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河南 >許昌 > 魏都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Weidu District
  郵編:461000 代碼:461000 區號:0374
  拼音:Wèi Dōu Qū 英譯:Weidu District
  
    魏都區為許昌市轄區,位於河南省中部、許昌市中心城區,北緯34°03′、東經113°48′,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8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40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6年)。
  
    全區轄12個街道:西大街街道、東大街街道、西關街道、南關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橋營街道、丁莊街道、半截河街道、七裏店街道、文峰街道、新興街道。共有97個社區。區政府駐西大街道。註:半截河街道由東城區代管,七裏店街道的羅莊社區、徐莊社區、老戶陳社區由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
  
    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年均溫14.7℃,日照2280小時,年降水量579毫米,無霜期217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311國道,許昌至南陽、許昌至蘭考到日照、許昌至登封到洛陽、許昌至扶溝到亳州的高速公路等過境。名勝古跡有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曹操灞陵贈袍的灞陵橋、神醫華佗墓,文峰塔、西湖公園等。
基本概況
  魏都區是許昌市唯一的市轄區,是許昌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88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裏,轄12個辦事處,97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人口39萬人,有17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6%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壯族等。
  魏都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遠古時期,東夷族部落酋長許由率衆耕作於此,故稱為許地,周朝時候被奉為許國。秦統一天下後,被改為許縣。東漢末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於許,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國,因魏的基業昌盛於許,許縣就被改稱為許昌,後人也稱為魏都,魏都區的名字就由此而來。作為三國文化的發源地,魏都區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衆多。由三國時期的漢魏古城、關羽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臺、曹丕登基受禪臺、神醫華佗墓等三國古跡60多處。“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也因為三國文化豐富,被列入國傢三國文化旅遊綫。古老的許昌文化燦爛,名人輩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詩人許穆夫人、行書鼻祖劉德升、畫聖吳道子均是許昌人。許昌也是姓氏宗親祖根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許、陳、鐘、方等姓氏之根深植於許昌大地,維係着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感情紐帶。
  魏都區有優越的區位優勢。魏都區地處中原,區位優勢明顯。距離省會鄭州僅80公裏,新鄭國際機場50公裏,京廣電氣化鐵路縱穿南北,地方鐵路橫貫東西,以魏都區為中心,以京珠高速公路為軸綫成“米”字型構架的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直通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河北等省。107國道、311國道穿境而過,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兩大戰略工程在周邊經過,魏都區已成為彙聚中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又一個中心。
  魏都區有優良的投資環境。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確立了“項目帶動、工業強區”發展戰略,提出了“團结、發展、穩定、落實”八字方針,深入開展“外嚮型招商引資年”活動,在全區上下營造了濃厚的“親商、富商、安商”的氛圍。全區上下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各單位抽出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員外出招商,對引進的項目實行聯繫人制度,從簽約、開工到投産指定專人進行全程跟蹤服務,使廣大客商充分感受到魏都區的熱情和真誠。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魏都區本着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在實現“雙贏”的基礎上,努力維護客商利益的最大化。為了使廣大客商紮根魏都,我們積極為廣大客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實施創三城和碧水藍天工程,2004年,許昌市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5年,許昌市被授予“國傢園林城”;“國傢衛生城”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碧水藍天目標基本實現。在治安環境方面,魏都區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被授予2001—2004年度“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魏都區有一流的科技園區。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區始建於2003年3月,2005年2月被河南省科技廳命名為河南省首傢民營科技園區和河南省民營科技示範園區。園區發展納入了許昌市城市建設整體規劃,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裏,初步形成了紡織、造紙、機械加工、檔發、繼電産品、汽車貿易六大特色産業小區。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11萬伏變電站3座,電力供應充足;污水處理廠2傢,日處理污水能力12萬噸,遠期可達到20萬噸;實行集中供熱,供熱能力150T/H,園區內道路、供水、通訊、醫療、教育等設施完善。目前,園區入駐企業130余家,總投資2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0傢,高新技術企業11傢,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3傢。民營科技園區年工業總産值28億元,年實現利稅2.9億元。在服務上,我們對入駐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區的企業采取封閉式管理,實行“兩個零接觸”(入駐企業與群衆零接觸、與職能部門零接觸)和嚴格的檢查審批制度,經區長批準的檢查,衹服務不添亂,衹糾章不罰款。園區對入駐企業提供“一條竜”服務,做到“一個窗口辦事”和“一站式辦公”。實行縣級領導聯繫民營科技園區項目制度,為企業提供“直通車”服務。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每周一到民營經濟管委會現場辦公,及時解决項目建設和園區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經濟發展
  近年來,魏都區引導少數民族群衆以實施“三産活區”戰略為契機,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群衆崇商重商傳統,依托城區地域優勢,發展第三産業和非公有製經濟,使少數民族經濟迅猛發展。據統計,全區有各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近千傢,其中從事經營少數民族傳統食品及清真飲食的就有500余家,從業人員3500人,全區民族經濟總産值達6000萬元。
  該區采取財政投資、內引外連等形式幫助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增加效益。皮毛皮件廠生産的“全裘帽子”遠銷歐美,年出口銷售收入400萬元;德源回族産品暢銷中南五省;鴻福樓飯莊被市旅遊局、市民族宗教局命名為“許昌少數民族涉外旅遊定點飯店”。該區通過融資、自籌資金等辦法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以民族餐飲為主導,以社區醫療、傢政服務、修理、保健等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産業。東大辦事處現有少數民族企業和社區服務網點520個,攤點300餘個,少數民族經濟占整個轄區經濟的60%以上。
行政區劃
  魏都區轄12個街道:西大街街道、東大街街道、西關街道、南關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橋營街道、丁莊街道、半截河街道、七裏店街道、文峰街道、新興街道。共有97個社區。其中,半截河街道由東城區代管,七裏店街道的羅莊社區、徐莊社區、老戶陳社區由許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
  西大街道 代碼:411002001 
  2006年,轄6個社區:金地社區、豫園社區、榆柳社區、德科苑社區、魏武社區、府後社區。
  東大街道 代碼:411002002 
  2006年,轄4個社區:春秋社區、平安社區、興隆社區、文惠社區。
  西關街道 代碼:411002003 
  2006年,轄7個社區:建安社區、八一西社區、壽昌社區、烤廠社區、許煙社區、西關社區、三李社區。
  南關街道 代碼:411002004 
  2006年,劃出6個社區,新設育纔社區;轄5個社區:大同社區、七一社區、憑心社區、三八社區、育纔社區。
  北大街道 代碼:411002005 
  2006年,轄5個社區:八一社區、西湖社區、新村社區、學院社區、玉皇閣社區。
  五一路街道 代碼:411002006 
  2006年,劃出慶華、瑞金、運糧、興華等6個社區,劃入樊溝和碾上2個社區;轄6個社區:五一社區、光明社區、許繼
  高橋營街道 代碼:411002007 
  2006年,轄11個社區:高橋營社區、辛張社區、金灣社區、俎莊社區、大羅莊社區、劉鐵莊社區、東李莊社區、老吳營社區、板橋社區、郭樓社區、王莊社區。
  丁莊街道 代碼:411002008 
  2006年,劃出塔灣、南關、潘窯等8個社區,劃入1個袁莊社區;轄6個社區:丁莊社區、後劉社區、洪山廟社區、洞上社區、北關社區、袁莊社區。
  七裏店街道 代碼:411002009 
  2006年,轄12個社區:七裏店社區、付夏齊社區、董莊社區、孫莊社區、吳莊社區、五郎廟社區、崔代張社區、龐莊社區、宋莊社區、周莊社區、孫廟社區、延中社區。
  文峰街道 面積:約3.6平方千米 人口:51706人 代碼:411002010 
  轄區範圍為:文峰路以東、清潩河以西。2006年設立辦事處,轄8個社區:河西社區、毓秀社區、文峰社區、新許社區、塔灣社區、東關社區、長青社區、遊園社區。
  新興街道 面積:約5.9平方千米 人口:42257人 代碼:411002011 
  轄區範圍為:文峰路以西、新興路以南、延安路以東。2006年設立辦事處,轄10個社區:興華社區、瑞金社區、運糧社區、慶華社區、潘窯社區、裴山廟社區、南關社區、工農社區、新興社區、南環社區。
  半截河街道 代碼:411002012 
  2006年,轄14個社區:半截河社區、孫灣社區、徐灣社區、劉莊社區、唐崗社區、申莊社區、馬崗社區、三裏橋社區、李莊社區、陳莊社區、大坑李社區、趙灣社區、菅莊社區、河灣社區。
  許昌經濟開發區 代碼:411002560 
  2006年,轄6個社區:徐莊社區、羅莊社區、老戶陳社區、屯北社區、屯南社區、塘坊李社區;~401_中心區。
歷史沿革
  魏都區是1986年原許昌地區實行市帶縣體製,由原許昌市更名而來。市、區分傢後,魏都區設立4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
  2000年,魏都區轄6個街道、4個鄉:南關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西關街道、東大街街道、高橋營鄉、丁莊鄉、七裏店鄉、半截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73387人,其中:西大街道 7648人、東大街道 24690人、西關街道 41687人、南關街道 68234人、北大街道 51258人、五一路街道 82038人、高橋營鄉 18442人、丁莊鄉 23385人、半截河鄉 26797人、七裏店鄉 29208人。
  2005年,撤銷4個鄉,設立4個街道。截至2005年12月31日,魏都區轄10個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東大街街道、西關街道、南關街道、五一路街道、丁莊街道(新增)、半截河街道(新增)、高橋營街道(新增)、七裏店街道(新增)。
  2006年3月,根據《許昌市人民政府關於魏都區增設文峰新興兩個辦事處的批復》(許政文21號)精神,魏都區以五一路、南關、丁莊街道辦事處為依托,增設文峰、新興兩個街道辦事處。
  文峰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為:文峰路以東、清潩河以西,面積約3.6平方千米,人口51706人。轄8個社區:遊園社區、長青社區、河西社區、毓秀社區、塔灣社區、文峰社區、新許社區、東關社區。
  新興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為:文峰路以西、新興路以南、延安路以東,面積約5.9平方千米,人口42257人。轄10個社區:新興社區、慶華社區、瑞金社區、運糧社區、興華社區、潘堯社區、工農(原嚮陽)社區、裴山廟社區、南關社區、南環社區。
  同時,對相關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進行調整重組:丁莊街道辦事處調出塔灣、南關、潘窯等8個社區,調進1個袁莊社區,屬調動社區最多的辦事處;南關街道辦事處有6個社區被調出,新設一個育纔社區;五一路街道辦事處的慶華、瑞金、運糧、興華等6個社區調出,調進樊溝和碾上2個社區;其他像高橋營、東大、西大、西關、北大街道辦事處均屬微調,僅有一個或兩個社區調出或調進。城區管理體製進一步理順,將半截河街道辦事處由東城區代管,七裏店街道辦事處的羅莊、徐莊、老戶陳社區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調整後,魏都區共有12個街道、97個社區;實際管轄11個街道辦事處,共80個社區,總人口39萬人。
魏都名人
  魏都區灌夫:(?-前131)西漢穎陰(今許昌)人,字仲孺。吳楚七國之亂時,與父俱從軍,以功任中郎將。建元元年(前140年),任太僕,次年徙為燕相,因事被免官。喜任俠,性剛直,好使酒,傢財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侮丞相田蚡,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誅。
  灌孟:西漢穎陰(今許昌)人。原名張孟。曾為穎陰侯灌嬰捨人,頗受賞識,受嬰推薦,官至二千石,因以灌氏為姓。吳楚七國之亂時,孟為校尉,戰死軍中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滅商,河南許昌人
  徐庶-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荀彧-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荀攸-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英文解釋
  1. n.:  Weidu District
近義詞
魏都
包含詞
魏都區丁莊鄉許昌市魏都區魏都區鑫銀賓館
許昌市魏都區延安賓館許昌市魏都區榮昌賓館許昌市魏都區東風服裝廠
許昌市魏都區第二人民醫院許昌市魏都區第二飲食公司西關飯店許昌市魏都區裘革皮服裝公司
許昌市魏都區第二衛生防疫站許昌市魏都區五一路辦事處服裝廠
分類詳情
張開新興街道張開五一路街道張開南關街道張開西關街道
張開文峰街道張開丁莊鄉張開許昌經濟開發區張開半截河街道
張開七裏店街道張開丁莊街道張開高橋營街道張開北大街道
張開東大街道張開西大街道張開高橋營鄉張開半截河鄉
張開七裏店鄉西關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