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飄帶兜蘭
  形態特徵:
  附生蘭,産于云南、貴州。葉5至8枚、緑色,背面色較淡,極少可看到不明顯的網格斑。
  花葶高30至60釐米,緑色,密生白色短柔毛;花通常4至8朵,花瓣帶狀,基部邊緣波狀。
  花期6月至7月,在兜蘭屬中比較特殊,栽培容易。
  飄帶兜蘭,一莖數花,乃名貴品種,通常一莖可着三四朵花,健壯的植株還能多着一些。
  它的副瓣細長,形狀如同扭麯了幾道的竹葉,朵朵如此,翩翩然如同在清香的花朵邊飄動着兩條絲條,花名即由此而來。“飄帶兜蘭”的底色的白色,主瓣和飄帶副瓣都有細長的淡青色綫條,副瓣稍有淡淡的紫紅色點綴,下方的:“兜”則有很淡的紫紅色和條紋,它的葉質特別厚韌多肉,而且又寬又長,但是沒有蘭頭。花期較長,有一個月之久。
  分佈:
  在雲南文山地區及鄰近國傢有分佈。
  生長習性:
  飄帶兜蘭性喜蘭陽和空氣暢通,所以不宜放於蔭蔽處。植料最好采用芒骨(蛇木枝),夏天在表面鋪一層溫水苔,衹需保持潮濕,植料表面變幹時纔澆水,肥料寧稀勿濃。
  養護:
  飄帶兜蘭應避免置於光綫過強處,或者被烈日照射,否則愛起褐斑點,老葉易共黃。其葉質也較易發生水傷、肥傷,應在澆水施肥後,放於通風處,使葉面上的水分盡快蒸發掉。
  附生植物,較高大。葉基生,二列,4—8枚;葉片寬帶形,厚革質,長15—24(—35)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圓形或鈍並有裂口和彎缺,基部略收狹成柄並對折,彼此套疊,無毛。花葶近直立,長30—40(—60)釐米,緑色,密生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具3—5(—8)花;花苞片緑色,卵形或寬卵形,長2—2.5(—3)釐米,寬1.5—2.5釐米,膜質,背面基部偶見短柔毛;花梗和子房長3.5—4釐米,被短柔毛;花較大,中萼片與合萼片奶油黃色並有緑色脈(尤其在近基部),花瓣基部至中部淡緑黃色並有慄色斑點和邊緣,中部至末端近慄色,唇瓣緑色而有慄色暈,但囊內紫褐色;中萼片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3—4(—5)釐米,寬2.5—3釐米,先端近急尖或短漸尖,邊緣嚮後彎捲,背面近基部多少被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略小;花瓣長帶形,下垂,長8—9釐米,寬6—8(—10)毫米,先端鈍,強烈扭轉,下部(特別是近基部)邊緣波狀,偶見被毛的疣狀突起或長的緣毛;唇瓣倒盔狀,基部有寬闊的長達1.4—1.6釐米的柄,囊近卵狀圓錐形,長2—2.5釐米,寬1.5—2釐米,囊口極寬闊,兩側各有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的邊緣不內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倒卵形,長1—1.3釐米,寬7—8毫米,先端具彎缺或凹缺,基部收狹。花期6—7月。
  産雲南勐臘縣;生於海拔1000—1100米的雨林內樹幹上。分佈於緬甸和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