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amyda sinensis (wiegmann)
【異名】鱉首(《中藥志》)。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頭,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性味歸經】甘、微澀,平入脾、大腸經
【採集】加工鱉甲時,割下鱉頭,洗淨曬幹。
【藥材】乾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嚮上彎麯,約成90度角。
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皺褶。
質堅硬,氣腥臭。
全國大部地區均産。
【功用主治】治久痢脫肛,産後子宮下垂,陰瘡。
①《唐本草》:燒為灰,主小兒諸疾,又主産後陰脫下墜。
②《日華子本草》:燒灰療脫肛。
【選方】①治小兒積冷久下瘥後,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鱉頭二枚(炙令焦),小蝟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兩,桂心三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
兒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九,日三,兒大以意加之。
(《千金方》鱉頭丸) ②治小兒勞瘦,或時寒熱:鱉頭一枚。
燒為灰,細研為散。
每服以新汲水調下半錢。
(《聖惠方》) ③洽産後陰下脫:鱉頭五枚。
燒末,以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④治脫肛歷年不愈:死鱉頭一枚。
燒令煙縮,治作屑,以敷肛門上,進,以手按之。
(《千金方》) ⑤治男子陰頭癰不能治者,及婦人陰瘡脫肛:鱉甲頭燒灰,以雞子白和敷之。
(《普濟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