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新疆 >吐魯番 >吐魯番市區 > 高昌古城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高昌古城聯繫方式地址:吐魯番市東45公裏處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
  郵編:838000高昌古城投訴電話吐魯番市旅遊投訴電話:0995-8520171
  新疆旅遊投訴電話:0991—883190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高昌古城景區榮譽aaaa級風景區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昌古城門票價格20元高昌古城節慶活動每年八月,吐魯番都會舉辦葡萄節。吐魯番葡萄節最早是為紀念絲綢之路開通2100年而舉辦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長達4000多公裏,僅在新疆境內就有2000公裏長,南、中、北三綫橫貫新疆全境。吐魯番位於絲路中道要衝,是名聞遐邇的歷史重鎮,自西漢以來,長期是我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葡萄節期間還舉辦各種豐富多彩文化活動,諸如專題文藝晚會、民族歌舞、消夏晚會、名優葡萄酒品嚐會、風味小吃一條街、科技、商業一條街,葡萄瓜果一條街,每年的葡萄節都吸引了大量中外賓客前來旅遊觀光和進行經貿洽談。高昌古城開放時間8:00——17:00高昌古城最佳旅遊時間七、八、九月份是旅遊吐魯番的最佳季節,因為此時正是各種瓜果成熟的時候。高昌古城特別提醒去吐魯番旅遊要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夏天吐魯番氣溫較高請註意膠捲、照相機的保護,帶好日常藥品:如防暑降溫、抗感、潤喉片、祛火藥、止瀉藥;同時須帶抗紫外綫防曬霜、墨鏡、遮陽傘等物品。由於氣候乾燥請慎戴隱形眼鏡。高昌古城美食吐魯番的飲食和烏魯木齊幾乎一樣,從漢族北方的面食到粵菜、川菜,從地方維吾爾風味小吃到伊斯蘭清真食品一應俱全。如果問到過吐魯番的人最喜歡吃的、印響最深的食物什麽,他們的答案恐怕衹能是葡萄及其他水果,在那裏你常常可以將葡萄或其他水果作為主食,一路走一路吃,這種“水果宴”是吐魯番獨具的特色。
  此外,絲路緑洲賓館內的清真餐廳味道也很不錯,具有當地特色,價格適中。推薦炒烤肉、炒牙簽肉、拔絲哈密瓜。高昌古城住宿在吐魯番住宿就仿佛是住在一個大葡萄園裏,吐魯番市的每個賓館幾乎都有自己的葡萄園或葡萄架,讓客人能夠在葡萄藤下散步、休息並品嚐葡萄。二星級的賓館有青年路上的吐魯番賓館、緑洲賓館。每個賓館都有新疆維吾爾歌舞表演。
  
  經濟實惠的招待所在吐魯番市隨處可見,價位在25元到50元左右。
  如果你想在葡萄溝住一夜的話,可以下榻在溝裏的葡萄山莊,它也是二星級的賓館。
  高昌古城購物吐魯番百貨大樓是一座綜合性商業大樓,位於高昌路與老城路十字路口,屬市區繁華地段,周圍商場、文化、飲食、娛樂場所林立,交通便利,是吐魯番地區的著名商業購物中心。
  吐魯番市老城農貿市場位處吐魯番市中心老城路南,是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商貿及農副産品交易市場,也是新疆十大農貿市場之一,地方産品及民族特色商品價廉物美,是旅遊者理想的購物去處。
  吐魯番市老城農貿市場位處吐魯番市中心老城路南,是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商貿及農副産品交易市場,也是新疆十大農貿市場之一,地方産品及民族特色商品價廉物美,是旅遊者理想的購物去處。
  特別提示:葡萄溝裏的新鮮葡萄特別便宜,1塊錢就能買到1公斤的無籽葡萄;葡萄幹的價格要貴多得,從十幾塊到二百塊不等,但葡萄幹是可以還價的,開價越貴的越能還。
  購物-特色旅遊商品
  吐魯番葡萄吐魯番花帽吐魯番葡萄吐魯番花帽
  高昌古城交通在市區東面40公裏處,可乘旅遊車前往。
  高昌古城玩法訪古、學習、旅遊、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東45公裏處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漢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高昌故城呈長方形,周長5.4公裏,分外城、內城、宮城三部份。外墻基寬12米,墻高11.5米,夯士築成。全城有九個城門,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紀末的戰亂中廢棄,大部分建築物消失無存,目前保留較好的外城西南和東南角保存兩處寺院遺址。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規則的方形小城堡,當地人稱“可汗堡”。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昌故城的內外建築類型於唐代長安城的形製和佈局。進入城內、可參觀外城墻、內城墻、宮城墻、可汗堡、烽火臺、佛塔等留存較為完整的建築。外城內西南角有一座全城最大的佛寺遺址,占地1萬平方米,佛寺兩側曾立着高大的佛塔,院內正中有殘存着菩薩像和壁。
地理位置
  高昌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裏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裏,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裏,屬吐魯番文物局管轄。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高昌故城的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故名。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被譽為“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曾經有一位考古學家這樣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城是什麽樣,就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時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時光已逝千年,但當時的繁盛仍依稀可見。
歷史
  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漢書》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睏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公元327年,前涼張駿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初學記》捲八引顧野三《輿地志》)。繼之又先後為河西走廊的前奏、後涼、西涼、北涼所管轄。442年,北涼殘餘勢力在沮渠無諱率領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權。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轉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殺北涼王安周,“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之稱王自此始也”(《周書。高昌傳》)。
  此後張、馬、麴氏在高昌相繼稱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統治時間最長,達一百四十餘年(499-640)。
  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麴伯雅還曾到隋朝長安朝覲,並娶隋華容公主為妻。
  640年,唐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統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轄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縣。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國戶籍檔案統計,當時有人口三萬七千。
  八世紀末以後,吐蕃人曾一度占據了高昌。
  九世紀中葉以後,漠北草原回鶻汗國衰亡後,西遷的部分餘衆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鶻高昌國。其疆域最盛時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龜茲二都督府之地。此外還統有分佈在羅布淖一帶的衆熨及其它一些別的民族或部落,地域範圍遠遠超過了今吐魯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鶻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賜回鶻高昌王為自己的第五子,並下嫁公主。
衰敗
  十三世紀以後,天山以北廣大地區的西北蒙古遊牧貴族以海都、都哇為首發動叛亂,堅持“仍舊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區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屬於元朝的回鶻高昌國,1275年一次出兵十二萬圍攻火州(高昌)達半年之久,後來亦都護(高昌王號)火赤哈爾的斤終於戰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戰爭中。這場戰火延續四十餘年之久,高昌城在戰亂中被毀。
  元延祐三年至五年(1316-1318),受元仁宗册封繼承高王位的火赤哈爾的斤的兒子紐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領兵火州,復立畏兀兒城池”(《元史•巴而術阿爾忒的斤傳》)。由於高昌城在戰火中毀壞過甚,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舊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元朝統治瓦解後,火洲部割據處稱“地面”,故《明史》稱:“火州……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
現狀
  登高眺望,全程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佈局可以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較完整。
  外城略呈方形,周長約五公裏,占地面二百萬平方米。城墻為夯築,墻基厚約12米,高11.5米,周長約5公裏;夯土築成,夯層厚8-12釐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清楚地夾棍眼;城垣外側有突出的垛臺一“馬面”建築。
  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近一萬平方米,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從建築特徵和殘存壁畫上的聯珠紋圖案分析,其建築年代約在公元六世紀。寺院附近還殘存一些“坊”、“市”遺址,可能是小手工業者的作坊和商業市場。外城的東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支提窟),是城內唯一保存有較好壁畫的地方。從壁畫的風格和塔的造型分析,為回鶻高昌後期(公元12-13世紀)的建築。
  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規則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壘,當地叫“可汗堡”。堡內北面的高臺上有一高達十五米的夯築方形塔狀建築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物,現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寬大的階梯式門道供出入,規模雖不大,但與交河故城現存唐代最豪華的一所官署衙門建築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宮殿遺址。解放前,一支德國考察隊曾在堡內東南角盜掘出一方“北涼承平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政權的北涼王,據該碑推斷,此堡可能是當時的宮城,並有王室寺院。
  北部的宮城內留存許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達四層的宮殿建築遺址。
  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後大都葬在這裏。整個墓群從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五公裏,南北寬兩公裏,占地十平方公裏左右。本世紀初以來,在這裏發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書、絲毛棉麻織物、墓志、錢幣、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繪畫、農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種歷史文物,數以萬計。
  實地考察,證之文獻資料,高昌郡時期高昌城已經有了現存的內城。外城墻是麴氏高昌時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屬於這一時期的文書中有“北坊中城”、“東南坊”、“西南坊”等記載,說明當時此城已經有中、外之分,東、南、西、北之別。見於文書中的城門有青陽門、建陽門、玄德門、武城門、金章門、金福門等。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西州圖經》中記:“聖人塔,在子城東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宮城在今“可汗堡”內。麴氏高昌時期隨着外城的修建,宮城遂遷移到北部,南面而王,與隋唐時長安城的佈局相似。回鶻高昌時期宮城內又曾大興土木。
歷史價值
  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入內地,毫不誇張的說,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唐代佛教高僧玄奘,為了提高佛教學水平,不畏殺身之禍,於公元629年偷偷離開長安,出玉門,經高昌,沿絲綢中路到印度,遍遊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諸國,歷時17年。在高昌,玄奘誦經講佛,與高昌王拜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一世紀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紀廢棄,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始建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它是吐魯番地區千年滄桑的見證。
  1988年被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包含詞
高昌古城遺址新疆古道之一——經吐魯番通往高昌古城的林陰大道
新疆古道之一經吐魯番通往高昌古城的林陰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