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uphorbia stracheyi
形態特徵:大戟科大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白色乳汁,高5-10釐米。莖基部被膜質鱗片,上部被白色捲麯微柔毛,自基部多分枝,分枝鋪散或上升。葉互生,具極短柄,緑帶紫色,橢圓形、倒卵形,長o.5-1.2釐米,寬0.3-0.7釐米,頂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5-7月開花,總苞半球狀;腺體5枚,橫長圓形;花柱基部連合,頂端多少頭狀而全緣。蒴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種子光滑。
生境分佈:生於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叢草地中。分佈於西藏。尼泊爾、錫金也有。
藥用——
【藥名】:高山大戟
【拼音】:gaoshandaji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功效】:止血祛瘀、生肌止痛。
【主治】:治瘡癰腫毒、手足皸裂。
【性味歸經】:苦,涼。肝、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剋。外用:研調外敷。
【動植物資源分佈】:産於四川、雲南、西藏。
【拉丁名】: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
|
Euphorbia stracheyi
形態特徵:大戟科大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白色乳汁,高5-10釐米。莖基部被膜質鱗片,上部被白色捲麯微柔毛,自基部多分枝,分枝鋪散或上升。葉互生,具極短柄,緑帶紫色,橢圓形、倒卵形,長O.5-1.2釐米,寬0.3-0.7釐米,頂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5-7月開花,總苞半球狀;腺體5枚,橫長圓形;花柱基部連合,頂端多少頭狀而全緣。蒴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種子光滑。
生境分佈:生於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叢草地中。分佈於西藏。尼泊爾、錫金也有。
藥用——
【藥 名】:高山大戟
【拼 音】:GAOSHANDAJI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功 效】:止血祛瘀、生肌止痛。
【主 治】:治瘡癰腫毒、手足皸裂。
【性味歸經】:苦,涼。肝、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剋。外用:研調外敷。
【動植物資源分佈】:産於四川、雲南、西藏。
【拉丁名】: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各傢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入藥,用於止血、止痛、生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