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馬拉,J.-P.
Jean-Paul Marat (1743~1793) 法國政治傢、醫生,法國大革命時期民主派革命傢。1743年5月24日生於瑞士納沙泰爾州一設計師家庭。1759年到法國攻讀醫學。1765~1776年先後到荷蘭和英國行醫。獲得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776年馬拉回到法國,翌年受聘為國王路易十四之弟阿圖瓦伯爵的私人衛隊醫生。除從事醫學和物理學研究外,還十分關註法國的政治局勢。1780年出版《刑事立法計劃》,遭當局查禁。1783年辭去醫生職務。1789年大革命爆發後,馬拉即投入戰鬥。他創辦的《人民之友》報(初稱《巴黎政論傢》),成為支持激進民主措施的喉舌。曾幾度停刊,到1792年 9月21日出版近1000期。馬拉以驚人的毅力同政治迫害、貧睏與疾病作鬥爭,幾乎獨自承擔撰稿、編輯、出版等全部工作,被譽為“人民之友”。他猛烈抨擊當權的君主立憲派的溫和政策,要求建立民主制度,消滅貧富懸殊的社會狀況,反對富有者的統治,尊重窮苦人的地位。馬拉是科德利埃俱樂部和雅各賓俱樂部的重要成員。在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中,他成為巴黎公社的領導人之一,隨後又當選為國民公會代表。主張進行改革,實行纍進所得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後,《人民之友》報改名為《法蘭西共和國報》。他激烈反對吉倫特派的統治。1793年4月初,馬拉以雅各賓總部主席的身份嚮全國發出組織控訴運動的通令,1794年被吉倫特派交付法庭審訊,後被宣判無罪。1793年6月雅各賓派取得政權之後,馬拉強調要建立革命專政,用暴力確立自由。雅各賓派執政期間,血流成河,在馬拉的煽動下,至少50萬人被處死。在斷頭臺不夠用的情況下,使用了槍决、水淹、炮轟等集體處决手段。1793年7月13日馬拉在巴黎寓所被一名偽裝革命傢的吉倫特派支持者夏緑蒂·科黛刺殺。馬拉之死震動了整個法國。 7月16日,巴黎人民為馬拉舉行了莊嚴的葬禮。國民公會决定給他以進“先賢祠”的榮譽,但不久又遷出先賢祠。
馬拉由於身染疾病,一天中大半時間不得不泡在浴缸裏。科黛去刺殺他時,他在浴缸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大衛是馬拉的好友,在馬拉被刺之後不到兩小時就到了現場,目睹了馬拉的慘死,難忍悲憤之情,創作了著名的《馬拉之死》。
大衛之畫《馬拉之死》馬拉撰寫的大量政治、文學和科學著作,死後輯為《馬拉文選》、《馬拉通信集》等出版。
②一譯“穆阿拉”。東南亞文萊西部的海港。位於文萊灣西岸,距首都斯裏巴加灣市29公裏。原為泥炭土和紅樹林沼澤地,1973年建成深水港。水深8米,可停靠萬噸以上海輪,為文萊主要外貿港口。有專用集裝箱、雜貨船、特種用途泊位。船衹通過122米寬的航道入港。
馬拉(Ion Bogdan MARA)
國籍:羅馬尼亞
出生:1977年9月29日
身高:178cm
位置:中場
曾效力中國俱樂部:天津泰達
身披號碼:40;20
馬拉從1997年8月開始職業生涯,並與2001年7月與西甲球隊阿拉維斯隊簽約,在阿拉維斯隊效力的兩年內,馬拉隨隊參加了歐洲聯盟杯賽,但在2003賽季結束時阿拉維斯不幸降組,因此馬拉在當年6月份赴大連實德試訓,雖然表現出色,但由於薪金、租藉費用等方面出現分歧而沒能簽約。同年9月,馬拉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是試訓天津泰達隊,並最終順利與球隊簽約,在聯賽中表現非常出色。但在2004賽季結束之後,馬拉為了進入羅馬尼亞國傢隊選擇重回歐洲踢球。在離開中國之前,馬拉的肺腑之言讓中國球迷頗為感動:“其實回國我並不能掙到更多的錢,甚至比這裏少很多,但我踢球並不光是為錢。今年上半年球隊成績不好,我就嚮俱樂部主動要求降低薪,我的願望是代表國傢隊打世界杯。”
離開中國後,馬拉轉戰西班牙艾積多隊,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快速隊、阿拉德聯隊,烏剋蘭的阿爾切夫斯剋隊,並代表羅馬尼亞國傢隊出場23次打進8球,不過羅馬尼亞隊最終無緣2006年德國世界杯,馬拉的世界杯之夢也未能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