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東 >濟寧 > 魚臺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370827
地理位置
  魚臺 位於山東、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東瀕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聞名世界的京杭大運河從東部穿流而過;南與江蘇省徐州市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與濟寧市隔河相望,總面積654.2平方公裏,2008年末,戶籍人口人口46.2萬,轄10個鄉鎮。
  魚臺縣瀕臨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3.7℃,最高年平均氣溫達14.1℃,最低氣溫達13℃。空氣年絶對濕度為16.3%,這裏湖水蕩漾,荷花盛開,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譽有“江北魚米之鄉”的美稱。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種類繁多,光熱充沛,四季分明。水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縣內河道縱橫,有大小河流17條,全長267公裏,其中東西流嚮9條,南北流嚮8條。
行政區劃
  魚臺縣轄7個鎮、3個鄉:𠔌亭鎮、清河鎮、魚城鎮、王魯鎮、張黃鎮、王廟鎮、李閣鎮、唐馬鄉、老砦鄉、羅屯鄉。
經濟狀況
  魚臺是農業縣,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以棉花,瓜,菜,大蒜,白蓮藕為主。主要土特産有魚臺"五·七"優質大米,魚臺鬆花蛋等。
  魚臺工業基礎薄弱,1975年始建縣釀酒廠,到1987年開發出"孔府宴酒","孔府宴加飯酒"等係列産品30餘個品種,行銷國內20多個省,市,出口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和臺灣,香港等地區。1990年年産白酒2200噸,工業産值569萬元.1983年建岱莊煤礦,地質儲量3040.7萬噸,可采儲量1527萬噸,年産量20萬噸.1984年3月移交省司法部門。2000年4月,鹿窪煤礦(屬濟寧礦業集團)建成投産,年産量120萬噸.2006年2月湖西煤礦(屬省司法部門)建成投産,年産煤90萬噸.2006年破土動工興建軍城煤礦(屬臨沂礦務局),預計2008年投産,年産量45萬噸,這三大煤礦是魚臺的"金三角",魚臺有這三個支撐點,經濟騰飛指日可待。
  目前全縣共有民營業戶18660戶,從業人員97535人,註册資金7.8億元,資金總額17.5億元,固定資産原值12.6億元。2004年可完成營業收入5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3億.元,完成稅金1.7億元。當前全縣民營經濟行業門類和産品種類較為齊全。主要行業門類有采礦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工業製造業包含了食品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機械和電器等行業。其中面粉、燈泡、水處理設備和精工機械等已成為省內外知名産品。縣域內已形成民營經濟主要聚集區兩處,即魚臺縣經濟開發區和鹿窪工業園區,總占地面積4000餘畝,入園企業已達到30余家,年營業收入可達36億元,稅金12億元,全縣已有規模企業72處,其中企業集團8處,被農業部命名的大型企業2處,年實現規模企業産值可達42億元,稅金1.3億元。
  魚臺境內溝渠如網、坑塘密佈,僅大型溝渠就達380多條,全縣水域面積23.7萬畝,其中水面14萬畝,河堰、灘塗、湖地9.7萬畝,由於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熱充沛,因而林茂糧豐,特別是稻草資源十分豐富。魚臺常年種植水稻,面積保持在40萬畝,每年産稻草2.4億公斤,加周邊縣區的稻草年可利用的達6億公斤,目前僅是搞一些粗加工,一旦采取先進技術進行深加工,經濟效益前景將十分廣阔。
  魚臺縣充分利用水多草多的資源優勢鴨存養量達100萬衹,鵝達50萬衹,雞達300萬衹,魚臺將重點開發以東魚河、復新河兩岸為中心,總長達100華裏的養殖,因地製宜,突出發展以鴨、雞、鵝養殖為重點的畜禽示範園區。一旦形成規模,鵝年存養量可達100萬衹以上。水産養殖方面,99年全縣漁業放養面積達7萬畝,其中名、特、優、精養水面3.5萬畝,養魚網箱發展到2萬架。魚臺縣將進一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加大畜禽、水産規模養殖力度,使畜禽、水産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比重由現在的40%最終達到70%以上,已由原來的糧食大縣變成養殖大縣。
  魚臺擁有四通八達的水陸空交通網絡。交通便利,東距京滬綫100公裏,西距京九綫70公裏,南距隴海綫70公裏,北距兗石綫50公裏。達到國傢二級公路標準的濟徐公路穿經南北,棗曹公路橫貫東西,全縣有公路36條,全長360公裏。水路暢通,港口、碼頭衆多,內河航道11條,通航里程達211.8公裏,其中京杭大運河依縣而過,萬噸級拖輪可直接駛入長江。空中運輸條件優越,距濟寧機場僅60公裏。另外,魚臺縣郵政電信網絡十分發達,通訊設施齊全,已跨入省市先進行列。
  全縣程控交換機已超過2萬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可以國際、國內直撥。魚臺經濟狀況良好。去年國內生産總值達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63元。農民收入的大部門靠種植業,占70%。畜牧養殖業收入占20%,其它收入占10%。工資情況一般工人日工資10元,熟練工人日工資15元。縣內擁有科技人員6314人,建立了跨縣連接的技術網絡,先後與上海復旦、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學院、山東農業大學、萊陽農學院、山東農科院等科技院校建立了長期聯繫。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境內為極國封地。
  春秋時期,改置棠邑,屬魯國。公元前718年(隱公五年) 春 魯隱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觀魚。
  戰國初期,境內置方與邑,屬宋國。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製,境內置方與、湖凌二縣,屬薛郡。
  西漢,境內置方與、湖凌、囊三縣,屬山陽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屬金州。翌年,改金州為戴州,遂屬戴州。643年(貞觀十七年),戴州廢,改屬河南道兗州魯郡。762年(寶應元年),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臺,始改方與為魚臺。
  五代十國,後梁時屬兗州魯郡,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屬單州。
  北宋,屬京東西路單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隸經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魚臺縣並入金鄉縣,1266年復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屬徐州。1374年,改屬濟寧府。1385年,降濟寧為州,升兗州為府,遂屬兗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直隸州。1730年,改屬兗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復屬濟寧直隸州。
  1946年6月,復建魚臺縣國民政府。是年9月,國民政府軍占據魚臺,魚臺縣復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8年8月,魚臺全境解放,魚臺縣國民政府結束。
  1952年,平原省撤銷,魚臺縣改屬山東湖西專區。1953年7月,撤銷湖西專區,魚臺縣改屬濟寧專區。1956年3月魚臺縣並入金鄉縣。
  1964年11月,恢復魚臺縣建製命屬濟寧專區。1978年7月,濟寧專區改為濟寧地區,魚臺縣屬濟寧地區。1983年10月,濟寧地區撤銷,原縣級濟寧市升為省轄地級市,魚臺縣屬之。至1990年建置未變。
  1995年5月18日,撤銷王魯鄉,設立王魯鎮。
  1996年8月18日,撤銷張黃鄉,設立張黃鎮(魯政函民字43號)。
  1998年7月28日,撤銷王廟鄉,設立王廟鎮(魯政函民字19號)。
  2000年,魚臺縣轄6個鎮、8個鄉。總人口426172人,各鄉鎮人口: 𠔌亭鎮 75279 清河鎮 22491 魚城鎮 39081 王魯鎮 38517 張黃鎮 29743 王廟鎮 31113 老砦鄉 26987 唐馬鄉 31410 武臺鄉 24860 石集鄉 17318 羅屯鄉 28031 李閣鄉 204.75 陳樓鄉 16579 周堂鄉 2428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銷武臺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王魯鎮;撤銷石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清河鎮;撤銷周堂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王廟鎮;撤銷李閣鄉、陳樓鄉,合併設立李閣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李閣鄉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68號)。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魚臺縣轄7個鎮、3個鄉。
郵政編碼
  地名 郵政編碼
  王魯鎮 272352
  唐馬鄉 272353
  周堂鄉 272343
  清河鎮 272348
  魚城鎮 272344
  張黃鎮 272350
  石集鄉 272349
  武臺鄉 272351
  縣城(𠔌亭鎮) 272300
  陳樓鄉 272345
  李各鎮 272346
  羅屯鄉 272347
  老寨鄉 272341
  王廟鎮 272342
方言文化
  魚臺方言屬漢語北方方言區的中原官話.就山東方言的範圍來說,屬山東方言西區的西魯方言片。
  語音方面,中古清音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今讀陰平;北京話開口呼零聲母字"愛襖歐"等讀 聲母。除老砦外全縣不分ts,ts"資=支;u,y 兩個韻母的字兒化以後多數分別變成uer,yer,如"小豬兒=小錐兒,小魚兒=小雲兒 。普通話復韻母ai(uai)au(iau),魚臺是單韻母ε(iε);普通話的an(uan yan),en(in un yn)韻母,魚臺是鼻化韻 ā(iā u ā)ē(iēaēyē) f v 兩個聲母可以拼 i 韻母,如"飛 fi 213","肥fi 42" ,"味vi 312"等等。
  詞彙方面有不少特有的詞語,如"城海子(護城河),桿草(𠔌桿兒),光光蜓(蜻蜓),姐了猴兒(蟬的幼蟲),蓋體(被子),二古眼(把戲,雜技),褯子(尿布)"等.語法方面,有比較豐富的"子"尾詞,動詞後綴和表示程度的附加成分;助詞""可以表示可能,還可以表示提醒;用"一看","一停"這種形式表示短態;用"強似"(好似)"不跟"表示比較;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格式,如"知不道","傢來","傢去","傢走","很腰痛","弄完再"等等。
婚嫁習俗
  建國前,男女婚姻須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有一套繁文縟節。民國年間,男女十多歲,父母即為之托媒提親.要求門當戶對,年齡相當,生肖相合.經雙方父母同意,便相約吉期通啓.媒人先嚮女方傳啓,由男方備拜盒,裝柬貼,艾蒿,麥麩,釵環首飾(即彩禮),女方將彩禮收下,謂之"納彩",換上文房四寶,食????和另一份柬帖,再由媒人持嚮男方此即正式婚約。
  迎娶前,男方先嚮女方索取生辰八字,得庚辰後始擇定婚期,下鴻啓,俗稱"大書".娶親前一日下午新郎要拜祖瑩,拜四鄰。晚上,新人的兄長要在新房住宿,俗稱"滾床"。
  女子出嫁要減食三日.迎娶分"大娶","小娶"."小娶"擡一乘花轎;"大娶"擡兩乘花轎,喇叭號筒,旗鑼傘扇,車馬人夫前往女傢。路途遠的,新郎前一天去女傢,叫"頭天過轎"。新娘穿"催妝衣",頂"蒙頭紅",由兄長用椅子擡送上轎.男傢派兩名兒女雙全的中年婦女,作"娶女客".另備食盒一具,盒禮必備豬肉(叫離娘肉)一塊,盒上縛一隻活公雞.女傢將豬肉割成兩塊留下一塊,並將公雞換成母雞.也派兩名中年婦女作"送女客",還要有二名男子送轎,俗稱"送山的",一般由新娘近支叔,兄充任。花轎擡到男方門前,由新郎兄長2人持𠔌草一把在轎前點燃,繞轎一周,這叫"燎轎"。然後,一少女把成部書籍(書中夾兩棵連根蔥)交給新娘,另一少女將麥麩撒在新娘身上,遂把新娘拉下轎來,此謂"接轎"。新娘下轎足履草席坐入椅中,由新郎族兄2人在鞭炮聲中擡進天井院中。
  天地桌上擺放香爐,燭臺,銅鏡,機杼和鬥,鬥裏盛滿𠔌物並插上一桿秤.司儀贊禮,兄嫂領拜,新人行叩拜禮,叫"拜天地".拜畢,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心酒".新郎退出.嫂子給新娘脫去"催妝衣",用秤桿挑去"蒙頭紅",讓其按規定方向端坐床上,這叫"坐帳".嫂子們口念歌謠將粟子,紅棗和花生嚮床上撒去,名為"撒帳".新郎進入洞房與新娘同拜"床公床母".隨後,新娘打開衣櫃,新郎把手往櫃裏一伸,隨即退出,這叫"抄櫃".夜深人靜,新郎復入洞房,新娘雙手掙布袋,新郎端鬥倒𠔌物,名為"倒鬥".此外還有"上拜","吃團圓面"許多禮數.婚後三日,新娘拜過祖塋,四鄰之後,與新郎同回娘傢,當天轉回,叫"回門"。60年代後改為"接二還三".1950年貫徹《婚姻法》以來,提倡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男女至婚齡須經政府登記,領取結婚證書,即為合法夫妻,舊時的繁禮縟節逐漸去除。
喪葬習俗
  魚臺屬孔孟之鄉,舊時喪葬習俗較為繁瑣。老人病危,移於正房明間靈床之上,子女為之穿壽衣.咽氣後,口放"噙口魚",身覆"蒙臉紙",袖藏"打狗餅",苘束雙袖雙腳,燃"長命燈",置"倒頭面",然後燒"紙搭子",長子(或長子孫)出門喊路,舉哀燃紙錢,繼之執事人用白紙條封門,按男左女右竪"搖錢樹"於門側.叩請尊長議喪事,遂嚮親友下訃聞,出嫁閨女回傢討孝,並準備"社耗"(紮紙人,紙馬等),孝子孝眷身着喪服,手持哀杖,男左女右跪於靈側。
  清迄民國,境內富戶多出"大殯".貧傢出殯則薄棺簡葬,甚至用蘆席裹屍入土.一般人傢,興"三天盛殮四天埋".第三天"啓門",上午如雙喪先"迎神",單喪先"盛殮".孝眷給死者淨面,整容,照鏡,腳後"裁麻","植花",棺內撒五穀雜糧,然後至親瞻仰遺容,稱"看殮".看殮後開吊.下午設"堂奠".晚間,設奠稱"辭靈",隨即"送行"鼓樂前導.執事人擡靈牌,撒"路燈",長子擎"搖錢樹"也叫"紙鬍同".衆孝子,孝眷持香依序隨行,並念叨"明光大道嚮西南""搖錢樹上查扁食".行至村頭,將紙鬍同連同紙轎(女),紙馬(男)之類一起燒掉.第四天上午祭靈,衆孝子哭拜,親友依序行叩拜禮.午晏後燒"起靈紙",隨蓋棺引叩"發引",將棺移於門外喪架,棺起,長子(或長子孫)"摔老盆",執引魂幡於棺前邊退邊哭拜.途中再行祭奠叫"路奠".至墓地,行"下葬禮"棺入壙穴.調整方位由長子(或長子孫)埋第一鍁土,衆人築墳,引魂幡插於墳前.如安新塋,下葬時,放一弓一箭一瓦於棺上.翌日,衆孝子到墓地添土,叫"圓墳".隨後到四鄰,近村挨傢叩頭,叫"謝金紙".第七天,除去孝衣.常服忌紅緑色,穿白鞋,紮白帶,帽沿白邊,謂之"持服".持服期限:斬衰3年,齊衰1年,大功9個月,小功5個月,緦麻3個月.喪葬過後,每七天為一祭期,至期燒紙祭奠.到"七七"為止。此後.百日,周年再祭.現行葬俗,日趨薄棺簡葬,改棺槨為骨灰盒,改戴白孝為佩黑紗,改祭奠為開追悼會,改紮紙人,紙馬為紮花圈。
  【門戶網站】
  http://www.yutaibbs.com/index.php
  建國後,出大殯者絶跡.1976年,全縣推行火葬(少數民族除外)。80年代以來,多為三天盛殮四天殯,出殯時,將骨灰盒放入水泥棺或石棺深埋,一般不築墳頭。
  【孝賢故裏文化】
  魚臺孝賢文化節 “弘揚孝賢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促進魚臺發展”,首屆中國(魚臺)孝賢文化節將於200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魚臺舉行。這是由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魚臺縣人民政府具體承辦的大型節慶活動。屆時還將舉辦“孝賢故裏(魚臺)杯”第四屆“山東省十大孝星”頒奬大會與閔子騫文化研討會。
  魚臺孝賢文化節將展現魚臺深厚的文化底藴。魚臺縣,歷史悠久,以“孝賢故裏”著稱。早在六七千年前,這裏就有東夷太昊部族聚居,春秋時為棠邑,戰國初稱方與,秦統一天下,又置方與、湖陵二縣,直到唐寶應元年(762年),因遺有魯隱公觀魚臺,始稱“魚臺”。至今,魚臺仍傳承着孝賢文化,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的“五裏三賢”的佳話在這裏流傳不衰。
  魚臺孝賢文化節還將展現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和人文景觀,包括常李寨村的孝賢文化基地,“七十二孝賢”人物故事等
前景目標
  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70元以上;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5%,二氧化硫削減7.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5‰以內。
  第一,堅持園區建設與項目推進有機結合,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
  圍繞“工業發展年”,全面落實“工業發展60條”,做大做強做優五個優勢産業集群。突出抓好園區建設,靠項目引進帶動投資結構優化、産業層次提升、骨幹企業膨脹,推進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第二,堅持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同步推進,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培植優勢特色産業。做大做強大米産業,加強魚臺大米地理標志保護和商標保護,聘請高水平認證和策劃機構,包裝宣傳魚臺大米。完善大米批發市場、扶持加工企業、培育名優品牌,逐步實現由高效農作物嚮高效經濟作物的轉變。做大做強以杞柳為重點的林木産業,加強杞柳種條繁育基地建設,完善清河杞柳製品市場,培植杞柳精深加工企業,逐步形成清河、王魯、𠔌亭、老砦、唐馬沿濟徐公路、棗曹公路和湖西大堤杞柳經濟帶。做大做強元蔥、大蒜、食用菌産業,依托李閣元蔥市場、魚城大蒜市場,重點發展無公害、緑色、有機元蔥、大蒜,逐步形成以李閣、魚城、王廟等為重點的元蔥生産基地,以羅屯、王廟、李閣、魚城、清河等為重點的大蒜種植基地。加快建設王魯、清河、王廟等食用菌生産基地,完善王魯食用菌市場,扶持食用菌種植協會。做大做強棉花産業,積極優化品種結構,加大棉花加工企業資源整合力度,引導棉花加工企業強強聯合,建立優質棉花生産基地。做大做強水産品産業,加快改造傳統老化池塘,利用採煤塌陷區,推廣池塘養蟹和“上菜下漁”種養模式,逐步形成以清河、張黃和老砦為重點的圍網養殖基地,以王廟鎮舊城海子為重點的池塘養殖基地,以唐馬鄉為重點的溫棚鯰魚養殖基地。做大做強畜牧産業,立足張黃蛋鴨、老砦肉羊、王廟蛋雞,培植具有無公害、緑色、有機産品認證的畜産品生産基地。
  第三,堅持發展旅遊文化與繁榮市場雙嚮拉動,增強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動力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抓住濟寧市打造孔孟旅遊、河湖旅遊品牌的機遇,爭取納入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圍繞南四湖景區,銜接𠔌亭古運河道與南陽運河古鎮的旅遊合作,同時拉動濕地、鄉村生態和湖西紅色旅遊。做亮文化旅遊品牌,策劃籌備感恩文化節。立足凸顯魚米之鄉、孝賢故裏、運河文化、濱湖水城的地域特色,啓動規劃具有水城神韻、歷史記憶、生態宜居、商業活力的感恩文化城。把地方孝賢文化與草柳編等傳統産業相結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品。
英文解釋
  1. n.:  Yutai County
近義詞
魚臺
相關詞
????業????務局
包含詞
魚臺縣木耳魚臺縣𠔌亭魚臺縣????務局
魚臺縣中醫院魚臺縣實驗中學魚臺縣第一中學
魚臺縣人民醫院魚臺縣婦幼保健站魚臺縣衛生防疫站
魚臺縣科達食用菌研究所山東省魚臺縣毛木耳魚臺縣第二棉紡織廠
魚臺縣周堂鄉第二棉紡織廠山東省魚臺縣棉紡織廠山東省魚臺縣農藥廠
魚臺縣第二人民醫院
分類詳情
張開清河鎮張開王廟鎮張開王魯鎮張開張黃鎮張開李閣鎮
張開唐馬鄉張開老砦鄉張開羅屯鄉張開𠔌亭鎮張開魚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