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 >馬來西亞 > 馬六甲
顯示地圖
目錄
馬來西亞古城
马六甲 马来西亚古城
马六甲 马来西亚古城
马六甲 马来西亚古城
马六甲 马来西亚古城
马六甲 马来西亚古城
  馬來西亞古城。人口465萬(1982年),華人占75%。曾為王國都城和東南亞國際貿易中心。現為馬來西亞重要海港。輸出以橡膠、椰幹、水産為主。市內有與滯下西洋有關的三保井、三保廟、三保山等古跡。
馬六甲美食 Malacca Food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马六甲美食
  馬六甲美食: 馬六甲的熟食中心集中於海邊的丹巒默迪加路(jalan taman merdeka),小販攤檔林立,可自行挑選。市內則有各式餐廳,其中不少是中式,早上有粥、面、點心等。午、晚餐可吃飯,另加小菜,一般每餐花費在5馬元之內。
  菜餚以帶辣味的海鮮最有名,小魚和貝類新鮮味美,水果豐富而且很便宜。 馬六甲購物: 馬六甲海邊有許多出售馬來西亞特産的攤商,市區的商店多為華語招牌,在街上漫步,好像在遠涉重洋後又回到了中國故鄉。
  古董街(jalan hang jebat)原名為jonker street。欲選購古物,此街不可不到。這裏可看到中國明代瓷碗、英國挂鐘、荷蘭櫃臺、印度銅器等,而且以低價錢出售。 馬六甲交通: 市外交通:
  航空:離馬六甲市區9公裏處的白林丹鎮有一個小型機場。從新加坡、怡保每天有一個航班,從蘭可微每周有3個航班飛抵此處,馬六甲至吉隆坡乘飛機衹需30分鐘。
  鐵路:馬六甲雖不通鐵路,但乘公共汽車行50分鐘到近郊湯平鎮,就有火車站。從外地乘火車到馬六甲,可在湯平鎮下車然後乘汽車去馬六甲。湯平—馬六甲的汽車在8:00—17:00之間每小時有1班(無空調車票價1.80馬元,空調車3.30馬元)。
  公路:
  馬六甲至新加坡,長途巴士和的士需3小時。在檳城—北海—怡保—馬六甲,新加坡—新山(柔佛巴魯)—馬六甲這條路綫上有多傢公交公司的車在運行。8:00-20:00/21:00之間每隔1—2小時就有一班。基蘭路市內巴士總站每日有多班巴士前往新加坡。
  從吉隆坡乘公共汽車到馬六甲約3小時。在吉隆坡的普渡拉亞汽車站,每天7:00-19:00之間大約每隔1小時有各公交公司的空調車發往馬六甲
  巴生港—丁生港—馬六甲之間8:30—18:30之間每隔2小時有1班,巴圖帕哈—慕爾—馬六甲之間在8:45—19:00每隔2小時有1班。此外從盧慕、豐盛港、關丹、哥打巴魯也有公共汽車開往馬六甲
  市內市郊交通:
  主要是巴士和的士,但因市區不大,步行也很方便。馬六甲的風景點相當集中,可步行,或叫一輛三輪車(可坐2人),參觀遊覽各景點約半天,車錢約25馬元,切記講價。基蘭路市內巴士總站對面是長途的士站,主要來往鄰近城鎮。
  馬六甲住宿: 馬六甲的旅捨大部分均位於巴士總站以南約3千米的丹巒馬六甲拉惹區(taman melake raya)。旅捨房價都差不多,大房每床位6馬元,單人房12馬元,雙人房16馬元。旅捨設備很簡單,房內衹有床和風扇,墻壁是用木板間隔,多數沒有窗戶,日間相當悶熱。市內也有中國人開的旅館,集中於巴士總站以東不遠的拉耶花路(jalan bunga raya),價錢適中,來往交通方便,是最佳選擇。一些高級酒店也位於這一帶。
  
  馬六甲(malacca)州為馬六甲王國故地,面積1650平方公裏,人口50萬。首府馬六甲是馬來西亞現存最老的古城,曾為馬六甲王國都城,地處馬六甲海峽東岸南段,北距吉隆坡148千米,南距新加坡245千米,水陸交通都非常便利。
  16世紀以來,西方殖民者開始嚮東方侵略,為了擴張和掠奪,一直為占據馬六甲海峽而爭奪不休。先是葡萄牙人,後是荷蘭人。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侵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又侵占了它。直至1945年後,歷經滄桑的馬六甲海峽纔重歸沿岸國所有。1957年,馬六甲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結束了殖民統治。由於馬六甲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來商業十分興盛,東西方移民聚居於此,因此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融合了世界各國的特點而獨具一格。
  全州境內低丘淺阜,多橡膠林;海濱椰林遍布,漁村綿延不絶;各地普遍存在着歷史久遠的混合農業,出産咖啡、碩莪(即西𠔌,棕櫚科植物,莖幹中有澱粉)、棕油、鬍椒和各種水果。水産品和工藝品久負盛名。有少量錫、金和鋁土礦,沿岸海底有錫砂。鄉村還有著名的“馬六甲牛車”,車蓬兩頭如彎月般地翹起,牛頸係着銅鈴,遠處叮鐺悅耳。
  馬六甲地處赤道無風帶,平時風浪很小,海流緩慢,風平浪靜。海峽內航標清晰明顯,助航設備完善,每年通過海峽的船衹達5萬餘艘,平均每日150艘,僅次於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位於英法間的多佛爾海峽。
  
  馬上六海峽在國際航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北太平洋沿岸國傢與南亞、中東和非洲各國之間的航綫都經過這裏,它起着溝通亞、非、歐三大洲的樞紐作用;它是世界環球航綫中重要的一段,也是波斯灣石油運往世界各國的3條主要通道之一,因此被稱為“海上生命綫”。
  由於馬六甲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來商業十分繁盛,東西方移民居於此,因此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融匯了世界各國的特點而獨具一格。
馬六甲簡介 About Malacca
马六甲简介
马六甲简介
马六甲简介
马六甲简介
马六甲简介
马六甲简介
  馬六甲(英文:Malacca, 馬來文Melaka。Jawi: 或Malacca),另一個寫法是麻六甲,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在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馬六甲州的首府也叫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占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佈馬來西亞獨立,其儀式就是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的。後因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産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等。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與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綫和公路。港口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頗具規模。
居民 Residents
马六甲 居民
马六甲 居民
马六甲 居民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馬六甲城內以傳統建築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國式的住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麯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墻上鑲着圖案精美的瓷磚,瑞獅門扣,鑲竜嵌鳳,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市內匯集有多國風格的文化遺産 。 華人領袖鄭芳楊於1567年建造的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廟宇,供奉有觀音菩薩、關帝、王母娘娘,至今仍是華人宗教活動的中心。中國之上是一座大山岡,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跡最完整、最豐富的地方。此外還有紀念中國明代航海傢鄭和的三保山 、三保井、三保亭等。葡萄牙式古跡有聖地亞哥古城門和聖保羅教堂等。荷蘭式建築有史達特斯教堂 (現為市政廳 ),以及由荷蘭民宅改建的馬六甲博物館,館內陳列有國王 (蘇丹)曼蘇爾·沙建國構想圖、鄭和與公主漢麗寶朝見國王的圖文、古代兵器、農村用具等。郊外的東奎那教堂為蘇門答臘型式建築,內有柔佛蘇丹的陵墓。
  首府
  馬六甲 (馬來語: Bandar Melaka)
  州長
  Tun Datuk Seri Utama Mohd. Khalil b. Yaakob
  首席部長
  YAB Datuk Seri Hj. Mohd Ali b. Mohd Rustam
  面積
  1,650 KM2(平方千米)
  人口
  估計值 648,500
歷史 History
马六甲 历史
  馬六甲在漢代至唐代稱為稱為哥羅富沙。唐永徽( 650年-655年)中,曾獻五色鸚鵡。明永樂三年(1406年,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使上表,願為屬郡。永樂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監鄭和封西利八兒速喇為滿喇加王,從此不隸屬暹羅。永樂九年(1412年),拜裏米蘇拉繼王位,率領妻子和隨從540人來朝,進貢麒麟,明成祖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賜王妃冠服。九月拜裏米蘇拉王辭行,明成祖賜宴於奉天門,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並賜黃金一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此後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貢。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以馬六甲為大本營,建立城墻、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鄭和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都先在馬六甲停泊;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駛返中國。
  至今馬六甲還保存不少鄭和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紮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中正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
馬六甲蘇丹 Sultan of Malacca
马六甲苏丹
马六甲苏丹
  馬六甲的建立者是拜裏迷蘇拉,一位在1396年為了對付敵人麻偌巴歇帝國而離開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巨港)王子。按照流行的傳說,拜裏迷蘇拉打獵時在一棵樹下休息,他的一條狗將一隻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絶境。為了自衛,鼠鹿將狗趕進河裏。拜裏迷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决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個帝國。他就以在下面休息的這棵樹的名字將這裏命名為"馬六甲"。
  拜裏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並改名"Iskandar 沙蘇丹"。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裏迷蘇拉統治時期,中國帝國和商人的船隊,中國人的居留地在中國山鄰近地區--馬六甲風水(占卜)最好的地方。蘇丹 沙死於1424年,由其子Sri Maharaja繼位。不幸,馬六甲的繁榮引來了暹羅的入侵。1446年到1456年,首領Tun Perak試圖抵擋。馬六甲這時發展和中國的關係,是抵擋暹羅攻擊的一項戰略决策。
  由於它的戰略位置,馬六甲成為鄭和壯觀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為了加強聯繫,漢麗寶公主帶500名隨從到達馬六甲,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統治從1456年到1477年)。她的隨從嫁給當地人,主要住在Bukit China(中國山)。
  活躍的貿易導致Peranakan人的擴張,擴散到該地區其他重要居留地。
殖民地 Colony
马六甲 殖民地
  1511年8月24日,馬六甲被葡萄牙在Alfonso d'Albuquerque擊敗印度後徵服,並成為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擴張的戰略基地。馬六甲最後一位蘇丹Mahmud 沙往內地避難,在陸地和海洋打打停停的襲擊葡萄牙人,讓葡萄牙人吃盡了苦頭。最後在1526年,一支由Pedro Mascarenhaas率領的強大的葡萄牙艦隊,摧毀了蘇丹的基地,蘇丹和全家渡過 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的Kampar,兩年以後死在那裏。
  耶穌會 傳教士 方濟各·沙勿略於1545年、 1546年和1549年在馬六甲停留了幾個月。1641年,荷蘭人擊敗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得到Johor蘇丹的幫助.
臺灣城堡 Taiwan Castle
马六甲 台湾城堡
马六甲 台湾城堡
马六甲 台湾城堡
  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荷蘭從1641年到1795年統治馬六甲,但對將其發展成貿易中心不感興趣,作為治理中心的重要性被印尼的巴達維亞 (雅加達) 取代。
  馬六甲依照1824年英荷條約割讓給英國以換取蘇門答臘島上的Benkoelen。從1826年到1946年馬六甲先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統治,後來是直轄殖民地。和新加坡和檳城一起組成 海峽殖民地。在直轄殖民地取消後,馬六甲和檳城成為馬來亞聯邦(後來的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地理 Geography
马六甲 地理
马六甲 地理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
種族分佈如下 Racial distribution as follows
马六甲 种族分布如下
  馬來人: 50%;
  華裔: 40%;
  印度裔: 為數相當大的少數民族,包括稱為遮地(Chitty)的族群;
  其他: 少許葡萄牙後裔和當地人民通婚的後代族群。這些歐亞混血兒仍然使用稱為Cristão的古葡萄牙語。
  主要城市為馬六甲市、亞羅牙也縣市(Alor Gajah),馬日丹那(Masjid Tanah),野新(Jasin),萬裏望(Merlimau),普羅斯邦(Pulau Sebang)及愛極樂(Ayer Keroh)。
交通 Traffic
马六甲 交通
马六甲 交通
  淡邊或稱淡冰(Tampin),離開馬六甲市區以北約30公裏,是最靠近馬六甲的火車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淡邊與馬六甲有鐵道相連,可是已被日本人的軍隊在戰時破壞以建造惡名昭彰的死亡鐵路。雖然這條鐵路的遺址仍然可見,可是自從戰後還沒被重修。
  馬六甲的公共巴士車站有定時班車開到吉隆坡(Kuala Lumpur)、新山(Johor Bahru)及馬來半島其他地點。她也有一個位於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 的機場,多數為區域內的包機服務。
  愛極樂(Ayer Keroh)是馬六甲銜接南北大道的主要出口,馬六甲境內其它兩個大道出口是亞羅牙也 (Alor Gajah)及野新(Jasin)。
經濟 Economy
马六甲 经济
马六甲 经济
马六甲 经济
马六甲 经济
  旅遊業及製造業為馬六甲州兩大經濟支柱。馬六甲的口號為"觀光馬六甲就如觀光馬來西亞"她有豐富的文化遺産及許多歷史古跡。除了旅遊業,馬六甲也是一個製造業中心。
州政府 State Government
马六甲 州政府
马六甲 州政府
马六甲 州政府
  儘管第一位馬來 蘇丹出現在馬六甲,今天該州已經沒有蘇丹。州的元首是州長。
  馬六甲由州議會和執行委員會(EXCO)管理。州議會是州的最高機關。執行委員會由議員組成,任期五年,並對州議會負責。州議會由州長(Yang Di-Pertuan Negeri)領導。
  首席部長是州政府的行政支柱,管理全州一切的行政。出於管理需要,馬六甲州分為三個司法區:馬六甲、亞羅牙也和野新。
文化 Culture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马六甲 文化
  馬六甲以飲食聞名,華、巫菜色交融的僑生美食更是辣的讓人垂涎欲滴。
  甚至在今天,許多自從葡萄牙占領以來的古代傳統儀式還在進行,例如"Intrudu" (標志天主教四旬期齋戒開始的水節)、"branyu" (傳統舞蹈)和"聖cruz" (一年一度街頭慶祝的節日)。
  馬六甲娘惹的房子馬六甲的私立醫療服務於甚至遠自印尼和新加坡的病人。Mahkota 醫療中心、 Pantai Ayer Keroh醫院、馬六甲醫院和南方醫院是四傢主要的私立醫院提供的服務達到先進國傢水平。州政府是南方醫院的主要股東。
歷史古跡 Historic sites
马六甲 历史古迹
马六甲 历史古迹
马六甲 历史古迹
马六甲 历史古迹
马六甲 历史古迹
  臺灣城堡:葡萄牙人1511年建造,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
  聖約翰城堡:荷蘭人18世紀末重建,城堡的火炮指嚮大陸,因為當時對馬六甲的威脅主要來自內陸而不是海上。
  聖伯多祿堂:1710年荷蘭管理時期建造,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立面和裝飾是東西方建築風格的混合。大鐘是1608年來自果阿。
  紅樓,東方最古老的荷蘭建築聖保祿堂:葡萄牙船長Duarte Coelho建造,教堂命名為"聖母山教堂",但後來變成荷蘭貴族墓地,命名為聖保祿堂。
  基督堂:1753年建造,反映荷蘭建築風格。該建築收藏手工製作的教堂長凳,無縫天窗,一個聖經的銅復製品,一塊用亞美尼亞文書寫的基石 ,一件《最後的晚餐》的復製品。
  聖方濟各·沙勿略堂的石雕方濟各·沙勿略堂: 這座哥特式教堂由法國的Paderi Fabre神父建造於1849年,紀念16世紀來到東南亞的天主教傳教士,“東方使徒”方濟各·沙勿略。
  紅樓:1650年建造,荷蘭統治者的官邸,反映荷蘭建築風格。今天是"歷史與人種博物館"。該博物館展覽傳統結婚禮服和馬六甲製品,帶人們回到從前光榮的日子。
  雞場街 (Jalan Hang Jebat):以古董聞名。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馬六甲,州政府建造不少博物館收藏豐富的文化遺産。
三保廟 San Bao Temple
马六甲 三保庙
马六甲 三保庙
马六甲 三保庙
  馬六甲城內有一條三保街。沿着這條街走去,就到了著名的"三保廟"(Cheng Hoon Teng/Temple of Bright clouds)。它是為了紀念1405年至1435年間七飲下西洋的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建的。鄭和曾七次到過馬六甲。當時馬六甲王國首領曾25次到中國訪問。1411年,馬六甲國王拜裏米蘇刺偕夫人及540名隨員到中國南京進行友好訪問,明成祖朱棣在奉天門設宴歡迎,並贈給他許多珍貴的中國特産。他在中國住了一年半之外。臨行時,明朝政府特地建造了一艘大船贈予他。1943年馬六甲國王麻利訪問中國,也受到熱情的款待。
  三保廟四周大樹環繞,林蔽樹蔭,十分清涼寧靜。廟的大門繪有兩個身披戰袍、手執刀斧的將軍的畫將,威嚴英武。門柱兩旁寫着一幅對聯:"五百年前留勝跡,四方界內顯英靈"。廟內中央一尊戎裝佩劍的鄭和像,上挂"鄭和三保公"橫幅,兩旁排列着許多文官司武將的神像,這表達了後人對鄭和的頌揚和懷念。這座廟建於1673年。整個建築飛檐翹角,紅柱粉墻黛瓦,富含中國民族建築風格。據說,所有建築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對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衹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三保山 The mountain
马六甲 三保山
马六甲 三保山
马六甲 三保山
马六甲 三保山
马六甲 三保山
马六甲 三保山
  三保廟後不遠處有一小山,名"三保山"(Bukit China),又稱"中國山"。相傳鄭和當年常到此登山散步,遠眺海天,於是後人就在鄭和駐足之處修建了一座"三保亭"。
  關於三保山,流傳着一位中國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傳在15世紀中葉,馬六甲的統治者是一位年輕聰慧的滿蘇沙時蘇丹。有一天,一艘中國船駛抵馬六甲,船內到處插滿了金針。船長給蘇丹送去一封信,聲明他奉中國天子之命,語告蘇丹:"每一根金針代表我的一個巨民,要是你能數得清有多少根,你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蘇丹接到信後,思索片刻,命人送去回信,並在船上裝了好幾袋𠔌米。信中寫道:"要是你能數得清這艘船上的𠔌米,就能準確地猜出我有多少的臣民,也就會知道我有多大的權力。"中國皇帝知道後,十分欣賞蘇丹的聰穎,决定把自己的女兒漢麗寶(Hang Li Po)嫁給他為後。中國公主遠嫁南洋時,隨行的侍女不下500名,而且個個如花似玉。蘇丹大悅,在一塊65公頃的山地上專門為漢麗寶公主和她的侍女們修建了宮殿,並把這座山命名為中國山,聲稱她們居住的地方永遠歸她們所有。至今,這座山丘仍屬於馬六甲的華人社團所有。蘇丹還為漢麗寶公主在山腳下挖掘了一口井,稱為"漢麗寶井"。這井不僅水質清冽甘美,而且不論天氣有多麽幹旱,永不枯竭。當地居民為保護這口神奇的井,特築起護井圍欄,井水至今清澈純淨。
  關於這口井的由來,另有一說是鄭和下西洋時開鑿,而且自從三保公喝了這口井的水,井水纔變得如此清澈。傳說喝了這口井的水,出門遠遊或下海捕魚,遇到風浪會逢兇化吉。如今,它被譽為"許願井",據說衹要將一枚銅錢投入井內,以後將會重遊此地。
荷蘭紅屋 Netherlands Red House
马六甲 荷兰红屋
马六甲 荷兰红屋
马六甲 荷兰红屋
  跨過馬六甲河橋,在河的東岸有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針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四周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它們是荷蘭人在東方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物,大約在公元1641年至1660年左右建成。其中最大的一座古老建築物就是正對廣場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Studthuys)。它在三百多年來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到1980年纔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墻,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的婚嫁服飾,金、銀、珠寶等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衹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葡萄牙城山 Portugal Shiroyama
马六甲 葡萄牙城山
马六甲 葡萄牙城山
马六甲 葡萄牙城山
马六甲 葡萄牙城山
  葡萄牙城山(Porta de Sangtiago)在馬六甲市西南,靠近馬六甲河口,是馬六甲蘇丹拜裏米蘇拉將中國明成祖贈送的金竜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此山為"鎮國山"。此山後又稱"聖保羅山"。山上有一個古堡,又稱"聖地亞哥碉堡",是當時的葡萄牙殖民者為防範被擊敗的馬六甲王國軍隊的反攻而修築的。現在能看到的是一片殘墻斷垣,衹有古堡城門樓依然屹立在門頂。這座高三十多米的城樓,壁上雕刻着當年葡萄牙軍隊的許多圖案。城堡內幾塊石碑保存完好,給人類留下了若幹歷史史實。在馬大甲郊區的海邊,葡萄牙建築風格的村落仍保存完好,住在那裏的是葡萄牙人的後裔。令人驚奇的是,他們至今仍說着16世紀的葡萄牙語。
  在聖保羅山的山頂上有一座聖保羅教堂,是葡萄牙總督阿伯於1511年建立的,是歐洲人在東南亞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幾經戰亂被毀,但教堂前全身潔白的聖芳濟百雕像,雖歷盡滄桑,面目仍然清晰可見。
另:同名人物 Another: the same name characters
马六甲 另:同名人物
  馬六甲:著名相聲演員馬志明長子,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第6個孫子,故名曰六甲。1981年生人,現工作在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百科大全 Wikipedia Daquan
马六甲 百科大全
  Maliujia
  馬六甲
  Melaka
    馬來西亞古城,馬六甲州首府。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岸南段、馬六甲河東西兩岸衝積平原上,海拔8米。年平均氣溫26.8℃,年降水量2106毫米。人口46.5萬(1982)。始建於15世紀初,曾為滿□加王國都城,中世紀東南亞的國際貿易中心。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占領。由於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腹地産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郊區多魚塘,魚蝦加工品種繁多,遠銷檳城、吉隆坡和新加坡。另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與印度尼西亞有傳統的易貨貿易。20世紀70年代開闢亞逸剋勞、丹戎吉靈等自由貿易區,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如電子器材等,丹戎吉靈興建熱電廠、油庫與深水碼頭。港口可泊1.5萬噸海輪,起卸大宗散裝貨,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城市具有鮮明的歷史特色,古老建築物的磚墻呈赤紅色,中世紀修建的街道麯折狹隘,400米長的荷蘭街是華人住宅區,建築為中國古典式廳堂、庭院和園林,還有三保山、三保廟(青雲亭)和三保井都是與鄭和有關的古跡。葡萄牙後裔移殖村海濱巴絲芙蓉仍通用中世紀葡萄牙語。城西南、馬六甲河口附近的升旗山下有聖地亞哥城堡,城市東南有聖約翰古堡,城內馬六甲河畔的教堂鐘樓建於1753年。荷蘭式建築的馬六甲博物院具有 150餘年的歷史。城北10公裏有海濱度假勝地。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也頗具規模。
     (徐成竜)
    
英文解釋
  1. n.:  malacca
  2. lat.:  Melaka
相關詞
蘇丹歷史地理馬來西亞度假村中國南海軍事
包含詞
馬六甲市馬六甲州馬六甲河
馬六甲傳馬六甲街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王朝馬六甲王國馬六甲芋蠃
馬六甲芯板馬六甲語族馬六甲蘇丹
馬六甲市區馬六甲傳奇馬六甲蒲桃
馬六甲緋鯉馬六甲素丹國馬六甲唐人街
馬六甲動物園馬六甲彈塗魚馬六甲培風中學
英荷爭奪馬六甲馬六甲安溪會館馬六甲蘇丹王朝
用馬六甲白藤做的馬六甲聖保羅大教堂
分類詳情
馬六甲亞羅牙也野新格勒邦伯沙島
丹絨格林丹絨比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