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定祥是我國著名的錢幣收藏傢。無論從收藏、鑒定、授徒育人及藏德諸方面,他都堪稱我國錢幣學界的典範,為我國的錢幣收藏與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人們稱贊他“泉學巨子”、“選萃去贋,一錘定音”、“精鑒研著享盛譽,珍寶奉獻愛國心”。
馬定祥先生簡介
馬定祥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於1916年11月1日,仙逝於1991年3月15日。字聊元,別名蓮初,號吉齋,又稱萬拓樓主,是當代中國著名錢幣學家,中國錢幣學社創始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博物館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錢幣學會名譽理事、《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清篇主編、美國《珍藏》及《愛華金訊》錢幣雜志首席顧問。出版過《太平天國錢幣》專著,批註了《歷代古錢圖說》,並編著了《萬拓樓錢幣叢書》等錢幣類書籍。他畢生從事錢幣的集藏、堅定和研究,久負盛名,蜚聲海內外。
馬定祥先生年表
1916年 11月1日,生於浙江杭州馬市街。
1931年 開始錢幣集藏。
1932年 畢業於杭州惠蘭高級中學。
1933年 從名醫陳紹裘業中醫。
1934年 以"臥蠶"之名徵收中國稀見銅元。
1935年 與周士英結婚。
1936年 在杭州行醫。生長子馬詠春。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醫道就此終止。
1938年 舉傢避難,遷居上海太平橋承慶裏1號。
1939年 隨張季量鑽研泉學。開始在上海經營錢幣業。
1940年 與丁福保、羅伯昭、張絥伯、張季量、戴葆庭、鄭傢相、王蔭嘉等,在上海發起"中國泉幣學社",為創辦人之一。並為學社出版的《泉幣》雜志撰稿。在北京與王希賢、駱澤民、李慶裕等結成如友,後在王、駱、李等人處多次得到歷代珍稀幣鈔,尤以清代的祖錢、母錢、樣錢等珍品為多。生次子馬傳德。
1941年 結識大連崔傢平,在互惠交換申獲 "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中花十文銅元"等珍罕銅、銀幣及古錢。
1942年 獲《歷代古錢圖說》編著者丁福保所贈該書散頁原稿。赴紹興得戴葆湘全部太平天國錢幣藏品。取書齋名為 "雙洪軒"。
1943年 得自北京李慶裕 "新幣十一銖"孤品,後以五千大洋歸羅伯昭,創古錢成交之天價。此錢被羅氏列為其15247枚全部藏珍中之第一大珍品。與方藥雨結為忘年之交,得贈 《藥雨古化雜詠》珍拓善本。
1944年 在天津得袁剋定所藏 "平津"全套試樣鎳幣。
1945年 在上海重慶中路60號開設 "祥和泉幣社"。嚮李偉先提供大量珍稀錢幣,任其錢幣收藏顧問。 "洋商客鈔之王"——"美商花旗銀行1918年上海九八規元壹佰兩"流通正票。赴蘇州得秦子幃全部金銀幣、紙鈔藏品,內有 "大清光緒十五年天津官造呈樣一元"、"福建官局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缶寶)庫平七錢二分",以及全套"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番版)"等珍貴銀幣及樣版。
1946年 得南京張偉英 "大清銀幣吉字戊申庫平一兩"銀幣孤品,遂自取 "吉齋"為號。羅伯昭將 "中國泉幣學社例會記錄"原稿,及百次例會紀念拓集本托付保存。
1947年 延請方鶴林住店精拓,將經手、鑒定、收藏的各種珍稀錢幣,匯集為《泉幣大觀》,前後達十年之久。
1948年 在貴州得黔寶壹元、半元珍貴銀幣三枚。其中"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雙竜戲珠壹元銀幣孤品,後歸奧籍收藏傢耿愛德 (e.kann)。得許小鶴所藏的民國二十五年 "平津"全套試樣銅幣。
1949年 被聘為上海《金融日報》張璜主編之 "泉幣研究"欄主要撰稿人,始用 "蓮初"等筆名。為耿愛德所藏金銀幣作鑒定,獲允拍攝留存該批即將流失海外的珍幣資料。
1950年 獲羅伯昭所藏 "大明通行寶鈔肆佰文"及鑄有英文的 "四川省造盧比"試鑄紅銅樣版兩件孤品。
1951年 嚮宋慶齡副主席捐贈辛亥革命時期的珍貴錢幣及紀念章。應文化部之邀,參加由國傢將以重金從香港購回之陳仁濤全部錢幣珍藏的評定工作。
1952年 受張璜委托,鑒定"奉天省造癸卯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拓本,斷定為真品。後歸耿愛德收藏。在西安得秦權錢 "第十七重四兩"孤品。得 "香港紙幣之皇"——東藩匯理銀行1866年伍員"流通正票。
1953年 受昆明劉華綬委托,鑒定 "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拓本,斷定為真品。自杭州景翔馥處得 "宣和通寶"篆書小金錢、"聖宋通寶當伍"行書小平錢、"招納信寶"銅錢等十餘枚珍錢。獲鬆江李鐘傑的民國時期各省銀行全部紙幣藏品。
1954年 得"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上海解放紀念幣壹圓"銅質原始設計樣幣。"斷其為1949年中國共産黨革命工作者為紀念上海解放而設計雕刻之品,後歸李偉先。與王亢元結為知交,為其提供衆多珍罕金銀幣。在天津得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須竜版壹圓","丙午戶部中字大清銀幣壹兩","民國十a年孫中山嘉禾版壹圓","地球版壹圓","民國十五年張作霖紀念幣"金質樣幣。"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光緒丁末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銀、銅樣幣。以及特別版 "段祺瑞執政紀念幣"等十餘枚孤稀的試鑄幣。得吳詩錦全部金、銀、鎳幣藏品。
1955年 得 "華商銀行之王"——"中國通商銀行光緒二十四年伍拾兩"流通正票。在北京駱澤民處得 "靖國元寶"小平錢孤品。鑒定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新發現的"大清光緒十五年江蘇官造一元"銀幣為真品無疑。鑒定 "永和通寶"錢為臺灣朱一貴所鑄。
1956年 因公私合營,祥和泉幣社並入新竜古玩商店。
1958年 得 "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每元當製錢二十文"銅元孤品,後歸孫鼎。
1963年 開始撰寫 《太平天國錢幣》專著。嚮上海博物館捐獻珍貴善本 《昭和泉譜》。
得《故宮清錢譜》著者黃鵬霄所拓藏整套故宮清錢二十册原拓珍本。
1964年 調入上海市文物商店總店。得北京崔顯堂珍藏之全部錢幣書籍資料。
1966年 "文革"浩劫電 錢幣實物、資料、書稿遭散失。其中有 "大清銀幣吉字戊申庫平一兩"銀幣 "光緒八年吉林官局製壹兩"、"二錢"2枚紅銅樣幣,"吉林戊申花籃五分","吉林丁未花籃一角","造幣分廠宣統元寶陰文吉字二角","四川宣統元寶二角","四川光緒元寶 (缶寶)五分"銀幣,新疆"銀圓叁錢","光緒銀圓五錢"三體文銀幣,"袁像飛竜拾圓l·giorgi簽字版"鎏金紅銅樣幣。"泰和通寶"楷書折十型銅、鐵大錢,"臨安府行用準五伯文省"銅牌,"鹹豐元寶寶源當五百"祖錢,"祺祥通寶寶泉"小平錢,"天國聖寶"折十型鐵錢。以及"民國三十五年臺灣銀行(臺島放光芒版)壹、伍、拾圓"反印試樣票1套、"民國二十五年中央銀行藍牌坊壹圓"試色樣票、民國三十四年中央銀行新疆、臺灣、越南流通券正票等衆多孤稀珍幣。
1978年 調人上海博物館,專司錢幣研究,在整理舊鈔時,偶見 "鐘靈堂"票布,經考證斷為首次發現的天地會會證。張璜寄來 "黎元洪開國紀念幣庫平七錢二分"銀幣照片,要求代為鑒定,斷該幣為真品無疑。教授施新彪鑽研中國銅元及金銀幣學識。起草《上海博物館館藏銀幣圖錄》書稿。
1980年 鑒定黑竜江出土的北宋篆書 "靖康通寶"為首見折三錢真品。
1981年 因病退休。收徒授學,整理集藏,取書齋名為 "萬拓樓"。
1982年 被美國《世界錢幣標準目錄》列為有傑出貢獻的錢幣學者。在緻香港張璜信申提出所謂的 "程德金開國紀念幣"應為 "袁世凱開國紀念幣"。破釋 "二十四年安徽省造"銀幣正面 "光緒元寶"周圍4英文字母之謎,認定應列為a·t·s·c·之程序,意即 "安徽大清銀幣"的英文縮寫。
1983年 《太平天國錢幣》出版,為改革開放後國內第一部錢幣專著。嚮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捐獻太平天國及天地會105枚珍貴錢幣,其中有“天國通寶”當十錢3枚、“天國聖寶”當十鉛質雕母、天地會“皇帝通寶寶浙當十”大錢等鑒定上海發現的“聖宋通寶當五”篆書銅錢為真品。發表論文《大齊通寶辨》。帶領門生朱卓鵬、餘榴梁、徐淵、鬍幼文、潘連貴、陳福耕、殷齒敏等編印《泉幣之友》。解讀“洪武天下太平 聖旨午人存日月明”隱語錢,斷為天地會所鑄。任《上海物資市場》報“貨幣叢談”專欄顧問。
1984年 嚮南京市洪秀全文物陳列館捐獻太平天國珍貴錢幣。開始編纂《鹹豐泉匯》(該書與《太平天國錢幣》增訂本於1994年同時出版)。
1985年 出席國傢文物事業管理局在蘇州東山召開的《中國古錢譜》錢幣專傢審稿會。應聘擔任《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委會委員,兼元明清編主編。應故宮博物院之邀赴北京,鑒賞該院珍藏的清代歷朝古錢。應邀赴河南洛陽作錢幣學術報告。發表《補說日本三大錢譜北宋錢》、《寶浙局鹹豐錢》等論文。
1986年 嚮次子馬傳德講解、評說、增補《歷代古錢圖說》眉批千餘條 (《馬定祥批註 (歷代古錢圖說)》於1992年出版)。
1987年 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鑒定 "水陸平安"錢為義和團所鑄。赴河南鄭州出席《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審會議。發表 《義和團團錢》、《銅元珍品——辛亥大漢銅幣》等論文。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發表論文《飛竜進寶析》。
1989年 應日本橫濱幣貨幣協會之邀赴日講學。與日本泉界權威郡司勇夫進行學術研討。日本《收集》錢幣雜志以《日中錢幣交流的現狀》為題,連續四期報道其訪日講學交流活動情況。發表論文《永隆大錢志》。破釋 "太平天下王有道馬道程宮王"隱語錢,斷為浙江天地會錢。為門生朱卓鵬及其子聖弢著《新疆紅錢》,餘榴梁、徐淵等著《中國花錢》作序。
1990年 嚮浙江省博物館捐獻錢幣等珍藏1530件,該館為之舉辦 "馬定祥先生捐獻錢幣文物展覽"。任浙江省博物館顧問。應邀赴美國、香港等地訪問,進行學術交流。在加州與臺北市集幣協會前理事長丁張弓良女士會晤,約定於紀念辛亥革命85周年時,在滬、臺聯抉舉辦 "辛亥革命貨幣展覽會"。將珍藏的中國泉幣學社例會原始記錄五册,及泉幣學社百次例會紀念拓集一本,提供出版並作序(《中國泉幣學社例會記錄》已於1993年出版)。收陳昮聲為門生。
1991年 1月7日,將六十年來收集的錢幣拓集、照片、文獻、書刊等十萬餘件資料捐獻給故鄉浙江省博物館。其中有自編的原拓孤本《泉幣大觀》、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原稿本、《藥雨古化雜詠》珍貴善本、施嘉幹 《中國近代鑄幣匯考》照片原版本、耿愛德的中國稀見金銀幣全部藏品照片。另外,還有中國泉幣學社1940年至1946年的例會原始記錄本,以及1940年12位社員的合影照。均為僅存的研究中國錢幣史的珍貴文獻資料。
1月9日,因病人院治療。病中與其子馬傳德擬定籌編《馬氏萬拓樓叢書》。
3月15日,因慢支氣管炎繼發感染、肺心呼衰等重病,經搶救無效,泉界一代宗師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