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610126 |
|
高陵縣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腹地,位於西安市轄域北部。全縣轄4鎮6鄉,88個行政村,74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94平方公裏,每平方公裏人口密度約950人。總人口2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萬。
縣人民政府住鹿苑鎮,電話區號:029,郵政編碼:710200。
高陵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稱關中的“白菜心”。東靠臨潼區,南接未央、灞橋區,西連鹹陽渭城區、三原縣、涇陽縣,北臨閻良區,屬西安市近郊縣,距西安市中心僅20公裏,距鹹陽國際機場10公裏。涇渭二水橫貫東西,西禹、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及西延鐵路橫貫南北,涇河火車站位於其中。“五區、二水、四綫”已緊密地把高陵縣與西安市融為一體。 |
|
高陵縣轄4個鎮、6個鄉:鹿苑鎮、通遠鎮、耿鎮、涇渭鎮、崇皇鄉、灣子鄉、榆楚鄉、張卜鄉、姬家乡、藥惠鄉。 |
|
高陵縣始建於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高陵並不是“高大的陵墓”,它的名稱是根據地貌從《爾雅》中來。高陵縣以南有一道堅固而高闊的土山名為奉正塬,塬體高隆,《爾雅》中有:“大阜曰陵”的說法,即“大土山稱為陵”,所以在秦設縣時就有了高陵之名。西漢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東漢初復名高陵,曹魏皇初元年(公元220年)又改名高陸,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復沿用高陵原名至今,屬全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1949年5月13日全縣獲得解放,初屬三原分區。1950年5月,屬鹹陽專區。1953年1月改屬渭南專區。1956年10月由省直轄,1961年改屬鹹陽專區。1983年10月5日劃歸西安市管轄。 |
|
高陵縣在農業生産上曾創造過無數輝煌。糧食生産先後超“綱要”,過“黃河”,跨“長江”,二十世紀50年代,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産先進單位稱號;80年代中期,曾以養雞聞名全國;90年代初,又以噸糧縣為譽堪稱西北之首。90年代末期,高陵縣立足本縣實際,確立了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大膽探索工業強縣的路子。
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縣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建設繁榮文明經濟強縣,努力實現撤縣設區的奮鬥目標,積極實施和全力推進涇河工業園帶動戰略、農業産業化經營戰略和城鎮化戰略三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高陵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2004年,全縣地方生産總值完成16.69億元,同比增長17%;工業總産值完成19.16億元,增長30.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額完成17.56億元,增長91.9%;縣級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09億元,增長4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4億元,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40元,增長11.1%。上述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市考核評比中居區縣前列,特別是在全市重點工作抓落實考核評比中,高陵取得了一等奬第一名的好成績。2005年,高陵縣把建設誠信、高效、廉潔、務實政府作為強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實現撤縣設區目標的動力和保障,使縣域經濟發展在前三季度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1—9月份,全縣地方生産總值完成14.53億元,同比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18.2%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2.03億元,同比增長110.1%,。以上主要經濟指標中,地方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總額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它指標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特別是財政收入再創佳績,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預算任務,其它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高陵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積極實施涇河工業園帶動戰略。位於高陵縣境內涇、渭河兩岸的涇河工業園發展勢頭強勁。該工業園自1996年啓動開發以來,全縣上下把它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民心工程和翻身工程真抓實幹,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建設,涇河工業園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工業園南區6平方公裏開發基本結束,北區25平方公裏建設全面拉開,纍计入區企業235傢,合同投資額104億元。其中過億元的項目18個,過千萬元的項目145個,共計投産企業133傢,在建企業65傢。同時,涇河工業園也成為高陵經濟的重要支撐。全縣國地稅收入的80%以上在園區,工業總産值的75%以上在園區,固定資産投資的68%以上在園區。僅地方財政收入就由開發之初1995年的1821萬元,增長到2004年的1.0009億元,其增長速度為全市之首,其中工業園為縣財政貢獻6047萬元,占縣財政收入的61%。2005年,涇河工業園繼續被作為高陵經濟發展的生命綫和竜頭,倍受全縣上下方方面面的呵護和關註,工業園發展繼續取得了顯著成效。1—9月,實現工業總産值14.28億元,同比增長60.86%,上繳稅金1.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12%,上繳縣級財政收入4718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57.83%,預計到2005年底,工業園為財政的貢獻份額將占到全縣財政的67%。涇河工業園已真正成為西安乃至陝西的一個新亮點。
高陵縣堅持為農增收不動搖,積極實施農業産業化經營戰略和城鎮化戰略。縣委、縣政府按照“優糧、促果、擴菜、興牧、扶特的工作思路,着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從2003年開始,縣上每年拿出400多萬元支持農村産業結構調整,有力地促進了林果、蔬菜和畜牧業三大特色産業的發展。全縣20畝麥田全部實行了小麥種子統繁統供。形成百畝以上林雜果示範園13個,面積近6萬畝。果蔬生産基地6個,日光溫室大棚發展到6000棟,露地菜發展到5萬畝。建
成奶牛、奶山羊養殖示範小區7個,奶牛存欄1.33萬頭,奶山羊存欄6.41萬衹,傢禽存欄192萬衹。同時擁有農業竜頭企業50多傢,高陵縣的農業正在嚮公司+農戶+基地的産業化格局轉變。
高陵縣堅持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動搖,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縣上按照“擴容、美化、改造、提升”的建設思路,加大縣城建設力度,大力引進和發展三産項目,傾力打造西安新北城。目前已完成改造三平方公裏、擴容兩平方公裏的建設任務,對縣城內所有城中村的道路進行了硬化,尤其是北環休閑廣場、縣門街廣場和水景公園的竣工投用,鴻禧城市花園等高檔住宅小區的開工建設,高陵將嚮外界展示一個路平車多、燈亮人多、樓高店多的現代化縣城新貌。另外,高陵還把致力發展農村道路交通事業作為促進工業化、加快城鎮化的重要舉措來抓,先後投入資金近億元,新修改造縣、鄉、村道路300多公裏,基本實現了縣鄉村公路與國道省道的有效連接,出村路與縣鄉路的實際對接。同時在全縣範圍內開通了通鄉班車,並為部分村組通上了自來水和天然氣,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
|
高陵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稱關中的“白菜心”。東靠臨潼區,南接未央、灞橋區,西連鹹陽渭城區、三原縣、涇陽縣,北臨閻良區,屬西安市近郊縣,距西安市中心僅20公裏,距鹹陽國際機場10公裏。涇渭二水橫貫東西,西禹、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及西延鐵路橫貫南北,涇河火車站位於其中。“五區、二水、四綫”已緊密地把高陵縣與西安市融為一體。
高陵人物
作傢:韓雪紅
書法傢:汪運渠
畫傢:黃山雲 |
|
高陵, 高陵村 |
|
旅遊 | 建築 | 景觀 | 古塔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義務教育 | 通知 | 細則 | 學籍管理 | 劇團 | |
|
|
高陵縣劇團 | 高陵縣醫院 | 高陵縣中醫院 | 高陵縣第一中學 | 高陵縣中醫醫院 | 高陵縣????務管理局 | 高陵縣衛生防疫站 | 高陵縣婦幼保健院 | 高陵縣光達眼病醫院 | 高陵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細則 | 西安中華會計函授學校高陵縣分校 | |
|
|
耿鎮鎮 | 鹿苑鎮 | 通遠鎮 | 崇皇鄉 | 灣子鄉 | 榆楚鄉 | 張卜鄉 | 涇渭鎮 | 姬家乡 | 藥惠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