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香港太空館 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占地8千平方米,於1980年10月8日開放。太空館不時舉行各類型的天文展覽及講座,亦開放予學校,團體及公衆參觀。它擁有一個蛋形外殼建築。太空館逢星期二休館。
歷史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引起不少香港人對天文的關註。香港政府亦曾於1961年建議在維多利亞公園興建天文館,然而最後卻不瞭瞭之。直到1974年,天文館的計劃被香港市政局舊事重提,選址舊尖沙咀火車站附近的海旁,耗資6000萬港元。由於香港的氣象部門香港天文臺已使用了“天文”一詞,為免引起混亂,故香港天文館最後落實名稱時决定叫做香港太空館 。
1980年開幕的香港太空館 ,成為全球首座電腦化的天文館。太空館天象廳內的電腦化星象儀,能夠透過光學原理模擬實際星空環境,將億萬光年以外的星空,投射到天象廳的半球體螢幕。2004年,為答謝何鴻燊的2000萬港元捐助,館方决定將天象廳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以示答謝。根據2005年資料,香港太空館 每年平均約有70萬參觀人次。
位置
香港太空館 位於九竜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旁邊是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藝術館。
設施
天文展覽廳
天象廳
演講廳
天文書店
天象廳
香港太空館 的天象廳位於蛋形建築內,為館內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全球最大的天象廳之一,東半球第一座全天域電影放映設備,亦是世界上第一座擁有全自動天象節目控製係統的天文博物館,於2004年被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大部分的節目以粵語旁述,部分場次則以英語旁述。觀衆可以使用天象廳內的耳機,選擇粵語、英語、普通話或日語旁述。
1995年天象廳安裝影片與廳內觀衆互動係統,其係統通過觀衆投票而選舉影片的發展。
座位:315個
銀幕直徑:23米
放映設備:可自動調節伸縮升降的蔡司vi a型星象儀 香港太空館 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占地8千平方米,於1980年10月8日開放。太空館不時舉行各類型的天文展覽及講座,亦開放予學校,團體及公衆參觀。
歷史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引起不少香港人對天文的關註,香港政府亦曾於1961年建議在維多利亞公園興建天文館,然而最後卻不瞭瞭之。直到1974年,天文館的計劃被香港市政局舊事重提,選址舊尖沙咀火車站附近的海旁,耗資6000萬港元。由於香港的氣象部門香港天文臺已使用了“天文”一詞,為免引起混淆,故香港天文館最後落實名稱時决定叫做香港太空館 。
1980年開幕的香港太空館 ,成為全球首座電腦化的天文館。太空館天象廳內的電腦化星象儀,能夠透過光學原理模擬實際星空環境,將億萬光年以外的星空,投射到天象廳的半球體熒屏。2004年,為答謝何鴻燊的2000萬港元捐助,館方决定將天象廳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以示答謝。根據2005年資料,香港太空館 每年平均約有70萬參觀人次。
位置
香港太空館 位於九竜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旁邊是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藝術館。
設施
天文展覽廳
天象廳
演講廳
天文書店
天象廳
香港太空館 的天象廳位於蛋形建築內,為館內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全球最大的天象廳之一,東半球第一座全天域電影放映設備,亦是世界上第一座擁有全自動天象節目控製係統的天文博物館,於2004年被命名為何鴻燊天象廳。大部分的節目以粵語旁述,部分場次則以英語旁述。觀衆可以使用天象廳內的耳機,選擇粵語、英語、普通話或日語旁述。
1995年天象廳安裝影片與廳內觀衆互動係統,其係統通過觀衆投票而選舉影片的發展。
座位:315個
銀幕直徑:23米
放映設備:可自動調節伸縮升降的蔡司VI A型星象儀
城市概況:
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裏,差不多是4個臺北市的大小,香港共分為4個部份-香港島、新界、九竜和離島。九竜是位在北邊港口的半島,尖沙嘴一帶是最多遊客聚集的地方。香港島的面積為78平方公裏,衹占全香港陸地面積的7%,香港島是主要的商業地區,充滿了觀光旅館和旅遊景點。新界的面積約有980平方公裏,相當於香港陸地面積的91%。離島共包括234個島嶼,最大的Lantau島幾乎是香港島的兩倍大。
香港雖然地小人稠,卻彙聚無數引人入勝的特色。她既有歷史悠久的古跡,又有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建築,是個絶佳度假天堂。衹要您踏足香港,一個新奇刺激而且樂趣無窮的假期就立即展開。從古老到新穎,從亞洲到西方,從鄉郊到都市,香港所提供的旅遊特色豐富多姿。 香港的由來 據說香港得名於一種被稱為“莞香”的木頭。時清時期這裏盛産東莞香木,當地居民砍伐後將香木用小船運到海島石排灣的一個漁村,然後再從那裏用大船裝運廣州,並從廣州遠銷至內地的江浙一帶。這個漁村因此而被稱為“香港”。19世紀30年代,英國船隊開展對華貿易首先在這裏登陸,1842年當他們憑藉《南京條約》強占港島後,便將“香港”的名字引伸到整個島嶼,而原來石排灣的這個漁村也便成為今天的“香港仔”了。 如今,香港狹義來說是指港島的一個島嶼,但廣義則涵蓋了港島、九竜和新界三個部分,並因此而成為整個特別行政
太空館占地8000平方米的香港太空館 建於1980年,白色半球型的外型建築使它顯得十分獨特,是世界上設備最先進的太空科學館之一,由展覽廳、太陽廳、天象廳三個場館所組成。各場館都有一些與太空科學有關的展品,天象廳更定時更換播映全景的天象電影,在直徑23米的半球型銀幕下,為你帶來最震撼和逼真的視覺和聽覺享受。在展覽廳,你可瞭解人類認識宇宙與開拓太空的歷史和故事,並可體驗模擬航天員“多軸椅”的訓練和在“月球漫步”中感受航天員在失重時身輕如燕的寫意。在太陽廳,你可通過太陽望遠鏡投射的太陽即時影象觀察太陽黑子的千姿百態。 Xianggang Taikongguan
香港太空館
Hong Kong Space Museum
亞洲著名的天文館之一。位於香港九竜半島尖沙咀。1977年動工興建,1980年建成。占地約8000平方米。該館分為東西兩側,東側外形似一顆巨大的蛋,內設天象廳和展覽廳;西側為太陽科學廳。天象廳天幕直徑23米,設座位 316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象廳之一。星象投映儀能將天空中包括太陽在內的8000多顆恆星、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投射到天幕上。該廳還配備非常新穎的全天域放映機,為亞洲最先使用。廳內的六聲道音響係統,有幾十組揚聲器,效果極佳。
展覽廳介紹了古代天文學和現代天文學。古代天文學陳列有中國天文學家在1054年觀察金牛座超新星爆發的記錄,被譽為高能天體物理學的寶藏,是研究天體的珍貴資料。還有西方古代的天文遺跡,如英國的石柱群、埃及的金字塔、秘魯的拿斯卡平原以及現存最古星圖之一的敦煌星圖和各種古代天文儀器。在現代天文學陳列中,除一般天文現象內容外,還介紹火箭發展史、現代空間探測技術,陳列有太空穿梭機、宇宙飛船密閉艙先鋒10號等模型。
太陽科學廳有圍繞太陽主題的12組展覽,介紹太陽結構、太陽的各種現象和太陽的研究史等。廳內安裝120釐米口徑的太陽望遠鏡,可以看到太陽的日冕、日珥、色球和光球等。該廳鼓勵觀衆自己操縱一些儀器。該館還與香港的各文化團體合作舉辦天文活動,普及天文知識。
(張鬆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