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的牙齒。因馬齒隨年齡而增換,故常藉作自己年齡的謙稱馬齒徒增。 |
|
馬的牙齒。《穀梁傳·僖公二年》:“ 晉獻公 欲伐 虢 。 荀息 曰:‘君何不以 屈 産之乘、垂棘之璧而藉道乎 虞 也?’…… 獻公 亡 虢 ,五年而後舉 虞 。 荀息 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
|
馬的牙齒隨年齡而添換,看馬齒可知馬的年齡,故常以為謙詞,藉指自己的年齡。 北周 庾信 《謹贈司寇淮南公詩》:“猶憐馬齒進,應念節旄稀。” 清 姚鼐 《毛俟園用僕<看桂>前字韻作詩見貽因復答之》詩:“君輩論文推馬齒,世間相士貴鳶肩。” |
|
即馬齒莧。 唐 杜甫 《園官送菜》詩:“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 宋 範成大 《初秋閑記園池草木》詩之五:“馬齒任藏汞冷,鴻頭自勝硫溫。”參見“ 馬齒莧 ”。 |
|
馬齒
【馬齒的功效介紹】:
馬齒 (《別錄》)
【異名】馬牙(《本草拾遺》)。
【來源】馬科動物馬的牙齒,原動物詳馬肉條。
【性味】《綱目》:甘,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馬齒的功效】治驚癇,疔瘡,牙痛。
①《別錄》:主小兒馬癇。
②《本草拾遺》:燒作灰,唾和,緋帛貼丁腫上,根出。
③《日華子本草》:水磨(服)治驚癇。
【用法與用量】內服:煅存性研末,0.5~1錢;或以水磨汁。
外用:燒灰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疔腫未破:白馬齒燒灰。
先以針刺破乃封之,用濕面圍腫處,醋洗去之,根出。
(《肘後方》) ②治赤根疔:搗馬牙齒末,臘月豬脂和敷之,拔根出,亦燒灰用。
(《千金方》) ③治蟲牙作痛:馬牙一枚煅熱,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
(《唐瑤經驗方》) ④治內癰未作頭者:馬牙灰和雞子塗之,幹則易。
(《千金方》) |
|
馬齒
【馬齒的功效介紹】: 馬齒 (《別錄》)
【異名】馬牙(《本草拾遺》)。
【漢語拼音】ma chi
【英文名】Horse teeth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來源】馬科動物馬的牙齒,原動物詳馬肉條。
【動物形態】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嚮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餘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麯、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慄毛等。
【性味】《綱目》:甘,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馬齒的功效】治驚癇,疔瘡,牙痛。
①《別錄》:主小兒馬癇。
②《本草拾遺》:燒作灰,唾和,緋帛貼丁腫上,根出。
③《日華子本草》:水磨(服)治驚癇。
【用法與用量】內服:煅存性研末,0.5~1錢;或以水磨汁。
外用:燒灰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疔腫未破:白馬齒燒灰。
先以針刺破乃封之,用濕面圍腫處,醋洗去之,根出。
(《肘後方》) ②治赤根疔:搗馬牙齒末,臘月豬脂和敷之,拔根出,亦燒灰用。
(《千金方》) ③治蟲牙作痛:馬牙一枚煅熱,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
(《唐瑤經驗方》) ④治內癰未作頭者:馬牙灰和雞子塗之,幹則易。
(《千金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