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 > 馬普竜
目錄
No. 1
  以前人們一直認為暴竜是曾生活在地球上的體型最大的食肉恐竜,然而一項最新發現卻顛覆了這一認識。
  加拿大考古學家17號宣佈,經過長達11年的考古研究,他們已通過化石發現並確認了一個新種類的大型食肉恐竜,其體型要遠遠超過所有已發現的食肉恐竜。根據研究,這種恐竜主要在900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智利、阿根廷一帶,科學家們根據當地土著的名稱“馬普切人”,把它命名為馬普竜(mapusaurus roseae)。
  化石表明,成年馬普竜的身高達到12—13米,而此前被認為是最大食肉恐竜暴竜的典型身高則僅為6米,另外馬普竜的體長也在12米左右,和普通的公共汽車相差無幾,而體重則達到了驚人的6噸。馬普竜的另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在於,考古學家們曾在同一地點發現7具不同年齡的馬普竜化石,這表明馬普竜和其他獨居的大型食肉恐竜不同很可能是一種群居的恐竜。考古學家推測,馬普竜通過群居來為自己獵取食物提供方便,甚至連最大的恐竜——體長達40米的阿根廷竜——也是馬普竜的盤中佳餚。
No. 2
  馬普竜(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是種巨型肉食竜下目恐竜,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馬普竜與它們的近親南方巨獸竜非常類似,它身長超過12.2米。
  馬普竜的化石是在1997到2001年期間,由一群阿根廷與加拿大科學家共同組成的團隊,一個包含至少7個不同個體的骨床中所挖掘出來,該骨床的地質年代為森諾曼階。在2006年,羅多爾夫·科裏亞(Rodolfo Coria)與菲力·柯爾(Phil Currie)推測這個骨床可能是許多屍體堆積而成,是某種掠食者陷阱,也許能提供馬普竜行為的綫索。目前已知的其他獸腳類骨床包括:猶他州剋利夫蘭勞埃德采石場的異特竜骨床、艾伯塔省的阿貝力竜骨床以及蒙大拿州的懼竜骨床。
   古生物學家羅多爾夫·科裏亞否定他之前所提出的假說,他在一個會議上提出這個化石集合處,可能顯示馬普竜以群體獵食,共同圍捕大型獵物,例如巨大的蜥腳類恐竜。如果這個假設屬實,這骨床將是除了霸王竜以外的大型獸腳類恐竜群體獵食的第一個大量證據。但仍不確定馬普竜是以有組織的群體獵食,還是以隨機聚集的方式獵食。
  馬普竜的屬名為Mapusaurus,其中“Mapu”來自於馬普切人的字詞,意為“陸地的”或“大地的”,而“sauros”在希臘文中意為“蜥蜴”。模式種為玫瑰馬普竜(Mapusaurus roseae),是以化石所發現的玫瑰色岩石為名。
  科裏亞與柯爾在2006年將馬普竜鑒定為一種獸腳亞目鯊齒竜科恐竜,與南方巨獸竜的差異為頭顱骨有厚、多皺紋、未固定的鼻骨,鼻骨與上顎骨和淚骨的接合處前段較狹窄;眶前窩在上顎骨之上有較大的延伸;較小的上顎孔;眶前孔與上顎孔之間有較寬的骨棒;位置較低、較平坦的淚骨角;額前骨橫切面與淚骨寬度相比較寬;眼瞼骨腹側面往後緣彎麯;較淺的齒間骨板;美剋耳氏館的位置較高;齒骨後腹側緣更往後傾斜。
  玫瑰馬普竜的獨特處在於:顴骨的上方顴骨突分裂成兩叉、下顎舌骨的前孔小,位於齒骨與夾骨連接處上方、第二與第三掌骨固定、肱骨有較寬的末端,跟髁狀突之間有小分隔、腸骨的短肌窩往坐骨腳延伸。
   2006年,科裏亞與柯爾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顯示馬普竜屬於鯊齒竜科,而馬普竜股骨上的結構物顯示它們與南方巨獸竜的關係較近,而離鯊齒竜較遠。科裏亞與柯爾根據這層關係,提出一個新的單係群分類,南方巨獸竜亞科。該亞科的定義為:在鯊齒竜科之中,親緣關係較接近南方巨獸竜與馬普竜,而離鯊齒竜較遠的所有物種。魁紂竜暫時被分類於南方巨獸竜亞科,需要更詳細的敘述才能做更正確的分類。
英文解釋
  1. lat.:  Mapusaurus
包含詞
玫瑰馬普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