用量】內服:蒸食,適量;或燒存性,研末,酒調服。
【出處】《中華本草》 | | 鮨科動物鱖魚的肉。鱖魚又稱鱖豚、翹嘴鱖魚、石桂魚、錦鱗魚、桂魚、鰲花魚。廣泛分佈於我國各江河、湖泊中。獲得後,去鰓、鰭、內臟等,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氣血,益脾胃。
[參考]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和煙酸、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氣血不足,虛勞羸瘦;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等。
[用法]煎湯,入菜餚。
[註意]《本草品匯精要》載:“患寒濕病人不可食”。供參考。
[附方]
鱖魚羹:鱖魚250g,切段,百合30g,薏苡仁30g。一同煮熟,略加豬脂、食????調味服食。
張杲《醫說》說:“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勞累年,偶食鱖魚羹遂愈。觀此正與(本草)補勞、益胃、殺蟲之說相符。”(據《本草綱目》)但實際上恐非“殺蟲”(有抗結核的作用),而在於補虛扶正。本方加入百合、薏苡仁取其能補脾滋肺、補土生金。用於肺癆病人的輔助治療或脾虛氣弱、氣血不足等。
【別名】桂魚。
【歸經】歸脾、胃經。
宜:體質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不良者宜食。
忌:鱖魚性平補虛,諸無所忌。 | | (1)釣具。以手竿(5.4-6.3米)和竹製輪竿為好。海竿使用得當亦可。釣綫直徑0.25-0.3毫米,海竿釣綫可粗些,鈎用5或6號長柄拱背白狐鈎,不用浮漂。墜子宜輕,一般為8-10剋,球形鉛墜最佳。綫宜長,比竿長出0.6-1米。
(2)釣餌。以活蝦活魚做餌。活蝦可就地嚮漁傢購買,3-5釐米長的最好,用竹製蝦籠或用塑料紗布縫製成圓筒狀,大小以手能寬鬆探取蝦子為宜,裝蝦並養在河水裏。用時將蝦的兩衹鉗摘掉,用鈎尖順蝦身縱軸剌入蝦背部挂住。註意不宜太深,以免把內臟弄傷造成死亡。
(3)釣法。
手竿釣法:挂好釣餌後,可直接抖腕拋出,也可手持鉛墜拋出餌鈎。釣點一般是浪與浪之間平靜迴旋的水域。釣餌在浪花的頂托下時起時伏,引誘鱖魚追逐、捕食。竿不離手,註意魚綫被水浪衝動的方向,手腕不時地輕輕拉動,以免鈎挂水底岩礁。當感到竿梢有啄食,下彈震動時,應迅速抖動手腕提竿。提竿時機必須把握好,太早如點動不下彈,則鈎未進魚嘴;太遲則餌鈎入喉太深很難取出。取鈎時註意手指勿被刺傷。用手抓魚要一把抓緊,否則被鱖魚背鱔毒刺刺中,不但疼痛難忍,還極易發炎紅腫。
輪竿釣法:竹製輪竿較海竿快捷,一般竿身較短(1-1.5米),且韌性遠遠優於海竿。鈎用較大的方鈎,係單鈎;墜子可比手竿墜子稍重,15剋左右,用小活魚做餌(以白鰷為好)。用鈎挂住小魚的上齶,將餌鈎嚮急浪中拋出,隨浪緩緩放綫,並頻頻回拉。目的是增加大鱖魚追食的機會,另外也避免鈎挂住水下岩礁或其他雜物;一旦竿梢負重並伴有彈震感,應立即擡手拉動輪竿,把魚鈎牢,然後試探着拉動收綫。如拉不動,那是魚進了岩洞,則不用急躁,可左右方向試拉,引誘魚兒出洞。如魚要綫,則適當放綫,不可硬拼。魚兒能拉動時,則轉動繞綫輪,將魚帶至岸邊淺水,用抄網起魚。用此法釣到的鱖魚一般較大。
海竿釣法:基本上用輪竿釣法。但鈎可用串鈎,墜子用扁墜為好。餌料可蝦和小魚同時使用。餌鈎拋出落水一剎那,應逆水收綫,引魚追趕餌鈎。海竿易挂岩石和其他障礙物,容易造成折竿、斷綫、跑魚,是其缺點。 | | - n.: helicolenus
| | 斑鱖 | 暗鱖 | 鱖魚 | 鱖鯞 | 鱖鯾 | 鱖豚 | 麻鱖 | 鱖魚圖 | 大眼鱖 | 白頭鱖 | 長身鱖 | 長體鱖 | 鱖魚捲 | 臭鱖魚 | 炸鱖魚 | 瞳石鱖 | 桃花鱖 | 波紋鱖 | 洞庭鱖 | 鱖花魚 | 鱖魚膽 | 鱖魚屬 | 翹嘴鱖 | 高體鱖 | 柳州鱖 | 圓桶鱖 | 少鱗鱖 | 竜舟鱖魚 | 桃花鱖魚 | 奶湯鱖魚 | 鍋塌鱖魚 | 亂燉鱖魚 | 人參鱖魚 | 鱖魚相面 | 鬆子鱖魚 | 颳燉鱖魚 | 雞醬鱖魚 | 炸溜鱖魚 | 虎斑鱖魚 | 火夾鱖魚 | 網油鱖魚 | 兩吃鱖魚 | 鱖魚餛飩 | 大湯鱖魚 | 玉黍鱖魚 | 蟹汁鱖魚 | 腌鮮鱖魚 | 清蒸鱖魚 | 醋熘鱖魚 | 幹燒鱖魚 | 辣燒鱖魚 | 鬆鼠鱖魚 | 粉蒸鱖魚 | 紅鬆鱖魚 | 網包鱖魚 | 鍋煎鱖魚 | 生煎鱖魚 | 白汁鱖魚 | 麒麟鱖魚 | 茄汁鱖魚 | 酥皮鱖魚 | 脫殼鱖魚 | 叉烤鱖魚 | 脆皮鱖魚 | 軟熘鱖魚 | 青玉鱖魚 | 醋椒鱖魚 | 鱖魚養殖 | 火烤鱖魚 | 菊花鱖魚 | 風味鱖魚 | 鴛鴦鱖魚 | 菠蘿鱖魚 | 間鱖甲腈 | 鬍蘿蔔鱖魚 | 銀耳鱖魚湯 | 傢常熬鱖魚 | 香草烤鱖魚 | 菠菜鱖魚湯 | 糖醋鱖魚捲 | 手撕鹹鱖魚 | 烏竜片鱖魚 | 中國少鱗鱖 | 菊香鱖魚肥 | 鍋熘鱖魚片 | 醋燒鱖魚羹 | 鱖魚絲油菜 | 烤花攬鱖魚 | 蔥辣鱖魚條 | 碧緑鱖魚捲 | 紅燒桃花鱖 | 茶香鱖魚片 | 鍋仔臭鱖魚 | 紙包活鱖魚 | 雙味鱖魚捲 | 鐵板臭鱖魚 | 幹燒臭鱖魚 | 紅燒臭鱖魚 | 紙包臭鱖魚 | 清青玉鱖魚 | 灕江少鱗鱖 | 滿釜煮鱸鱖 | 煮鱖為作瀋 | 黃腹駝背鱖 | 川目少鱗鱖 | 西鱖魚餛飩 | 徽州臭鱖魚 | 朝鮮少鱗鱖 | 奶油麒麟鱖魚 | 軟夾八寶鱖魚 | 雙色鴛鴦鱖魚 | 鱖魚混養技術 | 養殖鱖魚技術 | 舟中買雙鱖魚 | 養殖鱖魚這樣做 | 鱖魚苗培育技術 | 桃花流水鱖魚肥 | 小船旋網鱖魚肥 | 罛疏滬腐鱸鱖脫 | 中國少鱗鱖石鱖 | 托網幹燒八寶鱖魚 | 鱖魚網箱養殖技術 | 池塘養鱖技術要點 | 鱖魚常見病的防治 | 斑鱖人工養殖技術 | 鱖魚的飼養及管理 | 成蟹池塘套養鱖魚 | 出市得鱖魚成六言 | 羅非魚池輪養鱖魚技術 | 蝦蟹鱖生態混養增效益 | 高密度集約化網箱養鱖魚 | 小網箱育鱖魚種技術要點 | 鱖魚常見病及其防治新方法 | 鱖魚與青蝦輪養模式 | 鱖魚的苗種培育技術 | 鱖魚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 | 蟹池套養鱖魚技術簡介 | 魚簍充氧運輸鱖魚魚種技術 | 蟹鱉蝦鱖生態混養技術 | 白汁“鱖魚” | 蟹塘混養鱖魚的技術 | 蟹池套養鱖魚四註意 | 鱖魚食欲與用藥技巧 | 鱖魚成魚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 成鱖養殖失敗的原因 | 池塘套養鱖魚實用技術 | 池塘養殖翹嘴鱖技術要點 | 河蟹池中套養鱖魚技術要點 | 池塘養鱖的秋季管理 | 濄口得雙鱖魚懷永叔 | 徐招幹請吃鱖魚桐皮 | 白汁鱖魚” | 北方地區鱖魚的人工繁殖技術 | 蟹鱉蝦鱖等多品種生態混養技術 | 麯江漁者得鱖魚棄之目為師婆魚 |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鱖而歸 | 大渡河魚甚美皆巨口細鱗鱖也本草以鱖為石桂魚 | 上巳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 | 許待製遺雙鱖魚因懷頃在西京於午橋石瀨中得此魚二尾是時以分餉留臺謝秘監遂作詩與留守推歐陽永叔酬和今感而成篇輒以錄上 | 水産養殖新技術鱖鱸養殖技術 | 鱖鮎羅非魚鰻鱺牛蛙養殖技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