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法學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高利貸
目錄
No. 1
  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放~。
No. 2
  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藉貸。《陝北民歌選·地主坐下吃》:“人人腦筋開,全世界都公開,豪紳地主高利貸。”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佃農遭受着地主的地租和高利貸剝削。”
No. 3
  高利貸(feneration)
高利貸概況
  高利貸,或作大耳窿、地下錢莊,這些現今稱為“放數”的放債人,嚮“高利貸”借錢,一般毋須抵押,甚至毋須立下字據。
  經濟史學者通常會按照如下方式定義高利貸:選定一個“我們覺得合適的”數字,比如20%的年利率,然後把利率超過了20%的任何藉貸定義為高利貸。這樣的定義從字面意思上看並沒有錯,因為超過20%的利率的確比較“高”。
  但是在中國的傳統語境下,“高利貸”這個概念往往跟負面的意識形態連在一起,如果按照上面的定義,我們就會把所有超過20%年利率的藉貸都認定為“壞的”。這種定義完全不顧藉貸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和契約執行環境、不顧通貨膨脹率的高低,完全出於局外人的主觀願望。
  高利貸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它産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對於什麽是高利貸,我國民法學界目前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藉貸的利率衹要超過或者變相超過國傢規定的利率,即構成高利貸。有的學者認為藉貸利率可以適當高於國傢銀行貸款利率,但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最高限度,否則即構成高利貸
  第二種觀點認為高利貸應有一個法定界限,但這個界限不能簡單地以銀行的貸款利率為參數,而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專門製定民間藉貸指導利率,超過指導利率上限的,即構成高利貸。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凡約定利息超過法定指導利率的,其超過部分無效,債權人對此部分無請求給付的權利;
  第三種觀點認為:高利貸就是一種超過正常利率的藉貸。至於利息超過多少纔構成高利貸,由於在立法和司法中都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解釋,在實踐中衹能按照民法通則和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本着保護合法藉貸關係,有利於生産和穩定經濟秩序的原則,對具體的藉貸關係進行具體分析,然後再認定其是否構成高利貸。這種觀點還認為在確定高利貸時,應註意區別生活性藉貸與生産經營性藉貸,後者的利率一般可以高於前者。因為生活性藉貸衹是用於消費,不會增值;而生産經營性藉貸的目的,在於獲取超過本金的利潤,因此,它的利率應高於生活性藉貸的利率。
高利貸歷史
  高利貸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它産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昔日主要在街市放數,街市檔口無論肉檔菜檔,遇有賭輸錢,或周轉不靈,便嚮“大耳窿”借錢,正所謂“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債仔有檔口在街市,每日也要做生意,不怕走數,照藉如儀。昔日錢銀交易,大銀碼多數用“大頭”(銀元),小數目為“銅板”(銅仙),高利貸者收數後,多數將銀元、銅仙之類塞在耳窿,日子有功,久而久之把耳窿也撐大,故稱為“大耳窿”。
高利貸手法
  “大耳窿”放貴利有“九出十三歸”的習慣,就是借錢一萬元,衹能得到九千元,但還款時卻要支付一萬三千元。而且,高利貸的利息是逐日起“釘”(利息),以復息計算,此謂之“利疊利”。往往藉幾百元,過了一年半載纔還,連本帶利可能要還幾萬。
  二十年前,港府認為高利貸犯法,立例管製,放債人須領牌,此名為財務公司的money lender,直譯為“借錢”(放債)者。這種放債財務公司須交稅。申請放債人牌照,首先由警方調查申請人有沒有黑社會背景,證實“身傢清白”纔交法庭審理,但亦非由法官一人决定,而是有兩名市民協同審查,經三人一致通過纔發牌,並限定年息不可多於六分息(六十釐)。
地下錢莊
  地下錢莊是指以發放高利貸行式的錢莊,這些錢莊一般為黑幫所經營,時常以高利貸賺取暴利。當欠債人不按期還錢時地下錢莊的人一般都會恐嚇欠債人甚至威脅欠債人的傢人和朋友以便他們還錢。
現代高利貸現象
  在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高利貸曾一度銷聲匿跡。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生活的日漸活躍,在我國很多地方高利貸又死灰復燃,並有日趨蔓延之勢。當前,全國各地農村均存在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高利貸”現象。除了經濟條件落後、資金匱乏的農村,城市的高利貸也從沒有滅絶。看來現代銀行作為高利貸的掘墓人,作用發揮得並不太徹底。
  一、高利貸之藉與貸
  從高利貸的名稱我們知道高利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貸驚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長期以來的“非生産性” 特點,即藉高利貸的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再生産或投資,而是為了保證生存。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如此。現代社會也沒有太多改變。據調查,藉高利貸者真正用於再生産的衹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八十九的錢都是用於消費,尤其在農村。
  我們可以把藉高利貸者的消費歸納為以下幾種:
  (1)天災人禍導致食不果腹時,衹好藉貸。
  (2)疾病治療。由於經濟條件差,平時缺乏對身體的必要保養。再加之長年的辛苦勞作,往往導致嚴重疾病的發生,而治療所需費用又是一般家庭所不能負擔的,此時就需要高利貸的支援。
  (3)婚喪嫁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婚喪禮儀方面,貧苦的人們也一定要體體面面,而婚喪禮儀的花費又很高。藉貸者往往在禮儀準備期間藉貸,等禮儀完成收到禮錢後再還款。
  (4)子女學費。農民親身體驗無知識的苦處,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因此希望子女努力學習,而目前昂貴的學費實非農民所能承受,高利貸成為主要來源。
  (5) 償還舊債。那些衹能靠天吃飯的貧睏山區農民,有時沒有能力償還到期的債務。然而,出於信用考慮,藉貸者一般采用的辦法是藉一筆新債以還舊債,因為如果藉貸者賴帳不還的話,他就再也難以獲得任何藉貸。
  (6)農業投入或日常傢用。為了正常生産,少不了農具購買、牲畜、化肥等農業必須投入。但由於收入少,貸款又睏難,衹好求助高利貸。甚至特別貧苦者就連一般日常傢用品都購買不起,也要藉貸。另外還有些人藉高利貸是用於非法賭博等其他方面。在城市,同樣也有很多是因為天災人禍、生老病死去藉高利貸
  在經濟市場化、各類個體商戶、小企業大量涌現的今天,高利貸已經不再純粹是非生産性的。很多藉貸者是為瞭解决企業資金睏難。2003年,國傢統計局對2434傢民營企業融資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近4%民企的部分流動資金來自高利貸。其中有近l%企業流動資金中25%以上是靠高利貸籌措的。農村中有些高利貸也有生産性,比如為了滿足嚮非農業過渡,如外出打工、做小本買賣等所需資本。
  當前,發放高利貸者主要有三大類群:
  一個是較為富裕、有一定積蓄的普通人傢,這個族群比較分散,財力也不怎麽雄厚,放貸指嚮主要針對經濟睏難的居民和個體工商業者,放貸期限一般在一年之內,收益率大約為年息l0-20%之間;
  另一個是國傢公職人員,特別是有一定灰色收入者,這部分人在個人放貸族群中占有相當比重,放貸指嚮主要為效益較好的國營及民營企業,放貸期限較長,一般3—5年不等,往往隨着工作調動的變化而變化。由於其所放貸款多以暗中投資的形式進行,收益具有明顯的雙重或多重性,既有利息收入,還有股紅收入、賄賂收入。收益率在200%一500%之間。甚至更高;
  再一個是專門從事投資和融資的民間機構。放貸指嚮為風險較小的單項工程和單個生産經營項目,期限不定。收益率在年息 60%一80%之間。另外還有些非法或者黑社會性質的中介機構利用信用卡套現等形式取得資金去放高利貸。或以貸養貸,放貸對象一般為個人或個體商戶。
  二、高利貸存在的原因
  目前個人要從銀行貸到款,除了房貸、車貸等消費類貸款,其它的個人貸款一般都要求有抵押物,雖然有少數銀行提供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的信用貸款。但衹面對銀行認定的一些特定優質客戶。銀行的高門檻攔住不少人。正常、公開的渠道籌不到錢,民間藉貸甚至一些地下高利貸就有市場。另外,由於多數民營企業缺乏誠信,一些金融機構擔心藉給民企的錢會變成壞賬,所以也不敢輕易與企業合作。因此,一些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當急需資金而又無法從銀行取得的時候,他們衹能通過藉高利貸來“渡過難關”。
  對農村來說,由於各國有銀行相繼退出縣域領域,衹有信用合作社可以提供貸款。這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曾經對近2oo0個農戶做過問捲調查,發現目前大約衹有1/5的農戶能夠從正規的農村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銀行和信用社為避免“壞賬”,在放貸時往往倍加小心,再加上部分藉貸者信用意識差或還貸能力差,為保險起見,他們一般都謹慎放貸。比起銀行貸款來,高利貸條件靈活、手續簡便快捷,時問不像銀行卡的那麽緊,往往可以拖延幾天或續貸。因此,農民更傾嚮於高利貸藉貸而不是銀行貸款。中國金融體製改革滯後於經濟增長,正規金融發展滯後,為非正規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從縣城撤退。逐步收縮網點,使城鄉信貸出現了斷層。金融的城鄉結構、地區結構不合理,為民貸提供了發展契機。一方面。非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新的利潤增長點,它們的迅速崛起需要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這些企業處於起步或成長階段,原始積纍不足,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難以符合正規金融機構的審貸標準。2004年溫州調查數據表明,68.4% 的中小民企沒有合格的抵押資産,36.8%的民企資信狀況不符合銀行要求。再加上國傢信貸政策的限製、融資成本過高、手續繁瑣和缺乏正規的財務會計記錄等,中國的中小企業幾乎被排擠在正規金融機構之外。
  另外,如前文所述,在偏遠的農村,天災人禍、婚喪嫁娶、子女升學情況又比比皆是,産生大量的藉貸需求。
  高利貸的存在也是市場經濟下利益的必然驅動。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深人,很多有頭腦有機會的人先富起來了。但由於前幾年銀行利息的不斷下詞,證券市場的不景氣,苦於沒有投資機會,因此轉而采用傳統的高利貸藉貸方式,高息放貸。以獲得更多利益。隨着2006年下半年股市的走強和利息的上調,相信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
  三、高利貸的社會影響
  由於高利貸有主體分散,個人價值取嚮、風險控製無力等特點。高利貸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一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一些利率奇高的非法高利貸,經常出現藉款人的收入增長不足以支付貸款利息的情況。當貸款拖期或者還不上時,出藉方經常會采用不合法的收債渠道,如雇傭討債公司進行暴力催討等。於是,因高利貸死亡。傢破人散、遠離他鄉、無傢可歸的現象數不勝數。這些人已經被高利貸吸去了最後一滴血,往往都是身無分文,在外流浪,也成為了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由於民間“高利貸”利率普遍高於銀行基準利率,受利益驅動。一部分人便將自有資金用於民間藉貸,對地方金融機構 (尤其是農村信用社)吸收存款造成很大壓力。又由於其貸款機製靈活、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銀行信貸的衝擊。另外由於民間“高利貸”多為私人之間的協議,大多沒有信貸擔保和抵押,而且對藉款人的資信僅憑個人的主觀判斷,主觀性和隨意性很強,對風險的産生也無從控製,因此隱藏了極大的風險。如果藉款人不能歸還貸款,對貸款人來說打擊是巨大甚至是終身的。因而極易衝擊正常的金融秩序。
  正因為高利貸有上述各種危害,所以以往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學術著作,都將高利貸描畫為面目猙獰,充滿血腥,吸盡農民脂膏的惡魔。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高利貸用於日常生活也有其積極的方面,它至少使難以為繼的農民暫時渡過難關,延續生命。也衹有生命得以延續,才能談得上維持家庭生産。
高利貸的界定
  《民法通則》規定,利息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息4倍就屬於高利貸。假設銀行個人貸款利率是6個月至一年期為6.12%,1-3年期年利率為6.30%。即:凡月利率高於1.5%的均界定為高利貸
  凡月利率高於1.5%的均界定為高利貸高利貸作為一種殘酷剝奪藉貸者私人財産的手段,在中國的舊社會尤為盛行,最為常見的是所謂"驢打滾"利滾利,即以一月為限過期不還者,利轉為本,本利翻轉,越滾越大,這是最厲害的復利計算形式。
高利貸手法
  “大耳窿”放貴利有“九出十三歸”的習慣,就是借錢一萬元,衹能得到九千元,但還款時卻要支付一萬三千元。而且,高利貸的利息是逐日起“釘”(利息),以復息計算,此謂之“利疊利”。往往藉幾百元,過了一年半載纔還,連本帶利可能要還幾萬。
  二十年前,港府認為高利貸犯法,立例管製,放債人須領牌,此名為財務公司的Money Lender,直譯為“借錢”(放債)者。這種放債財務公司須交稅。申請放債人牌照,首先由警方調查申請人有沒有黑社會背景,證實“身傢清白”纔交法庭審理,但亦非由法官一人决定,而是有兩名市民協同審查,經三人一致通過纔發牌,並限定年息不可多於六分息(六十釐)。
  自清光緒初年至1946年,我國境內民間的高利貸有驢打滾、羊羔息、坐地抽一等種類。
  驢打滾:多在放高利貸者和農民之間進行。藉貸期限一般為1個月,月息一般為3-5分,到期不還,利息翻番,並將利息計入下月本金。依此類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長,像驢打滾一樣。
  羊羔息:即藉一還二。如年初藉100元,年末還200元。
  坐地抽一:藉款期限1個月,利息1分,但藉時須將本金扣除十分之一。到期按原本金計息。如藉10元,實得9元,到期按10元還本付息。
高利貸的經濟學分析
  民間藉貸俗稱高利貸,普通老百姓談之色變,很多人會聯想到黑社會,甚至視之為萬惡之源。今天,筆者以多年的民間金融從業經驗,試着從經濟學的角度做些分析,來探討一下高利貸背後的經濟學本質。
  1、民間藉貸的含義
  民間藉貸是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藉貸行為,有着十分久遠的歷史,是民間金融的一種形式。民間藉貸屬於直接融資,而銀行藉貸則屬於間接融資。其主要特點是手續簡便,但利息較高,因此俗稱高利貸
  2、民間藉貸的合法性
  民間藉貸屬於民事行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約束和保護。但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藉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藉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傢有關限製藉款利率的規定”。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藉貸案件的若幹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藉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因此,民間藉貸的本金受到保護,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樣受到法律保護,而超出部分則不受法律保護。
  3、民間藉貸的行業特點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用於交易的産品(如製造業,以合適的價格採購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然後經過加工過程再售出,獲得銷售收入),民間私藉行業亦相同,其産品就是資金。資金有成本,部分資金是以一定的成本(即利息)嚮他人吸納的,而嚮藉款人收取的利息即銷售收入。從這個角度講,民間藉貸行業與其他行業並無本質不同。
  4、中國金融體係的構成
  中國的金融體係主要分為地上金融和地下金融。地上金融的主體是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當然也包括補充性的擔保公司、典當行、金融租賃公司等,受到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監管,屬於陽光金融;地下金融就是我們常說的民間藉貸,通常是以私人之間、私人對企業法人的藉貸為主。這一部分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法律法規來規範約束,衹有按照民法的一般藉貸行為來處理,因此存在諸多灰暗地帶。加上不斷見諸報端的負面新聞,使之充滿負面色彩,普通老百姓聞之色變。
  5、供求原理决定産品價格
  供求原理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産品的價格由供給和需求共同决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會導致産品價格下降,需求增加會導致産品價格上漲。也就是說一件産品的價格並不是由生産者說了算,就是你想賣得高也未必有人會買,總要市場買你的帳纔行。
  資金作為一種商品,也服從於供求關係,其價格就是利息。因此在整個中國範圍內,資金的價格是由國內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力量對比决定的,而局部區域如廈門的資金價格則主要由廈門地區的資金供求雙方的力量對比决定。因此,利息的高低本質上不是由資金提供者自己說了算,而是供求雙方的力量對比。
  6、風險與收益匹配原理
  决定了不同方式的藉款具有不同的價格
  風險與收益匹配原理是金融學重要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風險越大,就要求收益越高,否則就不會有人願意提供這種産品。
  在藉貸産品中,銀行從事的往往是風險最低的業務。銀行一是對客戶資質的審核最為嚴格,要求最高,同時一般都要求抵押物,因此這類信貸産品的總體特點就是低風險,自然地,其收益(即銀行貸款利息)也是最低的,這也是為何大傢要藉款首選銀行的原因,按照目前銀行貸款的利率,客戶需要支付的月利大約為0.4%-0.7%。
  如果藉款人無法達到銀行的要求,或者想放大銀行能夠給予的授信金額,則這時就需要擔保公司的介入。擔保公司通過自己的內部控製措施,將藉款人的信用放大,使得藉款人能夠得到貸款或者比原本銀行給予的更多的貸款。當然,相應的,擔保公司要收取擔保費(通常是一次性2%-3%),作為擔保公司替藉款人承擔了一定風險的補償。因此,對於等級較差的客戶,其風險較高,相應的付出的成本也較高(加上擔保費,比銀行貸款的月利率要增加0.2%-0.3%),符合風險與收益匹配的原則。
  對於部分擔保公司都不願意介入的客戶,或者急需用錢因而無法完成銀行貸款或者擔保公司要求的必需程序的客戶,則衹能通過典當行或者嚮私人拆藉。考慮到該部分客戶或者該種情形下藉貸的風險進一步提高,因此自然地,債權人要求的收益進一步提高。按照現在市場的行情,如果藉款人能夠提供房産抵押的,一般月利在2%-4%左右,如果能夠提供車輛抵押的,月利在3%-6%左右,如果無法提供抵押物,即無抵押私藉的,則很少有人願意涉及。主要是風險太高,以至於你願意付高息都沒人願意提供産品了。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其實大衆對民間藉貸的看法有一定的偏頗之處。客觀的講,民間藉貸對滿足不少商傢短期資金需求有着重要意義,因為畢竟能夠符合中國地上金融所求的資質和條件的企業或者個人占所有資金需求者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由於地上金融在程序上的繁瑣和復雜更加劇了這一窘境。而民間藉貸在這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重大作用。
  因此那些痛駡高利貸的人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十分需要錢,並且馬上要用,但無法通過銀行等正規機構藉到,也無法從親戚朋友處籌措,那着急的你會怎麽辦?難道就真的不藉了嗎?或者有人願意藉給你,但由於高於銀行貸款利息你就堅决不用嗎?其實生意就是生意,藉給客戶與否完全是個考慮風險與收益是否匹配的問題,而不是什麽關乎道德的事情。畢竟不能在我們遇到睏難的時候總期望活雷鋒會出現,就是當別人遇到睏難的時候我們也不一定會當活雷鋒。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大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用一種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高利貸就會明白,這衹是生意而已,無關其他。
  高利貸利息
  高利貸的資金價格都是指1元錢一個月的月息,6分相當於年利率72%,1毛則接近120%,比5.31%(2008-12-23 貸款利率)左右的銀行藉貸(年)利率至少高出14倍。
  一毛的月息,換算成年利率就是120%,而現行的銀行貸款年利率為5.31%(2008-12-23 貸款利率)。
  一毛的月息(10%)。10X12=120%。
百科辭典
  gaolidai
  高利貸
  usury
    以高額利息為特徵的藉貸方式。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又是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信用的主要存在形式。
    産生和發展 高利貸産生於原始社會末期。隨着社會分工和私有財産的産生,商品交換的發展,原始公社內部發生了財富兩極分化,出現了相對富裕傢族。在社會生産力水平極其低下,本來就不充裕的物質財富主要集中在某些富裕傢族手中的情況下,另一些貧窮傢族迫於維持生計和簡單再生産的需要,不得不以極高的代價嚮富裕傢族求藉,於是産生了高利貸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高利貸得到廣泛發展。高利貸的提供者,首先是聚集了大量貨幣資本的商人,特別是貨幣經營業者;其次是掌握大量貨幣資財的寺院、廟宇、教堂、修道院等宗教機構;還有一些奴隸主、地主、靠掠奪發財致富的騎士和官吏。高利貸的需求者主要是沒有土地和生産資料的奴隸或農奴,特別是一些雖占有少量生産資料而生産和生活極不穩定的小生産者。他們終年勞碌,不得溫飽。遇有戰爭、歉收、瘟疫等天災人禍,就會陷入睏境,而不得不藉貸,以維持最低的生活和生産條件。還有一些奴隸主和封建地主為了滿足其窮奢極欲的生活需要和賄賂、豢養武士、軍隊等政治需要,也嚮高利貸者藉債。
    特點 ①高利率。高利貸利率無任何限製,年利率高達30~40%,甚至100~200%。這樣高的利息,不僅占有了債務人的全部剩餘勞動,而且往往還占有其一部分必要勞動,甚至其他資産和財富(如土地、房屋、牲畜等),因而高利貸剝削是一種超經濟剝削。②非生産性。用高利貸藉來的貨幣,一般都用於生活消費,很少用於發展生産。在高利貸的壓榨下,債務人會因債臺高築而破産,甚至因為不能清償債務而失去自己的勞動條件。
    作用 在從封建社會嚮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時期,高利貸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它對資本主義的形成起着有力的促進作用,它使小生産者因受殘酷剝削而破産,被迫成為勞動力的出賣者,同時,高利貸者所聚集的相當數量的貨幣資本,為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準備了一定的資本條件。另一方面,高利貸者為繼續進行高利盤剝,極力維護舊的生産方式,阻礙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産生和發展。
    高利貸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主要信用形式,但並不是唯一的信用形式。在封建社會中還有一些民間藉貸和政府賑濟性信貸是低息或無息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高利貸並未完全消失,它主要存在於經濟落後的地區和角落,在經濟危機時,也會有高利貸性質的信用出現。1949年以前,中國高利貸剝削活動十分猖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高利貸並未完全絶跡,中國農村仍有一些民間信用帶有高利貸的性質。
     (王剋華)
    
英文解釋
  1. n.:  usurer,  usury,  excessively high interest
法文解釋
  1. n.  usure
近義詞
高利
相關詞
成都歷史人物商人西漢藉貸
包含詞
放高利貸高利貸地高利貸者
高利貸的放高利貸的放高利貸者
高利貸利率高利貸資本高利貸手法
高利貸歷史高利貸概況高利貸信用
放高利貸的人蘭迪與高利貸冷酷的高利貸者
嚮高利貸者借錢明清高利貸資本高利貸帝國主義
現代高利貸現象狠毒的放高利貸者鬍大是放高利貸的
付給高利貸者的利息狠毒無情的放高利貸中國古代的高利貸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