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首鼠兩端
目錄
首鼠兩端 Shoushuliangduan
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决;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决右動搖不定。

資料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例子: 何得~,坐待滅亡。(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No. 2
  顧前顧後,猶豫不决首鼠兩端之人,不可與謀大事。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形容遲疑不决、瞻前顧後
No. 4
  像吳三桂那樣首鼠兩端的人,在初對於 自成本有歸順之心,衹是尚在躊躇觀望而已。——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No. 5
  猶豫不决、動搖不定貌。《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已罷朝,出止車門,召 韓御史大夫 載,怒曰:‘與 長孺 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明史·傅珪傳》:“吾儕死不償責,諸公安得首鼠兩端。”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二章:“首鼠兩端,似不是大論文傢的態度。”亦作“ 首施兩端 ”。《後漢書·鄧訓傳》:“先是 小月氏 鬍分居塞內,勝兵者二三千騎,皆勇健富強,每與 羌 戰,常以少製多,雖首施兩端, 漢 亦時收其用。” 王念孫 曰:“首施,猶首尾也。首尾兩端,即今人所云進退無據也。”見《讀書雜志餘編上·後漢書》。 劉大白 《<辭通>序》則謂首鼠、首施都是躊躇的迭韻轉變字。
No. 6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决;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决又動搖不定。
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解釋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决;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决又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遲疑不决或動搖不定。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12章:“~,似不是大論文傢的態度。”
  何得~,坐待滅亡。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故事
  西漢時期,丞相田汾娶小老婆,竇嬰與灌夫等去祝賀。田汾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氣憤大駡,田汾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準備抄斬。竇嬰求漢武帝過問此事並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韓安國認為殺也可不殺也可。田汾抱怨韓安國的首鼠兩端的態度。
近義詞
  瞻前顧後、猶豫不决
反義詞
  當機立斷、幹脆利落
常用
  常用成語
年代
  古代成語
結構
  偏正式成語
詞性
  貶義成語
典故
  “首鼠兩端”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原文為:“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灌夫,漢初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父親灌孟,本姓張,在“潁陰侯”灌嬰傢作門客,後來就政姓灌。漢景帝時,討伐吳、楚七國叛亂,灌夫父子同時從軍,共同屬竇嬰麾下。在這次戰事中,灌孟陣亡,灌夫也因深入敵陣,奮不顧身,受了重傷。灌夫的勇名,當時傳遍天下,大將軍竇嬰很賞識他。
  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後的堂侄。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戰事中是有功勞的,受封為魏其侯,但景帝並不信任他(參看“沾沾自喜”)。武帝接位以後不久,竇太後去世,竇傢的勢力就更加衰落了。這時,皇親國戚中勢力最大的要算田蚡。
  田蚡,是漢景帝王皇后的親兄弟,也就是武帝的親舅舅。比起竇嬰來,田蚡晚一輩,年紀也輕得多,可是他仗着這種特殊關係,當上了丞相,對於失勢的竇嬰以及其他文武大臣,都不放在眼裏,連武帝也奈何他不得。那般趨炎附勢者,都歸附田蚡。相形之下,竇嬰的門庭顯得冷落多了。這時,灌夫作了幾任地方官,因事被免職,閑居在長安,他同竇嬰都有牢騷,因此意氣相投,倒很親熱。
  田蚡續娶時,大排筵席,所有貴族和滿朝大臣都去賀喜。竇嬰約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視田蚡,不願意去,竇嬰再三勸說,纔勉強一同前往。在宴會上,按當時習俗,賓主都要輪流敬酒。灌夫嚮田蚡敬酒時,田蚡卻不喝,嚮灌賢敬酒時,灌賢又衹顧同程不識交頭接耳地說話。灌夫的滿腔怒氣,正無處發泄,便大駡灌賢說:“我平日就看程不識不值一個小錢,我是長輩,嚮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來,還學什麽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說話!”(參看“一錢不值”)
  當時,田蚡見灌夫破口駡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勸灌夫嚮田蚡磕頭賠罪,他不肯,還說了一些刺耳的話。田蚡就把他押下牢獄,並把灌傢親屬全部拘禁,準備滿門處死。竇嬰怪自己不該勸灌夫同去賀喜,以致鬧出了這場大禍,便拿出錢來,四處托人疏通,並且上書求見漢武帝申訴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請求作主裁决。灌夫是有名的勇將,當年他父親陣亡,他曾匹馬單槍,殺入吳軍,身受幾十處創傷,還不肯退下,誰不知道他是國傢難得的壯士,現在為了一杯酒的小事而全家抄斬,恐怕太過分了。”可是田蚡卻竭力說灌夫橫行霸道、無法無天,在家乡潁川廣積傢財,欺壓良民,而且排斥皇族,真是罪大惡極。竇嬰一怒之下,揭露了田蚡的貪污舞弊等種種劣跡,田蚡也就肆口誣控竇嬰、灌夫招納豪俠,圖謀不軌。兩大皇親,一時吵得不可開交。漢武帝也難於决斷,就叫大臣們發表意見。
  御史大夫韓安國(長孺)吞吞吐吐地說:“魏其侯說,灌夫平時有功無過,酒後失言,不應當陷於重罪,這話是對的。丞相說,灌夫鬍作非為,危及國傢。這話也不錯。究竟怎麽處理,還是憑陛下聖明定奪!”其餘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癢說一兩句,大多數人都不敢開口。當時衹好不歡而散。田蚡坐車離宮,在宮門口看見韓安國正在前面走,就叫他上車同行,埋怨他道:“長孺!你應當同我一起對付那個禿翁(指竇嬰,譏辱他沒有官職),為什麽首鼠兩端呢?”
  “首鼠兩端”,是進一步、退一步,又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的意思。比喻疑慮不决、沒有主見、畏畏縮縮、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
  至於“首鼠”兩字的一般解釋為:“首鼠,一前一卻也”。《埤雅·釋蟲》說: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時,總是兩頭觀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兩端”。但《後漢書》的《鄧訓傳》作“首施兩端”,《西羌傳》又作“首尾兩端”。《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又有“緩則首鼠”的說法。有人把“首鼠”解釋為遲疑。還有人說“首鼠”和“首施”,都是“躊躇”的音變,“首鼠兩端”或“首施兩端”,其實都是“躊躇兩端”的意思,也就是又想顧頭又要顧尾、躊躇遲疑的意思。
  【英文】
  can't decide which to follow
英文解釋
  1. n.:  be undecided in course of action like a rat's head looking two ways,  can't decide which to follow
近義詞
裹足不前, 安於現狀, 落地生根, 安營下寨, 老成持重, 飽經風霜, 悵然若失, 從長計議, 瞻前顧後, 舉棋不定, 畏縮不前, 放長綫釣大魚, 深思遠慮, 心煩意亂, 事緩則圓, 信心百倍, 趑趄不前, 無恥之徒, 社鼠城狐, 行若無事的人, 精神上的, 心理的, 心靈的, 精神的
反義詞
勢不可當, 及時脫身, 叫花子不能挑肥揀瘦, 變本加厲, 壯士解腕, 壯士斷腕, 天真爛漫, 天真無邪, 乳犢不怕虎, 予取予求, 從心所欲, 徑情直遂, 徑情直行, 志士仁人, 初生牛犢不怕虎, 呵佛駡祖, 傲霜鬥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爛熳天真, 爛漫天真, 直情徑行, 百無禁忌, 隨心所欲, 饑不擇食, 飲鴆解渴, 飲鴆止渴, 趁情況有利時離開, 跳梁小醜, 耿介之士, 把薪助火, 抱薪救火, 正人君子, 沸湯沸止, 活潑可愛, 激流勇退, 有加無己, 無所畏懼, 撮????入火, 操縱自如, 敢做敢當, 敢作敢為, 敢作敢當, 救焚益薪, 救焚投薪, 所嚮披靡, 急功近利, 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