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屬 : 中草藥 : 水果 > 香蕉
目錄
No. 1
  單子葉植物,芭蕉科。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球狀;地上假莖高大,由叢生葉鞘包疊而成。葉長橢圓形。漿果肉質,長柱形。成熟時果皮黃色。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果肉柔軟香甜,可生食或加工成果醬、果酒。假莖可作飼料,纖維可編繩、造紙等。
xiāng jiāo xiāng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而大,有長柄,花淡黃色。果實長形,稍彎,味香甜。産在熱帶或亞熱帶地方。也叫“甘蕉”
No. 3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大,花淡黃色,有長柄。果實長形,稍彎,味香甜。産在熱帶或亞熱帶地方。
No. 4
  這種植物的果實。也叫甘蕉。
簡介
  banana; [馬來語] pisang: 一串香蕉 a hand of bananas◇香蕉插孔 [電學] banana jack; 香蕉插頭 [電學] banana plug; split plug; banana pin; 香蕉水 [化學] banana oil
  【學名】musa spp.
  【別名】甘蕉
  【科屬】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 (musa)
  【特性與特徵】多年生常緑大型草本單子葉植物,無主根。葉片長圓形,亮緑色。穗狀花序下垂。果序由7~8段至數十段的果束組成。果黃緑色,長圓形,微彎,略具3棱,無種子。花期為夏秋。喜高溫多濕,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宜為24~32℃,不宜低於15.5℃。最適年降雨量1800~2500mm且雨量分佈均勻。對土壤要求較嚴,以粘粒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衝積土壤或腐殖質壤土為適宜。
  【作用】香蕉營養豐富,鮮果肉質軟滑、香甜可口,是廣受歡迎的熱帶水果。鮮果可作糧食、蔬菜外,還可加工澱粉、罐頭、果醬、果泥、蕉幹、炸蕉片、釀酒等;蕉稈可製紙、繩,莖、葉、果皮作牲畜飼料及肥料,乳汁可作染色劑。
分佈區域
  我國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國傢之一,目前國外主栽的香蕉品種大多由我國傳去。香蕉分佈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傢有130個,以中美洲産量最多,其次是亞洲。我國香蕉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和海南,貴州、四川、重慶也有少量栽培。廣東以湛江、茂名、中山、東莞、廣州、潮州為主産區;廣西以靈山、浦北、玉林、南寧、欽州為主産區,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長泰、詔安、華安、雲霄、竜海、廈門、南安、莆田和仙遊等縣(市、區),臺灣的香蕉以高雄、屏東為主栽區,其次是臺中和臺東等地。
栽培意義
  香蕉果實香甜味美,富含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20剋、蛋白質1.23剋、脂肪0.66剋、粗纖維0.9剋、無機????0.7剋,水分占70%,並含有維生素a原(鬍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u等多種維生素,此外,還有人體所需要的鈣、磷和鐵等礦物質。
  香蕉果實除作水果外,非洲、亞洲、美洲熱帶地區也作為糧食。香蕉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加工製品和提取香精原料;香蕉植株具有高的藥用價值:果實性寒,能滑大腸、通便,潤肺;莖、葉可利尿,能治水腫、腳氣;根搗碎後可治瘡毒、結熱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新鮮的幹莖、吸芽和雄芽也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粉碎後可作豬飼料。假莖的纖維可製繩索、麻袋和造紙。總之,香蕉作為水果、糧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對於南方農村起着脫貧致富的作用。
栽培特點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單子葉植物,其地下莖為粗大的球莖,根、莖、葉、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長出。
  香蕉喜高溫多濕,通常生長溫度20~35℃,最適溫度24~32℃,各器官的臨界溫度為葉片10~12℃,果實13℃,根13~15℃。年均溫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佈區,少數分佈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葉面積大,蒸騰量大,故需水量也大。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適宜,至少不得少於50毫米。香蕉要求充足的陽光,但不能太猛烈。有文獻報道:光強度從2000勒剋司增至10000勒剋司時,光合作用迅速增強,但從10000~30000勒剋司的光強度下,光合效率增加緩慢。光照差果實的光澤、風味差。香蕉無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條須根,10~30釐米土層是根係的主要分佈層,香蕉株高大,根係淺,對風敏感,易遭臺風和強風危害。據觀察當風速達25~30千米/小時時,可使葉片嚴重撕裂,風速40~65千米/小時,常使假莖折斷,風速100千米/小時,可使蕉園全毀。香蕉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衝積土或腐殖質壤土最適;ph值4.5~7.8都可種植,但以ph值6.0以上為最宜。
  香蕉采用無性繁殖,種苗有吸芽苗和組培苗。①吸芽苗有褸衣芽(立鼕前抽生的吸芽,披鱗劍葉,過鼕後部分鱗葉枯死如褸衣,故名)、紅筍(春暖後抽生的吸芽,葉鞘紅色,故名)和隔山飛(由收穫後較久的舊蕉頭抽出的吸芽,又稱水芽)3種,以褸衣芽苗為優。②組培苗生長整齊,以葉齡6~10片葉時種植為宜。組培苗易産生變異,生長較弱,抗逆性差,生長初期應精心管理。
  春夏蕉(反季節蕉)、正造蕉、大蕉、粉蕉、竜牙蕉、組培苗蕉(試管苗)優質豐産技術因季節、品種不同,優質豐産的栽培技術也不同。
  香蕉的病害有:香蕉束頂病,是世界性的嚴重病毒病,防治方法常采用:提高抗病、抗蚜力和滅蚜,種植無病苗,挖除病株和輪作。另外,有60多種蚜蟲傳播香蕉花葉心腐病、病毒病。此外香蕉還有葉斑病、香蕉黑心病、香蕉巴拿馬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冠腐病和香蕉根綫蟲病等。香蕉蟲害主要有香蕉象甲、香蕉麥葉蟲、香蕉交脈蚜和香蕉花薊馬等。
香蕉的種類和品種
  香蕉的兩個原始野生種是尖葉蕉和長梗蕉,香蕉品種是由這兩個野生種的種內或種間雜交後代進化而來。
  五、采收、加工及市場
  1.采收期
  香蕉采收期的長短受不同地區、季節、氣候好壞、品種、肥水、管理水平、銷售點遠近以及相應的不同技術措施等因素所决定。
  (1)香蕉采收熟度標準
  香蕉采收熟度又稱肉度、飽滿度。香蕉抽蕾後,經一定時期發育,果指增長增粗到一定程度時,果實棱角從明顯變成不明顯,果皮從深緑變為淡緑,這時標志着蕉果已趨於成熟,可進行采收。用什麽標準和方法測定香蕉青果成熟度,世界至今仍未有統一,現簡介幾種采收熟度標準。
  ①記錄果實發育日數法。此法必須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香蕉生長發育季節和不同品種、不同立地條件與管理水平,掌握多年積纍下來的香蕉果實發育規律,即到達果實收穫所需要時間。例如,廣東沿海地區,中等立地條件與管理水平,斷蕾至收穫需要日數,春夏蕉110~133天,正造蕉80~100天,新花尾(乙水鉈)的果實發育最短,衹需67天。立地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要比差的早收7~30大。我國有些蕉農用小刀在已斷蕾的果軸下方刻上日期或挂上寫着日期的小牌,而菲律賓、澳大利亞則用不同色帶綁紮在果軸上作標記。
  ②測量果徑法。在中美洲用卡尺對第二梳外排中間一個果測量果徑,以直徑為3.37釐米(或周徑l00毫米)為最佳采收標準。
  ③目測果棱、果色法。果實發育初期棱角明顯,果面凹陷,隨着發育成熟,果棱逐漸減退為不明顯至幾乎無棱,果面從凹陷伸展或平面至隆起,而果色在發育前期呈深緑,隨着成熟度提高,逐漸轉淺至帶黃白色。據觀察,當不足七成肉度時,果棱明顯至較明顯,果面凹至平,果色濃緑;達七成至八成肉度時,果棱較不明顯,果身較圓滿,果色褪至淺緑;九成至十成肉度時,果棱不明顯至幾乎無棱,果身圓滿至近圓形,果皮轉黃緑色。我國多沿用此法。
  ④測定皮肉比率法。果實在成長初期,果皮比果肉重,隨着果實成長,果肉比果皮重,果實愈接近成熟,果皮愈薄,果肉愈厚,因此,通過測定皮肉比率可確定其成熟度。此法在中美洲多采用,規定果肉為果皮重量的1.5倍時(即可食比例為60%)是出口蕉最佳肉度,為出口采收適期。
  
   (2)香蕉采收適期
  香蕉采收適期不但取决於香蕉貯運時間的長短,取决於果實成熟季節,還取决於栽培要求和蕉價。需要貯藏較長時間(1個月以上)或遠運至北方而夏秋高溫又沒有冷藏設備或銷國外需7~20天才運到口岸的,必須早采收,以七成至七成半肉度為宜。低於七成肉度的,果實雖更耐貯運,中途黃熟蕉很少,但肉少皮厚,可食部分少,影響果實品質,故不宜采用肉度過低的果實貯運。需要近銷(地銷)、衹需1~2天運到的,則可遲采收,以八成半至九成半肉度為適宜。夏季的大領蕉,可長至九成肉度以上,但春季的古釘蕉,衹能長至七八成。當要促芽(後代)生長時則需砍瘦蕉(低肉度),當要牽製芽(後代)生長時則需砍肥蕉(高肉度)。有時為了取得好價錢,也可提早或延遲采收期。
  2.采收
  采收前先將防風的蕉繩解開,如有妨礙收蕉的蕉柱應把它拔掉。莖幹較矮的,可直接用蕉刀砍下果穗。莖幹較高的,則先在莖中部砍1~2刀,至上部莖葉慢慢下垂時,一手伸入果穗中部抓緊果穗軸,另一手用刀將果穗砍下來;也可兩人配合,一人先把假莖砍斜,再把果軸砍斷,另一人及時將果穗置於有軟墊的肩膀上托起。砍下的果穗用繩子綁好,兩穗一擔,挑到收購站或加工場。在采收過程中,千萬註意防止機械傷。不論采收還是運輸,果穗都不能碰、擦傷,也不能堆疊在一起壓傷。在放置果穗時,應用海綿墊鋪地或鋪墻邊。一般采收宜在上午進行,采後果實不能曝曬太陽。此外,收蕉前10天不宜灌水,采後最好及時落梳、洗果、保鮮、包裝好。
  3. 青香蕉在銷售地需用用乙烯利在16~24℃的條件下催熟後才能應市。
  4. 香蕉既可作水果鮮食,又可作為主食。其加工製品衆多,如香蕉脆片、香蕉粉、香蕉泥、香蕉果醬、香蕉軟糖、香蕉汁等都是香蕉的加工製品。香蕉脆片簡便易加工;香蕉泥可進一步作為加工色、香、味俱佳的香蕉冰棒、香蕉冰淇淋、香蕉布丁等。
  香蕉是我國重要的南方水果。近十多年來發展較快。1999年全國香蕉面積和産量分別達到303.99萬畝、419.42萬噸。世界香蕉年産量5900萬噸左右,人平占有量接近10公斤,我國年産量占世界香蕉産量的7.1%,全國人平占有量約3.4公斤。
香蕉皮發黑的原因
  在熱帶,香蕉樹到處可見,蕉葉婆娑,碧緑一片。
  樹上的香蕉還緑,還硬,人們就把它摘下來啦——要是等到它變黃、變軟,那運輸起來就麻煩了,摘下以後,過了些時候,香蕉自然會由緑變黃。
  俗語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你把柳枝從柳樹上攀下來時,枝上的細胞並沒有死,插到地上,它會生根發芽。同樣的,在摘下來的緑香蕉中,它的細胞仍然活着。這些細胞,會分泌出各種酵素。
  在香蕉的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緑素與葉黃素。香蕉沒成熟時,葉緑素掩蓋住了葉黃素的黃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緑色的。待放了些時候,細胞中分泌的酵素與葉緑素發生化學變化,破壞了葉緑素,緑色消失。這樣,葉黃素的黃色便顯示出來了,香蕉也就換上了一件黃色的新裝。
  秋天,落葉由緑變黃,也是這個道理。
  香蕉挨了凍,或者皮被碰傷,碰破時,常常會出現黑色的斑點,看去象塊金錢豹的皮。這卻又是另一場化學變化。原來,香蕉表皮細胞中,還含有一種氧化酵素。平時,它被細胞膜嚴密地包裹着,不與空氣接觸,正如你夏天躺在蚊帳裏一樣,不受蚊子的打擾。但是,一旦受凍、碰傷,細胞膜破了,那氧化酵素就流出來了,與空氣中氧氣發生氧化作用,結果生成一種黑色復雜的産物。
  梨子、橄欖之類碰傷發黑,也是這個道理。
香蕉的常見病害
  香蕉束頂病
  發病特徵:
  香蕉束頂病俗稱蕉公、蝦蕉、蔥蕉,該病是嚴重的世界性的病毒病。我國各蕉區均有發生,以舊蕉區較嚴重。香蕉束頂病的典型病癥是新葉越抽越小,並且成束,故稱束頂病,發病後期植株矮縮。病葉較直立狹小,硬脆易斷,葉邊緣明顯失緑,後變枯焦。葉柄或中肋基部出現深緑色的條紋,俗稱“青筋”,這是區別其他原因造成叢葉的主要特徵。病住一般生長緩慢,矮化,不抽蕾結果。抽蕾時纔發病的植株抽出的蕉蕾其果實畸形細小,果無甜味,無經濟價值。病株根尖變紫色,無光澤,大部分根係腐爛或變紫色,不發新根病株最後枯死。
  發病規律:
  香蕉束頂病的病原是香蕉束頂病毒,該病毒是一個直徑是18毫微米的等徑病毒。該病毒主要靠香蕉交脈蚜蟲傳播。香蕉束頂病在香蕉各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一般3-5月份為盛發期。危害程度取决於蕉園中的病株數量及蕉蚜的密度和發生情況,正常上年鼕季冷害嚴重時次年3-5月發病較嚴重。此外,一般香蕉發病較多,大蕉、粉蕉、竜牙蕉發病較少。
  防治方法:
  (1) 選擇通風的園地,采用合理的種植方法和密度,加強肥水管理。不同種間容易導致蚜蟲滋生的蔬菜,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 采用無病組培苗作為種苗。蕉苗假植期間做好防蚜蟲的有關措施
  (3) 噴藥殺滅蚜蟲,尤其在9-4月份和9-11月份要加強對蚜蟲的防治。
  (4) 及時清除病株,切斷傳播源。有蚜蟲的病株應先噴藥殺死蚜蟲,然後挖除病株,並將病穴土扒開曬幹,填入新土,加入50-100剋呋喃丹混勻後再補種新苗。
  (5) 發病高的蕉地最好與水稻等水田作物輪作,可大量降低次年的束頂病發病率。
  香蕉黃葉病
  發病癥狀:
  發病蕉株的下方老葉葉緣首先黃化,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麯下垂,最後枯萎,上方幼葉亦逐漸發黃,最後導致整個蕉株枯萎死亡,有時病株假莖外圍的葉鞘自基部發生縱裂。
  縱切病株的假莖或塊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呈現褐變的現象,在發病後期,黃褐色的維管束組織上下貫穿呈長條形。有時病菌會從母株塊莖穿過與吸芽相連部位而侵入吸芽。
  發病規律:
  黃葉病是真菌病害,其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及其變種,病原菌在病株組織內可産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其存活期可連數年之久。一般而言,在酸性砂質地較易發生,又排水不良及傷根情況下可促進本病發生。本病病原菌有四個生理小種,引起臺蕉(北蕉、仙人蕉)黃葉病者為第四生理小種,引起呂宋蕉(芭蕉)黃葉病者屬第一生理小種。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現外部病徵,潛伏期可長達5~6個月,本省南部蕉園種植期在3~5月,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後纔開始出現外部病徵。本病為土壤性傳播病害,病原菌可經病苗病土及流水傳播,有時病菌會從母株塊莖穿過吸芽相連部位而侵入吸芽。病原菌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亦可在莎草、香附子等天間雜草根部存活。
  防治方法:
  (1) 輕微至中度黃葉病園種植耐病品種。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園為佳。排水不良及砂質酸性土壤,不宜種植。
  (2) 發病率超過10%以上的蕉園,宜轉種其他作物。經廢耕或轉作水稻2年以上的病園,如果再想種香蕉的話,蕉苗應該取自無病區。病園與旱作輪作為佳。
  (3) 發病率低於10%以下的蕉園,如果再種植香蕉時,應做病株處理。發病株以除草劑裝於壓力式噴霧器桶內,噴頭裝上註射針,每株註射5孔。一星期後病株葉片急速幹枯,兩個月後葉片和假莖完全幹枯,即可引火燒毀。病穴殘留有部分塊莖組織尚未腐爛,亦可挖出切碎,連同假莖一並燒毀。
  (4) 目前,對該病菌還沒有特效的防治藥物。現大多數采用防治真菌病害鐮刀菌類的藥物,像日邦剋菌、農土斯、菌根消、復活一號等效果都不錯。
  香蕉灰紋病
  發病特徵:
  香蕉灰紋病又稱香蕉暗雙孢黴葉斑病,在我國香蕉産區均有發生。該病主要發生在葉片、葉鞘上。葉片受害多從葉緣開始,病斑呈橢圓形或沿葉緣呈不規則形,暗褐色或灰褐色。新病斑周圍呈水漬狀,後逐漸擴展為中央淺褐色,具輪紋、斑邊深褐色的橢圓形斑,斑外緣有明顯的橙黃暈圈。葉背的病部上常長出灰褐色黴狀物。病菌沿葉緣氣孔侵入時,初期葉邊緣出現水漬狀、暗褐色、半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後期沿葉緣聯合為平行於葉中脈的褐色、波浪環紋壞死帶,秋季後病斑由褐色轉為灰白色,質脆。
  發病規律:
  病原為香蕉暗雙孢黴。該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初侵染源為病株殘體,春季開始發病,高溫多雨的夏季為病害盛發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從葉緣氣孔侵入,在雨季該病發生後迅速嚮中脈擴展。在大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如煙塵、s02等),該病加重。幹旱季節不易發病。香蕉比大蕉、粉蕉易感病,偏施氮肥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
  (1) 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排灌,及時摘除病葉。
  (2) 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園的病葉、枯葉並燒毀,減少初侵染源。在香蕉生長期最好每月清除病葉一次。
  (3) 控製種植密度。多施鉀肥磷肥,不偏施氮肥;雨季及時排水,降低蕉園小環境的濕度。
  (4) 噴藥防治。香蕉産區應於4、5、6月各噴1次1:0.8~1:100少量式波爾多液,每畝150~200升,此外,45%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50%的萬黴強敵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香蕉冠腐病
  發病癥狀:
  采後的香蕉密封包裝,在25-30℃下貯藏7—10天,蕉梳切口處出現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含大量大、小分生孢子,造成軸腐,進而嚮果柄擴展,病部暗褐色,前緣水漬狀,指果脫落;20一25天後果身發病,果皮爆裂,覆蓋許多白色菌絲體及分生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轉黃。青果外軟而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澱粉味感,一旦發病,擴展極為迅速。
  發病規律:
  該病是由鐮刀菌引起,有半裸鐮孢、串珠鐮孢、亞粘團串珠鐮孢及霜孢鐮孢等4種。4種菌均由機械傷口侵染,用聚乙烯包裝儲運或運輸車廂高溫高濕,極易發病。
  1、各種機械傷是病菌侵入的前提。
  2、高溫高濕使病情迅速發展。
  3、青蕉若密封在薄膜袋內,因果實的呼吸作用,袋內二氧化碳濃度日益增高,甚至出現中毒,有利於鐮刀菌的侵染危害。
  有效防治香蕉采後貯藏期炭疽病、冠腐病。
香蕉的食用價值
  從營養角度看,香蕉是澱粉質豐富的有益水果,而從中醫學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泄瀉者卻不宜。凡事總有合理解釋,香蕉性寒,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痔瘡出血者、因燥熱而致胎動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不過,正因為香蕉性寒,體質偏於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脹)、虛寒(泄瀉、易暈)、腎炎(也屬虛寒)、懷孕期腳腫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經過蒸煮,寒性減退後纔可進食。至於寒咳本不應吃香蕉,但將香蕉蒸熟再吃,則可接受。
  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為食療。近代醫學建議,用香蕉可治高血壓,因它含鉀量豐富,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並促進細胞及組織生長。用香蕉可治療便秘,因它能促進腸胃蠕動。最有趣的,莫過於德國研究人員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鬱和情緒不安,因它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化學物質。
  總之,身體燥熱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選吃大蕉(通便力更強)、皇帝蕉等其它品種。
香蕉對身體的幾大奇效
  香蕉是熱帶水果中的“平民”,價格便宜又香甜可口,是百姓水果盤中的“常客”,香蕉還有哪些功效你瞭解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營養師的說法。
  運動場上,特別是一些“耗時”的體育競賽,如網球賽等,時而看到選手在小休時,剝香蕉來吃,是為填飽肚子,還是補充精力?
  運動時,不適合吃太飽,半途吃香蕉,主要目的是補足身體迅速流失的能量。
  營養師說,足球、網球運動員喜歡在上場前吃香蕉,這有助於臨場表現。從營養的角度來分析,香蕉的糖分可迅速轉化為葡萄糖,立刻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快速的能量來源。
  香蕉屬於高鉀食品,鉀離子可強化肌力及肌耐力,因此特別受運動員的喜愛。
  香蕉有助降低血壓
  營養師說,鉀對人體的鈉具有抑製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壓,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每天吃兩條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壓。
  很多母親喜歡在孩子便秘時,給孩子吃香蕉,這也絶對正確。營養師說,香蕉內含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就是果膠,可幫助消化,調整腸胃機能。
  香蕉對失眠或情緒緊張者也有療效,因為香蕉包含的蛋白質中,帶有氨基酸,具有安撫神經的效果,因此在睡前吃點香蕉,多少可起一些鎮靜作用。
  並非人人適宜吃
  香蕉營養價值高,但是並非人人適宜吃。營養師說,香蕉含鉀高,患有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者,都不適合多吃,建議這些病人如果每天吃香蕉的話,以半條為限。此外,香蕉糖分高,一條香蕉約含120卡路裏熱量(相等於半碗白飯),患糖尿病者也必須多註意吸取的分量不能多。
香蕉的保健食譜
  1.香蕉粥 新鮮香蕉250g,冰糖、粳米各100g。先將香蕉去皮,切成了狀;粳米淘洗幹淨,以清水浸泡120分鐘後撈出瀝幹;將鍋放火上,倒入 1000ml清水,加入粳米,用旺火煮沸,再加入香蕉丁、冰糖,改用小火熬30分鐘即成。本粥具有養胃止渴,滑腸通便,潤肺止咳之功效。適宜於津傷煩渴,腸燥便秘,痔瘡出血,咳嗽日久及習慣性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患者食用。
  2. 香蕉橘子汁 新鮮香蕉、橘子各100g,蜂蜜30ml。先將香蕉去皮並搗爛成泥,橘子洗淨搗爛取汁;將橘子汁混入香蕉泥中,再加入蜂蜜並調勻即可飲用。每日2次,連服數日。本汁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咳化痰之功效。
  3.油炸香蕉香蕉1000g,花生油1000ml,豆沙餡125g,雞蛋清150ml,白糖150g,京糕100g。先將香蕉去皮,切成長方形片,京糕碾成泥備用;香蕉片鋪平,用京糕泥抹勻香蕉片的三分之一,並在上面蓋一片香蕉片,抹上一層豆沙餡,再蓋上一層香蕉片,然後用手將其輕輕壓實,即成香蕉夾;雞蛋清放入碗內,用筷子沿一個方向不斷攪動成泡沫狀,再加人澱粉拌成蛋清糊;將鍋置火上,加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後,把香蕉夾放入蛋清糊中挂糊,投入鍋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擺入盤內,撒上白糖即成。本食具有健脾胃,潤腸燥的功效。適宜於脾胃虛弱,飲食食減少,腸燥便秘,痔瘡出血等病癥。高血壓、動脈硬化癥患者食用亦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4.香蕉煎餅 把適量面粉、水、發酵粉、冰糖、香蕉泥拌勻,攪成面糊放置15分鐘,平底鍋抹少許油燒熱,攤入面糊,煎至兩面熟透即可。
  5.香蕉西瓜汁 香蕉、西瓜去皮、切小塊,放入果汁機中,加入適量水和檸檬汁攪拌成汁即可。
中醫的角度香蕉的價值
  林立行中醫師說,香蕉性寒味甘,遠古書籍中早有記載其營養價值,功效包括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潤肺止咳、降低血壓和滋補作用等,屬於優質水果,真正價廉物美。
  不過,香蕉性質偏寒,胃痛腹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介紹幾種吃蕉“古法”
  根據古籍,他也特別介紹幾種吃蕉“古法”,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倒是相當“新鮮”的:
  *將兩條香蕉連皮放在火上烤,然後趁熱吃,可改善痔瘡及便血;
  *手足因寒冷出現皸裂現象,可將香蕉皮內面擦拭患處,連續幾天後,可使皮膚滑潤起來;
  *對肺燥、幹咳無痰、口鼻乾燥的人,可用3條香蕉去皮切段,加冰糖和一碗清水,隔水燉一小時,然後連渣吃下,可滋潤祛燥。
  營養師陳琪說,香蕉容易因碰撞擠壓受損發黑,在室溫下很容易滋生細菌,最好丟棄。此外,老人傢吃香蕉時,不要狼吞虎咽,免得被噎着。
香蕉護膚新功用
  香蕉面霜
  在外活動,皮膚難免會受到塵埃、冷風、紫外綫等刺激,變得乾燥、喑啞,無形中加速衰老。與其花費大量金錢去買護膚品,不如用幾元錢買把香蕉diy來護膚吧!
  材料:香蕉1根;牛奶2勺;濃茶2勺
  做法:
  1、先將香蕉搗爛。
  2、分別加入牛奶和濃茶。
  3、慢慢將混合物調勻至糊狀。
  用法:
  1、首先用清水清潔臉部
  2、然後把香蕉糊塗在臉上,待10至15分鐘後,用溫水洗淨。
  秘訣:
  1、濃茶要待冷卻後才能使用。
  2、用奶油代替牛奶效果更佳。
  3、想更省時可用攪拌器把香蕉攪爛。
  香蕉面膜
  若你擁有幹性皮膚,每到鼕春時一定會非常煩惱。你衹需按以下招數每星期作兩次banana mask,就能給它適當的滋潤,改善乾燥的皮膚。
  材料:香蕉1根;橄欖油3勺
  做法:
  1、先把香蕉搗成半糊狀。
  2、加入橄欖油。
  3、將兩者攪勻成糊狀。
  用法:將香蕉糊敷在臉上,避開眼睛及嘴唇四周,待15分鐘後用溫水洗掉。
  秘訣:
  1、用蜜桃代替香蕉,亦同樣能滋潤乾燥肌膚。
  2、由於香蕉剝皮後會氧化變黑,養分會流失,因此製作面膜的時間不宜太久。
  香蕉,畏寒體弱和胃虛的人不宜多吃,因為香蕉在胃腸中消化得很慢,對膽囊不好。
No. 18
  香蕉
  (《綱目拾遺》)
  【異名】蕉子(《桂海虞衡志》),蕉果(《本草求原》)。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
  【植物形態】甘蕉(《南方草木狀》)
  多年生草本,高3~7米,具匐枝。莖直立,由粗厚的葉鞘包圍而成假莖。葉直立或稍上舉,長圓形,長1.5~3米,寬40~60釐米;中脈明顯,側脈平行;葉柄長30釐米以上。穗狀花序下垂,長60~130釐米;苞片佛焰苞狀,紫紅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釺形,長15~30釐米以上,脫落;花單性,花束基部為雌花、上部為雄花,雄花脫落;萼黃白色,長4~5釐米;花瓣卵形,長約為萼之半。果序由7~8段至數十段的果束組成;漿果肉質,長圓形,長10~20釐米,有三鈍棱,熟時黃色,無種子。花期夏,秋間。
  多為栽培。分佈廣西、廣東、雲南、福建、臺灣、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莖(甘蕉根)、果皮(大蕉皮)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季采收。
  【化學成分】果實含澱粉0.5%,蛋白質1.3%,脂肪0.6%,糖分11%,灰分1%,維生素A、B、C、E等。並含少量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二羥基苯乙胺。葉含少量鞣質及纖維素11.55%。
  【藥理作用】果肉中含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及二羥基苯乙胺甚多,日本所産者,含5-羥色胺在10~15微剋/剋據測定,烏幹達所産之香蕉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為2微剋/剋,5-羥色胺為16.2微剋/剋。每日食入5-羥色胺10毫剋對胃腸功能並無障礙,但如食入過多,可能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在測定尿中吲哚或兒茶酚胺時,不應吃香蕉。未成熟的香蕉肉對豚鼠的保泰鬆誘發性胃潰瘍,有預防(同時服用)或治療(服保泰鬆後15天再服香蕉肉)作用;對強製性不動所誘發的大鼠胃潰瘍也有保護作用,但對強的鬆誘發者則無效。這種保護作用可能是由於其中所含的5-羥色胺使胃酸降低,以及香蕉肉緩和刺激的原故,它無抗膽鹼作用,也無中樞抑製作用。芭蕉樹葉及莖幹的液汁(含5-羥色胺,但不含Dopa或去甲腎上腺素)能收縮離體豚鼠回腸及大鼠十二指腸,並升高犬及大鼠的血壓,這些作用可被阿托品及妥拉唑啉所拮抗。幹葉、莖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製真菌、細菌的作用。抗真菌物質可能是Musarin。
  【性味】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冷。"
  ②《綱目》:"甘,大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寒,微澀。"
  【功用主治】清熱,潤腸,解毒。治熱病煩渴,便秘,痔血。
  ①《日用本草》:"生食破血,合金瘡,解酒毒;幹者解肌熱煩渴。"
  ②《綱目》:"除小兒客熱。'
  ③《本草求原》:"止渴潤肺解灑,清脾滑腸;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瀉止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或燉熟食。
  【選方】治痔及便後血:香蕉二個,不去皮,燉熱,連皮食之。(《嶺南採藥錄》)
簡介
  漢語名:香蕉
  英文名: banana;
  拉丁學名:Musa paradisiaca
  馬來語:pisang
  別名: 甘蕉、芎蕉
  科 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薑目 Zingiberales
  科: 芭蕉科 Musaceae
  屬: 芭蕉屬 Musa
  香蕉、菠蘿、竜眼和荔枝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呎)的假桿;葉長圓形至橢圓形,有的長達3~3.5公尺(10~11.5呎),寬65公分(26吋),10~20枚簇生莖頂。穗狀花序大,由假桿頂端抽出,花多數,淡黃色;果序彎垂,結果10~20串,約50~150個。植株結果後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破土而出的較弱根出條被修剪去除,留下較強壯的生長成能結果的植株。栽培品種數百個,世界各地因同品種異名而出現一些混亂。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也許最重要的種類就是普通香蕉(M. sapientum, 聖者香蕉),該種有多個品種,最常種的是「大米歇爾」 (Gros Michel)。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就見過香蕉。發現美洲後,香蕉從加那利群島引入新大陸,先在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栽培,不久擴展到其他島嶼和大陸。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在許多地區成為主食。19世紀香蕉出現於美國的市場上。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裏生長旺盛。在類似牙買加南部的半幹旱地區灌溉栽培也已成功。可用吸根和假鱗莖分株栽培;第一次收穫需10~15個月,之後幾乎連續采收。
  香蕉---層層開花,層層結果. 需要頻繁修剪以除去生長過多的新株,預防植株的擁擠。商業上理想的香蕉每束至少9串,重22~65公斤(49~143磅)。1公頃土地年産300多束,成熟果實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22%,主要是糖分;含豐富的鉀及維生素A、C,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含水分75%。香蕉可鮮食,也可炸食或搗碎做餡餅或布丁。也可用於鬆餅、糕點、面包的調味。
  大蕉是烹食品種,與其他香蕉不同之處是成熟果主要含澱粉而不甜,在熱帶廣泛栽培食用並外銷於大城市。美國進口香蕉最多,其次是英國及西歐國傢。香蕉一般不到成熟就采收,即使在産地銷售也是如此。供出口的香蕉,采收前的成熟度取决於市場的距離和運輸方式。運達後用乙烯催熟。出口國與北美和歐洲的消費地之間有專用冷藏船運輸。
  世界主要生産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巴拿馬、多米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Guadeloupe)、牙買加和馬提尼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非洲的加那利群島、埃塞俄比亞、喀麥隆、幾內亞和尼日利亞,中國的臺灣島、海南島。
原料介紹
  香蕉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原産亞洲東南部,我國 海南、臺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也均有栽培,以臺灣、廣東最多。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經處理脫澀後,洗淨鮮用。我國栽培的有甘蕉,粉蕉兩個品種。甘蕉果形短而稍圓,粉蕉果形小而微彎。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還可製作多種加工品。
  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鬱而稱它為“快樂水果”,而且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鐘愛的減肥佳果。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傳說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香蕉營養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是相當好的營養食品.
香蕉的品種和分類
  香蕉的品種
  在4種類型的香蕉中,作為香蕉的主栽品種都不少。有人統計,全世界香蕉品種約有300多個,我國臺灣省有80個,大陸諸省區有30餘個。我國以栽培香牙蕉類為最普遍,也有小面積栽培大蕉、粉蕉和竜牙蕉。
  1.大種高把 大種高把香蕉屬高幹型香牙蕉,又稱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稱高種天寶蕉,為廣東省東莞市的優良品種。植株高大健壯,假莖高260~360釐米,假莖莖部周長85~95釐米;葉片長大,葉鞘距較疏,葉背主脈披白粉;果穗長75~85釐米,果梳數9~11梳,果指長19.5~20釐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況下單株正造産量為20~25千克,最高可達60千克。該品種産量高、品質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較強,受寒害後恢復生長快,但易受風害。
  2.高腳頓地雷 高腳頓地雷屬高幹型香牙蕉,為廣東省高州市優良品種之一。植株最高大,假莖高300~400釐米,周長70~80釐米,假莖下粗上細明顯;葉片窄長,葉柄細長,葉色淡黃緑色,葉鞘距疏;果穗中等長大,果梳及果指數均較少但單果長且重;果指長20~24釐米,單果重150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為20%~22%,品質中等;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産量達25~30千克,高産者可達70千克。該品種果形長大、産量高,品質也較好,但對肥、水、溫的要求較高,在珠江三角洲經濟性狀表現不甚理想,抗風能力極差、受霜凍後恢復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頂病。
  3.齊尾 齊尾屬高幹型香牙蕉,主要分佈在廣東高州市,為高州市的優良品種。植株假幹高300~360釐米,莖周65~80釐米,莖幹上下較均勻,皮色淡緑;葉片較直立嚮上伸長,葉片窄長,葉柄較細長、葉鞘距疏、葉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後甚明顯,故名;正造果穗較長大,一般情況下果穗梳數及果數與高腳頓地雷相似。平均果穗梳數為8~10梳,果指長18~22釐米,單果重130~140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質中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單株産量可達25~30千克,最高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産量高,果指長,是出口及適於北運的品種之一,但抗風力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弱,要求水肥條件較高。該品種有高腳齊尾和矮腳齊尾兩個品係。
  4.河口高把香蕉 河口高把香蕉屬高幹型香牙蕉,為雲南河口縣主要栽培品種。植株高大、假莖高260~300釐米,梳形整齊、果指數較多,通常每果穗有果10梳,果指200多個,果指長15~21釐米;果實品質柔滑香甜。品質好;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産量為20~40千克,個別高産單株達50千克。該品種産量高,品質好十分適宜高溫多濕及肥水充足的地區栽種。
  5.仙人蕉 仙人蕉屬高幹型香牙蕉,是從臺灣省北蕉的突變中選育出來的,其綜合性狀極似北蕉,為臺灣省的主栽品種。植株瘦高,假莖高270~320釐米,葉片較北蕉稍長而寬、色較淡緑;果實含糖量高但品質較北蕉稍差,因果皮較厚。果實較耐貯運;株産優於北蕉;對束頂病的抵抗力強,適於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長15~30天,抗風能力也較差。
  此外,油蕉、雲南高腳蕉、廣西高型香蕉、波約(也稱臺灣青皮)、巴西蕉等均屬高幹型香牙蕉。
  6.矮腳頓地雷 矮腳頓地雷屬中幹型香牙蕉,為廣東高州市等地的主栽良種之一。植株假莖高250~280釐米,生勢粗壯,葉片長大,葉柄較短;果穗較長、梳距密。小果多而大,果指長18~22釐米,可溶性固形物20%~22%,品質和風味優於高腳頓地雷及齊尾,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産量為20~28千克,個別可達50千克。該品種産量穩定,適應性強,抗風力中等,耐寒力較強,遭霜凍後恢復較快。
  7.威廉斯 威廉斯屬中幹型香牙蕉,從澳大利亞引入。植株假於高250~280釐米、周長47~58釐米;葉片較長達175~193釐米,葉片稍直立生長;果穗長65~80釐米,梳形較好,果指排列緊密、果指直,梳數也較多為8~10梳。果數稍少;果指較長。果指為19~23釐米,品質中等。該品種果形商品性狀好,但抗風力較差,也較易感葉斑病。在我國各産區性狀表現不一,反映也不同。
  8.廣東香蕉2號(原63-1) 原名63-1,屬中幹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引入的越南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65釐米,葉片長203~213釐米,葉柄長38釐米,葉片稍短闊;果穗較長大為70~85釐米,果穗梳數及果指數較多,分別為10~11梳。165~210個,果指稍細長為18~23釐米,單果重125~145剋,全糖含量19.8%,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産量為22~32千克,抗風力較強近似矮幹香蕉,抗寒抗病中等,耐貯性中等,受凍後恢復生長較快。該品種豐産、果型好、品質較好、適應性強,適宜各地種植,但對水分、土壤要求較高。
  9.廣東香蕉1號 原名74-1,屬矮至中幹型香牙蕉,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於1974年從高州市的高州矮香蕉中芽變選育而成。植株假莖高200~240釐米,假莖粗壯。上下較均勻;葉長200釐米、葉柄長36釐米,葉片較短闊;果穗中等長大,穗長68~76.3釐米,果梳數較多為10~11梳,果數較多為190~208個,果指長17~22釐米,單果重100~130剋,全糖含量19.4%,品質中上;一般單株産量為18~27千克,抗風、抗寒、抗葉斑病較強,耐貯性中等。該品種豐産、穩産、抗逆能力強,受寒後恢復生長快,是十分適合在華南地區特別是沿海多臺風地區栽培的新品種。但在栽培上對土壤、肥水條件要求較高,要註意疏鬆土壤、適當排灌。
  此外,廣東大種矮把、東莞中把、中山牙蕉、臺灣的北蕉、雲南河口中把、廣西竜州中把等品種均屬中幹型香牙蕉。
  10.高州矮香蕉 高州矮香蕉屬矮幹型香牙蕉,是高州市地方品種之一。植株假莖矮而粗壯,假莖高150~170釐米;葉寬大、葉柄短、葉鞘距密;果槽短,果梳距密、果指數多、果型稍小、果指長16~20釐米,果實品質較優良;一般栽培情況下,單株産量13~18千克。最高可達28千克;抗風力強、抗寒力也強,受寒害後恢復較快,也較耐瘦瘠土壤,適於矮化密植栽培但産量低、果形小、抗束頂病能力弱。
  11.天寶蕉 天寶蕉屬矮幹型香牙蕉,又稱矮腳蕉、本地蕉、度蕉,原産福建省天寶地區,現為福建閩南地區主要栽培品種之一。假莖高160~180釐米,葉片長橢圓形,葉片基部為卵圓形,先端純平,葉柄粗短;果肉淺黃白色。肉質柔滑味甜、香味濃郁,品質甚佳;單株産量一般為10~15千克,抗風力強。該品種品質好、適宜密植、適應沿海地區栽種,為北運和外銷最佳品種之一,但耐寒力較差、抗病力弱、品種存在退化現象,在栽培中應予註意。
  12.廣西矮香蕉 廣西矮香蕉屬矮幹香牙蕉,又名浦北矮、白石水香蕉、𠔌平蕉等,為廣西主栽香蕉品種。據劉榮光報道:廣西矮香蕉植株假莖高150~175釐米、周長46~55釐米,葉長140~161釐米,葉寬65~78釐米,葉幅275~310釐米;果穗長50~56釐米,果梳9~12梳,果指數135~183個,果指長16.2~19.2釐米,品質上乘;單株産量一般為11~20千克,抗風和抗病能力強但果指較小。
  此外,廣西的那竜香蕉、雲南紅河矮蕉、從墨西哥引進的墨西哥香蕉等均屬矮於香牙蕉。
  13.畦頭大蕉 畦頭大蕉屬大蕉類型,為廣東新會的地方品種之一。據許林兵等報道:畦頭大蕉植株假莖高350~400釐米,莖周85~99釐米。上下大小一致,果梳及果指數多,果指畏11~13.5釐米;可溶性固形物24%~25%,品質與其他大蕉相同;單株産量一般為15~27千克,抗風性好但生育期較長。
  此外,廣東順德市的順德中把大蕉、廣西的牛角蕉、福建的柴蕉、四川的板蕉、雲南的飯蕉等均後大蕉類型。
  14.西貢蕉 西貢蕉屬粉蕉類型,又名粉沙蕉、米蕉、糯米蕉、蛋蕉,約在1932年從越南引入,為廣西南寧、竜州一帶的主栽品種,各産區均有引種。植株假莖高400~500釐米,葉柄極長達70釐米,葉色淡而有紅色斑紋。葉片背面密披蠟粉;果糟梳數多達14~18梳,果指數多,果形似竜牙蕉但較大,兩端漸尖、飽滿,果指長11~13.5釐米,果皮薄,皮色灰緑,成熟時為淡黃色且易變黑;果肉乳白色、肉質嫩滑味甚甜,可溶性固形物24%,最高達28%,香氣稍淡;一般情況下單株産量15~20千克,抗風、耐寒耐旱適應性強。該品種産量中等、品質優、抗逆性強但皮薄易裂、不耐貯運,又易感染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1982年從孟加拉引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孟加拉蕉、中山大粉蕉等均後粉蕉類型。
  15.美蕉 美蕉屬竜牙蕉類型,又名竜牙蕉或過山香蕉,為福建省的主栽品種。植株假莖高340~400釐米,色黃緑具少數褐色斑點;葉窄長,葉柄溝深;果形紋短而略彎。果指長13.0~16.5釐米、飽滿、兩端飩尖、果皮甚薄,成熟後皮色鮮黃美觀、無斑點;果肉乳白色,果肉組織結實、肉質柔滑而香甜,可溶性固形物23%~26%;單株産量一般15~20千克,耐寒。該品種産量一般,但品質好、適應性強、抗風力弱,易感巴拿馬枯萎病。
  此外, 1984年從雲南景洪引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雲南孟加拉等也屬竜牙蕉類型。
  香蕉的分類
  蕉類在植物學上屬於單子葉綱,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香蕉有兩個祖先,即尖葉蕉和長梗蕉。香蕉栽培種就是這兩個原始野生蕉種內或種間雜交後代進化而成的。香蕉是一個統稱,別名芎蕉(是因果指稍彎而得名),甘蕉(在古代已有此稱),芭蕉,農蕉。我國習慣上依據香蕉的莖、葉、花、果的形態區分為香蕉、大蕉、竜牙蕉與粉蕉。1955年西蒙氏提出了香蕉標分分類法,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果樹研究所等應用同工酶、染色體、果實性狀與植物學形態,對國傢果樹種質廣州香蕉圃保存種植的100多個品種品係進行分類,摸出了一些規律。
  西蒙氏分類法.
  西蒙氏分類法是用標分法以香蕉的15項性狀作為標準,然後用與尖蕉、長梗蕉逐項比較,按其異同分別標分,凡香蕉性狀與尖蕉同者,給予1分,與長梗蕉同者給予5分,性狀介乎尖蕉、長梗蕉兩者之間的,按其相同程度,分別給予2~4分,由得分多少來確定所受尖蕉與長梗蕉影響的大小,作為分類的依據(5)。
  5 香蕉標分分類法的形態表徵表
  分類標志尖葉蕉(簡稱M.A)長梗蕉(簡稱M.B)1.假莖色澤或深或淺着有褐斑或黑點邊不顯著或無2.葉柄槽緣直立或嚮外,下面具膜翼,不緊裹假莖邊緣嚮下,下部無葉翼,緊裹假莖3.果軸一般有茸毛或毛光滑無毛4.果梗短長5.胚珠每心室具兩行整齊胚珠每心室具四行不整齊胚珠6.苞片肩一般較高(苞片莖部至苞片最闊處之高與苞片高之比<0.28)一般較低而寬(比例>0.30)7.苞片捲麯程度苞片展開嚮外彎麯且嚮上捲苞片僅掀起,但不反捲8.苞片的形成披針形成長卵形寬卵形9.苞片尖端銳尖鈍尖10.苞片色澤外部紅、暗紫或黃色,內部粉紅、暗紫或褐色外部為明顯的褐紫色,內部為鮮豔的緋紅11.苞片褪色內部由上至下漸褪至黃色內部均勻褪色12.苞痕突起微突起13.雄花遊離瓣的形狀瓣尖下或多或少皺紋罕有皺紋14.雄花被瓣色澤乳白色
  或多或少有粉紅色15.柱頭色澤橙黃色,豔黃色奶油色、淺黃色或粉紅色
  註:Simmonds和Shepherd,1955年。
  根據表列的性狀標分,香蕉栽培種中標分15~23分的來源於尖葉蕉,標分26分或更多的為尖葉蕉與長梗蕉的雜交種。
生長環境
  1.溫度 分佈區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數20℃左右,香蕉要求高溫多濕,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宜為24-32℃,最低不宜低於l5. 5℃。香蕉怕低溫、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生長受抑製的臨界溫度10℃,降至5℃時葉片受冷害變黃,1-2℃葉片枯死。果實於12℃時即受冷害,催熟後果皮色澤灰黃,影響商品價值。
  2.土壤與水分 香蕉根群細嫩,對土壤的選擇較嚴,通氣不良結構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極不利於根係的發育,以粘特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士,尤以衝積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適宜。實踐證明,如土壤物理性狀不好,即使肥水供應十分充足,也難以促進香蕉正常生長。土壤pH值4. 5~7.5都適宜、以6. 0上為最好,因5.5以下土壤中鐮刀菌繁殖迅速而凋萎病易於侵害。????性環境香蕉雖不甚敏感,但土壤含可交換性鈉離子若超過300mg/L.時也不適宜。降雨量以每月平均100mm最為適宜,低於50mm即屬乾燥季節,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長、果指短、單産低。如蕉園積水或被淹,輕者葉片發黃、易誘發葉斑癇、産量大降,重者根群窒息腐爛以致植株死亡。
  3.風 香蕉葉片大、假莖質脆、根淺生,容易遭受風害。風速25-30km/h葉片撕爛、葉柄吹折,65km/h.假莖折斷或整株吹倒;100km/h能將整個蕉園摧毀。
栽培意義
  香蕉果實香甜味美,富含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20剋、蛋白質1.23剋、脂肪0.66剋、粗纖維0.9剋、無機????0.7剋,水分占70%,並含有維生素A原(鬍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U等多種維生素,此外,還有人體所需要的鈣、磷和鐵等礦物質。 其中香蕉含有相當多的鉀(一條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451mg的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香蕉也是一種天然的製酸劑。由於香蕉對消化、吸收相當良好,因此從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安心地食用,並補給均衡的營養。
  香蕉果實除作水果外,非洲、亞洲、美洲熱帶地區也作為糧食。香蕉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加工製品和提取香精原料;香蕉植株具有高的藥用價值:果實性寒,能滑大腸、通便,潤肺;莖、葉可利尿,能治水腫、腳氣;根搗碎後可治瘡毒、結熱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新鮮的幹莖、吸芽和雄芽也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粉碎後可作豬飼料。假莖的纖維可製繩索、麻袋和造紙。總之,香蕉作為水果、糧食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對於南方農村起着脫貧致富的作用。
栽培特點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單子葉植物,其地下莖為粗大的球莖,根、莖、葉、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長出。 正在結果的香蕉
  香蕉喜高溫多濕,通常生長溫度20~35℃,最適溫度24~32℃,各器官的臨界溫度為葉片10~12℃,果實13℃,根13~15℃。年均溫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佈區,少數分佈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葉面積大,蒸騰量大,故需水量也大。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適宜,至少不得少於50毫米。香蕉要求充足的陽光,但不能太猛烈。有文獻報道:光強度從2000勒剋司增至10000勒剋司時,光合作用迅速增強,但從10000~30000勒剋司的光強度下,光合效率增加緩慢。光照差果實的光澤、風味差。香蕉無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條須根,10~30釐米土層是根係的主要分佈層,香蕉株高大,根係淺,對風敏感,易遭臺風和強風危害。據觀察當風速達25~30千米/小時時,可使葉片嚴重撕裂,風速40~65千米/小時,常使假莖折斷,風速100千米/小時,可使蕉園全毀。香蕉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衝積土或腐殖質壤土最適;pH值4.5~7.8都可種植,但以pH值6.0以上為最宜。
  香蕉采用無性繁殖,種苗有吸芽苗和組培苗。①吸芽苗有褸衣芽(立鼕前抽生的吸芽,披鱗劍葉,過鼕後部分鱗葉枯死如褸衣,故名)、紅筍(春暖後抽生的吸芽,葉鞘紅色,故名)和隔山飛(由收穫後較久的舊蕉頭抽出的吸芽,又稱水芽)3種,以褸衣芽苗為優。②組培苗生長整齊,以葉齡6~10片葉時種植為宜。組培苗易産生變異,生長較弱,抗逆性差,生長初期應精心管理。
  春夏蕉(反季節蕉)、正造蕉、大蕉、粉蕉、竜牙蕉、組培苗蕉(試管苗)優質豐産技術因季節、品種不同,優質豐産的栽培技術也不同。
  香蕉的病害有:香蕉束頂病,是世界性的嚴重病毒病,防治方法常采用:提高抗病、抗蚜力和滅蚜,種植無病苗,挖除病株和輪作。另外,有60多種蚜蟲傳播香蕉花葉心腐病、病毒病。此外香蕉還有葉斑病、香蕉黑心病、香蕉巴拿馬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冠腐病和香蕉根綫蟲病等。香蕉蟲害主要有香蕉象甲、香蕉麥葉蟲、香蕉交脈蚜和香蕉花薊馬等。
  栽 培
  A. 香蕉種植前的準備
  1、基肥堆漚
  在種植前二個月用豬牛糞、塘坭、草皮坭加適量復合肥一起堆漚,腐熟後每坑施10公斤作為定植基肥使用。
  2、犁、耙地
  在種植前對蕉園進行二犁二耙,為根係的生長創造一個疏鬆的土壤條件。
  3、定點挖坑
  種植前按照2×2米的定植行距進行定點拉綫,並挖長、寬、深各0.4米的定植坑。畝植165株左右。(或2×2.5米,畝植130株)
  4、回坑
  先將10公斤的腐熟基肥放在定植坑底,另加復合肥0.25公斤,拌勻後蓋土,回土要求土堆高出地面10--20釐米,防止定植後下陷引起積水。
  B. 香蕉如何種植?
  1、種苗選擇
  選擇葉片濃緑,根係發達,高15--20釐米,具有5--6片新葉,無病蟲害的苗。
  2、種植時間
  春植,二月中、下旬,秋植,9月二個時期均可。
  3、種植方法
  將蕉苗按大小分級、分區定植可方便管理。種時在定植坑的中央開一小穴,將苗輕放於坑內,深度以土埋蕉頭10釐米左右,種苗的切口朝嚮一邊,栽後稍加踩實,淋足定植水,蓋好稻草。
  C. 香蕉的田間管理
  1、施肥:第一次3--4月,每株用豬糞或農傢肥3--5公斤,磷肥0.2公斤,淋施、施後蓋薄土;第二次6--7月在蕉畦鋪施肥料,每株施土雜肥50公斤,花生麩0.2公斤,復合肥0.1公斤,施後淺培土;第三次在8月上、中旬每株施土雜肥25公斤、農傢肥5公斤、麩肥0.2公斤。
  另外在小葉期每隔7--10天追施一次腐熟糞水,在大葉期每隔10天追施一次經漚製的花生麩水,也可用尿素1兩加鉀肥0.5兩或復合肥2兩兌水淋施。
  根外追肥:蕉小葉期、抽蕾前後,小果期用120倍香蕉速長劑、農植寶、噴施寶、0.3%磷酸二氫鉀噴施。
  2、排灌、除草
  蕉田要高畦深溝,以利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又能灌溉。旺盛生長期間,要經常保持畦溝淺水層,以便旱季早、晚淋水,做好蕉畦覆蓋。蕉是淺根生植物,除草時應用手撥除,禁忌踩上畦面或鋤傷根群。
  3、留芽除芽
  割除頭路吸芽,待二路或三路吸芽抽生後確定留用適合的1--2個吸芽,其餘吸芽全部去掉。
  4、斷蕾
  蕉抽蕾後,註意田間檢查,當蕉軸頂端1--2梳不結實時,於晴天下午進行斷蕾,減少樹液流失,待傷口樹液停止時,用500倍多菌靈等殺菌劑塗刷傷口。
  D. 香蕉的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危害蕉葉,於每年四月份開始用25%敵力脫乳油1500--3000倍液噴,每隔二個月噴一次。或用600--800倍托布津或代森鋅噴葉。
  2、花葉心腐病、束頂病:防治方法一是不在病區引種購苗,二是發現病株即刻挖除,三是用樂果1000--1500倍噴殺蚜蟲,減少傳播。
  3、弄蝶、蝗蟲、捲葉蟲、象鼻蟲等害蟲的防治方法是:①剝除假莖外圍的腐爛葉鞘,及時摘除葉上蟲苞。②用敵百蟲800倍、殺蟲雙400倍液淋葉柄叉內。③用1000倍樂果噴殺。
香蕉的用途及經濟意義
  1.香蕉的營養價值
  香蕉屬高熱量水果,據分析每100剋果肉的發熱量達378焦耳。在一些熱帶地區香蕉還作為主要糧食。香蕉果肉營養價值頗高,每100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剋、蛋白質1.2剋、脂肪0.6剋;此外,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能促進生長,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是維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視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腳氣病,促進食欲、助消化,保護神經係統;核黃素能促進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
  2.香蕉的用途
  香蕉果實除作鮮果食用外,還可用於加工,如熟香蕉可製成香蕉粉,用於製糕餅及面包;果實經發酵後可釀造香蕉酒或提取酒精;成熟果實可加工製罐、果脯、香蕉幹、果汁、香精等。香蕉的假莖、吸芽、花蕾都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是很好的青飼料,可用於喂豬。假莖與葉富含纖維素,可製作繩、編織物和造紙;假莖的汁液可提製出一種食品防腐劑和染料的固定劑,假莖的灰分含鹼量很高,可用於製鹼水。假莖、葉的鉀含量較高,切碎後回田有增加土壤有機質和疏鬆土壤的作用,同時還增加了土壤的鉀。
  3.經濟意義
  香蕉是廣西的重要熱帶水果,在廣西水果生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栽培面積1990年為1萬余公頃,占全自治區水果栽培總面積的3.29%;1991年則達15333公頃,占4.45%; 1992年達23406公頃,占5.96%。産量1990~1992 年分別達179600噸、327000噸和494800噸,在全自治區水果總産量中分別占17.02%、26.78%和33.21%。香蕉總産值(按市場收購價計算)1990年為14368萬元,1991年為26160萬元,1992年為39584萬元。香蕉生産帶來的社會效益(如采後處理、包裝、裝卸、流通中的運費、各種稅收等)按産值計算,分別達1.4億元、2.6億元和3.9億元;廣西香蕉生産總的經濟效益分別為2.87億元、5.23億元和7.91億元。世界香蕉年貿易量約為1000萬噸,1990年世界香蕉港口交貨價:德國漢堡(由中美洲各國供貨)為750美元/噸、紐約(由中美和南美洲各國供貨)為566美元/噸、日本(由菲律賓供貨)為537美元/噸、法國(由馬提尼剋供貨)為944美元/噸;1991年上述口岸交貨價分別為665美元/噸、572美元/噸、567美元/噸和1064美元/噸。我國香蕉出口主要是臺灣省,大部分銷往日本;大陸各省由於栽培技術較落後和不規範,采後處理、包裝、貯運及銷售也非常落後,因而二三十年來極少有出口,今後在栽培上如能分期種植、早斷蕾套袋、重視肥水管理與病蟲害防治,采收時,重視輕采墊放、田間落梳、防腐處理、割梳和紙箱包裝,貯運時在低溫(15℃)條件下進行,預計是可以達到出口標準,衝出國門,擠進國際市場。
營養分析
  香蕉幾乎含有所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根淨重約100剋左右的香蕉的卡路裏僅約87千卡,大約相當是一餐白飯(150-220千卡)的一半或以下而已。
  香蕉含有相當多的鉀(一條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451mg的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香蕉也是一種天然的製酸劑。由於香蕉對消化、吸收相當好,因此從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安心地食用,並補給均衡的營養。
香蕉的營養元素
  香蕉(甘蕉)的營養成分列表
  (每100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59 水分() 75.8 能量(千卡) 91
  能量(千焦) 381 蛋白質() 1.4 脂肪() 0.2
  碳水化合物() 22 膳食纖維() 1.2 膽固醇(毫剋) 0
  灰份() 0.6 維生素A(毫剋) 10 鬍蘿蔔素(毫剋) 60
  視黃醇(毫剋) 0 硫胺素(微剋) 0.02 核黃素(毫剋) 0.04
  尼剋酸(毫剋) 0.7 維生素C(毫剋) 8 維生素E(T)(毫剋) 0.24
  a-E 0.24 (β-γ)-E 0 δ-E 0
  鈣(毫剋) 7 磷(毫剋) 28 鉀(毫剋) 256
  鈉(毫剋) 0.8 鎂(毫剋) 43 鐵(毫剋) 0.4
  鋅(毫剋) 0.18 硒(微剋) 0.87 銅(毫剋) 0.14
  錳(毫剋) 0.65 碘(毫剋) 2.5 ,
  成分名稱 含量(毫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剋)
  異亮氨酸 42 亮氨酸 86 賴氨酸 60
  含硫氨基酸(T) 37 蛋氨酸 37 胱氨酸 0
  芳香族氨基酸(T) 72 苯丙氨酸 46 酪氨酸 26
  蘇氨酸 49 色氨酸 6 纈氨酸 72
  精氨酸 60 組氨酸 89 丙氨酸 44
  天鼕氨酸 157 𠔌氨酸 172 甘氨酸 43
  脯氨酸 49 絲氨酸 51
  含量香蕉是誰發現的
  香蕉是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印度時發現的.
  香蕉起源於亞洲東南部,即東南亞、馬來西亞一帶及中國。中國的雲南、廣東、海南、福建及西藏的東南部均發現有野生香蕉的分佈。香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遠在3000~4000多年前已被發現並在4000多年前希臘已有文字的記載。目前香蕉已迅速在世界各地發展,主要分佈在東西兩半球南北緯30°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分佈在北緯30°以外。全世界栽培香蕉的國傢和地區達120個,其中主産區為中南美洲和亞洲。
食療價值
  芭蕉科草本植物甘蕉的果實。又稱蕉果、蕉子。我國廣西、廣東、雲南、福建、臺灣、四川等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經處理脫澀後,洗淨鮮用,一般須剝去外皮。
  [性能]味甘,性涼。能養陰潤燥,生津止渴。
  [參考]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質、脂肪、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C、E,煙酸、果膠、鈣、磷、鐵、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二羥基苯乙胺等成分。
  所含5-羥色胺可能使胃酸降低,而香蕉又能緩和對胃粘膜的刺激,故對胃潰瘍有一定保護作用。又,糖尿病進食香蕉後尿糖並不見升高。
  [用途]用於胃陰不足,咽幹口渴,或熱傷津液,煩渴喜飲;腸燥便秘,大便幹結,或痔瘡便血。
  [用法]生食、蒸熟食,或連皮煮熟食。
  [附方]
  煮香蕉香蕉(帶皮)2個,加水適量,煮熟連皮食。
  源於《嶺南採藥錄》。香蕉肉能潤燥滑腸,帶皮食有利於通利大便。用於痔瘡病人大便幹結,便後出血。
  【吃香蕉的“兩大禁忌”】
  過量吃香蕉可引起微量元素比例失調
  香蕉是香糯可口的水果,因而有些人(患有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者)一次大量食用香蕉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鎂、鉀等元素,這些礦物質元素雖然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但若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攝入過多,就會引起血液中鎂、鉀含量急劇增加,造成體內鉀、鈉、鈣、鎂等元素的比例失調,對健康産生危害。此外,多吃香蕉還會因胃酸分泌大大減少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情緒波動過大。
  未熟透的香蕉易緻便秘
  大傢都知道,香蕉未成熟時,外皮呈青緑色,剝去外皮,澀得不能下咽。香蕉是熱帶、亞熱帶的水果,為了便於保存和運輸,采摘香蕉的時候,不能等它熟了,而是在香蕉皮青緑時就得摘下入庫。生香蕉的澀味來自於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鞣酸具有非常強的收斂作用,可以將糞便結成幹硬的糞便,從而造成便秘。最典型的是老人、孩子吃過香蕉之後,非但不能幫助通便,反而可發生明顯的便秘。
食用禁忌
  1.不宜空腹吃
  香蕉中有較多的鎂元素,鎂是影響心髒功能的敏感元素,對心血管産生抑製作用。空腹吃香蕉會使人體中的鎂驟然升高而破壞人體血液中的鎂鈣平衡,對心血管産生抑製作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2.香蕉,畏寒體弱和胃虛的人不宜多吃,因為香蕉在胃腸中消化得很慢,對膽囊不好。
  香蕉後熟過程果肉的主要變化是澱粉轉化成糖。果皮的顔色與澱粉的糖化率密切相關。根據福絲史(1980)分析,澱粉從20%~23%降至果實完全成熟時的1%~2%,而可溶性糖則從1%增至20%。其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比例為20 :15: 65,其他糖的含量極低。
  含糖量的多少,是衡量鮮食蕉果實品質的重要指標。AA、AAB組中的某些栽培品種,含糖量要比AAA組的鮮食蕉高2%~4%的絶對量,是美味的鮮食蕉。我國的大蕉含糖量比香蕉低。
  香蕉果實的纖維含量很低(根據我國的分析,其含量為0.4%~0.9%),故既適合於嬰兒,又適合於老人食用。
  成熟的香蕉果肉含有0.5%~0.7%的果膠。香蕉果實的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其次是草酸和檸檬酸。果實後熟過程中蘋果酸含量增加,而草酸被代謝而減少。我國香芽蕉果實含酸量為0.2%~0.3%,大蕉的含酸量較高。
  香蕉的香味物質主要是酯類化合物,也有醇類和酰類化合物。品種不同,香味濃度也不同,香芽蕉有較濃的香味。
  香蕉果實富含無機????和一些維生素。香蕉除含有上述豐富的營養物質外,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香蕉果實是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的食物。鈉的含量很少,而鉀的含量是400毫剋/100剋果肉。由於低脂肪、高能量,所以被推薦給過度肥胖的和年老的病人。香蕉對胃潰瘍的人也有利。有人說香蕉能治療幼兒腹瀉和結腸炎等。
  我國中醫也有利用香蕉醫病的。香蕉性冷,具滑大腸、通大便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生食(芭蕉)可以止渴潤肺,通血脈,填骨髓,合金瘡,解酒毒。根主治癰腫結熱,搗爛敷腫;搗汁服,治産後血脹悶、風蟲牙痛、天行狂熱。葉主治腫毒初發。
  香蕉除直接食用外,也可製成各種香蕉製品,如香蕉炸片、香蕉粉(用熟香蕉磨成粉)、香蕉面(生香蕉製品)、香蕉汁、香蕉醬及糖水香蕉罐頭等。但用於加工的香蕉數量不多,僅占5%以下。
  香蕉的假莖纖維可用做造紙及其他紡織材料,球莖幼嫩的吸芽及花蕾可用作飼料。在湖南,有些農戶在房前屋後種有許多AB型野生蕉,供鼕春季喂豬用。香蕉葉片可包裹食物。
  香蕉樹體汁液含有單寧物質,沾在衣服上得立即用清水洗淨,否則會出現褐斑污漬,一般的漂白劑很難洗去,深圳某化工廠生産的"除漬靈"洗滌劑可洗脫其污漬。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適合口幹煩躁、咽幹喉痛者,大便乾燥、痔瘡、大便帶血者,上消化道潰瘍者,飲酒過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
  2. 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多食、生食,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
  沒熟透的香蕉會加重便秘
  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常識,香蕉是潤腸的,大便不好的時候吃香蕉就能潤腸通便。其實並非所有的香蕉都具有潤腸作用,衹有熟透的香蕉才能有上述功能,如果多吃了生的香蕉不僅不能通便,反而會加重便秘。因為,沒有熟透的香蕉含較多鞣酸,對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抑製胃腸液分泌並抑製胃腸蠕動。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衛飛博士表示,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很大一部分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糞便的容積量增大,並促進腸蠕動。同時,香蕉的含糖量超過15%,且含在大量水溶性的植物纖維,能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糞便變軟而易排出。
  不過,這些作用衹是熟透的香蕉纔具有的,生香蕉可能會起相反作用。除了那些青緑色的香蕉不熟外,有的香蕉外表很黃,但吃起來卻肉質發硬,甚至有些發澀。這樣的香蕉也沒有熟透,它含有較多的鞣酸,鞣酸相當於灌腸造影中使用的鋇劑,比較難溶,且對於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抑製胃腸液分泌並抑製其蠕動,如攝入過多就會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所以,如果香蕉沒有熟透,是不能用於潤腸通便的。
備註
  1. 優質香蕉果皮呈鮮黃或青黃色,梳柄完整,無缺衹和脫落現象,一般每千克在25個以下;單衹香蕉體彎麯,果實豐滿、肥壯、色澤新鮮、光亮、果面光滑,無病斑、無蟲疤、無黴菌、無創傷,果實易剝離,果肉稍硬;
  2. 香蕉在冰箱中存放容易變黑,應該把香蕉放進塑料袋裏,再放一個蘋果,然後盡量排出袋子裏的空氣,紮緊袋口,再放在傢裏不靠近暖氣的地方,這樣香蕉至少可以保存一個星期左右;
  3. 香蕉容易因碰撞擠壓受凍而發黑,在室溫下很容易滋生細菌,最好丟棄;
  4. 老人吃香蕉時,不要狼吞虎咽,以免被噎着。
  5. 香蕉“巴拿馬病”又稱為“蕉癌”,是對這種植物疾病的形容,指染上這種真菌的香蕉植株很難以存活。“巴拿馬病”是一種由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又稱鐮刀菌枯萎病,俗稱香蕉黃葉病。這種病普通香蕉(Musa sapientum)的葉及果原真菌通過感染香蕉根部,擴展到球莖和加莖,並在維管束組織中阻礙香蕉的水分和養分傳導,最終導致病變。“巴拿馬病”的外部癥狀表現為黃葉,最後整株枯死。通常,患病的香蕉植株在結果前就已經死亡,即使能結果,其果實也很小,根本不能成為商品果。“巴拿馬病”的病原生物根本不會擴展到香蕉的果皮,更不會到達果肉。迄今為止,沒有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香蕉“巴拿馬病”的病原生物能跨越植物界侵染危害動物。
  6.香蕉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香蕉表皮的細胞被破壞,裏面的氧化酶素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了一種黑色的物質,香蕉皮就變黑了。是香蕉變成熟的一個過程,果肉甜度變高,並不影響本身營養。
  作 用
  香蕉營養豐富,鮮果肉質軟滑、香甜可口,是廣受歡迎的熱帶水果。鮮果可作糧食、蔬菜外,還可加工澱粉、罐頭、果醬、果泥、蕉幹、炸蕉片、釀酒等;蕉稈可製紙、繩,莖、葉、果皮作牲畜飼料及肥料,乳汁可作染色劑。
  特性與特徵
  多年生常緑大型草本單子葉植物,無主根。葉片長圓形,亮緑色。穗狀花序下垂。果序由7~8段至數十段的果束組成。果黃緑色,長圓形,微彎,略具3棱。花期為夏秋。香蕉開花
  喜高溫多濕,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宜為24~32℃,不宜低於15.5℃。最適年降雨量1800~2500mm且雨量分佈均勻。對土壤要求較嚴,以粘粒含量小於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衝積土壤或腐殖質壤土為適宜。
  不是樹,而是巨型草本植物,它的莖是軟的,由捲起來的葉柄構成。
  芭蕉屬還有香蕉Dwarf Banana,野蕉Wild Banana,大蕉(甘蕉)Common Banana 。
  蕉結果後便斬去,另一新蕉樹在旁生出。
  種子已退化無發芽能力.繁殖利用地下莖所生出的吸芽。
簡介
  漢語名:香蕉
  英文名: banana;
  拉丁學名:Musa paradisiaca
  馬來語:pisang
  別名: 甘蕉、芎蕉
  科 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薑目 Zingiberales
  科: 芭蕉科 Musaceae
  屬: 芭蕉屬 Musa
  香蕉、菠蘿、竜眼和荔枝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香蕉樹破土而出的較弱根出條被修剪去除,留下較強壯的生長成能結果的植株。栽培品種數百個,世界各地因同品種異名而出現一些混亂。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也許最重要的種類就是普通香蕉(M. sapientum, 聖者香蕉),該種有多個品種,最常種的是「大米歇爾」 (Gros Michel)。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就見過香蕉。發現美洲後,香蕉從加那利群島引入新大陸,先在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栽培,不久擴展到其他島嶼和大陸。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在許多地區成為主食。19世紀香蕉出現於美國的市場上。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裏生長旺盛。在類似牙買加南部的半幹旱地區灌溉栽培也已成功。可用吸根和假鱗莖分株栽培;第一次收穫需10~15個月,之後幾乎連續采收。
  香蕉---層層開花,層層結果. 需要頻繁修剪以除去生長過多的新株,預防植株的擁擠。商業上理想的香蕉每束至少9串,重22~65公斤(49~143磅)。1公頃土地年産300多束,成熟果實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22%,主要是糖分;含豐富的鉀及維生素A、C,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含水分75%。香蕉可鮮食,也可炸食或搗碎做餡餅或布丁。也可用於鬆餅、糕點、面包的調味。
  大蕉是烹食品種,與其他香蕉不同之處是成熟果主要含澱粉而不甜,在熱帶廣泛栽培食用並外銷於大城市。美國進口香蕉最多,其次是英國及西歐國傢。香蕉一般不到成熟就采收,即使在産地銷售也是如此。供出口的香蕉,采收前的成熟度取决於市場的距離和運輸方式。運達後用乙烯催熟。出口國與北美和歐洲的消費地之間有專用冷藏船運輸。
  世界主要生産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巴拿馬、多米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Guadeloupe)、牙買加和馬提尼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非洲的加那利群島、埃塞俄比亞、喀麥隆、幾內亞和尼日利亞,中國的臺灣島、海南島。
香蕉皮發黑的原因
  在熱帶,香蕉樹到處可見,蕉葉婆娑,碧緑一片。
  樹上的香蕉還緑,還硬,人們就把它摘下來啦——要是等到它變黃、變軟,那運輸起來就麻煩了,摘下以後,過了些時候,香蕉自然會由緑變黃。
  俗語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當你把柳枝從柳樹上攀下來時,枝上的細胞並沒有死,插到地上,它會生根發芽。同樣的,在摘下來的緑香蕉中,它的細胞仍然活着。這些細胞,會分泌出各種酵素。
  在香蕉的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緑素與葉黃素。香蕉沒成熟時,葉緑素掩蓋住了葉黃素的黃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緑色的。待放了些時候,細胞中分泌的酵素與葉緑素發生化學變化,破壞了葉緑素,緑色消失。這樣,葉黃素的黃色便顯示出來了,香蕉也就換上了一件黃色的新裝。
  秋天,落葉由緑變黃,也是這個道理。
  香蕉挨了凍,或者皮被碰傷,碰破時,常常會出現黑色的斑點,看去象塊金錢豹的皮。這卻又是另一場化學變化。原來,香蕉表皮細胞中,還含有一種氧化酵素。平時,它被細胞膜嚴密地包裹着,不與空氣接觸,正如你夏天躺在蚊帳裏一樣,不受蚊子的打擾。但是,一旦受凍、碰傷,細胞膜破了,那氧化酵素就流出來了,與空氣中氧氣發生氧化作用,結果生成一種黑色復雜的産物。
  梨子、橄欖之類碰傷發黑,也是這個道理。
  快樂水果——香蕉
  香蕉是歐洲人最愛吃的水果之一,歐洲的研究人員很早就發現:愛吃香蕉的人往往能保持一種較為平和、快樂的心情、但個中的原因卻—值不太清楚。
  最近,匈牙利的科研人員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他們在實驗時發現、香蕉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膠質,這種膠質在人體內能幫助産生一種化學物質—血清素,能刺激人體大腦神經係統,使人産生快樂、興奮和樂觀的情緒,保持心態的和平、減輕心理壓力。科研人員親切地把香蕉稱為“快樂水果”。
百科辭典
  xiangjiao
  香蕉
  banana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多年生常緑草本,又名芭蕉、牙蕉。重要的熱帶果樹。原産東南亞(包括中國南部)和印度。漢楊孚著《南裔異物志》(公元63~83)中即有記載。早在1500年前,中國南方已普遍作商品栽培。目前以臺灣、廣東、福建、廣西、雲南等省(自治區)栽培最多。20世紀以來,南北緯30°以下熱帶、亞熱帶地區已有104個國傢和地區生産香蕉,成為僅次於葡萄、柑橘的大宗水果。以巴西、印度、印尼、菲律賓、厄瓜多爾、泰國為主要産地;墨西哥、哥倫比亞、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巴拿馬等國出口也多,年産均在100萬噸以上。
    形態和種類 通常所見的香蕉莖幹是黃緑色帶有紫褐色斑紋的假莖,一般栽培種高2~5米。葉片長約70~130釐米,寬30~50釐米,先端圓鈍,葉柄粗短,有葉翼,葉柄基部對稱而斜嚮上,幼葉初抽出時帶有紫斑。穗狀花序頂生,花淡黃帶緑,也有紫色、赤褐色。果梗下垂,小果彎麯,橫斷面呈五棱形;果皮薄,黃緑色;果肉黃白色有濃郁香味。地下莖長出的吸芽,多呈紫緑色。現今的栽培種類大多為原始野生種尖葉蕉(M. acuminata)和長梗蕉(M.balbisiana)的雜交後代或經演化而成。多數是三倍體。分類比較復雜,但由於長期采用無性繁殖,品種數量較少。全世界估計約300個左右的栽培品種,亞洲約有130個,其中40個由體細胞變異而成。中國南方的主要品種有“大種高把”、“大種短把”、“齊尾”、“頓地雷”、“短香蕉”、“油蕉”、“北蕉”、“天寶蕉”、“仙人蕉”、“河口香蕉”等。
    此外,生食蕉的栽培種還有大蕉和粉蕉兩大類。大蕉植株較高大;假莖緑色。葉長而大且較厚,先端尖,基部近心髒形;葉柄較長而無葉翼;果較大、身稍直,果皮厚而韌,肉色杏黃柔軟無香氣;偶有種子;有高型和矮型兩個品係,矮型抗風、抗寒、産量較高。粉蕉假莖植株高而細,淡黃緑色帶有紫紅色斑;葉狹長而薄,基部左右不對稱,葉鞘被白粉;果形較短,橫斷面為圓形,果皮薄而易裂,肉乳白色,軟滑清甜。
    生物學特性 香蕉的根係是由地下球莖抽生出的細長肉質不定根,通常2~4條並生,伸展寬度可達1~3米,深可達1米以上;由於根點多滋生於球莖上部,故多水平根。球莖上還着生芽眼,長出吸芽,早期依靠母株供應養分,形成球莖和根係後即成為獨立植株。球莖嚮上伸長的假莖由覆瓦狀的葉鞘重疊緊壓而成。植株轉入花芽形成階段後,由地下莖的頂生分生組織迅速成長的真莖從假莖中心伸出。大小葉長出30片左右即抽蕾,呈現花序的基部是能結果的雌花,前端是雄花,中性花在中間。香蕉周年可結果。夏秋高溫多濕季節從現蕾至收穫僅90天左右;而鼕春低溫乾燥季節則要150~180天才能收穫。生長最適溫度為24~32℃,10~12℃時生長不良,3 ℃時葉片嚴重凍傷。大蕉和粉蕉較香蕉稍耐寒;由於葉片大,蒸發量大,根淺生,要求有充足水分,但又忌積水。
    栽培管理 香蕉用吸芽繁殖。如需大量繁殖種苗,則可用球莖切塊育苗。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栽種於能避風、陽光充足、有水源的地方為宜。春植、秋植均可。畝植株數90~110株,矮生種可增加至150株。空曠透光的蕉園部分植穴可留雙芽,以增加抽蕾數。肥水充足産區,還可采用2年收3次留芽法,錯開收蕉時間,以增加産量。香蕉速生高産,需肥量大;要充分滿足花芽分化前的營養需要,以增加小果梳數。宿根蕉以施過鼕肥(10~11月)和促花肥(4~5月)為重點,花期再追施薄肥。需鉀肥較多。大蕉、粉蕉的施肥次數和數量可略少。對球莖四周抽生的吸芽一般衹留一芽繼代結果,其餘要及早除去,以免延遲花期、降低産量。抽蕾後期常疏除不能結果的花蕾,以減少養分消耗。蕉果達七八成熟度時即可采收,經催熟後食用,過熟不利貯運。在有臺風襲擊的地區植後要立柱縛固防風,鼕春用薄膜蓋頂或包紮果軸。香蕉束頂病在中國為害較重,蟲害有香蕉象蟲和香蕉捲葉蛾等。
    用途 香蕉果實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多糖分,並富含鉀和維生素A、C。可鮮食,也可炸食或用以做餡餅和布丁等。
    參考書目
    W.Simmonds: Bananas,Longmans, London, 1966.
     (吳逸民)
    
英文解釋
  1. :  banana
法文解釋
  1. n.  banane
相關詞
飲食海鮮脆皮思鄉
威化酥煎果樹常緑果樹香蕉高幹香蕉
中幹香蕉更多結果...
包含詞
香蕉船香蕉皮香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