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紂的諛臣 Shangzhou of flattery Chen |
商紂 的諛臣。《孟子·滕文公下》:“驅 飛廉 於海隅而戮之。” 趙岐 註:“ 飛廉 , 紂 諛臣。” 明 康瀎川 《新水令·送康對山太史歸田》套麯:“卻怎生 飛廉 諂佞偏榮富?” 章炳麟 《讀郭象論嵇紹文》:“藉令 紹 為世臣,與其君無鋒芒小怨,其死特比肩於 飛廉 ,賢不足卲。” |
|
風神。一說能緻風的神禽名。《楚辭·離騷》:“前 望舒 使先驅兮, 飛廉 使奔屬。” 王逸 註:“ 飛廉 ,風伯也。” 洪興祖 補註:“《呂氏春秋》曰:‘風師曰 飛廉 。’ 應劭 曰:‘ 飛廉 ,神禽,能緻風氣。’” 元 薩都剌 《中秋月夜泛舟於金陵石頭城》詩:“ 秦淮 流水西復東,倒涵天影磨青銅。 飛廉 掃空出海月,明珠飛入琉璃宮。” 清 吳偉業 《八風詩·東北風》:“ 飛廉 熛怒嚮人間, 徐福 求仙恨未還。” |
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 The ancient legend of the animals were |
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淮南子·俶真訓》:“騎飛廉而從敦圄。” 高誘 註:“飛廉,獸名,長毛有翼。” |
|
宮觀名。《三輔黃圖·觀》:“ 飛廉觀 在 上林 , 武帝 元封 二年作。 飛廉 ,神禽能緻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武帝 命以銅鑄置觀上,因以為名。”《後漢書·馮衍傳下》:“陵 飛廉 而太息,登 平陽 而懷傷。” |
|
《滄月鏡係列》中的飛廉
在那個物欲橫流,奢侈糜爛的冰族帝都,在十大門閥穿金戴銀,揮霍無度的禁城。在雲荒中心的那一個角落,一個貴族青年男子,身穿為貴族所不屑的白色亞麻長袍,一柄精鐵長劍在月光下冷冷生輝。突然,銀光閃耀,如水銀泄地,輕袍緩帶的貴族公子身形翻飛,手中長劍如靈蛇般舞動,漸漸快的,衹看的見幾個模糊的幻影。
他,叫飛廉,軍團雙璧之一,十大門閥巫朗一族的繼承人。有着尊貴的地位,卻無心權勢;有着敏捷的身手,卻甘心賦閑;有着純正的血統,卻不輕視一切民族;有着顯赫的地位,風光的未來,卻為了一個鮫人,一個朋友,捨棄了一切。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破軍橫空出世,迦樓羅翺翔九天,迦藍白塔轟然坍塌,雲煥君臨天下,帝都血流成河。空桑冥靈,七海鮫人,東澤移民,西荒盜寶者……一石激起千層浪,衆多勢力紛紛起義,相互呼應,冰族統治風雨飄搖,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貴公子一改自由散漫的作風,手握雙頭金翅鳥令符,帶兵出走。溫潤平和的美玉,在戰火、硝煙、鮮血的洗禮下,終化身為一柄出鞘利劍,在亂世中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一切的一切,都衹是命運的玩笑。
一生的摯愛,站在了敵對的立場;費勁心機去營救的同窗,還是免不了拔刀相嚮;爭權奪勢的十巫先後死去,無心功利的公子卻被推上政治顛峰……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愛恨離愁交織在一起,堅定了飛廉柔軟的心,終於,一個溫文爾雅的貴公子,就此蛻變為一個衹手可撐天地的男人。
前路茫茫,或許,他終將在前方的某一處倒下;或許,他可以君臨四海;或許,他和明茉可以兒孫滿堂;或許,他會重逢那個自己曾經深愛的間諜……命運的安排,衹是顯示它對於人類可望不可及的強大,在時間的另一邊,又會有怎樣可笑、可悲的事,亂世英雄,又將何去何從?
然而,千年後,雲荒上的人們定會記得,在那個風雲易主,山河破碎的動蕩時期:有一個溫和沉靜的貴族,有一個用兵如神的少將,有一個藐視權貴的英雄,有一襲亞麻編織的長袍,有一隻傲然而立的鳳凰,有一朵出塵不染的蓮花……
晚風穿堂而過,一朵盛開的蓮花隨風搖擺,傲然獨立,在夕陽的映襯下,閃耀着令人不可逼視的金光……
★ 神獸
【簡介】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文獻稱飛廉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為飛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飛廉為風伯。
【相關記載】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飛廉,風伯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有「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飛廉,竜雀也,鳥身鹿頭者」;
●《漢書·武帝紀》有「還,作甘泉通天台、長安飛廉館」,晉灼註飛廉曰:「身似鹿,頭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三輔黃圖》:「飛廉,神禽,能緻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廣泛分佈於亞歐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鳥首鹿身,與中國古文獻所記載的飛廉形象相同。
●孫作雲著有《飛廉考—中國古代鳥族之研究》
★ 草本
【別名】大薊、刺蓋、老牛銼、大力王
【來源】為菊科飛廉屬植物飛廉carduus crispus l.和藏飛廉c. acanthoides l.,以全草或根入藥。夏、秋季花盛開時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雜質,鮮用或曬幹用。
【源形態】 1.飛廉(老牛銼、大力王):二年生多刺草本,高50~120釐米。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莖直立,具縱棱。單葉互生,通常無柄,抱莖。夏秋開花,頭狀花序2~3個簇生於枝端,或單生葉腋。花全為管狀花,紫紅色。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或灰白色,呈刺毛狀。2.藏飛廉:與前種主要區別為全株被白色蛛絲狀毛,葉片羽狀淺裂。
【性味歸經】微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熱利濕。用於吐血,鼻衄,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帝,乳糜尿,泌尿係感染;外用治癰癤、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註】 飛廉瘦果製成酊劑,有利膽作用,可治黃疸,對於輕度膽絞痛有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種中文名: 飛廉
種拉丁名: carduuscrispusl.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60——150cm。莖直立,單生,稀叢生,具縱溝棱及縱嚮下延的緑色翅,翅有齒刺,上部有分枝。莖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cm,羽狀深裂,裂片邊緣具缺刻狀牙齒,齒端及葉緣有不等長的細刺,刺長2—10mm,上面緑色,無毛或疏被皺縮柔毛,下面淺緑色,被皺縮長柔毛,中部葉與上部葉較小,羽狀深裂。頭狀花序2—5個聚生於枝端,直徑1.5—2.5cm,總苞鐘形,總苞片7—8層,背部均被微毛,花全部管狀,紫紅色,稀白色。瘦果長橢圓形,褐色,冠毛白色或灰白色。
地理分佈: 廣布於我國各地,歐洲、北美、伊朗,日本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飛廉屬中生草本植物,常生於水分條件較好的陰濕、半陰濕地區的路旁、田邊,溝(灘)畔和林緣草地。據在寧夏南部六盤山地區觀察,4月中旬返青,6月中、下旬現蕾,7月上、中旬開花,下旬進入盛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開始枯黃。在北京地區花果期為6—8月。在內蒙古地區花果期6—8月。
飼用價值:
本草為低等飼用植物,幼苗期山羊、綿羊、牛、馬,驢均樂食,現蕾至開花期,牛、馬、羊僅食其花蕾和花序,種子成熟後,各類傢畜均不食。化學成分含量見表89。本草可入中草藥,能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治腫毒痔瘡,外傷腫痛等。 |
|
飛廉
(《本經》)
【異名】飛輕(《本經》),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別錄》),飛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錯(《黑竜江中藥》),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藥物志》),大力王、楓頭棵。飛簾(蘇醫《中草藥手册》)。
【來源】為菊科植物飛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態】飛廉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00釐米,具縱條棱,並附有緑色的翼,翼有齒刺。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釐米,羽狀深裂,裂片的邊緣具刺,上面緑色,具細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絲狀毛,後漸變光滑;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2~3枚,着生於枝端,直徑1.5~2.5釐米;總苞鐘形,長約2釐米,寬1.5~3釐米,苞片多層,外層較內層逐漸變短,中層苞片綫狀披針形,先端長尖成刺狀。嚮外反麯,內層苞片綫形,膜質,稍帶紫色。花全部為管狀花,兩性,紫紅色,花管長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藥合生;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長3毫米,頂端平截,基部收縮;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長約15毫米,呈刺毛狀。花期6、7月。
生於荒野道旁。分佈全國各地。
西藏以同屬植物科刺飛廉作飛廉入藥,其特徵:莖具翼,有刺,幼時被白色柔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淺裂,邊緣有齒,齒上有針刺。頭狀花序單生;總苞片數層,先端具刺;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稍扁,具光澤;冠毛白色多層,基部合生。
【採集】鼕、春季采根,夏季采莖;葉及花,鮮用或曬幹用。
【性味】苦,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鹹,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苦,涼。"
【功用主治】: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痹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①《本經》:"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②《別錄》:"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
③《藥性淪》:"主留血。"
④《唐本草》:"療疳蝕,殺蟲。"
⑤《四聲本草》:"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
⑥《綱目》:"治頭風旋運。"
⑦《西藏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跌打瘀腫,惡瘡,燒傷,燙傷。"
⑧蘇醫《中草藥手册》:"祛風,利濕,清熱,消腫。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帶過多,月經過多;外用治疔瘡腫毒,痔瘡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宜忌】《本草經集註》:"得烏頭良。惡麻黃。"
【選方】①治關節炎:老牛錯(全草)一斤,何首烏三兩,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竜江中藥》)
②治無名腫毒,痔瘡,外傷腫痛:老牛錯莖葉,搗成泥狀,敷患處。(《黑竜江中藥》)
③治疳匿蝕口齒及下部:飛廉蒿燒作灰,搗篩,以兩錢匕服(每次煎兩小時),每日服二次。(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 |
|
飛廉,亦作蜚廉,商紂王的大臣,惡來之父。 飛廉是秦國國君的先祖,也是天下漢族趙姓、馬姓、繆姓、梁姓及部分秦姓(註明:秦氏大宗為姬姓,周公之後)祖先的名字,嬴姓。他的傢世源遠流長。
簡介
飛廉惡來父子倆都是後來秦國國君的先祖。飛廉是個飛毛腿,行走特別快;惡來異常有力,一人可以抵擋數人的搏擊。這樣,飛廉就當了紂的通訊員,惡來當了紂的保鏢,經常出入在紂的身邊。惡來喜歡說別人的壞話,有不少諸侯和大臣因為惡來的詆毀而受到紂的懲罰,因此積怨很多。周武王伐紂時,惡來狂妄不服,周軍很快把他殺死。其時飛廉在北方為紂置辦石棺,好讓紂死後躺在堅固的石棺中。辦好差事回來,紂已自殺,他就在霍太山,即今山西霍山上建了一個祭壇,嚮紂報告辦事經過。據說,飛廉在霍太山上得到同樣一口石頭棺材,上面刻有字說:“上帝命令處父不參加殷亂,賜你石棺以華耀氏族。”刻字中的“處父”是飛廉的別號。飛廉被上帝賜死的故事,當然是編出來的。實際情形是,飛廉得知兒子惡來在戰爭中犧牲,自己又不能再回到朝歌,十分傷心。不久就病死了,死後就葬在霍太山上。
相關史料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禦,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太戊聞而卜之使禦,吉,遂致使禦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復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臯狼。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禦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裏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趙衰其後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史記 秦本紀》
翻譯
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禹的功勞,賜給他一塊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賞賜,說:“治水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也是因為有大費做助手。”舜帝說:“啊!大費,你幫助禹治水成功!我賜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你的後代將會興旺昌盛。”於是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這個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賜他姓嬴。
大費生有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這就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這就是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那裏。費昌正處在夏桀的時候,他離開夏國,歸附了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身體長得很象鳥,但說人話。太戊帝聽說了他們,想讓他們給自己駕車,就去占卜,卦相吉利,於是把他們請來駕車,並且給他們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後,中衍的後代子孫,每代都有功勞,輔佐殷國,所以嬴姓子孫大多顯貴,後來終於成了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jué,决),住在西部戎族地區,保衛西部邊疆。中潏生了蜚(fēi,非)廉。蜚廉生了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倆都憑才能力氣事奉殷紂王。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惡來也一並殺了。當時,蜚廉為紂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紂已死,沒有地方稟報,就在霍太山築起祭壇嚮紂王報告,祭祀時獲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說:“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朝的災亂,賜給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後,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他就是宅臯狼。臯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得到周繆王的寵幸。周繆王獲得名叫驥、溫驪、驊(huá,華)騮(liú,留)、騄(lù,祿)耳的四匹駿馬,駕車到西方巡視,樂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亂時,造父給繆王駕車,兼程驅趕回周朝,日行千裏,平定了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自蜚廉生季勝以來經過五代直到造父時,纔另外分出來居住在趙城。春秋晉國大夫越衰(cuī,崔)就是他的後代。惡來革,是蜚廉的兒子,死得早。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臯,旁臯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寵,他們都承蒙恩蔭住在趙城,姓趙。
封神演義中的飛廉
封神演義主要人物,為商之佞臣,在周武王滅商之後,和惡來到西岐見武王,封為中大夫,後在封神之時被姜子牙斬首,封做冰消瓦解之神。
《封神演義》原文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衹見左右旗門官將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號令,回報子牙。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鑒何在?快引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不一時,衹見清福神用幡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凄切不勝。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姦佞,簧惑主聰,敗國亡君,偷生苟免;衹知盜寶以榮身,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自受之愆,亦是運逢之劫。特敕封爾轔冰消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子牙封罷神下臺,率領百官回西岐。冰消瓦解之神飛廉 |
|
人物介紹
飛廉是滄月雲荒係列奇幻小說《鏡》及《羽》中的人物。滄流帝國十巫之一巫朗一族的長房長孫,帝國少將,軍中雙璧之一,未來巫朗繼承人。友:雲煥,青輅,狼朗;舊愛:鮫人碧;妻子:巫即傢千金明茉。
有着尊貴的地位,卻無心權勢;有着敏捷的身手,卻甘心賦閑;有着純正的血統,卻不輕視一切民族;有着顯赫的地位,風光的未來,卻為了一個鮫人,一個朋友,捨棄了一切。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破軍橫空出世,迦樓羅翺翔九天,迦藍白塔轟然坍塌,雲煥君臨天下,帝都血流成河。空桑冥靈,七海鮫人,東澤移民,西荒盜寶者……一石激起千層浪,衆多勢力紛紛起義,相互呼應,冰族統治風雨飄搖,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貴公子一改自由散漫的作風,手握雙頭金翅鳥令符,帶兵出走。溫潤平和的美玉,在戰火、硝煙、鮮血的洗禮下,終化身為一柄出鞘利劍,在亂世中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一生的摯愛,站在了敵對的立場;費勁心機去營救的同窗,還是免不了拔刀相嚮;爭權奪勢的十巫先後死去,無心功利的公子卻被推上政治顛峰……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愛恨離愁交織在一起,堅定了飛廉柔軟的心,終於,一個溫文爾雅的貴公子,就此蛻變為一個衹手可撐天地的男人。
在滄流帝國覆亡之際,飛廉力輓狂瀾,衝破空海兩國圍剿,帶領全族離開雲荒,並在西海上重新建國。二十多年後,他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了鎮野、靖海、徵天三大軍團,使其成為守護冰族的力量,牢牢頂住了空桑人的跨海追擊。他被視為成為帝國的開創者,和“破軍”並稱雙璧,成了所有流亡海外冰族人神一樣的信仰。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意義——就像每個種族都有生存下去的權力一樣。”這是飛廉一生堅守的信念,也成了他的遺訓。他的後人繼承了他的遺志,執掌了軍工作坊,一代代人前赴後繼地鑽研,以那一捲殘缺不全的《營造法式》為摹本,格緻知物,窮盡心力,成為族裏無出其右的機械製造世傢。 |
|
植物飛廉基本信息
英文名:CurlyBristlethistleHerb
拉丁名:CarduusnutansLinn.
別名:飛輕、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飛廉蒿、老牛錯、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楓頭棵、飛簾
科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飛廉屬
屬拉丁名:Carduus
處方名:飛廉、飛簾、大力王、老牛錯、鮮飛廉
植物來源
夏、秋季花盛開時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雜質,鮮用或曬幹用。
植物形態
二年生草本,高50-120cm。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莖直立,具縱棱,棱有緑色間歇的三角形刺齒狀翼。葉互生;通常無柄而抱莖;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cm,羽狀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對而生,邊緣刺,上面緑色,具細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初具蛛絲狀毛,後漸變光滑;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2-3個簇生枝端,直徑1.5-2.5cm,總苞鐘狀,長約2cm,寬1.5-3cm;總苞片多層,外層較內層逐變短,中層條狀披針形,先端長尖成刺狀,嚮外反麯,內層條形,膜質,稍帶紫色;花全為管狀花,兩性,紫紅色,長15-16mm。瘦果長橢圓形,長約3mm,先端平截,基部收縮;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長約15mm,呈刺毛狀,稍粗糙。花期5-7月。
植物分佈
分佈在新疆天山、準噶爾阿拉套、準噶爾盆地。生於山𠔌、田邊或草地,海拔540—2300米。歐洲、北非、蘇聯中亞及西伯利亞都廣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西歐。
植物鑒定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在棱脊處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組織。皮層窄;於葉狀翅處表皮和皮層均嚮外突出。外韌維管束環列,韌皮纖維束微木化;木質部內側具微木化纖維束。髓中央常中空。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麯。氣孔不定式或不等甙。非腺毛多斷碎,由5-10餘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直徑21-83μm,有的項端細胞極細長並扭麯。
性味歸經
性味:微苦,平。
歸經:入肺、膀胱、肝三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痹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
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忌宜:血虛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歷史文獻
1、《唐本草》:飛廉有兩種,一是陶證,生平澤中者;其生山崗上者,葉頗相似,而無疏缺,且多毛,莖亦無羽,根直下,更無旁枝,生則肉白皮黑,中有黑脈,日幹則黑如玄參,用莖、葉及根,療疳蝕殺蟲,與平澤者俱有驗。今俗以馬薊、以苦芺為漏盧,並非是也。
2、《本經》:“飛廉,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3、《別錄》:“飛廉,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 |
|
神獸飛廉 基本簡介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文獻稱飛廉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為飛廉。
歷史文獻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飛廉,風伯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有“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飛廉,竜雀也,鳥身鹿頭者”。
《漢書·武帝紀》有“還,作甘泉通天台、長安飛廉館”,晉灼註飛廉曰:「身似鹿,頭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三輔黃圖》:“飛廉,神禽,能緻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
|
基本簡介
幫助蚩尤的事物。具體是什麽事物未知。
歷史文獻
《古史箴記》中稱:飛廉幫助蚩尤一方參加華夏九黎之戰。曾聯合雨師屏翳擊敗冰神應竜。後被女魃擊敗,於涿鹿之戰中被擒殺。飛廉,死於涿鹿之戰。
5、紅花草高産栽培技術
紅花草,又名紫雲英,是我國廣泛利用的高産、早熟稻田鼕季緑肥。江西省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科技入戶工程和新農村建設項目,在項目示範區內大力發展緑肥生産,建立紅花草高産樣板基地,以點帶面推動農業生産大發展。據統計,江西省萬畝以上的鄉鎮示範基地有12個,1000畝以上的鄉鎮示範基地有30餘個,緑肥播種面積達180萬畝。為了確保緑肥高産樣板點示範成功,保證物資、技術到位,各地在緑肥高産樣板建設上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調進優質良種、統一播種、統一田間管理,為紅花草高産示範樹立了一個亮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1、培肥地力的原理
1.1固氮作用 紅花草屬於豆科緑肥,鮮草含有機質12%《~15%,含氮0.3%~0.6%,富含粗脂肪、粗蛋白、粗纖維、各種氨基酸及鐵、銅、鋅、錳等各種微量元素,紅花草的翻壓相當於給土壤施了肥。
1.2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紅花草根係的穿透、擠壓和團聚作用,使土壤形成較多的水穩性團聚體,連續多年種植紅花草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狀明顯改善,土壤氣、液、固三相比得到更好地協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增強。
2、栽培技術要點
2.1品種選擇 選擇産量高的紅花草品種,如江西大葉籽等。
2.2種子處理
2.2.1一般性處理。一般在晚稻收割前半月播種。播前要搶晴天曬種1-2天,以利於種子發芽整齊。播種前還要用10%的食????水選種,撈去上浮的秕粒、菌核和雜質,然後用清水衝淨、晾幹。並要進行擦種,即每10公斤種子摻細砂2公斤,擦破種皮上的蠟質,有利於種子吸水發芽。
2.2.2巧用肥水浸種。 經過上述處理的種子,再放入肥水內浸種,肥水的配製是:人尿15公斤、磷酸二氫鉀100剋、鉬酸銨50剋、水35公斤。把紅花草種子放入肥水裏浸5—6小時,撈出瀝幹播種,有利於種子發芽、苗齊、苗壯,增強抗逆性。浸種的肥水要現配現用,肥水用量以淹沒種子為度。
2.2.3巧用菌肥接種。紅花草種子播前用菌肥接種,有利於早形成根瘤,早發揮固氮作用,對緑肥高産有很大作用,特別是沒種過或長時間沒種過緑肥的田塊,增産效果更為明顯。方法是將2~2.5公斤(每畝播種量)的種子與用120剋根瘤菌肥,加泥漿拌和均勻,使每粒種子都能沾到菌肥,最後再拌鈣鎂磷肥15公斤播種。
2.3水分管理 鼕緑肥喜濕潤,但不耐澇。不論苗期還是生長期,過多的水分不利於緑肥根係的生長,並易誘發多種病害,特別是在濕度較大的水稻田栽培,更忌田間漬水。因此,種緑肥的稻田,在播種前均要開好“十”字溝或“井”字溝以及田邊的圍溝,達到溝溝相通,排灌自如。播種後遇幹旱天氣,要灌1次跑馬水,保持田間濕潤,既可滿足種子對水分的需要,也能滿足晚稻後期對水、氣的要求,有利於灌漿結實。晚稻收割後,及時清溝,保證排灌方便。
2.4合理施肥 為增強抗寒能力,減輕凍害,一般在12月上中旬,每畝施過磷酸鈣15-20公斤。
2.5翻壓
2.5.1翻壓時間。 一般應根據下茬農作物的種植時間來確定,翻壓緑肥後,要有足夠的整理土地的時間,使後茬作物能適時播種。紅花草以盛花期,即早稻插秧前10~15天左右翻耕比較適宜。
2.5.2翻壓數量。在一定範圍內,緑肥翻壓數量增加,培肥地力的效果也逐漸提高。但緑肥翻壓的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一般紅花草畝産鮮草1000-1500千克。
2.5.3翻壓技術。基本要求是緑肥翻入土層,要做到壓嚴、壓實。一般深度掌握在耕層範圍內。翻耕後,應盡快耙地和鎮壓,加快緑肥腐解速度,提高緑肥肥效。 |
|
蜚廉---《史記捲五 秦本紀 第五》….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
|
年支十四星之一,蜚廉屬陽火,主孤及剋害。忌入命、身、父母宮,主孤剋。入命身,其人孤僻;入父母,剋父母,若會兇星,其剋必重。在遷移宮,忌遷動,再湊合兇星,車禍血光之災。
蜚廉星 , 其象為蛇蟲鼠蟻; 蜚廉( 飛廉 )二字之正寫是蜚蠊 ,也就是蟑螂 。
所有品種的蟑螂在昆蟲學的分類當中 ,都被歸類為蜚蠊目( Blattoidea ) 。
有 趣 的 是 , 蜚 蠊 目 ( Blattoidea ) 的 來 源 聞 是 英 文 名 詞 “ Blatherskite ”,
而 “ Blatherskite ”的 中 文 譯 意 正 正 就 是 “ 聽 無 聊 話 的 人 ” 和 “ 愛 說 無 聊 話 的 人 ” 。 |
|
飛廉,亦作蜚廉,商紂王的大臣,惡來之父。 飛廉是秦國、趙國兩國國君的先祖,也是天下漢族趙姓、馬姓、繆姓、梁姓及部分秦姓(註明:秦氏大宗為姬姓,周公之後)祖先的名字,嬴姓。他的傢世源遠流長。
簡介
飛廉惡來父子倆都是後來秦國國君的先祖。飛廉是個飛毛腿,行走特別快;惡來異常有力,一人可以抵擋數人的搏擊。這樣,飛廉就當了紂的通訊員,惡來當了紂的保鏢,經常出入在紂的身邊。惡來喜歡說別人的壞話,有不少諸侯和大臣因為惡來的詆毀而受到紂的懲罰,因此積怨很多。周武王伐紂時,惡來狂妄不服,周軍很快把他殺死。其時飛廉在北方為紂置辦石棺,好讓紂死後躺在堅固的石棺中。辦好差事回來,紂已自殺,他就在霍太山,即今山西霍山上建了一個祭壇,嚮紂報告辦事經過。據說,飛廉在霍太山上得到同樣一口石頭棺材,上面刻有字說:“上帝命令處父不參加殷亂,賜你石棺以華耀氏族。”刻字中的“處父”是飛廉的別號。飛廉被上帝賜死的故事,當然是編出來的。實際情形是,飛廉得知兒子惡來在戰爭中犧牲,自己又不能再回到朝歌,十分傷心。不久就病死了,死後就葬在霍太山上。
相關史料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禦,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太戊聞而卜之使禦,吉,遂致使禦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復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臯狼。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禦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裏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趙衰其後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史記 秦本紀》
翻譯
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禹的功勞,賜給他一塊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賞賜,說:“治水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也是因為有大費做助手。”舜帝說:“啊!大費,你幫助禹治水成功!我賜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你的後代將會興旺昌盛。”於是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這個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賜他姓嬴。
大費生有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這就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這就是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那裏。費昌正處在夏桀的時候,他離開夏國,歸附了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身體長得很象鳥,但說人話。太戊帝聽說了他們,想讓他們給自己駕車,就去占卜,卦相吉利,於是把他們請來駕車,並且給他們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後,中衍的後代子孫,每代都有功勞,輔佐殷國,所以嬴姓子孫大多顯貴,後來終於成了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jué,决),住在西部戎族地區,保衛西部邊疆。中潏生了蜚(fēi,非)廉。蜚廉生了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倆都憑才能力氣事奉殷紂王。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惡來也一並殺了。當時,蜚廉為紂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紂已死,沒有地方稟報,就在霍太山築起祭壇嚮紂王報告,祭祀時獲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說:“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朝的災亂,賜給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後,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他就是宅臯狼。臯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得到周繆王的寵幸。周繆王獲得名叫驥、溫驪、驊(huá,華)騮(liú,留)、騄(lù,祿)耳的四匹駿馬,駕車到西方巡視,樂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亂時,造父給繆王駕車,兼程驅趕回周朝,日行千裏,平定了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自蜚廉生季勝以來經過五代直到造父時,纔另外分出來居住在趙城。春秋晉國大夫趙衰(cuī,崔)就是他的後代。惡來革,是蜚廉的兒子,死得早。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臯,旁臯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寵,他們都承蒙恩蔭住在趙城,姓趙氏。
顯赫後世
稱號惡來係稱號季勝係 惡來 季勝 女防 孟增 旁臯 衡父 趙太幾 造(趙)父 趙大駱 趙叔觀 趙非子 趙璋秦侯—— 趙登秦公伯—— 趙爾成秦仲趙仲 趙高秦莊公趙其 趙奄父秦襄公趙開 趙叔帶秦文公—— 趙麟秦靜公—— 趙子豐秦憲公趙立 趙射秦德公趙嘉 趙壯秦穆公趙任好 趙夙秦康公趙罃趙成子趙衰秦共公趙稻趙宣子趙盾秦桓公趙榮趙莊子趙朔秦景公趙石趙文子趙武秦哀公趙籍趙景子趙成秦夷公——趙簡子趙鞅秦惠公趙寧——趙伯魯秦悼公趙盤代成君趙周秦厲共公趙刺趙獻侯趙浣秦懷公趙封趙烈侯趙籍——趙昭子趙敬侯趙章秦靈公趙肅趙成侯趙種秦獻公趙師隰趙肅侯趙語秦孝公趙渠梁趙武靈王趙雍秦惠文王趙駟趙惠文王趙何秦昭王趙稷趙孝成王趙丹秦孝文王趙柱趙悼襄王趙偃秦莊襄王趙異人趙幽繆王趙遷秦始皇趙政 秦二世趙鬍亥
封神演義中的飛廉
封神演義主要人物,為商之佞臣,在周武王滅商之後,和惡來到西岐見武王,封為中大夫,後在封神之時被姜子牙斬首,封做冰消瓦解之神。
《封神演義》原文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衹見左右旗門官將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號令,回報子牙。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鑒何在?快引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不一時,衹見清福神用幡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凄切不勝。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姦佞,簧惑主聰,敗國亡君,偷生苟免;衹知盜寶以榮身,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自受之愆,亦是運逢之劫。特敕封爾轔冰消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子牙封罷神下臺,率領百官回西岐。冰消瓦解之神飛廉 |
|
植物飛廉
基本信息
英文名:CurlyBristlethistleHerb
拉丁名:CarduusnutansLinn.
別名:飛輕、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飛廉蒿、老牛錯、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楓頭棵、飛簾
科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飛廉屬
屬拉丁名:Carduus
處方名:飛廉、飛簾、大力王、老牛錯、鮮飛廉
植物來源
夏、秋季花盛開時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雜質,鮮用或曬幹用。
植物形態
二年生草本,高50-120cm。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莖直立,具縱棱,棱有緑色間歇的三角形刺齒狀翼。葉互生;通常無柄而抱莖;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cm,羽狀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對而生,邊緣刺,上面緑色,具細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初具蛛絲狀毛,後漸變光滑;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2-3個簇生枝端,直徑1.5-2.5cm,總苞鐘狀,長約2cm,寬1.5-3cm;總苞片多層,外層較內層逐變短,中層條狀披針形,先端長尖成刺狀,嚮外反麯,內層條形,膜質,稍帶紫色;花全為管狀花,兩性,紫紅色,長15-16mm。瘦果長橢圓形,長約3mm,先端平截,基部收縮;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長約15mm,呈刺毛狀,稍粗糙。花期5-7月。
植物分佈
分佈在新疆天山、準噶爾阿拉套、準噶爾盆地。生於山𠔌、田邊或草地,海拔540—2300米。歐洲、北非、蘇聯中亞及西伯利亞都廣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西歐。
植物鑒定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在棱脊處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組織。皮層窄;於葉狀翅處表皮和皮層均嚮外突出。外韌維管束環列,韌皮纖維束微木化;木質部內側具微木化纖維束。髓中央常中空。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麯。氣孔不定式或不等甙。非腺毛多斷碎,由5-10餘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直徑21-83μm,有的項端細胞極細長並扭麯。
性味歸經
性味:微苦,平。
歸經:入肺、膀胱、肝三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痹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
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忌宜:血虛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歷史文獻
1、《唐本草》:飛廉有兩種,一是陶證,生平澤中者;其生山崗上者,葉頗相似,而無疏缺,且多毛,莖亦無羽,根直下,更無旁枝,生則肉白皮黑,中有黑脈,日幹則黑如玄參,用莖、葉及根,療疳蝕殺蟲,與平澤者俱有驗。今俗以馬薊、以苦芺為漏盧,並非是也。
2、《本經》:“飛廉,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3、《別錄》:“飛廉,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1] |
|
神獸飛廉
基本簡介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文獻稱飛廉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為飛廉。
歷史文獻
《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飛廉,風伯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有“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91;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飛廉,竜雀也,鳥身鹿頭者”。
《漢書·武帝紀》有“還,作甘泉通天台、長安飛廉館”,晉灼註飛廉曰:「身似鹿,頭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三輔黃圖》:“飛廉,神禽,能緻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2] |
|
- : Curly Bristlethistle Herb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