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mugil cephalus limmaeus
英文名:common mullet,grey mullet,haarder,bardgut mullet
俗名:烏支、普通鯔、大頭鯔、九棍、葵竜、田魚、烏頭、烏鯔、脂魚、白眼、丁魚、黑耳鯔。
綱目:鯔科
産地及産期:
鯔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沿海均産之,尤以南方沿海較多,而且魚苗資源豐富,是南海及東
介紹:
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0~40釐米,體重500~1500剋、全身被圓鱗,眼大、眼瞼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生於上下頜的邊緣、背鰭兩個,臀鰭有8根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鯔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別是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 |
|
鯔魚
(《開寶本草》)
【異名】子魚(《綱目》),白眼(《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梭魚(《脊椎動物分類學》)。
【來源】為鯔科動物鯔魚的肉。
【動物形態】鯔魚
體粗壯,呈圓筒形,前部平扁,入後漸側扁。體長約40釐米。頭短,平扁,背部寬闊,兩側略凸,嚮腹面傾斜。吻寬而短。眼大,外被一層厚的脂膜。眼間隔寬闊平坦。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小,圓形,後鼻孔大,三角形。口小,下位,略呈人字形。口唇發達,下頜前端有一凸起,可嵌入上頜相對的凹陷中。上下頜邊緣具絨毛狀細齒。鰓孔大,鰓耙細密如篦狀。鱗大,圓形,除吻部外,全體皆被鱗:第一背鰭基部兩側及胸鰭的腋部有尖瓣狀大鱗,腹鰭間有1三角形瓣狀大鱗,側綫不明顯,體側縱列鱗42~43。背鰭Ⅳ,Ⅰ8,起點在吻端至尾鰭基距離的正中;第二背鰭上緣微凹。臀鰭Ⅲ8,與第二背鰭同形,起點在第2背鰭的稍前方或與之相對。胸鰭短寬,16~17,位高。腹鰭15。尾鰭大,叉形,後緣缺刻較深。頭及體背青黑色,腹部白色。體側上半部有7條黑色縱條紋,各條紋間有銀白色斑點。各鰭淺灰色。
棲息於淺海或河口鹹淡水交界處;有時亦上溯至淡水的江河中。以泥土中有機質為食。産卵期3~4月,卵産於近海之河口。分佈很廣,我國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均有。
【性味】①《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鹹,平。"
【歸經】《本草撮要》:"入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①《開寶本草》:"主開胃,通利五髒,久食令人肥健。"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助脾氣,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氣力,溫中下氣。" |
|
鯔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沿海均産之,尤以南方沿海較多,而且魚苗資源豐富,是南海及東 |
|
鱸形目(Perciformes)鯔科(Mugilidae)多種有經濟價值的群棲性魚類的統稱。與名為red mullet的緋鯉科(Mullidae)山羊魚(goatfish)無親緣關係。近100種,遍及所有溫、熱帶區水域,一般生活於鹹水或半鹹水中,常見於沿岸淺水帶,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動植物和其他食物為生。體色銀白,長30∼90公分(1∼3呎),鱗大,體粗壯,呈雪茄煙狀;尾鰭分叉;背鰭二個,第一背鰭有四根硬棘。多數鯔具強大砂囊狀的胃,其腸長,能消化大量植物性食物。普通鯔(Mugil cephalus, 即條紋鯔)因生長迅速,是見於世界各地的著名魚類。
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0~40釐米,體重500~1500剋、全身被圓鱗,眼大、眼瞼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生於上下頜的邊緣、背鰭兩個,臀鰭有8根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鯔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別是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 |
|
鯔魚肉性平,味甘鹹;
具有補虛弱,健脾胃的作用;
對於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貧血等病癥有一定輔助療效。 |
|
鯔科動物鯔魚的肉。鯔魚又稱子魚、武鯔、白眼。分佈於我國渤海、黃海、東海與南海。獲得後,去鰓、鱗、內臟,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開胃進食。
[用途]用於脾胃少食,消化不良,或小兒疳疾,消瘦,氣血不足。
[用法]煎湯,入菜餚。
[附方]
1,鯔魚白术湯:鯔魚100g,白术15g,陳皮6g,生薑6g。先煮鯔魚取汁,後以此汁煎藥取汁。可加少許食????調味服。
本方所用皆健脾開胃之物。鯔魚肉有營養補益之功。用於脾胃虛弱,少食脘悶,腹瀉便溏,消瘦乏力等。
2,鯔魚黃芪湯:鯔魚100g,黃芪30g。加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服。
黃芪為補氣生血要藥,與鯔魚同用,能增強補脾益氣、生血養血的作用。用於氣血不足或貧血的病人。 |
|
鯔魚
鯔魚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20~40釐米,體重500~1500剋。全身被圓鱗,眼大、眼瞼發達。牙細小成絨毛狀,生於上下頜的邊緣。背鰭兩個,臀鰭有8根鰭條,尾鰭深叉形。體、背、頭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鯔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別是鯔魚肥短,梭魚細長;鯔魚眼圈大而內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
鯔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沿海均産之,尤以南方沿海較多,而且魚苗資源豐富,是南海及東海的養殖對象。 |
|
- n.: mull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