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馬來貘
目錄
奇蹄目
  (perissodactrla)
貘科
  (tapiridae)
學名:
  tapirus indicus
英文名:
  malayan tapir 
保護類別: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 
  分佈於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
  棲息在熱帶叢林內、沼澤地帶。單獨或結小群活動。夜行性。嗅覺與聽覺敏銳,視覺差,性機警、溫順而膽小。
  也能奔跑,喜歡在泥中跋涉、還善於遊泳。以水生植物的枝、葉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為食。
  它是4種貘中體型最巨者。體色很獨特:它們的頭部、肩部、前肢和後肢為黑色,其餘部位均是白色。看起來這種黑白分明的毛色似乎很醒目,但在月夜的陰影中卻能與周圍環境融於一體。新生幼仔的毛色與親獸完全不同,不是黑白兩色而是全身棕色帶有黃色和白色的縱嚮條紋及斑點,通常在6-8個月時變換毛色,逐漸脫穎成親獸的毛色。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390-400天,每産1仔,極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約30年。
  貘具有長長的鼻子,鼻子相當敏銳,可以偵測食物、危險,也可以在水裏伸出鼻子呼吸,由於視力不好,平常以聽覺及嗅覺為主,當馬來貘受到威脅時,它可以拔腿就跑,若是跑得不夠快,還可以躲到水裏,伸出鼻子,其實它們也可以靠有力的下顎及尖銳的牙齒來保衛自己。
  平時它們是獨居的,擁有廣大的領域,在與其它貘相接的地帶,會以噴射尿液跟植物的方式來劃清界綫,它們也會發出高頻的聲音來做溝通;而在雨林中緩慢的步行,途經別的貘的領域時,也會留下味道以為記號。
  馬來貘衹吃素,喜好植物的嫩枝芽、樹葉、水果、草及水生植物,它們的食性很廣,能吃將近一百種的植物。它們會在日夜交接時采食,因此雖分類偏嚮夜行性動物,卻非完全的夜行性動物,是為曙暮性動物,在深夜,馬來貘也是會睡個覺的。馬來貘喜歡在泥、沙中打滾,喜好居住在水邊,一方面方便打滾、洗澡、遊泳,一方面也比較安全。
名稱種類
  學名:Tapirus indicus
  英文名:Malayan Tapir
  別名:馬萊貘、印度貘
  生物分類: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rla)、貘科(Tapiridae)、貘屬(Tapirus)
外形特徵
  馬來貘又叫亞洲貘、印度貘,是貘類中最大的一種,體長為140—250釐米,肩高73—120釐米,尾長5—10釐米,體重180—300千克。長相十分奇特而有趣,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有人說它耳朵像馬,後腿像犀牛,身軀像豬,鼻子似象。身體滾圓而肥壯,皮膚很厚,頭部比豬大得多,脖子粗壯,鼻吻部延長、突出呈圓筒形,柔軟而下垂,雖然比不上象鼻,但比豬的鼻吻部要長大得多,並且能夠自由伸縮。眼睛很小,位於頭側,看去沒有一點神采,仿佛總是要昏昏欲睡醒的樣子。耳朵大而竪立,呈長圓形,中間還長着一撮鬃毛,但不太活動。四肢粗壯,前肢具4趾,其中的一趾顯著地大於其他各趾,後肢具3趾。雌獸有一對乳頭,位於鼠鼷部。尾巴極短。全身由黑白兩色、整齊潔淨的短毛組成,頭部和身體的前部、腹部、四肢和尾巴均為黑色,身體的中、後部為灰白色,形成強烈的對比色,可以在叢林中起到迷彩的作用,特別是在月夜的陰影之下。偶而也能見到通體均為黑色的變種。
分佈
  分佈於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棲息在熱帶叢林內、沼澤地帶。
習性
  單獨或結小群活動。夜行性。性機警、溫順而膽小。貘具有長長的鼻子,鼻子相當敏銳,可以偵測食物、危險,也可以在水裏伸出鼻子呼吸,由於視力不好,平常以聽覺及嗅覺為主,當馬來貘受到威脅時,它可以拔腿就跑,若是跑得不夠快,還可以躲到水裏,伸出鼻子,其實它們也可以靠有力的下顎及尖銳的牙齒來保衛自己。也能奔跑,喜歡在泥中跋涉、還善於遊泳。以水生植物的枝、葉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為食。平時它們是獨居的,擁有廣大的領域,在與其它貘相接的地帶,會以噴射尿液跟植物的方式來劃清界綫,它們也會發出高頻的聲音來做溝通;而在雨林中緩慢的步行,途經別的貘的領域時,也會留下味道以為記號。
  馬來貘衹吃素,喜好植物的嫩枝芽、樹葉、水果、草及水生植物,它們的食性很廣,能吃將近一百種的植物。它們會在日夜交接時采食,因此雖分類偏嚮夜行性動物,卻非完全的夜行性動物,是為曙暮性動物,在深夜,馬來貘也是會睡個覺的。馬來貘喜歡在泥、沙中打滾,喜好居住在水邊,一方面方便打滾、洗澡、遊泳,一方面也比較安全。
生長繁殖
  繁殖期不固定,一般兩年生産一次,孕期390-400天,每産1仔,極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約30年。年幼的馬萊貘會與母親生活一段時間,但哺乳期還不確定。
現狀與保護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被IUCN 和USDI列為瀕臨滅絶的動物。因為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因此,在人類的伐木及開發熱帶雨林林地以作為農工用地之時,便造成了馬來貘棲地破壞、無法生存的後果。
  目前,全球各地的馬來貘數目約有3200衹,其中約有200衹是在動物園內飼養,約3000衹是在野外生存。
  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之中,等級是VU(即易危),與環尾狐猴及大白鯊等獲同級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