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飛蝗
目錄
蝗蟲 Locust
  蝗蟲。身體灰褐色、黃褐色或緑色。常成群飛翔,吃禾本科農作物,大面積出現飛蝗,會造成嚴重的災害。《三國志·吳志·趙達傳》:“﹝ 趙達 ﹞治九宮一算之術,究其微旨,是以能應機立成,對問若神,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No. 2
  飛蝗
  locusta miratoria
  昆蟲綱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重要的作物害蟲。俗名螞蚱。僅 1種,但因地理分佈不同,全世界已知有9個亞種。中國分佈有3個亞種,即東亞飛蝗(l.m.manilensis)、亞洲飛蝗(l.m.miratoria)和西藏飛蝗(l.m.tibetensis),以分佈最廣、為害最大的東亞飛蝗為代表。
  大陸廣阔的草原地區,飛蝗屢次大規模發生,結成遮天蓋日的大蝗群,集群遷飛。被侵入的地區,農作物時常遭到毀滅性的災害。舊大陸廣泛分佈的飛蝗( lo- custa migratoria),高加索、地中海地區的doci- staurus marrocanus,非洲沙漠地區的schistocercagregaria,南非洲的locustana pardalina,南美洲的s.paranensis,北美洲的melanoplus spretus是其代表種,飛蝗正是這些蝗蟲種類的群居型。
  【中文名稱】:飛蝗
  【英文名稱】:flying grasshopper
  【材 料】:伏特加30毫升、薄荷利口酒(緑)15毫升、薄荷利口酒(白)15毫升
  【 法】:將材料倒入調酒杯中調和均勻後註入雞尾酒杯中。
  【作 者】:夢幻調酒師
  【聯繫方式】:暫無聯繫方式
  【詳細說明】
  是一款標準雞尾酒,配方是用伏特加取代了人們熟知的“蚱蜢”中的鮮奶油,因此酒精度較高,口味辛辣。這款雞尾酒薄荷的清香十分明顯,餐前,餐後飲用均可,口感清爽。
No. 3
  飛蝗
  Locusta miratoria
  昆蟲綱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重要的作物害蟲。俗名螞蚱。僅 1種,但因地理分佈不同,全世界已知有9個亞種。中國分佈有3個亞種,即東亞飛蝗(L.m.manilensis)、亞洲飛蝗(L.m.miratoria)和西藏飛蝗(L.m.tibetensis),以分佈最廣、為害最大的東亞飛蝗為代表。
  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idae)昆蟲。常大量發生,長距離遷移,為害甚大。有兩型︰散居型和群居型。二者的顔色、體型、生理學和行為各不相同。散居蝗蝻體色隨環境不同而異,不集群,代謝率和攝氧率低,群居蝗蝻體色不變,黑黃色,聚集成大群,代謝率和攝氧率高。散居型翅短,足較長,前胸背板窄,群居型前胸背板呈馬鞍形,肩寬,翅長。
  如散居蝗蝻成熟時量大,則變為群居型;如群集密度大,持續時間長,則形成群居遷移型。如群居蝗蝻分散成熟,則轉為散居型。散居型是物種的正常狀態,群居型是對環境激烈變動的生理反應。處於適合的生長區即不形成遷移群,而形成於缺少合適棲息地的邊緣地區。連續好季節使種群擴大,迫使散居型進入邊緣區。環境條件不利時,又迫使擴大了的種群返回常住的小區內,形成群集。群居型好動,乾熱天氣時體溫升高,本能地集群飛行。飛行時肌肉的活動促使體溫更升高。衹在環境條件改變時,如下雨、降溫和夜晚纔停飛。
  飛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分佈範圍最廣,遍布非洲、泰加林以南的大部歐亞大陸、東印度群島、大洋洲熱帶部分和紐西蘭。較小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和摩洛哥戟紋蝗(Dociostaurus maroccanus)在地中海地區對植物造成重大危害。南非的褐飛蝗(Locustana pardalina)和紅翅蝗(Nomadacris septemfasciata)危害極大。中美和南美的主要遷飛種是南美蝗(Schistocerca paranensis)。落磯山蝗(Melanoplus spretus)和遷徙蝗(M. sanguinipes)在1870年代破壞了加拿大和美國的許多草場。
  蝗災一旦發生,幾乎無法製止。防治方法包括消滅卵塊、挖溝捕蝗蝻、撒毒鉺、飛機滅蝗、根治其孳生地等。1945年在倫敦成立了治蝗研究中心,其宗旨為記載和說明蝗的暴發和遷飛,對受威脅國傢發出警告,規畫並監督防治手段,也對蝗蟲的生活史等方面進行研究。
  大陸廣阔的草原地區,飛蝗屢次大規模發生,結成遮天蓋日的大蝗群,集群遷飛。被侵入的地區,農作物時常遭到毀滅性的災害。舊大陸廣泛分佈的飛蝗( Lo- custa migratoria),高加索、地中海地區的Doci- staurus marrocanus,非洲沙漠地區的Schistocercagregaria,南非洲的Locustana pardalina,南美洲的S.paranensis,北美洲的Melanoplus spretus是其代表種,飛蝗正是這些蝗蟲種類的群居型。
  【中文名稱】:飛蝗
  【英文名稱】:Flying Grasshopper
  【材 料】:伏特加30毫升、薄荷利口酒(緑)15毫升、薄荷利口酒(白)15毫升
  【 法】:將材料倒入調酒杯中調和均勻後註入雞尾酒杯中。 
  【作 者】:夢幻調酒師 
  【聯繫方式】:暫無聯繫方式
  【詳細說明】
  是一款標準雞尾酒,配方是用伏特加取代了人們熟知的“蚱蜢”中的鮮奶油,因此酒精度較高,口味辛辣。這款雞尾酒薄荷的清香十分明顯,餐前,餐後飲用均可,口感清爽。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feihuang
  飛蝗
  Locusta mi□ratoria
  昆蟲綱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重要的作物害蟲。俗名螞蚱。僅 1種,但因地理分佈不同,全世界已知有9個亞種。中國分佈有3個亞種,即東亞飛蝗(L.m.manilensis)、亞洲飛蝗(L.m.mi□ratoria)和西藏飛蝗(L.m.tibetensis),以分佈最廣、為害最大的東亞飛蝗為代表。
  特徵 成蟲的體長,雄蟲為32.4~48.1毫米,雌蟲為38.6~52.8毫米;體色常為緑或黃褐色,可因型別、性別和羽化後時間長短,以及環境不同而有所變異。觸角絲狀;具1對復眼和3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後足明顯較長,善跳躍。前翅透明狹長,具有光澤和暗色斑紋;後翅透明,靜止時折起,為前翅覆蓋。腹部第 1節背板兩側具鼓膜器。腹部末端雄蟲下生殖板短錐形,雌蟲為1對産卵瓣。
  東亞飛蝗
  飛蝗具變型現象,分群居型和散居型。前者在高密度蝗群的大發生年出現,後者在小發生年密度很低時存在。兩型之間尚有轉變型(或中間型),由高密度蝻群分散或低密度蝻群聚集而形成。群居型體色黑褐,頭較寬,頭頂稍高於前胸背板,復眼較大,前翅長與後足腿節長之比值大於 2,前胸背板略呈鞍狀(側面觀),後緣鈍圓形,背板兩側有黑褐色或黑絨狀縱條紋。散居型為緑色,頭較狹,頭頂低於前胸背板,復眼較小,前翅長與後足腿節長之比值小於 2,前胸背板呈弧狀隆起(側面觀),後緣直角形,背板兩側無褐色條紋,均為緑色。
  産卵成卵囊。卵囊黃褐或淡褐色,長筒形,長約45毫米,中間略彎,上端為膠液,卵粒在下部微斜排列成4行。每塊卵囊一般含卵50~80粒,卵粒長6~7毫米,直徑約為1.5毫米左右。
  若蟲稱蝗蝻或跳蝻,共 5齡。齡期識別是進行預測預報指導防治適期的重要依據。1齡體長5~10毫米,觸角13~14節,翅芽很小,不明顯。2齡體長8~14毫米,觸角18~19節,翅芽稍現,前後翅芽相差不大,翅尖指嚮下方。 3齡體長10~20毫米。觸角20~21節。翅芽明顯,前翅芽明顯小於後翅芽,後翅芽略呈三角形,翅尖指嚮後下方。 4齡體長16~25毫米。觸角22~23節。翅芽翻嚮背面靠攏,黑色,長達腹部第 2節左右;翅尖指嚮後方。 5齡體長20~40毫米。觸角24~25節。翅芽顯著增大,長達腹部第4、5節。前翅芽狹長並為後翅芽所掩蓋,嚮背上合攏,翅尖指嚮後方。
  分佈 東亞飛蝗在亞洲東南部及其沿海島嶼均有分佈。中國主要分佈於北緯42°以南的東部平原地區,海拔高度一般在 200米以下,僅在黃土高原及雲貴高原的一些河𠔌地帶所發生的散居型飛蝗可超過 400米。在分佈區內 ,經常發生的地區稱為“蝗區”。根據飛蝗發生數量和頻率的不同,可分為發生基地(又稱發生中心或常年發生地)、一般發生地(或稱適生區)和臨時發生地(又稱擴散區)。蝗區的主要發生地均分佈在黃淮平原的湖泊、河流及入海水係的附近。
  寄主及為害 飛蝗食性雜,以成蟲和蝗蝻主要為害禾本科作物的小麥、玉米、稻、粟、高粱、稷,及野生禾本科植物如蘆葦、稗草、荻和莎草科的三棱草等。東亞飛蝗是東南亞的重要農業害蟲,也是中國歷史性的大害蟲。從周末春秋時代起到1950年左右的2600多年中,平均每2~3年有一次地區性大發生,間隔5~7年有一次更大範圍的猖獗為害,主要受災地區多在東部黃淮平原的農業區,與該地區的旱澇災害相間交錯發生。蝗災的慘景,歷史上記載甚多。僅在20世紀40年代末以前較大蝗災就有 3次,即1929、1933和1938年曾蔓延10省(市)、265個縣。到40年代初期幾乎連年發生蝗害。
  生活史 在中國年發生2~4代,無真正的滯育。以卵在土壤內越鼕。黃河及海河流域常在 5月中、下旬□化
英文解釋
  1. :  migratory locust
  2. n.:  locust,  type of African and Asian winged insect that migrates in huge swarms which destroy all the vegetation of a di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