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山靴(moutaineering boot)和一般的徒步鞋比較,更加堅硬、溫暖。高山靴都有非常堅硬的鞋底(幾乎是不可形變的),配合各種冰爪,對付高山的冰雪路綫。如雪原上跋涉、在覆冰的岩石上行走、在陡峭的冰壁上奮力攀爬等。 |
|
現代登山活動發源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展了二百多年,登山鞋的歷史和登山一樣悠久,最初的登山鞋與一般穿着的沉重的皮靴沒什麽兩樣,衹是隨着人們越爬越高、越爬越難,也越來越註重對裝備的改進和提高。後來發展的登山其探險和徵服意味非常濃厚,甚至引申到政治層面,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開始在喜瑪拉雅山區對8000米高峰展開爭奪。由於極端嚴酷的高海拔,人們發展了大兵團圍攻的登山風格,這種風格要求登山者在嚴寒的環境下長期生活,因此所有的裝備都是以極端的溫暖和耐用為目的而設計的,新型的雙層塑料靴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近幾十年來,登山活動逐漸嚮“運動”靠攏,登山者不再僅僅以登頂為目標,挑戰自我、不斷進步的體育精神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登山活動中。登山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技術的進步,使得高山靴也日新月異。不論什麽樣的登山靴,它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和作用,同時它們的差異也使它們有鮮明的個性。 |
|
所有的高山靴(moutaineering boot),都以保護和攀登功能為目標,側重“爬”而不是“走”的性能,因此高山靴和一般的徒步鞋(hiking/treking boot)比較,更加堅硬、溫暖。
保護功能主要包括保暖、保護腳部避免運動傷害。保暖最主要的是防水,潮濕會使腳凍傷。保護則包括對腳趾、足弓、腳踝等的保護:對腳趾的保護體現在,高山靴的前部都比較堅硬,為腳趾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保證肢端通暢的血液循環,同時避免復雜地形的損傷或岩石砸傷;有的在前腳掌有一圈橡膠邊條,可以更好的保護腳趾和靴子自身;為了保護足弓,靴子的內底采用輕軟而有彈性的材料,可以充分吸收復雜地形行進的震動;所有的高山靴都是高幫的,鞋幫能夠為腳踝提供充分的支撐,避免崴腳,另外高幫鞋在進行冰爪的前齒攀登時,能夠幫助固定足部與小腿的相對位置,減輕小腿疲勞。
攀登功能體現在高山靴都有非常堅硬的鞋底(幾乎是不可形變的),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並且能夠和冰雪攀登的冰抓匹配使用;另外,在攀登很細小的岩棱時,堅硬的鞋底也是非常有用的,衹要用腳尖位置踩穩立足點,就可以象用冰爪的前齒攀登冰壁一樣站立起來。為了讓鞋底有足夠的堅硬程度,一般是在鞋底中埋置堅硬的支撐骨架,如鋼條或碳纖維。 |
|
高度專業化的高山靴針對不同的用途,又都分別發展出不同的方向。高山靴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就是材料,從材料上主要分為塑料靴和皮靴,還有少數款式采用復合材料,材質不同决定了他們的適用範圍的差異。從用途上講,一般分成快速登山和遠征探險兩大類。
(一)塑料靴
1、塑料靴的優點
由於遠征探險時間長、攀登進度慢,所以要求靴子的防水、保暖性能更好。雙層塑料靴在這方面更突出。塑料外靴天然的具有很好的防水、隔熱作用。內靴一般是由海綿泡沫材料或者化纖保溫材料製成的,有些較老的款式也有用羊毛或混紡材料的。不同的材料保溫性能不同,其中最出色的是封閉氣室泡沫,它的氣室空腔之間空氣不流通,最大限度的減小了空氣對流引起的散熱。此外,塑料靴還有一個獨特的優點,進帳篷之後可以穿着內靴活動,晚上睡覺還可以把內靴塞到睡袋裏,從而保持內靴的溫暖乾燥和穿着舒適,使用非常方便。
2、塑料靴的缺點
雙層塑料靴的缺點是比較臃腫笨重,在雪綫以下穿着看起來有點怪異,而運輸攜帶又不方便;另外塑料靴的外殼比較堅硬,在技術難度較高的路綫上,感覺不如皮靴靈敏。
3、塑料靴的選擇
塑料靴的選擇主要註意大小要合適。太小了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導致凍傷;太大了則影響使用,走路時晃蕩、不跟腳,上坡或使用前齒攀登時踩不上力,小腿易疲勞,還容易磨出水皰。一般來說,穿上厚襪子,再穿上內靴,腳趾頂到前面,腳跟處略留出一點空間為宜。因為考慮到長時間的走路,腳部會充血腫脹,或者在特別寒冷的情況下要再增加襪子,事先留出一點餘量。另外,一般的廠商會生産所有尺碼的內靴,但外靴的尺碼就有限,經常是4個尺碼的內靴(2個整號、兩個半號)對應一個尺碼的外靴,所以內外靴的搭配並不一定合適。選擇的辦法是,腳踩在外靴裏(不穿內靴),腳趾頂到前面,腳跟處應留出2.5cm左右的空間。因為塑料靴不會變形,所以不需要磨合;當然新鞋還是要適應一段時間,可以帶點膠布以備急需。
塑料靴一般都比較寬,可以適應絶大多數人的腳型,但挑選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試試:穿好靴子之後,站在一個嚮下的坡面上,或者腳跟下墊起來,最好再背上20kg的背包,主要感覺腳趾前面和側面,以及足背的位置是否有擠壓感,特別是腳比較寬的人應該特別註意小趾的情況,如果不合適就應該更換,千萬不要對付,不然到了山上就慘了。
(二)皮靴
皮質高山靴的歷史幾乎和阿爾卑斯登山的歷史一樣悠久,最好的皮靴幾乎都集中在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傳統的歐洲製鞋業國傢,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另外,近年來有一些美國産品在國內或東南亞的工廠加工,不過它們的品質和影響力尚難以和那些歐洲名牌相比。
皮靴一般是單層的,皮面都采用了防水工藝,有的還采用了gtx之類的防水透氣隔層。但在長時間的使用下,皮面仍然有凍硬的情況。因此皮靴比較適合短時間的快速攀登或一般的鼕季活動。有少數款式的皮靴也有雙層的,比如scarpa的一些款式,以及boreal新推出的gi,這些雙層皮靴既保留了靈敏的特點,又提高了溫暖舒適性。
皮靴的歷史雖然久遠,但隨着登山運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皮質高山靴也被賦予了全新的概念。一般來說,皮靴看起來更漂亮,象精美的藝術品或前衛的“雅皮”服裝;皮靴相對比塑料靴柔軟,因此能夠獲得更好的“腳感”,更適合技術性要求很高的路綫;另外皮靴的重量輕、外形也比較“苗條”,這使得它在雪綫下的徒步中會有突出的優勢,甚至出了傢門口就可以穿着它。為了獲得良好的性能,皮靴的製作工藝越來越復雜,使它的價格居高不下。皮靴一般是單層的,防水保暖是皮靴需要解决的最大的問題。為了防水保暖,皮靴采用了很多手段:首先是外層皮面都采用了防水工藝,比如皮質浸硅油、或者覆塗撥水劑等,這樣可以大大減輕皮面吸水的情況;其次,大多數還在靴子內加上全包裹的防水透氣材料內襯,最著名的是gore-tex材料,此外還有sympetex(也是一種ptfe-聚四氟乙烯薄膜)等材料;此外,內部使用各種保暖纖維,如著名的3m thinsulate材料,以獲得保暖效果。在一般的鼕季或者為期不長的快速登山活動中,皮靴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
有少數款式的皮靴也有雙層的,比如boreal g1,這些雙層皮靴的設計意圖是既保留了皮靴靈敏的特點、又提高了溫暖舒適性,但因為推出時間短,具體性能尚待檢驗。另外還有少數靴子采用了最新型的復合材料,比如 kevlar(就是著名的“防彈布”)纖維製成的鞋面,具有柔軟而堅韌、耐磨損易維護的優點,不過這些復合材料的靴子價格也更加昂貴。
國外的廠商生産的皮靴,定位分為登山(alpine)和高海拔(highaltitude),前者一般適合夏季高山、鼕季快速攀登(1-3天)或冰川旅行,國內能夠見到的代表産品比如旗雲代理的lasportiva的makalu和雪鳥代理的scarpa的matthorn,這種靴子都相對較輕,采用少量防水、保暖材料作襯裏,保溫性能一般。而高海拔的靴子要求就高的多,主要是大量使用保暖材料,比如lasportiva的經典款式nepalextreme,它使用了thinsolate保暖,並使用synergy(也是和gtx類似的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氣薄膜)防水。
1、皮靴的挑選
挑選皮靴相對復雜一點。尺碼上來說,皮靴因為可以磨合,所以選擇時可較塑料靴略小一點。而鞋型的選擇就更多。很多鞋子相同的尺碼還分寬、窄型,可以根據自己的腳來選擇。同樣采用背大包走下坡的方法來測試鞋子的匹配程度。但是皮靴在充分磨合之前,總會有些彆扭的感覺。看到國外有的使用者故意把皮靴沁濕了再穿着出去走,據說可以加速磨合,呵呵。
2、皮靴的保養
皮靴需要保養,保持鞋子乾燥,可使用一些專用的些蠟或撥水劑,遠離高溫以免脫膠。
皮靴,特別是單層皮靴的保暖性較差,在高山應用的時候要使用全雪套,全雪套有保溫層,有的是可以把整個鞋面包起來,還有連鞋底都裹起來的。另外全雪套還可以避免皮面浸濕,防止凍硬。 |
|
(一)係帶係統
在寒冷的鼕季或高山上,每天係鞋帶是一件苦刑。現在的很多高山靴都具備一些特殊的係帶係統,大多可以自動鎖緊鞋帶,並且一定程度上調整鞋子的合腳程度,挑選的時候可以註意一下。比如lasportiva的某些高檔款式的高山靴,它們的腳面部位最靠上的位置有一對金屬扣,在抽緊鞋帶的時候,這對金屬扣可以壓牢並鎖定鞋帶,這樣調整腳踝和小腿部位鬆緊的時候,就不必擔心腳面部位的鞋帶自己鬆開了。其它很多高山靴也有作用類似的設計。另外係鞋帶也有一些基本的小技巧,比如攀登陡峭冰壁的時候,腳踝及其上部的鞋帶就應該比一般走路時係的更緊一些,這樣有助於提高對小腿的支撐,減輕小腿疲勞;在嚴寒的條件下,鞋面部位的鞋帶不要係的過緊。
(二)冰爪
冰爪有卡式、綁式和前綁後卡3種類型。如果用卡式冰爪,則必須使用帶卡槽的高山靴; 反之,不論高山靴是否有卡槽,都可以使用綁式冰爪。 另外前綁後卡的冰爪要求必須有後卡槽。前綁後卡的冰爪是最方便的。因為在手指寒冷僵硬、帶着手套的情況下,調整全卡冰爪的前鋼絲是不方便的;而前綁後卡的就沒有這個問題。
(三)鞋底
鞋底的硬度是非常關鍵的。堅硬的鞋底支撐冰爪,承受前齒踢冰或走路時腳掌彎折的力量。軟鞋底會影響冰爪的使用,甚至影響冰爪的壽命。 |
|
對於三季攀登5000米以下的山峰,或者鼕季3000米左右的山峰來說,我們需要單層高山靴即可。第一是出於價格的角度考慮,單層通常比同級別的雙層靴價格便宜,而自重也要輕很多。對於鼕季攀登5000米左右的山峰或者其他三季攀登七千米以下的山峰來說,我們就需要上雙層高山靴了。因為此時保暖成了第一要素。而攀登挑戰七千米以上的山峰時,我們就需要考慮雙層塑料外殼高山靴或者雙層帶全雪套的高山靴了。因為這種山峰的攀登一般周期都比較長。此時還要確保鞋的完全防水能力,畢竟大強度高密度的攀登如果鞋子防水效果不夠,保溫能力不強,在如此極限環境下對我們的威脅顯而易見。
高山靴在選擇的時候需要特別註意一下幾點。首先是鞋子的品牌十分關鍵,這裏絶對不能購買國産或韓國産的高山靴,那質量絶對不靠譜,尤其韓國hbn曾經出的高山靴竟然出現過鞋底斷裂導致冰爪脫落的事故,這是讓人不能容忍的極端的危險。這裏強烈建議購買歐洲品牌的高山靴,尤其以la sportiva等一些專註於高山靴的著名品牌為佳。
另外,高山靴一般都需要采用全卡式冰爪來配合進行冰面攀登。因此買鞋的同時這點要考慮清楚。
我們國傢的情況與歐美不同,除了雲南和四川的少數山峰,其他大多數的雪山特別是新疆和西藏的山峰,都比較高而且寒冷(西藏的公路邊6000米的雪山隨處可見,隨便搬一座到歐美就是最高峰),皮靴的應用受到很大限製。加上我們的攀登水平决定了我們絶大多數情況下采用緩慢圍攻的攀登風格,因此塑料靴就是更合適的選擇了。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考慮koflach的arcticsexpedition或para款,或者scarpa的vega款,這幾款都適合高海拔攀登,但都比較重,arcticsexpedition是標準的珠峰裝備,用在6000米以上都沒問題。如果考慮皮靴,那麽可以選nepalextreme,比較寒冷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全雪套。 |
|
隨着我國業餘登山活動的發展,戶外運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高山靴産品也越來越多。塑料靴領域最富盛名的品牌當數奧地利的 koflach,皮靴中則是意大利的lasportiva,此外,意大利的scarpa、asolo等都同時生産兩類靴子,以滿足不同的用戶需要。國內商傢在大力推廣銷售的這些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時,還應該努力提高配套服務的水平,如輔配件的修配、專用維護産品(鞋臘等)的銷售等。
相對於五六十年代使用“狗毛鞋”登山的老一輩登山者,今天的選擇實在是豐富多了。優良的裝備提供了衝擊更高攀登成就的機會,但登山始終是和自身的潛在衝動密切相關的,同時也是和潛在的客觀危險密切相連的,安全的攀登,始終是我們應該考慮的第一問題。 |
|
高山靴的概述 | 高山靴的歷史 | 高山靴的功能 | 高山靴的分類 | 高山靴的選擇 | 高山靴的産品 | 六高山靴的選擇 | 六高山靴的産品 | 一高山靴的概述 | 二高山靴的歷史 | 三高山靴的功能 | 四高山靴的分類 | 高山靴的輔助裝備 | 五、高山靴的輔助裝備 | 六、高山靴的選擇 | 六、高山靴的産品 | 五高山靴的輔助裝備 | 四、高山靴的分類 | 三、高山靴的功能 | 一、高山靴的概述 | 二、高山靴的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