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鰏鱝
目錄
No. 1
  海中蝙蝠——鰏鱝(bat ray)
  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生活着千奇百怪的生物,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它——鰏鱝(bī fèn)。鰏鱝是一種長相非常奇怪、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魚類,它和我們熟悉的鯊魚有近親關係,同屬於軟骨魚類。就這麽看上去,鰏鱝的樣子,就同一隻展翅飛翔的確大蝙蝠一樣,因此人們俗稱它為“蝙蝠魚”。
  鰏鱝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我國南海、臺灣海域也是它經常出沒的場所。它的身體在6米長左右,體重可達1-4噸,頭上長有2個突出來的、可以擺動的肉角,叫做“頭鰭”,位於眼睛兩側,能夠自由的轉動。在捕食時,兩個頭鰭就不停的擺動,好像兩衹手一樣,把食物迅速的撥進寬扁的嘴裏,飽飽的美餐一頓。在它身體的兩側,有兩個寬闊而扁平的胸鰭,與身體相連接,形成一個可以在海洋當中自由“飛翔”的“翅膀”,伸展開後可達5-6米寬。遊泳的時候,它的胸鰭能作波浪形擺動,就如同鼓翼飛行的蝙蝠一樣。鰏鱝的背部為灰緑色,上面覆有白斑,腹部雪白,身體後端還有一條,好像鞭子一樣的長尾巴,在遊泳的時候,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
  鰏鱝一般生活在海底深處,行動敏捷,兩個寬廣的胸鰭是它在水中遨遊的“翅膀”。每當到了繁殖季節,它們便雌雄相伴,嚮海面遊去。別看它的身寬體重,這時的鰏鱝會使勁擺動自己的胸鰭,用力拍擊水面騰空躍起,能在距水4米高的空中,拖着長尾滑翔。有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衹,遇到鰏鱝一時興起,跳出水面,它能夠跨過人的頭頂,越過甲板,然後落入水中,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如同開炮一樣的巨響,激起無數浪花。這種聲響就是在數千米外都能聽到。要是不幸被這龐然大物砸到,那麽小船必定是船毀人亡了。而且,雌鰏鱝會在騰空飛躍時,就順便把小鰏鱝也産了出來,小鰏鱝掉入直接水中,開始俗約盒碌納睢。
蝠鱝科 Manta Division
  (Mobulidae)是鰩目中最大的種類,體長可達8米,重達3噸,身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巡遊,胸鰭前有兩個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嚮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性情溫和。在英語中,被錯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目前衹發現有三種。
  蝠鱝科有3屬約10種,中國有2屬4種。體龐大,體盤寬,可達6米,體重3000千克。體盤菱形,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前部分化為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具一小型背鰭,尾刺或有或無;口寬大,前位或下位;牙細而多,近鋪石狀排列;上、下頜具牙帶,或上頜無牙;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噴水孔較小,三角形,位於眼後,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鰓孔寬大;腰帶深弧形,正中延長尖突。卵胎生。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
  蝠鱝屬約6~7種。中國現有3種:
  日本蝠鱝分佈於南海和東海;
  無刺蝠鱝見於南海 (無刺蝠鱝(Mobula diabolus))。
  前口蝠鱝屬衹前口蝠鱝1種:
  前口蝠鱝:中國沿岸各海皆有分佈,顯示季節洄遊現象。
  角蝠鱝屬産於加勒比海。
  蝠鱝行動敏捷,以翼狀胸鰭自由翺翔水中,平時棲息底層但常上升停近表層,張口吞食,並運用頭鰭轉動納食入口。當遊泳時,頭鰭從下嚮外捲成角狀,嚮着前方;有時成群遊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遊甲殼動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魚類。鰓耙多少角質化,呈一係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母體子宮壁上具乳頭狀突起,分泌營養液以滋養發育後期的胎兒。胎兒體盤寬0.41米,仔魚體盤寬1.13米;幼體體盤寬1.44米。肌力大,連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蝠鱝在南海整年可見到,每年6~7月洄遊至福建、浙江沿海,於8~9月去黃海。10~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3月沿原來路綫洄遊南返。肉可食、肝可製油,內臟和骨骼可製魚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