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材 : 解剖學 : 農業 : 美容 > 骨骼
目錄
No. 1
骨骼
骨骼
  人或動物體內或體表堅硬的組織。分兩種,人和高等動物的骨骼在體內,由許多塊骨頭組成,叫內骨骼;節肢動物、軟體動物體外的硬殼以及某些脊椎動物(如魚、龜等)體表的鱗、甲等叫外骨骼。通常說的骨骼指內骨骼
No. 2
  ◎ 骨骼 gǔgé
No. 3
  人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架,泛指保護內部器官、支撐軟組織的骨架或多少有些軟骨性的架子
No. 4
  非脊椎動物體的類似骨骼的結構(如海綿針骨的網狀組織、軟體動物殼或節肢動物的幾丁質或部分含鈣的外殼)
No. 5
  支持人和動物體形,保護內部器官,供肌肉附着和作為肌肉運動杠桿作用的支架。位於體內的稱“內骨骼”,如人和脊椎動物的骨骼。露於體表的稱“外骨骼”,如蝦、蟹、昆蟲的體表的幾丁質硬殼。 南朝 梁 範縝 《神滅論》:“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唐 杜甫 《瘦馬行》:“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兀如堵墻。” 金 蕭貢 《君馬白》詩:“瘦馬雖瘦骨骼奇。”
No. 6
骨骼
  比喻詩文的主體內容和基本結構。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張十二 之文,波瀾有餘,而出入整理,骨骼不足。”
No. 7
骨骼
  動物骨骼的起源與進化
  古生物學家熟知的、首次發現於澳大利亞的伊迪卡拉動物化石距今5.7億年前,它們都是沒有硬骨骼的軟軀體動物。已知最早的具有硬的外骨骼(外殼)的動物化石是寒武係最底部的所謂“小殼化石”(smallshelled fossils),它們是一些小到衹有幾毫米長的錐形的或異形的小管,其礦物成分是碳酸????或磷酸????,這可以說是動物最早的骨骼化。令人驚奇的是,寒武紀初始藍菌和其他一些藻類也出現了鈣化現象(圖6-20)。動物與植物幾乎同時骨骼化(鈣化)這一現象引起古生物學和沉積學家們的興趣,並引起一場關於骨骼化原因的討論與爭論。多數古生物學和沉積學家都認為,新元古代海水化學的變化促進了骨骼的進化産生。例如英國沉積學家riding認為,在元古宙末到寒武紀之初,海水中鎂-鈣比值[m(mg)/m(ca)]下降,碳酸????岩中白雲石減少、方解石增多,這種變化與鈣化的藍菌出現相關。同時元古宙末海水中磷酸????豐富,這和一些磷酸????的小殼動物化石的出現有關。但俄國學者分析了元古宙末(文德期)到早古生代的碳酸????時發現,鎂與鈣的比值並沒有大的變化。另一方面,美國學者grotzinger(1989)認為元古宙末海水鈣的含量下降,海水的鈣離子從早元古代的飽和或過飽和狀態逐漸下降到新元古代晚期和寒武紀初期的低於飽和點的狀態。因此,骨骼化的原因可能不在海水化學環境,而與生物本身有關。
  寒武紀初始的動物外骨骼的出現與藍菌的鈣化。a.寒武紀早期鈣化的絲狀藍菌girvanella;b~d.長江西陵峽震旦係燈影組頂部(靠近寒武係底界)的小殼化石:圓口蠃circothecasp.(b)三槽阿拉巴管anabaritestrisulcatus(c)和震旦蟲管 sinotubulites sp.(d)
  元古宙末,多細胞底棲植物和浮遊植物繁盛,隨着動物的第一次適應輻射,海洋生態係統的生物多樣性大大增長,食物鏈層次增多,物種之間競爭加劇。一些學者認為,生態係統中可能出現了肉食性和植食性的動物,骨骼化首先是對生態係統內部新關係的反應。換句話說,藍菌和其他藻類植物的鈣化可能是對植食性動物的采食的防護,一些小的無脊椎動物的礦化的外殼的産生可能也是對捕食動物的適應。如果上述解釋是對的,那麽我們可以說,骨骼最初是作為防護(防衛)係統而進化産生的。動、植物幾乎同時骨骼化可能與元古宙末至寒武紀初的海洋生態係統內部種間關係復雜化相關。骨骼的進化可能與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有關,即骨骼的支撐功能,骨骼作為支撐係統使生物體的結構更符合力學原則。關於支撐的重要性,我們可以舉出下面幾項:
  (1)多細胞生物的軟組織、軟軀體若沒有硬的支撐係統則難以增大體積;
  (2)支撐係統使軀體內的重要器官在空間上得以合理地配置,並保持相對穩定的空間位置,實現整體的功能諧調;
  (3)支撐係統使動物的運動器官得以發展,並最終使動物能脫離水環境;
  (4)支撐係統在植物中的發展使植物能擴大表面積,並嚮高處獲得空間,最終使植物能嚮陸地發展。
  骨骼在進化過程中,其防護功能與支撐功能互相結合,例如無脊椎動物外骨骼既是支撐係統,又是防護係統。脊椎動物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撐,其防護功能讓位於皮膚。
  a.頭足類(直角石)的外骨骼:主要功能是防護;b.甲殼動物的幾丁質外骨骼:具有防護與支撐雙重功能;c.脊椎動物的內骨骼:主要功能是支撐,防護功能由皮膚承擔
  從化學組成上看,可以區分出以無機礦物為主要成分的骨骼和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的骨骼。多數無脊椎動物的骨骼以碳酸鈣(方解石、文石)為主要成分,幾丁質外骨骼見於節肢動物等較高等的無脊椎動物。幾丁質是一種多糖(氨基多糖)類有機物,節肢動物(甲殼類,昆蟲等)的外骨骼主要是由幾丁質和礦化(磷酸鈣化)的膠原纖維(一種蛋白質)組成。陸地植物的支撐基礎是木質素,是多聚的芳香族化合物。從進化出現的順序看,以碳酸鈣、磷酸鈣和硅質的無機成分為主的骨骼出現較早,其次是幾丁質骨骼,然後是鈣化的膠原纖維型骨骼。植物的木質化比較晚些。
  絶大多數無脊椎動物的骨骼位於體外,即外骨骼。動物的外骨骼體製既有它的優越性,也有其限製性,外骨骼體製的優越性在於支撐、運動、防護三項功能緊密結合。外骨骼體製的限製性也很突出,例如:
  (1)防護功能與運動功能之間的矛盾。這在軟體動物中表現最為突出。厚重的貝殼影響運動能力,而薄的外殼卻又減弱了防護功能。這正像人類的戰爭武器坦剋一樣,在裝甲厚度與速度之間出現了矛盾。因此在軟體動物中可以看到兩種極端現象:具有厚重外殼的硨磲(tridacna)已經喪失運動能力,丟失了外骨骼的烏賊卻獲得了高速率。
  (2)生長的限製。動物的軟軀體的生長受到堅硬的外骨骼的限製。於是我們看到昆蟲是如何艱難地“蛻皮”的,但腹足類的蠃旋形殼和某些環節動物的管狀殼並不影響其內的軟軀體的生長。
  (3)呼吸的限製。節肢動物的外殼骨骼是體表呼吸的障礙,堅硬的外骨骼也不可能進化出像陸地脊椎動物那樣的“負壓呼吸”係統。昆蟲的氣管式呼吸係統的效率較低,限製了軀體體積的增長。
  骨骼化是生物結構復雜化的基礎,骨骼係統又是生物形態進化的限製因素。
人的骨骼
  骨骼化是生物結構復雜化的基礎,骨骼係統又是生物形態進化的限製因素。 人體的骨骼
  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製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化的骨骼組織,其內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構;其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血管和軟骨。
  人體的骨骼起着支撐身體的作用,是人體運動係統的一部分。成人有206塊骨。骨與骨之間一般用關節和韌帶連接起來。
  骨的構成
  骨主要由骨質、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構成,裏面容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組織。長骨的兩端是呈窩狀的骨鬆質,中部的是緻密堅硬的骨密質,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鬆質的縫隙裏容着的是骨髓。兒童的骨髓腔內的骨髓是紅色的,有造血功能,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失去造血功能,但長骨兩端和扁骨的骨鬆質內,終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骨膜是覆蓋在骨表面的結締組織膜,裏面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起營養骨質的作用,同時,骨膜內還有成骨細胞,能增生骨層,能使受損的骨組織愈合和再生的作用。
  骨的化學成分
  骨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具有一定的韌度,而無機物主要是鈣質和磷質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人體的骨就是這樣由若幹比例的有機物以及無機物組成,所以人骨既有韌度又有硬度,衹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人在不同年齡,骨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兒童及少年的骨為例,有機物的含量比無機物為多,故此他們的骨,柔韌度及可塑性比較高,而老年人的骨,無機物的含量比有機物為多,故此他們的骨,硬度比較高,所以容易折斷。
  骨骼的功能
  保護功能:骨骼能保護內部器官,如顱骨保護腦;肋骨保護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構成骨架,維持身體姿勢。
  造血功能:骨髓在長骨的骨髓腔和海綿骨的空隙,透過造血作用製造血球。
  貯存功能:骨骼貯存身體重要的礦物質,例如鈣和磷。
  運動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一起産生並傳遞力量使身體運動。
  大部分的骨骼或多或少可以執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衹負責其中幾項。
  骨骼的形態
  人類股骨人類的骨骼分為五種形態:長骨、短骨、扁平骨、不規則骨和種子骨。
  長骨的長度遠大於寬度,分為一個骨幹和兩個骨骺,骨骺與其他骨骼形成關節。長骨的大部分由緻密骨組成,中間的骨髓腔有許多海綿骨和骨髓。大部分的四肢骨都是長骨(包括三塊指骨),一些例外包括膝蓋骨(臏骨)、腕骨、掌骨、跗骨和構成腕關節和踝關節的骨骼。長骨的分類取决於形狀而不是大小。
  短骨呈立方狀,緻密骨的部分比較薄,中間是海綿骨。短骨和種子骨構成腕關節和踝關節。
  扁平骨薄而彎麯,由平行的兩面緻密骨夾着中間一層海綿骨。頭骨和胸骨是扁平骨。
  不規則骨顧名思義是形狀復雜的骨骼,不適用上面三種分類,由一層薄的緻密骨包著海綿骨。脊椎骨和髖骨是不規則骨。
  種子骨是包在肌腱裏的骨頭,功能是使肌腱遠離關節,並增加肌腱彎麯的角度以提高肌肉的收縮力,例如臏骨和豆狀骨。
  骨骼數量
  成人骨頭共有206塊,分為頭顱骨、軀幹骨、上肢骨、下肢骨四個部分。但兒童的骨頭卻比大人多。因為:兒童的骶骨有5塊,長大成人後合為1塊了。兒童的尾骨有4~5塊,長大後也合成了1塊。兒童有2塊髂骨、2塊坐骨和2塊恥骨,到成人就合併成為2塊髖骨了。這樣加起來,兒童的骨頭要比大人多11~12塊,就是說有217~218塊。醫學書上說,初生嬰兒的骨頭竟多達305塊。
  不過,某些骨頭會再生出“副骨”或“子骨”來。例如,有些人每衹手和腕部有“副骨”或“子骨”來。例如,有些人每衹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塊,每衹腳有26塊。在身體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時也會另外長出小骨來,不過各人額外長出的骨頭多少不一樣。要是把“融骨”或“子骨”算進去,成人的骨頭那就遠不止206塊了。但由於這些“額外小骨”的意義不大,我們衹要知道成人有206塊骨頭就行了。
  當然,說成人有206塊骨頭,這是全球人類的“總體”而言的。人群中在這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科學工作者1985年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中國人的骨頭要比歐美人少,大多數人衹有204塊骨頭。而在歐美,絶大多數人有206塊骨頭。這是由於大多數中國人的腳上第5趾骨為2塊骨頭,不像歐美人有3塊骨頭。每衹腳少1塊,所以衹有204塊。
  人體最長的骨頭是股骨,即大腿骨,它通常占人體高度的27%左右,有記錄的最長腿骨為75.9釐米。而耳朵裏的鐙骨是人體內最小的骨頭,它衹有0.25~0.43釐米長成年人骨的重量約為體重的1/5,剛出生的嬰兒骨重量大約衹有體重的1/7。
  很多骨頭最後是愈合在一起了。比如說顱骨,以及尾骨。成年人的尾骨衹算一塊,但是新生兒那裏,還是可以分得開24塊的。另外,因為鹵門沒有合併,整個顱骨當作十幾塊算,而成年的顱骨雖然也是當作幾塊算得,但是數目已經減少了很多。
  另外,出生兒的骨頭都是以軟骨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的有一些後來並不會骨化,而是保持了軟骨的狀態。這樣一來,這些骨頭就自動消失了。
  另外,為了保護初生兒,人體有些部位多長了幾塊骨頭,這些骨頭以後被逐漸吸收掉了。
百科辭典
  guge
  骨骼
  skeleton
    結締組織的一種,可分外骨骼和內骨骼兩大類。它為動物體的軟組織提供保護和支持,也為肌肉提供附着的基礎,構成一個連接的、可以運動的杠桿係統。骨骼、關節和肌肉 3個密切相關的部分構成動物的運動裝置。動物各種動作的完成主要是由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運動是以骨骼為杠桿,關節為樞紐,肌肉收縮為動力而完成的。
    功能與結構 骨骼的功能主要是供肌肉附着,作為動物體運動的杠桿;支持軀體,維持一定的體形;保護體內柔軟的器官,如顱骨保護腦和延髓、胸廓保護心和肺等;協助維持體內鈣、磷代謝的正常進行;骨髓腔中的紅骨髓有製造血細胞的功能。
    骨分密質骨與鬆質海綿骨。密質骨由整齊排列的骨板構成,排列在骨表面的骨板是外環骨板,排列在內部圍繞骨髓腔排列的是內環骨板,在內、外骨板之間有很多呈同心圓排列的骨板,叫哈弗斯氏係統,其中心管叫哈弗斯氏管。在管內有血管和神經通過。密質骨主要構成長骨的骨幹。鬆質骨呈海綿狀,也叫海綿骨。由許多骨質小梁形成網狀結構,網孔內有骨髓。這些骨質小梁的排列與作用力的方向相適應。鬆質骨存在於長骨的骺端、短骨和不規則骨的內部。骨髓腔位於骨幹中央和鬆質骨的間隙。在骨外有結締組織形成的骨膜(periosteum)包被,內含血管和神經。骨膜在骨的生長和骨折的修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類型 由於各骨塊在機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4種類型:①長骨,通常呈管狀,兩端粗大,主要見於四肢,如股骨和肱骨,起着支持和杠桿的作用。肋骨屬於弓形長骨,長而彎麯,沒有骨髓腔。②短骨,方形或圓形小骨,如腕骨和跗骨,骨質堅實,起着分散壓力和改變力方向的作用。③扁骨,扁平的板狀骨,如頭蓋的各骨片,起着保護腦的作用。不屬於以上類型,形狀不規則的都屬於不規則骨,如岩狀乳突骨等。
    硬骨依其發生上來源的不同,可分為軟骨原骨和膜原骨兩種類型:從間充質經過軟骨階段再變成硬骨,稱軟骨原骨或替代性骨,例如,脊柱,肋骨,四肢骨和頭骨的一部分;另一種是在間充質的基礎上,不經過軟骨階段而直接形成硬骨,稱膜原骨或皮性硬骨,例如,頭骨頂部的額骨,頂骨,頜弓上的前頜骨、上頜骨、齒骨等。軟骨原骨和膜原骨衹是根據發生來源不同而區分的,它們一經變成硬骨,從形態或性質上就不易分辨了。
    骨的成分 骨是由堅硬的礦物質(羥基磷灰石結晶3Ca□(PO□)·Ca(OH)□,是磷酸鈣和氫氧化鈣的復合物)和骨膠的有機質結合而構成。兩者的結合使骨具有很大的韌性和堅固性。用火燒的方法除去骨膠,骨塊就失去彈性而變得鬆脆易碎;用稀????酸浸泡骨塊,使礦物質溶解,則骨塊失去堅硬性,變得像橡皮一樣柔韌可麯。
    骨中的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此外還需要維生素 D,促進鈣、磷在腸道的吸收,從而促進骨的形成。維生素D來源於食物,或在日光照射下由體內合成。
    全身骨骼的區分 一個典型的陸生脊椎動物,全身骨骼依着生部位可分作中軸骨骼和附肢骨骼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頭骨、脊柱、肋骨和胸骨,後者包括肩帶、腰帶及四肢骨。下面以傢兔為例,將主要骨塊列表如下:
     (楊安峰)
    
英文解釋
  1. :  skeleton
  2. n.:  anatomy,  bone,  bones,  cadre,  frame,  any of the hard parts that form the skeleton of an animal's body
法文解釋
  1. n.  squellette
近義詞

骨頭
相關詞
中藥疾病醫學百科大全解剖骨頭人體生理知識
生物古生物化石科學考古器官飲食菜譜科學
詞語動漫遊戲暗黑破壞神中醫詞典更多結果...
包含詞
外骨骼皮骨骼骨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