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鏟形,四肢細長,尾短。體色棕﹑黃﹑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遊泳。肉可食,皮可製革。我國東北地區有出産。又叫麋﹑犴或罕達犴。 | | 屬於鹿科的一種大型反芻動物,棲居加拿大和北部美國的森林地區,與歐洲駝鹿近緣,但較大,突起的肩部約高七英尺,體重常超過一千磅,形狀醜陋,四肢長,尾短,頭大,上唇厚而下垂,角呈寬掌形,有很多小尖 | 亦作"駞鹿" Also as "Tuo deer" | 亦作“駞鹿”。 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鏟形,四肢細長,尾短。體色棕、黃、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遊泳。肉可食,皮可製革。我國東北地區有出産。又叫麋、犴或罕達犴。《埤雅·釋獸二》:“又北方戎狄中有麋鹿、駝鹿,極大而色蒼,尻黃而無斑,亦鹿之類,角大而有文,堅瑩如玉,其茸亦可用。”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志》:“又云駞鹿重三百斤,效其聲致之。” | | 【名稱】:駝鹿
【拉丁文】學名: alces alces
【英文名】: moose, elk, alaskan moose
【中文別名】:麋﹑犴(這裏不讀狴犴的“暗”,而讀作“憨”)、罕達犴、堪達犴。
【命名人 】:linneaus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駝鹿屬
【體長】:約2.5米
【肩高】近2米,僅次於長頸鹿和大象。
【體重】:可達500公斤 ,最大的鹿
【形態特徵】:
形狀略像牛,比牛高大,因背部明顯高於臀部,狀如駝峰而得名。頭大頸粗,吻部突出,鼻孔較大,鼻形如駝;背部平直,臀部傾斜;四肢高大;尾較短;雄獸頭上長着大角,角的枝杈間互相融合,形成側扁掌狀或葉狀,雌獸雖不長角,但在相應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個懸垂體,上面生有束狀長毛;主蹄大,呈橢圓形,側蹄細長觸地面。
【毛色】:
體色棕﹑黃﹑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全身的毛在鼕天為黑棕色,夏天為灰棕色,頸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壽命】:可達20年
【保護級別】: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地理種群差異】:駝鹿是鹿科駝鹿屬的唯一1個種,分2個亞種。
【分佈情況】:北半球的高寒地帶,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中國僅分佈於大、小興安嶺。
【特點】:駝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物種狀況】:國外比較常見。國內形勢稍微嚴峻。
【生活習性】:
無固定住所,但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和路綫。夜晚或黃昏覓食。聽覺和嗅覺靈敏。雄獸平時單獨活動,而雌獸和幼仔大多在一起群居,偶爾有單獨活動的。活動能力很強,雖然身軀巨大,但卻可以在池塘、湖沼中跋涉、遊泳、潛水、覓食,行動輕快敏捷,可以一次遊泳20多公裏,並且能潛入5.5米深的水下去覓食水生植物,然後再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咀嚼。駝鹿在陸地上活動也比較輕鬆自如,既能伸直頸部,甚至躍起前身,去取食樹上的嫩枝、嫩葉和樹皮,又能快速地奔跑,時速可達55公裏以上。
鼕季秋雪較厚,雖然駝鹿腿長,在60釐米以下的積雪中仍能自由走動,但積雪不單是限製了它的行動,同時也掩蔽了許多可食的植物,所以在食物極度缺乏的時候駝鹿也會混入傢養的牛群之中。
【食物】:
駝鹿最喜歡吃植物的嫩枝條,夏季大量采食多汁的草本植物,食物種類可達70餘種,主要是柳、榛、樺、楊等的嫩枝葉,占全年食物量的43—68%。也吃睡蓮、眼子菜、慈菇、香蒲、浮萍、蓬草等。春夏季節喜歡在????鹼地舔食泥漿。休息時進行反芻,將所吃下的食物倒入口腔,進行細嚼後咽入重瓣胃中。
【生活環境】:
駝鹿是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多在林中平坦低窪地帶、林中沼澤地活動,從不遠離森林,但也隨着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春天多在針闊混交林、樺樹林、山楊林以及河、湖沿岸柳叢茂密的地區活動,夏天大部分時間在沿河林地、火燒跡地、灌木雜草叢生的河灣、河𠔌沼地、高草草甸以及舊河床等地帶活動,尤其喜歡山澗溪流、多汁植物茂盛的低窪地和沼澤地,秋天大多結群遊蕩在林間空地,采伐跡地、林緣或林中沼澤地,或山地溪流上遊避風嚮陽的地方。鼕季主要在山地陽坡的楊樺林、沼澤地的柳林灌叢等地活動。嚴鼕時常集成小群在有地下水露出的地方活動。
【生理特徵】:
每年2~3月間雄獸角脫落,而後再長出新角。初生的角內部充滿血,外表皮茸柔軟,7月後逐漸骨化。到8月份,角完全長好了,雄駝鹿主靠它來與同類爭奪異性。從8月下旬開始發情,追逐旺季在9月中旬,於10月結束,一般雌獸比雄獸晚一周左右發情。發情的雄獸異常興奮,毛被蓬鬆,角膜充血,多在早晨和黃昏發出吼叫,經常在樹幹上磨角,將樹皮擦掉,使樹幹上留下許多坑痕,有時還用角豁地,翻起10多釐米高的泥土。這時陰莖常常勃起,並不斷收縮,嗅覺也格外靈敏,能夠在3公裏外根據氣味得知雌獸的存在,並且立即心急火燎地趕來,揮舞頭角,發出一陣陣嚮雌獸求愛的“噢噢”叫聲,或者象牛叫一樣的“哞哞”的鼻聲,雌獸的叫聲則比較低沉。當雌獸排尿時,雄獸立即前去舔食或聞味,有時還用嘴去接,然後高高地伸直頸部,揚起頭部,上唇噘起外翻,偶爾也隨着雌獸一起排尿。如果當時有其他的雄獸同時嚮雌獸靠攏,就會互相用巨大的角去攔阻,並大聲咆哮,於是一場激烈而壯觀的格鬥便在所難免。兩衹雄獸先是彼此虎視眈眈,繼而用巨大的角猛烈地嚮“情敵”出擊,發出“劈啪劈啪”的擊角聲。在一般情況下,當一方被擊敗後,就會知趣地離開,但有時雙方勢均力敵,難免使其中一方受到傷害。如果這種角擊經久不息,使雙方巨大而復雜的角象絞鏈一樣扭在一起無法脫離,時間一長,還可能會由於饑餓和疲勞而同歸於盡。雌獸選擇獲勝的雄獸進行交配,一般在林中的隱蔽處進行,時間非常短暫,從爬跨到交配完畢衹需要幾秒鐘。交配之後就變得很安靜,雄獸將頸部搭在雌獸的頸部上,不斷地左右摩擦,顯得格外親近。與其他鹿類不同,一隻獲勝的雄獸一般僅與1—2衹雌獸交配。雌獸的妊娠期為242~250天,一般在翌年5月末至7月初産仔,每胎産1仔,偶爾産2仔。臨産之前,雌獸常常立臥不安,乳房明顯膨大,常回過頭來四處張望,外陰部略微腫脹,陰門微裂,並不時地流出一些白色的黏液,然後在林中的僻靜之處,直接將幼仔産在草地上,無需墊草,分娩的時間為30—40分鐘。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為70—82釐米,體重為10—12千克,體色棕黃,偶爾也有全身為白毛的,被稱為“白駝鹿”或“白化駝鹿”,十分珍稀,出生的比例大約為一萬分之一。産仔後雌獸立即站立起來,為幼仔舔幹身上的濕毛,幼仔也開始掙紮着站立起來,但又會摔倒下去,反復多次後,才能勉強站起。幼仔生長很快,尤其在最初的6個月內。10—14天之後開始跟隨雌獸活動,1個月後開始吃草和嫩樹葉,哺乳期大約為3個半月。1歲以後就能獨立生活,3—4歲時達到性成熟 。
駝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210~230釐米,肩高177釐米,成年雄鹿體重200~300千克。駝鹿的頭又長又大,但眼睛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狀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頷囊,雄性頷囊通常較雌性發達。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體形似駝,故而得名。
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從不遠離森林。單獨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動。性喜水,尤其在炎熱時,常在水中逗留,擅長遊泳。以水邊的青草及多汁的樹葉為食,喜歡到????鹼地舔食鹼土。駝鹿通常是一雄一雌製,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l~2仔;我國是其分佈南緣,數量稀少,有重要研究價值。
【經濟價值】:肉可食,皮可製革。是鄂倫春族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文化意義】:
由於鼕天因食物匱乏駝鹿經常混到牧民的牛群當中“蹭飯”,而且及其善於遊泳,所以《西遊記》中吳承恩筆下牛魔王的坐騎“闢水金睛獸”的生活原型就很有可能是駝鹿。
【駝鹿圖片】:
更多駝鹿圖片請點擊:http://hi.baidu.com/cleverlyk/album/%b9%fe%b6%fb%c2%de%bd%dc%c0%fa%cf%d5%bc%c7%a1%aa%a1%aa%b1%b1%bc%ab%cc%bd%cf%d5/index/4 | | 【名稱】:駝鹿
【拉丁文】學名: Alces alces
【英文名】: Moose, Elk, Alaskan moose
【中文別名】:麋﹑犴(這裏不讀狴犴的“暗”,而讀作“憨”)、罕達犴、堪達犴。
【命名人 】:Linneaus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駝鹿屬
【體長】:約2.5米
【肩高】近2米,僅次於長頸鹿和大象。
【體重】:可達500公斤 ,最大的鹿
哺乳動物,是最大型的鹿,毛黑棕色,頭大而長,頸短,鼻長如駱駝,尾短,四肢細長,雄的有角,角上部呈鏟形。肉可以吃,皮可以製革。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有出産。有的地區叫堪達罕或犴。
【形態特徵】:
形狀略像牛,比牛高大,因背部明顯高於臀部,狀如駝峰而得名。頭大頸粗,吻部突出,鼻孔較大,鼻形如駝;背部平直,臀部傾斜;四肢高大;尾較短;雄獸頭上長着大角,角的枝杈間互相融合,形成側扁掌狀或葉狀,雌獸雖不長角,但在相應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個懸垂體,上面生有束狀長毛;主蹄大,呈橢圓形,側蹄細長觸地面。
【毛色】:
體色棕﹑黃﹑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全身的毛在鼕天為黑棕色,夏天為灰棕色,頸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壽命】:可達20年
【保護級別】: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地理種群差異】:駝鹿是鹿科駝鹿屬的唯一1個種,分2個亞種。
【分佈情況】:北半球的高寒地帶,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中國僅分佈於大、小興安嶺。
【特點】:駝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物種狀況】:國外比較常見。國內形勢稍微嚴峻。
【生活習性】:
無固定住所,但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和路綫。夜晚或黃昏覓食。聽覺和嗅覺靈敏。雄獸平時單獨活動,而雌獸和幼仔大多在一起群居,偶爾有單獨活動的。活動能力很強,雖然身軀巨大,但卻可以在池塘、湖沼中跋涉、遊泳、潛水、覓食,行動輕快敏捷,可以一次遊泳20多公裏,並且能潛入5.5米深的水下去覓食水生植物,然後再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咀嚼。駝鹿在陸地上活動也比較輕鬆自如,既能伸直頸部,甚至躍起前身,去取食樹上的嫩枝、嫩葉和樹皮,又能快速地奔跑,時速可達55公裏以上。
鼕季秋雪較厚,雖然駝鹿腿長,在60釐米以下的積雪中仍能自由走動,但積雪不單是限製了它的行動,同時也掩蔽了許多可食的植物,所以在食物極度缺乏的時候駝鹿也會混入傢養的牛群之中。
【食物】:
駝鹿最喜歡吃植物的嫩枝條,夏季大量采食多汁的草本植物,食物種類可達70餘種,主要是柳、榛、樺、楊等的嫩枝葉,占全年食物量的43—68%。也吃睡蓮、眼子菜、慈菇、香蒲、浮萍、蓬草等。春夏季節喜歡在????鹼地舔食泥漿。休息時進行反芻,將所吃下的食物倒入口腔,進行細嚼後咽入重瓣胃中。
【生活環境】:
駝鹿是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多在林中平坦低窪地帶、林中沼澤地活動,從不遠離森林,但也隨着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春天多在針闊混交林、樺樹林、山楊林以及河、湖沿岸柳叢茂密的地區活動,夏天大部分時間在沿河林地、火燒跡地、灌木雜草叢生的河灣、河𠔌沼地、高草草甸以及舊河床等地帶活動,尤其喜歡山澗溪流、多汁植物茂盛的低窪地和沼澤地,秋天大多結群遊蕩在林間空地,采伐跡地、林緣或林中沼澤地,或山地溪流上遊避風嚮陽的地方。鼕季主要在山地陽坡的楊樺林、沼澤地的柳林灌叢等地活動。嚴鼕時常集成小群在有地下水露出的地方活動。
【生理特徵】:
每年2~3月間雄獸角脫落,而後再長出新角。初生的角內部充滿血,外表皮茸柔軟,7月後逐漸骨化。到8月份,角完全長好了,雄駝鹿主靠它來與同類爭奪異性。從8月下旬開始發情,追逐旺季在9月中旬,於10月結束,一般雌獸比雄獸晚一周左右發情。發情的雄獸異常興奮,毛被蓬鬆,角膜充血,多在早晨和黃昏發出吼叫,經常在樹幹上磨角,將樹皮擦掉,使樹幹上留下許多坑痕,有時還用角豁地,翻起10多釐米高的泥土。這時陰莖常常勃起,並不斷收縮,嗅覺也格外靈敏,能夠在3公裏外根據氣味得知雌獸的存在,並且立即心急火燎地趕來,揮舞頭角,發出一陣陣嚮雌獸求愛的“噢噢”叫聲,或者象牛叫一樣的“哞哞”的鼻聲,雌獸的叫聲則比較低沉。當雌獸排尿時,雄獸立即前去舔食或聞味,有時還用嘴去接,然後高高地伸直頸部,揚起頭部,上唇噘起外翻,偶爾也隨着雌獸一起排尿。如果當時有其他的雄獸同時嚮雌獸靠攏,就會互相用巨大的角去攔阻,並大聲咆哮,於是一場激烈而壯觀的格鬥便在所難免。兩衹雄獸先是彼此虎視眈眈,繼而用巨大的角猛烈地嚮“情敵”出擊,發出“劈啪劈啪”的擊角聲。在一般情況下,當一方被擊敗後,就會知趣地離開,但有時雙方勢均力敵,難免使其中一方受到傷害。如果這種角擊經久不息,使雙方巨大而復雜的角象絞鏈一樣扭在一起無法脫離,時間一長,還可能會由於饑餓和疲勞而同歸於盡。雌獸選擇獲勝的雄獸進行交配,一般在林中的隱蔽處進行,時間非常短暫,從爬跨到交配完畢衹需要幾秒鐘。交配之後就變得很安靜,雄獸將頸部搭在雌獸的頸部上,不斷地左右摩擦,顯得格外親近。與其他鹿類不同,一隻獲勝的雄獸一般僅與1—2衹雌獸交配。雌獸的妊娠期為242~250天,一般在翌年5月末至7月初産仔,每胎産1仔,偶爾産2仔。臨産之前,雌獸常常立臥不安,乳房明顯膨大,常回過頭來四處張望,外陰部略微腫脹,陰門微裂,並不時地流出一些白色的黏液,然後在林中的僻靜之處,直接將幼仔産在草地上,無需墊草,分娩的時間為30—40分鐘。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為70—82釐米,體重為10—12千克,體色棕黃,偶爾也有全身為白毛的,被稱為“白駝鹿”或“白化駝鹿”,十分珍稀,出生的比例大約為一萬分之一。産仔後雌獸立即站立起來,為幼仔舔幹身上的濕毛,幼仔也開始掙紮着站立起來,但又會摔倒下去,反復多次後,才能勉強站起。幼仔生長很快,尤其在最初的6個月內。10—14天之後開始跟隨雌獸活動,1個月後開始吃草和嫩樹葉,哺乳期大約為3個半月。1歲以後就能獨立生活,3—4歲時達到性成熟 。
駝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210~230釐米,肩高177釐米,成年雄鹿體重200~300千克。駝鹿的頭又長又大,但眼睛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狀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頷囊,雄性頷囊通常較雌性發達。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體形似駝,故而得名。
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從不遠離森林。單獨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動。性喜水,尤其在炎熱時,常在水中逗留,擅長遊泳。以水邊的青草及多汁的樹葉為食,喜歡到????鹼地舔食鹼土。駝鹿通常是一雄一雌製,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l~2仔;我國是其分佈南緣,數量稀少,有重要研究價值。
【經濟價值】:肉可食,皮可製革。是鄂倫春族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文化意義】:
由於鼕天因食物匱乏駝鹿經常混到牧民的牛群當中“蹭飯”,而且及其善於遊泳,所以《西遊記》中吳承恩筆下牛魔王的坐騎“闢水金睛獸”的生活原型就很有可能是駝鹿。
【駝鹿圖片】:
更多駝鹿圖片請點擊:http://hi.baidu.com/cleverlyk/album/%B9%FE%B6%FB%C2%DE%BD%DC%C0%FA%CF%D5%BC%C7%A1%AA%A1%AA%B1%B1%BC%AB%CC%BD%CF%D5/index/4 | | - n.: moose
- lat.: moose, elk, alaskan moose alces alces (linneau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