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iangya
高粱蚜
Lon□iun□uis sacchari
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甘蔗蚜。作物害蟲,主要為害高粱。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8毫米,寬卵圓形,米黃色或淡赤色。腹背中央3~6節間具有長方形灰黑斑,腹管黑褐色,圓筒形。有翅胎生雌蚜體長2毫米,長卵形,米黃色,觸角第3節有感覺孔8~13個。中國分佈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河南、 湖南、湖北、 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及甘肅等省(自治區)。也見於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為害植物除高粱外,還有玉米、甘蔗、黍和麥類等。成、若蟲刺吸汁液,並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莖和葉面,影響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為害輕者葉片變紅,重者葉枯、不抽穗或穗粒不實。在中國東北地區以卵在荻草上越鼕,卵多産於葉背及葉鞘內。春季地面溫度10℃左右時,越鼕卵□化為幹母,在荻草上孤雌生殖2~3代,衹産生有翅蚜,高粱出苗後,開始遷飛到高粱上,形成第1次遷飛高峰;此後又一次大批遷飛到高粱田,為第 2次遷飛高峰,使成蚜量上升。孤雌生殖10餘代後擴散蔓延,形成第3次遷移高峰,為害嚴重。當秋季平均溫度下降至14℃左右時,出現有翅雄蚜與無翅産卵雌蚜,形成第 4次遷飛高峰,返回越鼕寄主。氣象因素與發生為害關係最為密切。溫度適宜並遇幹旱時大量繁殖;在氣溫忽高忽低、相對濕度75%以上、旬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溫濕係數大都在3以上的年份,發生較輕。沙土地和高旱地發生較重。雜交高粱受害較重。植株生長健壯的受害較輕。此外,不同品種抗蟲能力也有很大差異。早期多在植株下部葉片為害,逐漸嚮上部葉片以至穗部蔓延。天敵有異色瓢蟲、粉蠟瓢蟲、大灰食蚜蠅、食蚜斑腹蠅、大草蛉及蚜繭蜂等。
防治措施包括:噴灑樂果等藥劑以消滅蚜害中心,減輕盛期蚜量;在蚜量開始蔓延而又大多群集下部葉片時,以樂果毒土、異丙磷毒土熏蒸;合理灌溉、施肥和密植,加強田間管理,選育高粱抗蟲品種,以及保護利用天敵等。(見彩圖高粱蚜)
(陳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