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饔飧不給
目錄
饔飧不給
拼音: yōng sūn bù jǐ

解釋: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同饔飧不繼”。

資料來源: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雷粲者。”

例子: 衰國之民,~,裿褐不完。★清·譚嗣同《仁學》二四

No. 2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天下第一》:“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餽白粲者,嚴卻之。”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範石夫朋舊尺牘>跋語》:“僦寓 相城 ,不蔽風雨,饔飧不給。”亦作“ 饔飱不給 ”。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四:“衰國之民,饔飱不給,裋褐不完。”
No. 3
  成語 饔飧不給
  發音 yōng sūn bù jǐ
  解釋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同“饔飧不繼”。
  出處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
  示例 衰國之民,~,裋褐不完。 ★清·譚嗣同《仁學》二四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生活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饔飧不給 漢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jǐ 成語釋義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同“饔飧不繼”。 成語出處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 使用例句 衰國之民,饔飧不給,裋褐不完。
  ★清·譚嗣同《仁學》二四
近義詞
饔飱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