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葉,遍生於東西兩半球,在某些地區是一種討厭的野草,可當蔬菜和涼拌菜食用 |
一年生肉質草本 Annual succulent herbs |
一年生肉質草本。莖多分枝,常伏臥地面,圓柱形,帶紫紅色。葉互生或接近對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黃色,生於枝端。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止泄的功用。又稱醬板草。《朱子語類》捲七二:“莧、陸是兩物。莧者馬齒莧,陸者章陸,一名商陸,皆感陰氣多之物。” |
|
【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
【英文名】purslane
【科屬】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別名】長命菜、五行草、安樂菜、馬齒莧、酸米菜、長壽菜。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
[【來源】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 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略蒸或燙後曬幹。
【源形態】一年生草本,長可達35釐米。莖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緑色或淡紫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肉質肥厚,長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圓,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寬楔形,形似馬齒,故名“馬齒莧”。夏日開黃色小花。蒴果圓錐形,自腰部橫裂為帽蓋狀,內有多數黑色扁圓形細小種子。
【性狀】本品多皺縮捲麯,常結成團。莖圓柱形,長可達30cm,直徑0。1~0。2cm,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紋。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緑褐色,先端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小,3~5朵生於枝端,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內含多數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熱回流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活性炭少量,攪拌,濾過,濾液加新製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
【性味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用主治】適用於痢疾(大便半幹半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
【[宜食】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適宜皮膚粗糙乾燥,維生素a缺乏癥,角膜軟化癥,眼乾燥癥,夜盲癥的人食用;適宜小兒單純性腹瀉,小兒百日咳者食用;適宜鈎蟲病患者食用;適宜婦女赤白帶下及孕婦臨産時食用;適宜矽肺患者食用。
【忌食】凡脾胃索虛,腹瀉便溏之人忌食;懷孕婦女,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産的孕婦忌食,因馬齒莧性屬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根據前人經驗,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否則會使實用者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食療本草》:“煮粥止痢及疳痢。”《開寶重定新本草》:“馬齒莧,服之長年不白。”《本草經疏》:“長年不白,總言其涼血益血,疾去身輕之功耳。”《本草正義》:“馬齒莧……,治女人赤白帶下,則此癥多由濕熱凝滯,寒滑以利導之,而濕熱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瀕湖謂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又無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績也。”
《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
【按語】馬齒莧作為一種野菜,中國老百姓食用已久,確實別具風味。夏秋季節,采拔莖葉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後燙軟,將汁輕輕擠出,拌人食????、米醋、醬油、生薑、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調味品,做涼菜吃,味道鮮美,滑潤可口。也可烙餅,做餡蒸食。我國許多地方的群衆,至今還有將馬齒莧洗淨,燙過,切碎,曬幹,貯為鼕菜食用的習慣。
【營養成分】每100剋馬齒莧鮮嫩莧莖葉含蛋白質2.3剋,脂肪0.5剋,糖類3剋,粗纖維0.7剋,鈣85毫剋,磷56毫剋,鐵巨1.5毫剋,鬍蘿蔔素2.23毫剋,維生素bi0. 03毫剋,維生素民 o. 11毫剋,維生素pp 0.7毫剋,維生素 c 23毫剋。此外,還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鹼等成分。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所以.馬齒菜適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輕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馬齒莧中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以及蘋果酸、檸檬酸、𠔌氨酸、天鼕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現代 藥理研究表明:抑菌試驗: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特別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
馬齒莧也屬一名酸米菜,南京地區藥材名叫安樂菜。係馬齒莧科植物。肉質草本,開黃色小花,果實成熟時環狀裂開,分佈中國各省。
【赤白痢疾】
馬齒莧60~90(鮮草加倍),扁豆花3至12剋,水煎加紅糖,一日分2次服。或馬齒莧燒存性,研細,以糖水調服。每次服6剋,一日2次。
【婦女赤白帶】
鮮馬齒莧,洗淨搗爛絞汁約60剋,生雞蛋2個,去黃,用蛋白和入馬齒莧汁中攪和,開水衝服,每日1次。
【黃疸】
鮮馬齒莧絞汁,每次約30剋,開水衝服,一日2次。
【爛腿 (臁瘡)】
鮮馬齒莧搗爛,連渣敷於患處。
【小便尿血,便血】
鮮馬齒莧絞汁,藕汁等量,每次半杯 (約60毫升),以米湯和服,一日2次。
【尿道感染,尿餘瀝,尿不盡,尿綫細,尿畸形】
馬齒莧150剋,紅糖90 , 加水浸泡2小時,文火煎30分鐘,一日一劑,一日服3次。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註】(1)馬齒莧為治菌痢的要藥,可單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藥同用,以用新鮮者效果較佳。本品在近年來應用範圍有所發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患等。由於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應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視的藥品。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馬齒莧
(《本草經集註》)
【異名】馬齒草(《雷公炮炙論》),馬莧(陶弘景),五行草(《本草圖經》),馬齒菜(《聖惠方》),馬齒竜芽(《寶藏論》),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綱目》),酸莧、安樂菜(《醫林纂要》),瓜子菜(《嶺南採藥錄》),長命莧、醬瓣豆草(《中國藥植志》),蛇草(《南京民間草藥》),酸味菜(《貴州民間方藥集》),豬母菜、獅子草(《福建民間草藥》),地馬菜(《江蘇植藥志》),馬蛇子菜、螞蟻菜(《東北藥植志》),馬踏菜(《山東中藥》),長壽菜(《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植物形態】馬齒莧
一年生肉質草本,全株光滑無毛,高20~30釐米。莖圓柱形,平臥或斜嚮上,由基部分歧四散,嚮陽面常帶淡褐紅色或紫色。葉互生或對生,葉柄極短,葉片肥厚肉質,倒卵形或匙形,長1~3釐米,寬5~14毫米,先端鈍圓,有時微缺,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緑色,下面暗紅色。花兩性,較小,黃色,通常3~5朵,叢生枝頂葉腋;總苞片4~5枚,三角狀卵形;萼片2,對生,卵形,基部與子房連合;花瓣5,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8~12,藥黃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頂端4~6裂,形成綫狀柱頭。蒴果短圓錐形,棕色,蓋裂;種子多數,黑褐色,表面具細點。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於田野、荒蕪地及路旁。我國大部地區都有分佈。
本植物的種子(馬齒莧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秋兩季當莖葉茂盛時采收,割取全草,洗淨泥土,用沸水略燙後曬幹。
【藥材】乾燥全草皺縮捲麯,常纏結成團。莖細而扭麯,長約15釐米。表面黃褐色至緑褐色,有明顯的縱溝紋。質脆,易折斷,折斷面中心黃白色。葉多皺縮或破碎,暗緑色或深褐色。枝頂端常有橢圓形蒴果或其裂爿殘留,果內有多數細小的種子。氣微弱而特殊,味微酸而有粘性。以棵小、質嫩、葉多、青緑色者為佳。
全國各地均産。
【炮製】揀淨雜質,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幹。
【性味】酸,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味辛,寒,無毒。"
③《本草經疏》:"味辛苦,氣寒,無毒。"
【歸經】入大腸,肝、脾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陽、陽明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痕癧。用於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常配黃連、木香。內服或搗汁外敷,治癰腫。亦用於便血、子宮出血,有止血作用。
①《唐本草》:"主諸腫瘻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皰、馬汗、射工毒塗之瘥。"
②孟姺:"濕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塗敷。治疳痢及一切風,敷杖瘡。"
③《食療本草》:"明門。亦治疳痢。"
④《本草拾遺》:"止消渴。"
⑤《蜀本草》:"主屍腳(人腳無鼕夏常拆裂)、陰腫。"
⑥《開寶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癥結癰瘡。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腫。以封之,即根出.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⑦《日用本草》:"涼肝退翳。"
⑧《滇南本草》:"益氣,消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
⑨《綱目》:"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産後虛汗。"
⑩《生草藥性備要》:"治紅痢癥,清熱毒,洗痔瘡疳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
【選方】①治血痢:馬齒菜二大握(切),粳米三合。上以水和馬齒莧煮粥,不着????醋,空腹談食。(《聖惠方》馬齒粥)
②治産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生馬齒菜,搗,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經效産寶》)
③治小便熱淋:馬齒莧汁服之。(《聖惠方》)
④治赤白帶下,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令熱,乃下莧汁,微溫取頓飲之。(《海上集驗方》)
⑤治闌尾炎:生馬齒莧一握。洗淨搗絞汁30毫升,加冷開水100毫升,白糖適量,每日服三次,每次100毫升。(《福建中醫藥》6(3):113,1961)
⑥治癰久不瘥:馬齒莧搗汁,煎以敷之。(《千金方》)
⑦治多年惡瘡:馬齒莧搗敷之。(《滇南本草》)
⑧治蛀腳臁瘡:幹馬齒莧研末,蜜調敷上,一宿,其蟲自出。(《海上方》)
⑨治翻花瘡:馬齒莧一斤燒為灰,細研,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⑩治耳有惡瘡:馬齒莧一兩(幹者),黃柏半兩(銼)。搗羅為末,每取少許,綿裹納耳中。(《聖惠方》)
⑾治甲疽:墻上馬齒莧(陰幹)一兩,木香、丹砂(研細),????(研細)各一分。上四味,除丹砂、????外,銼碎拌令勻,於熨鬥內,炭火燒過,取出細研,即入丹砂、????末,再研勻,旋取敷瘡上,日三、兩度。(《聖濟總錄》馬齒散敷方)
⑿治小兒白禿:馬齒莧煎膏塗之,或燒灰豬脂和塗。(《聖惠方》)
⒀治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腰即損:杵馬齒莧敷之,日二。(《廣利方》)
⒁治瘰癧:馬齒莧陰幹燒灰,臘月豬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瘡,拭幹敷之,日三。(《救急方》)
⒂治瘰癧未破:馬齒莧同靛花搗摻,日三次。(《簡便良方》)
⒃治肛門腫痛: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熏洗,一日二次有效。(《瀕湖集簡方》)
⒄治蜈蚣咬傷:馬齒莧汁塗之。(《肘後方》)
⒅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用馬齒莧和少量粳米、醬汁煮食。
⒆産後虛汗。用馬齒莧研汁三全服。如無新鮮者,以幹者煮汁亦可。
⒇産後血痢,小便不愛,臍腹疼痛。用生馬齒莧菜搗汁三合,煎開,加蜜一合調服。
(21)肛門腫痛。用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熏洗。一天二次,有效。
(22)赤白逅眄。用馬齒莧搗汁三合,倒入溫熱一兩枚雞蛋白中,乘微溫一次服下。一般服兩次見效。
(23)腹中白蟲。用馬齒莧煮水一碗,和????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蟲排出。
(24)風齒腫痛。用馬齒莧一把,嚼汁浸患處,腫即消退。
(25)耳內外惡瘡。用黃蘖半兩、幹馬齒莧一兩,共 研為末敷塗。
(26)小兒臍瘡。用馬齒莧燒過,研末敷塗。
(27)疔瘡腫毒。有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共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敷塗。
(28)積年惡瘡。用馬齒莧搗爛封住,或取汗煎濃敷塗。
【臨床應用】①預防菌痢
取鮮馬齒莧莖葉,洗淨切碎,1斤馬齒莧加水3斤,煎取1斤,過濾。成人日服3次,每次70毫升,連服2~7天。兒童服60%馬齒莧煎液,或把馬齒莧切細做成餛飩、饅頭餡,或煮粥吃;每斤鮮馬齒莧可分給15個兒童服用,隔日吃1次。有些地區也作為副食晶食用,連續10天。經數千例觀察,在菌痢流行季節服用,發病率明顯下降。
②治療菌痢、腸炎及痢疾帶菌者
馬齒莧對急、慢性菌痢的療效,與其它治痢藥物如磺胺脒、合黴素等相仿,對急性病例的有效率在90%以上,對慢性病例的有效率亦在60%上下。劑量:馬齒莧有效劑量的安全範圍較大,雖大量服用,亦無毒性。但亦有報告1例服用100%馬齒莧煎液後引起過敏性皮疹。有人主張鮮草每日服1斤,幹草減半。臨床上常用50%煎劑(幹草),每次50~100毫升,或100%煎劑(鮮草),每次40~7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連續7~10天為一療程。慢性病例連服4周亦未見毒性反應。對頑固病例可用馬齒莧煎液稀釋後行保留灌腸,每次200毫升,每日1次。又有用馬齒莧、鐵莧菜等量製成註射劑(每毫升相當於生藥各1),成人每次肌註2毫升,每日2~3次,連續3天為一療程。此外,又可用馬齒莧與白頭翁、黃柏按3:1:1的比例製成合劑,治療效果亦滿意。在馬齒莧治療過程中,對嚴重失水患者須按常規補液,腹痛者可給顛茄合劑。急性病例絶大多數在服藥後一切臨床癥狀迅速被控製,1~2天內體溫恢復正常,3~6天內排便次數轉為正常,3~4天內腹痛及裏急後重消失,2~6天最遲11天內大便培養轉為陰性。又馬齒莧對痢疾帶菌者、腸炎、消化不良性腹瀉,也有同樣效果。
③治療鈎蟲病
成人1次量為鮮馬齒莧5~6兩,煎汁,加食醋50毫升,也可加適量白糖,每天1次或分2次空腹服,連服3天為一療程。如需行第二、三療程,須間隔10~14天。臨床觀察192例,服藥1~3個療程後糞檢蟲卵轉陰率占80%上下。馬齒莧亦可製成片劑或1:2流浸膏,以片劑療效較高,流浸膏次之,水煎劑較差。
④治療急性闌尾炎
幹馬齒莧、蒲公英各2兩(亦可用鮮草,劑重加倍,水煎2次,煎液合併再濃煎成200毫升,上下午各服100毫升。經治療31例,除1例療效不佳而改用手術治療外,其餘均痊愈出院。其中絶大多數在3~8天內體溫及白細胞恢復正常,腹痛、反跳痛、腹肌緊張消失,壓痛消失或尚有輕微深壓痛。另法取馬齒莧洗淨搗碎,以紗布包裹壓榨過濾,取原汁30毫升,加適量白糖及冷開水使成100毫升,為1次量,日服3次,也有療效。
⑤治療淋巴結核潰爛
取全草6兩洗淨曬幹,加工成細粉,放入熬熟的豬板油8兩中,趁熱用鐵勺不斷攪拌,待冒白煙,將鍋端下,放入蜂蜜8兩,攪拌成糊狀,冷卻後即成軟膏。用藥前先將患處用淘米水(冷開水淘米)洗淨,按瘡口大小攤成小膏藥敷於患處,紗布覆蓋,放布固定,每2天換1次,以痊愈為度,不可間斷。治療期間忌食無鱗魚、鱉,忌房事。此膏對其它骨結核潰破也有同樣療效。同時,此膏又可用於內服治療多種結核病。服法:每次1~3錢,日服3次。臨床觀察118例,其中淋巴結核42例,肺結核31例,其它結核(包括脊椎結核、骨結核、腸結核、腎結核等)45例,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療效。又有用鮮馬齒莧洗淨煮爛,擠出原汁,熬成膏狀,用於治療寒性膿瘍,按常規清創後,將藥膏塗於患處,上蓋敷料固定,亦取得一定療效。
⑥治療瘡癤及化膿性疾患
取鮮馬齒莧4~6兩,洗淨搗碎,加水2~3斤,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藥液溻洗患處,每日2~4次;或用4~6層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2~4次,每次20~60分鐘;亦可用馬齒莧搗成泥糊狀敷於創面,外加敷科固定,每日換藥4~6次。溻洗和搗敷適用於化膿性皮膚病和外科感染,如暑令瘡毒、癤腫、乳癰、丹毒、蜂窩織炎、肛周膿腫、甲溝炎等;溻洗還可用於黃水瘡、臁瘡、足癬感染等;濕敷法主要用於糜爛滲出性皮損,如濕疹、灤瘡、嬰兒濕疹、接觸性皮炎等.上述疾患用馬齒莧外治,並適當配合內服藥,,一般在1~2周可愈;對廉爛滲出的皮損用馬齒莧濕敷,平均3~5天滲出停止,上皮新生。
⑦用於收縮子宮
經500餘例臨床觀察,馬齒莧註射液可以代替麥角新鹼,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其作用甚至較麥角新鹼為強。註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0.5~1.0錢,對産後流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可肌註2毫升;對剖腹産、颳宮取胎可直接註射於子宮底兩側或註入宮頸。
⑧治療小兒單鈍性腹瀉
取新馬齒莧0.5~1.0斤,煎湯,加適量白糖調味,分次作飲料服下,1天服完,連服2~3天。或取鮮馬齒莧洗淨焙幹研末,每次3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
⑨治療小兒百日咳
取50%馬齒莧糖漿100毫升,每日4次,3天分服。一般服藥3天後,即見咳嗽減少,發作時間縮短,癥狀減輕。
【附註】馬齒莧所主諸病,皆衹取其散血消腫之功,但現在本品已成為治菌痢的要藥。近年來,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病。此外本品還有利尿的作用。 |
|
馬齒莧
【來源】食療方
【原料】黃花菜、馬齒莧各30剋。
【製法】水煎煮,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4~5日。 |
|
莧科 莖肉質 蒴果 上下開裂 裂開後種子彈出 |
|
【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
【英文名】Purslane
【科屬】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別名】長命菜、五行草、安樂菜、馬齒莧、酸米菜、長壽菜、麻子菜。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
【來源】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 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略蒸或燙後曬幹。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麯淑岩報道馬齒莧乙醇提取物對志賀氏和佛氏付赤痢桿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水煎劑對志賀氏、宋內氏、斯氏及費氏痢疾桿菌均有抑製作用,但痢疾桿菌在馬齒莧肉湯中多次傳代後能産生明顯的抗藥性。醇浸物或水煎劑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製作用;對某些致病真菌如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也有不同的抑製作用。對結核桿菌無抑製作用;對小鼠腹腔註射大腸桿菌感染,用醇提液或醇提後殘渣水煎液均無效。1992年馬慕英報道了深圳市菜市場出售的野生馬齒莧對多種常見的食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結果表明,馬齒莧對多種常見的食品污染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即使稀釋到12.5%的濃度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對許多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等抑菌作用較強,而對藤黃八疊球菌不抑製,對黴狀桿菌抑製作用不明顯。馬齒莧對一些黴菌也有抑製作用,如對總狀毛黴、赤黴、交鏈孢黴、黃麯黴等抑製作用也較強;而對黑根黴、緑色木黴、黑麯黴無抑菌作用,對酵母菌無抑菌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 1985年麯淑岩報道馬齒莧提取液(水煎濃縮加酒精去掉沉澱製成)及其分離的結晶氯化鉀對豚鼠、大鼠及傢兔離體、犬的在位子宮皆有明顯的興奮作用。馬齒莧註射液2ml(相當於生藥5-10g),比用麥角新鹼0.2mg為強,較用垂體後葉素10單位為弱;而用4-6ml則與垂體後葉素10單位相仿。從馬齒莧中分離的氯化鉀結晶對大鼠離體回腸有明顯的收縮作用,其作強度與前列腺素E1,200ug、新斯的明0.25mg相似,而20%煎劑0.2ml對離體豚鼠小腸有抑製作用。此後國外學者SunbhanichM等研究了馬齒莧新鮮植物榨的水汁及沸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腸蠕動及離體的心房和氣管收縮的影響。結果表明,對於離體回腸,水汁和沸水提取物都使收縮的緊張度、振幅、頻率增強。這種作用與乙酰膽鹼類似,而且是劑量依賴性的。但是,收縮的緊張度和蠕動的增加可輕微地被阿托品阻斷。兩種類型的製劑均顯示出劑量依賴性的對心髒心肌收縮力和收縮速率的作用,以及對離體氣管條的鬆弛作用。這些作用與異丙腎上腺素産生的作用類似,並且可被心得安(2.1x10(-5)mol/L)完全阻斷。馬齒莧對離體豚鼠回腸和心房的作用結果提示該藥可分別作為鬆弛劑和強心劑,其對支氣管的擴張作用可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
3.對骨骼肌的作用:
OkwuasabaF等於1987年報道馬齒莧水提取物有獨特的使離體和在體骨骼肌舒張的特性,將此水提取物局部用於脊髓損傷所致的骨骼肌強直有效。作者又進一步研究了馬齒莧的各種提取物的藥理活性,並與水提取物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就對大白鼠膈神經一偏側膈肌(MS和NS)及蛙腹直肌標本的抑製作用而論,馬齒莧的各種提取物[甲醇(MEE),乙醚(DEE)及可透析的(DIF)提取物]的作用相似而且與水提取物(AEE)的作用也十分相似。
此3種提取物均具有:
3.1.産生由開始時顫搐張力的增加隨後長時間持續抑製所組成的雙相反應;
3.2.顯著降低K+和咖啡因所致攣縮的顫搐/強直比例;
3.3.衰減激動劑煙鹼所致腹直肌攣縮。不可透析的(NDF)提取物儀顯示很輕微的肌肉舒張作用而不衰減激動劑煙鹼引起的攣縮。其作用機理可推測為:馬齒莧水提取物和有機溶劑提取物通過幹擾各種鈣池而産生肌肉舒張,這些鈣池與興奮一收縮偶聯如起動鈣和細胞內鈣池有關。咖啡因引起的收縮部分地是通過動員肌漿網(SR)鈣池,而幹擾這種鈣池的動員,則可以部分地解釋所觀察到的各種不同的馬齒莧提取物對咖啡因收縮的衰減。這些提取物的其它作用如對顫搐(MS)和強直張力的抑製可以用類似機理解釋。這些提取物的IC50的強度順序為DIF≥MEE>DEE。因甲醇比乙醚的分配係數低,可能甲醇提取物中含有更多的馬齒莧肌肉舒張作用的活性成分。根據DIF具有明顯的作用以及以前使用高壓液相層析提取的100%乙腈部分沒有骨骼肌舒張作用,可以認為馬齒莧的有效成分中可能包括極性成分。
4.對子宮的作用:李守柔等於1979年報道,馬齒莧對動物子宮有兩種相反的作用,一為興奮作用,係馬齒莧中分得的氯化鉀;一為抑製作用,係馬齒莧中的有機成分。鉀????主要存在於莖中,有機成分主要存在於葉中。
5.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蘭州醫學院報道,20%水煎劑0.2ml對離體蛙心有抑製作用。對麻醉狗靜脈註射3ml/衹,呼吸、血壓、心跳均無明顯影響。
6.促潰瘍愈合作用:全國中草藥匯編報道,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促進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趨於正常。
7.其它作用:StefanovZH等報道馬齒莧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能延長四氧嘧啶所致嚴重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響血糖水平,提示馬齒莧提取物可改善脂質代謝的紊亂。
【源形態】一年生草本,長可達35釐米。莖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緑色或淡紫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肉質肥厚,長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圓,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寬楔形,形似馬齒,故名“馬齒莧”。夏日開黃色小花。蒴果圓錐形,自腰部橫裂為帽蓋狀,內有多數黑色扁圓形細小種子。
【性狀】本品多皺縮捲麯,常結成團。莖圓柱形,長可達30cm,直徑0。1~0。2cm,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紋。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緑褐色,先端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小,3~5朵生於枝端,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內含多數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熱回流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活性炭少量,攪拌,濾過,濾液加新製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
【性味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用主治】 適用於痢疾(大便半幹半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
【宜食】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適宜皮膚粗糙乾燥,維生素A缺乏癥,角膜軟化癥,眼乾燥癥,夜盲癥的人食用;適宜小兒單純性腹瀉,小兒百日咳者食用;適宜鈎蟲病患者食用;適宜婦女赤白帶下及孕婦臨産時食用;適宜矽肺患者食用。
【忌食】凡脾胃索虛,腹瀉便溏之人忌食;懷孕婦女,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産的孕婦忌食,因馬齒莧性屬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根據前人經驗,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否則會使實用者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食療本草》:“煮粥止痢及疳痢。”《開寶重定新本草》:“馬齒莧,服之長年不白。”《本草經疏》:“長年不白,總言其涼血益血,疾去身輕之功耳。”《本草正義》:“馬齒莧……,治女人赤白帶下,則此癥多由濕熱凝滯,寒滑以利導之,而濕熱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瀕湖謂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又無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績也。”
《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
【按語】
馬齒莧作為一種野菜,中國老百姓食用已久,確實別具風味。夏秋季節,采拔莖葉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後燙軟,將汁輕輕擠出,拌人食????、米醋、醬油、生薑、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調味品,做涼菜吃,味道鮮美,滑潤可口。也可烙餅,做餡蒸食。我國許多地方的群衆,至今還有將馬齒莧洗淨,燙過,切碎,曬幹,貯為鼕菜食用的習慣。 |
|
研究表明,馬齒莧所含的SL3脂肪酸比任何其他已研究過的緑葉蔬菜都多,半杯馬齒莧含有300-400毫剋的d-亞油酸,它是菠菜含量的6-7倍。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馬齒莧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E可防止細胞膜的破壞。每半杯馬齒莧約含12.2毫剋維生素E,是菠菜中含量的7倍多。
每100剋馬齒莧鮮嫩莧莖葉含蛋白質2.3剋,脂肪0.5剋,糖類3剋,粗纖維0.7剋,鈣85毫剋,磷56毫剋,鐵巨1.5毫剋,鬍蘿蔔素2.23毫剋,維生素BI0. 03毫剋,維生素民 O. 11毫剋,維生素PP 0.7毫剋,維生素 C 23毫剋。此外,還含有大量去甲腎上腺素、鉀????及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鹼等成分。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所以.馬齒菜適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輕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馬齒莧中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以及蘋果酸、檸檬酸、𠔌氨酸、天鼕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現代 藥理研究表明: 抑菌試驗: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特別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
馬齒莧也屬一名酸米菜,南京地區藥材名叫安樂菜。係馬齒莧科植物。肉質草本,開黃色小花,果實成熟時環狀裂開,分佈中國各省。 |
|
1)治赤白痢疾
馬齒莧60~90(鮮草加倍),扁豆花3至12剋,水煎加紅糖,一日分2次服。或馬齒莧燒存性,研細,以糖水調服。每次服6剋,一日2次。
2)治婦女赤白帶
鮮馬齒莧,洗淨搗爛絞汁約60剋,生雞蛋2個,去黃,用蛋白和入馬齒莧汁中攪和,開水衝服,每日1次。
3)治黃疸
鮮馬齒莧絞汁,每次約30剋,開水衝服,一日2次。
4)爛腿(臁瘡)
鮮馬齒莧搗爛,連渣敷於患處。
5)小便尿血,便血
鮮馬齒莧絞汁,藕汁等量,每次半杯 (約60毫升),以米湯和服,一日2次。
6)尿道感染,尿餘瀝,尿不盡,尿綫細,尿畸形
馬齒莧150剋,紅糖90 , 加水浸泡2小時,文火煎30分鐘,一日一劑,一日服3次。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註】(1)馬齒莧為治菌痢的要藥,可單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藥同用,以用新鮮者效果較佳。本品在近年來應用範圍有所發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患等。由於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應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視的藥品。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據說,羿的所在地是有窮族,他製作的弓箭,善射,無論是高處的、遠處的、動的、細小的,他都百發百中。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ya yu 亞雨)、鑿齒、九嬰、大風、封豨(xi 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chou 籌)華之野,殺九嬰於 水之上,繳( zhuo 酌)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與擒通)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味道,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裏。
羿奉堯的命,射掉了危害人類的10個太陽和六種可怕的野獸。從此,不管是寬還是狹窄的地方,是險峻還是易行的地方,是遠還是近,都暢通無阻。
羿衹能射下十日之中的9日,一日躲在馬齒莧下幸存下來。太陽為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後無論多麽熱的天氣,太陽都曬不死馬齒莧。 |
|
毒隱翅蟲皮炎 (Paederus fuscipes dermatitis) 是盛夏季節常見的皮膚病,每年的6~9月份是高發季節。毒隱翅蟲常棲於潮濕的草地之中,亂石腐木之下,晝伏夜出,且喜高空飛行,有較強的趨光性,能分泌一種強酸性的毒液,皮膚接觸後可出現炎癥反應。
毒隱翅蟲皮炎的臨床特點∶
1.毒隱翅蟲皮炎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6~9月份最多,特別是陰雨前後的悶熱天氣發病率更高。
2.皮損多於早上起床後發現,反損以面、頸、胸背及四肢暴露部位為主,表現為綫狀、斑片狀或點狀的水腫性紅斑,其上分佈密集排列的污黃色、白色的水皰或膿皰,綫狀皮損猶如竹簽或指甲颳傷一樣,形態多異而不規則。斑片狀皮損與皮膚燒傷相似,皮損的長短,大小,多少不一,一般長的約2~5cm,最長者可達10cm以上。
3.患處皮損灼熱刺痛,嚴重者可伴有惡心、嘔吐、惡寒發燒等全身癥狀。病程一般一周左右,皮損乾燥,結痂,脫落而愈。局部可暫時遺留色素沉着斑。
單方可選用馬齒莧(鮮者更佳)搗敷患處,每日2次
2.馬齒莧
purslane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馬齒莧屬(Portulaca)一些一年生肉質小植物。莖淡紅色,匍匐,葉卵形,基部較狹。花小,黃色,白天開放。馬齒莧(P. oleracea)是分佈廣泛的雜草,其變種菜園馬齒莧(P.o. sativa)在一些地區(主要是歐洲)有一定程度的栽培食用。該屬植物生命力極強,甚至在乾燥的荒地上也能生長良好,連根拔出後,仍能利用其保存的水分開花結籽。蒴果蓋裂,種子細小,能長期保存發芽能力。
馬齒莧
別名:馬鳳菜,馬齒草、馬莧、馬齒菜、馬齒竜芽、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灰莧、馬踏菜、醬瓣草、安樂菜、酸莧、豆板菜、瓜子菜、長命莧、醬瓣豆草、蛇草、酸味菜、豬母菜、獅子草、地馬萊、馬蛇子菜、螞蟻菜、長壽菜、耐旱菜
拉丁植物名:Portulaca oleracea L.
歸經:大腸;肝經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
和多量鉀????(包括硝酸鉀、氯化鉀、硫酸鉀和其他鉀????)。還含多巴(dopa),多巴胺(dopamine),甜菜素(betanidin),異甜菜素(isobetanidin),甜菜式(betanin),異甜菜甙(isobetanin),草酸(oxal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𠔌氨酸
(glutamic acid),天鼕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以及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等。另據報道全草顯生物鹼,香豆精,黃酮,強心甙和蒽甙的反應。並含大量的聚ω3不飽和脂肪酸(ω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除濕 通淋
考證
出自《本草經集註》《本草圖經》: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
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癧;濕癬;白禿
生態環境: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嚮陽處。
各傢論述
1.《本草經疏》:《經》雲:營氣不從,逆於肉裏,乃生癰腫。
2.《原病式》雲:諸痛癢瘡,皆屬心火。馬齒艾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敷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殺蟲,寒能除熱,故主殺諸蟲,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傢之熱,故主目盲白翳也。
3.《本草正義》:馬齒莧,最善解癰腫熱毒,亦可作敷藥,《蜀本草》稱其酸寒,寇宗奭謂其寒滑,陳藏器謂治諸腫,破痃癖,止消渴,皆寒涼解熱之正治。蘇恭亦謂飲汁治反胃,金瘡流血,諸淋,破血癖癥瘕,則不獨治癰腫,兼能消痞。蘇頌謂治女人赤白帶下,則此癥多由濕熱凝滯,寒滑以利導之,而濕熱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瀕湖謂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又無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績也。
4.《唐本草》:主諸腫瘻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皰、馬汗、射工毒塗之瘥。孟詵:濕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塗效。治疳痢及一切風,敷杖瘡。
5.《食療本草》:明目,亦治疳痢。
6.《本草拾遺》:止消渴。
7.《蜀本草》:主屍腳(人腳無鼕夏常拆裂)、陰腫。
8.《開寶本草》:主目盲白瞖,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癥結癰瘡。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腫,以封之,即根出。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9.《日用本草》:涼肝退翳。
10.《滇南本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
11.《綱目》: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産後虛汗。
12.《生草藥性備要》:治紅痢癥,清熱毒,洗痔瘡疳疔。
采收和儲藏:8~ 9月割取全草,洗淨泥土,揀去雜質,再用開水稍燙(煮)一下或蒸,上氣後,取出曬或炕幹;亦可鮮用。
資源分佈:分佈於全國各地。
用藥禁忌
《本草經疏》: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
動植物形態
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莖圓柱形,下部平臥,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嚮陽面常帶淡褐紅色。葉互生或近對生;倒卵形、長圓形或匙形,長1-3cm,寬5-15mm,先端圓鈍,有時微缺,基部狹窄成短柄,上面緑色,下面暗紅色。花常3-5朵簇生於枝端;總苞片4-5枚,三角狀卵形;萼片2,對生,卵形,長寬約4cm;花瓣5,淡黃色,倒卵形,基部與萼片同生於子房上;雄蕊8-12,花藥黃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綫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圓錐形,長約5mm,棕色,蓋裂。種子黑色,直徑約1mm,表面具細點。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涼血藥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幹。
性味:酸;性寒
藥材基源: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出處《中華本草》 |
|
馬齒莧科草本植物馬齒莧的莖葉或全草。又稱馬莧、馬齒菜、五行草、長命菜、酸莧、安樂菜。我國大部分地區野生。夏、秋季采收,洗淨用,或燙後曬幹備用。
[性能]味甘、酸、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止血。
[參考]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多量鉀????、枸椽酸、草酸、氨基酸(𠔌氨酸、天鼕氨酸、丙氨酸)、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糖類、蛋白質、鈣、磷、鐵等成分。
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能收縮子宮和血管。此外,還能利尿。
[用途]用於痢疾或濕熱腹瀉;癰腫惡瘡,腸癰;熱淋,小便不利,婦女濕熱帶下;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産後出血,或尿血、便血等癥。
[用法]煎湯,絞汁飲,或涼拌食。
[註意]脾胃虛寒,腸滑腹瀉者不宜用。
[附方]
1,馬齒莧粥:馬齒莧250g,粳米60g。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馬齒莧切碎後下,煮熟。空腹食。
源於《聖惠方》。本方取馬齒莧清熱解毒,治痢與止血,用粳米益胃和中。用於痢疾便血,濕熱腹瀉。
2,馬齒莧汁:馬齒莧1把,搗爛,絞取汁液30ml,加冷水開水100ml,白糖適量,頓服。每日服3次。
本方取馬齒莧清熱解毒,消癰腫的作用。用於急性闌尾炎(腸癰)輕者有效。
《經效産寶》以馬齒莧搗爛、絞汁、煎一沸,加蜜適量調勻服。治産後下血,小便不通。其法相近,其意不同。
3,馬莧蛋白羹:馬齒莧250g,搗爛絞汁,雞蛋2個,取雞蛋清與馬齒莧攪勻,衝入沸水。每日分2次服用。
源於《海上集驗方》。馬齒莧有清熱解毒、利濕作用,雞蛋清微有清熱解毒作用,並有補益之功。原方用於赤白帶下,謂“不分老稚孕婦悉可服”,說明本方性質平和。
4,馬莧鮮藕汁:馬齒莧、鮮藕分別絞取汁液,等量混勻。每次服2匙。
馬齒莧、鮮藕取汁用,清熱止血作用較強,馬齒莧又有利尿作用。用於尿血、血淋、便血。
5,馬齒莧肉絲湯 :口味:味道獨特,鹹鮮味美
主要材料:豬瘦肉150 馬齒莧250 大蒜2瓣 澱馬齒莧肉絲湯粉適量
調味料:食用油25 醬油2小匙 精????2小匙
1、豬瘦肉洗淨,切絲,用醬油、澱粉腌漬;
2、馬齒莧擇洗幹淨,掐斷;大蒜洗淨搗成茸;
3、鍋內放油,燒熱,爆香大蒜茸,加適量清水,下馬齒莧煮至六成熟;
4、加肉絲煮熟,用精????調味即可。
流感食物治療 吃馬齒莧有助防甲流
馬齒莧是藥食兩用的天然野菜。廣醫三院營養醫師曾青山從中醫的角度介紹稱,馬齒莧性味寒涼,食之能利水去濕兼明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較普通莧菜更強。脾胃虛寒、腹瀉者若需食用,應加生薑(炒菜時)或紅棗(煲湯時)以調和其涼性。現代營養學研究則發現,馬齒莧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可用於多種炎癥的輔助治療,故與大蒜等一同被歸入“天然的抗生素”之列。在近日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公佈的防甲流飲食預案中就推薦可適當食用鮮馬齒莧,但因其草酸含量較高,建議最好用開水焯過再入菜。
食法推薦(一):黃花菜馬齒莧飲
材料:鮮黃花菜30剋,鮮馬齒莧30(一人量);適量糖;做法:洗淨後加兩碗水煲成一碗,適量糖調味;作用:清熱去濕兼明目,尤適合長期熬夜上火者飲用。
食法推薦(二):涼拌鮮馬齒莧
材料:鮮馬齒莧30~60(一人量),適量蒜汁、醋和香油;做法:馬齒莧洗淨後用開水焯過,放涼後淋上適量蒜汁、醋和香油,拌勻即可;作用:殺菌消炎,清熱解毒,有助於防甲流 |
|
名稱:
馬齒莧
漢語拼音:
Machixian
英文名:
HERBA PORTULALACAE
基原:
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略蒸或燙後曬幹。
性狀:
本品多皺縮捲麯.常結成團。莖圓柱形,長葉達30cm,直徑。0.1-0.2cm。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紋。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長1-2.5cm。寬0.5-1.5cm;緑褐色,先端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小,3-5朵生於枝端,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內含多數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鑒別:
取本品粉末2g,????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熱回流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活性炭少量,攪拌.濾過.濾液加新製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曬幹。
性味:
酸,寒。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HERBA PORTULACAE |
|
馬齒莧
拼音名:Machixian
英文名:HERBAPORTULAC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36
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oleraceaL.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
采收,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略蒸或燙後曬幹。
【性狀】本品多皺縮捲麯,常結成團。莖圓柱形,長可達30cm,直徑0.1~0.2cm,
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紋。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長1~2.5cm,
寬0.5~1.5cm;緑褐色,先端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小,3~5朵生於枝端,花瓣5,黃
色。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內含多數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熱回流10分鐘,趁熱濾
過。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分鐘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活性
炭少量,攪拌,濾過,濾液加新製的重氮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曬幹。
【性味與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
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用法與用量】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
|
- : Purslane Herb, Herba portulacae, Parslane Herb, bortulaca, kitchen garden
- n.: purslane
- lat.: portulaca oleracea linn.
|
|
長命菜, 五行草, 安樂菜, 酸米菜, 長壽菜 |
|
食療 | 菜譜大全 | 野菜食譜 | 中草藥 | 中醫 | 健康 | 火腿 | 飲食 | 黃豆芽 | 炒 | 雞蛋 | 美食 | 清炒 | |
|
|
馬齒莧屬 | 馬齒莧科 | 樹馬齒莧 | 馬齒莧粥 | 馬齒莧樹 | 馬齒莧子 | 假馬齒莧 | 馬齒莧飲 | 拌馬齒莧 | 馬齒莧湯 | 馬齒莧散 | 水馬齒莧 | 馬齒莧膏 | 毛馬齒莧 | 馬齒莧片 | 馬齒莧洗劑 | 藥材馬齒莧 | 馬齒莧包子 | 涼拌馬齒莧 | 酸辣馬齒莧 | 清炒馬齒莧 | 蒜泥馬齒莧 | 馬齒莧樹屬 | 假馬齒莧屬 | 美國馬齒莧 | 大花馬齒莧 | 馬齒莧雞粥 | 糖醋馬齒莧 | 馬齒莧酒方 | 馬齒莧蛺蝶 | 沙生馬齒莧 | 四瓣馬齒莧 | 多毛馬齒莧 | 四裂馬齒莧 | 馬齒莧免煎 | 馬齒莧蛋清湯 | 馬齒莧還黑散 | 馬齒莧薺菜粥 | 馬齒莧冰糖粥 | 雞卵馬齒莧湯 | 馬齒莧拌豆芽 | 馬齒莧槐花粥 | 馬齒莧鹵雞蛋 | 馬齒莧緑豆湯 | 馬齒莧炒雞蛋 | 馬齒莧蛋清粥 | 大蒜馬齒莧粥 | 馬齒莧註射液 | 馬齒莧薏米粥 | 馬齒莧粳米粥 | 馬齒莧和紅糖 | 馬齒莧食療方 | 白蜜馬齒莧汁 | 圓葉假馬齒莧 | 馬齒莧葉景天 | 小琉球馬齒莧 | 多花假馬齒莧 | 馬齒莧屬的植物 | 馬齒莧屬植物的 | 馬齒莧滾魚尾湯 | 馬齒莧菜肉片湯 | 馬齒莧炒黃豆芽 | 千屈菜馬齒莧粥 | 火腿絲拌馬齒莧 | 莙薘涼調馬齒莧 | 莙莙涼調馬齒莧 | 催生馬齒莧酒方 | 濕熱肝炎馬齒莧湯 | 馬齒莧白果雞蛋湯 | 馬齒莧薏仁銀花粥 | 大花馬齒莧半枝蓮 | 馬齒莧薏苡仁瘦肉粥 | 藥用植物馬齒莧白銹病 | 大花馬齒莧(半支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