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食猿雕
目錄
No. 1
  學名:ictinaetus malayensis
  英文名稱:black eagle
  亞洲的鳥類
  分佈:菲律賓呂宋島、沙馬島、雷伊泰島、民答那峨島的森林。
  體型:95 公分,翼展可長達 240 公分。
  重量:可達 285 剋。
  食物:猴、鹿、蛇、鼯猴、麝貓、蝙蝠、大型鳥類。
  産卵數:1 個。
  食猿雕是一種大型猛禽,非常強悍,然而食猿雕的數量非常稀少,正處於絶種邊緣。目前成年的野生食猿雕,衹剩不到 250 衹。食猿雕所築的巢非常大,直徑可達將近 3 公尺,但是它們的繁殖率很不穩定,一對食猿雕可能每 2 到 3 年,纔會産下 1 衹雛雕。食猿雕的目前分佈狀況並不明朗,但是它們所棲息的森林日漸縮減,導致它們的數量急劇下滑。
No. 2
  又名菲律賓雕
  學名:Pithecophaga jefferyi
  英文名:Philippine Eagle
  分佈範圍:菲律賓呂宋島、沙馬島、雷伊泰島、民答那峨島的森林。
  體型:體長95cm,翼展可達240cm。
  重量:可達285g。
  食物:猴、鹿、蛇、鼯猴、麝貓、蝙蝠、大型鳥類。
  每巢産卵數:1 個。
  食猿雕是一種大型猛禽,非常強悍,然而食猿雕的數量非常稀少,正處於絶種邊緣。目前成年的野生食猿雕,衹剩不到250衹。食猿雕所築的巢非常大,直徑可達將近3m,但是它們的繁殖率很不穩定,一對食猿雕可能每2到3年,纔會産下1衹雛雕。食猿雕的目前分佈狀況並不明朗,但是它們所棲息的森林日漸縮減,導致它們的數量急劇下滑。
  食猿雕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猛禽之一,體長為85~95釐米,體重3.6~4.2千克。在它的頭部的後面,生有許多長達9cm的矛狀或柳葉狀冠羽,當其發怒的時候,這些冠羽都高高地呈半圓形聳立起來,加上短而側扁的巨大鈎嘴和黑色的臉部,就構成了一副極其兇狠而古怪的面孔,令人望而生畏。
  食猿雕沒有亞種分化,是菲律賓熱帶雨林地區的特産動物,目前僅零散地分佈在菲律賓的呂宋、薩馬、萊特和棉蘭老等島嶼的局部地區,所以也被稱為菲律賓雕。食猿雕堪稱森林中的霸王,具有短而寬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能夠敏捷地飛行和突然增加速度,所以特別適合於在森林中活動。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樹冠之中隱蔽地飛行捕食。而它當它需要從一個山𠔌飛往另一個山𠔌時,則在森林樹冠的上方采用翺翔的飛行方式。
  食猿雕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每對差不多要占領30~50平方公裏以上的領域,根據森林覆蓋的程度和地形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它的領域內,大多數動物都是其獵捕的對象,尤其是獼猴等各種猴類、蛇、靈貓等樹棲動物。這些動物的種群數量在森林復蓋較好的地區通常是比較豐富的。有時它還喜歡隱藏在犀鳥的洞穴附近,伺機捕殺那些來給在洞穴中孵卵的雌犀鳥送食物的雄犀鳥。那些喜歡在村落、農田等處活動的食猿雕,還常常捕食狗、小豬等傢畜。
  食猿雕每年10~12月開始營巢,大多選擇生長在山𠔌斜坡的大樹,將巢築在附生在大樹上的蕨類植物形成的平臺之中,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30米左右。每窩僅産1枚卵,孵化期大約為2個月。雄鳥送給雌鳥和雛鳥的食物頻次是不同的。在食物貧乏的情況下,由於雄鳥帶給正在孵卵的雌鳥的食物太少,雌鳥不得不離開巢和卵,自己去捕食,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孵化失敗而最終棄巢。在自然狀態下,食猿雕的繁殖率極低,不僅産卵的數目太少,而且哺育一隻幼鳥要花2年時間。因為幼鳥長齊羽毛需要4個多月,而且即使已經長齊了羽毛的幼鳥,仍然要在親鳥的領域中逗留到第二年。幼鳥在自己學習捕食技術的期間內,可能仍然需要親鳥的喂養。所以衹有當幼鳥離開親鳥的領域之後,親鳥纔可能再次營巢,進行繁殖。衹有在幼鳥很小就夭折了的情況下,親鳥纔在當年鼕天繼續營巢繁殖。由此可見,一旦食猿雕的種群數量下降,再恢復則需要很多時間,更不用說幼鳥的發育和成長還要經過許多磨難和挫折。
  食猿雕被科學家發現已經有100多年了。1894年,英國一名博物學家在菲律賓薩馬島的熱帶叢林中進行考察時,第一次發現了這種性情兇猛、喜歡捕食猴子的鳥類,並且采到了它的標本,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將其命名為食猿雕。但是,從那時到現在,這種珍貴的動物卻一直沒有擺脫逐漸走嚮滅絶的命運。
  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食猿雕被列入附錄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