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 : 軍事氣象水文 : 氣象 : 電腦硬件廠商 : 農業 : 軍事 : 災難 : 建築 > 颶風
目錄
No. 1
  風力等於或大於12級的風。破壞力極大。
No. 2
  中國 古籍中 明 以前將臺風稱為颶風, 明 以後按風情不同有臺風和颶風之分。 唐 李肇 《唐國史補》捲下:“ 南海 人言,海風四面而至,名曰颶風。”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捲一:“既而 荷蘭國 人舟遭颶風至此,愛其地,藉居之。” 徐遲 《在高爐上》:“我聽到微微的聲響,很快很快擴大了,像一陣颶風從遠處疾馳而來。”
No. 3
  發生在 大西洋 、 墨西哥灣 、 加勒比海 和 北太平洋 東部的熱帶氣旋。
最初衹指加勒比海的熱帶氣旋;後來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風的熱帶氣旋 Initially refers to the Caribbean tropical cyclones; then can refer to any tropical cyclone with winds
  最初衹指加勒比海的熱帶氣旋;後來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風的熱帶氣旋。如:颶風雲。
No. 5
  1、自然現象
詞源
  颶風一詞源自加勒比海言語的惡魔hurican,亦有說是瑪雅人神話中創世衆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與旋風之神hurakan。而臺風一詞則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有一百個竜頭的魔物,傳說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風。
  至於中文“臺風”一詞,有人說源於日語,亦有人說來自中國。以前,中國東南沿海經常有風暴,當地漁民統稱其為“大風”,後來變成臺風。
颶風的概念辨析
  颶風和臺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秒以上的熱帶氣旋,衹是因發生的地域不同,纔有了不同名稱。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被稱為“臺風”;發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東部的則稱“颶風”。颶風在一天之內就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颶風與竜捲風也不能混淆。後者的時間很短暫,屬於瞬間爆發,最長也不超過數小時。此外,竜捲風一般是伴隨着颶風而産生。竜捲風最大的特徵在於它出現時,往往有一個或數個如同“大象鼻子”樣的漏鬥狀雲柱,同時伴隨狂風暴雨、雷電或冰雹。竜捲風經過水面時,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後同雲相接,俗稱“竜取水”。經過陸地時,常會捲倒房屋,甚至把人吸捲到空中。
颶風的等級分類
  一級.最高持續風速 33╟42 m/s 74╟95 mph 64╟82 kt 119╟153 km/h 風暴潮 4╟5 ft 1.2╟1.5 m 中心最低氣壓 28.94 inhg 980 mbar 潛在傷害 對建築物沒有實際傷害,但對未固定的房車、灌木和樹會造成傷害。一些海岸會遭到洪水,小碼頭會受損。 典型颶風 颶風艾格尼絲 ╟ 颶風丹尼 ╟ 颶風加斯頓 ╟ 颶風奧菲莉婭
  二級.最高持續風速 43╟49 m/s 96╟110 mph 83╟95 kt 154╟177 km/h 風暴潮 6╟8 ft 1.8╟2.4 m 中心最低氣壓 28.50╟28.91 inhg 965╟979 mbar 潛在傷害 部分房頂材質、門和窗受損,植被可能受損。洪水可能會突破未受保護的泊位使碼頭和小艇會受到威脅。 典型颶風 颶風鮑勃 ╟ 颶風邦妮 ╟ 颶風弗朗西斯 ╟ 颶風鬍安
  三級.最高持續風速 50╟58 m/s 111╟130 mph 96╟113 kt 178╟209 km/h 風暴潮 9╟12 ft 2.7╟3.7 m 中心最低氣壓 27.91╟28.47 inhg 945╟964 mbar 潛在傷害 某些小屋和大樓會受損,某些甚至完全被摧毀。海岸附近的洪水摧毀大小建築,內陸土地洪水泛濫。 典型颶風 1938年大新英格蘭颶風颶風弗蘭 ╟ 颶風伊西多爾 ╟ 颶風珍妮
   四級.最高持續風速 59╟69 m/s 131╟155 mph 114╟135 kt 210╟249 km/h 風暴潮 13╟18 ft 4.0╟5.5 m 中心最低氣壓 27.17╟27.88 inhg 920╟944 mbar 潛在傷害 小建築的屋頂被徹底地完全摧毀。靠海附近地區大部分淹沒,內陸大範圍發洪水。 典型颶風 1900年加爾維斯敦颶風颶風查理 ╟ 颶風雨果 ╟ 颶風艾裏斯
  五級.最高持續風速 ≥70 m/s ≥156 mph ≥136 kt ≥250 km/h 風暴潮 ≥19 ft ≥5.5 m 中心最低氣壓 <27.17 inhg <920 mbar 潛在傷害 大部分建築物和獨立房屋屋頂被完全摧毀,一些房子完全被吹走。洪水導致大範圍地區受災,海岸附近所有建築物進水,定居者可能需要撤離。 典型颶風 颶風安德魯 ╟ 颶風卡米爾 ╟ 颶風吉爾伯特 ╟ 1935年勞動節颶風 ╟ 臺風泰培 ╟ 颶風卡特裏娜
颶風的危害
  在北半球,臺風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南半球則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它一般伴隨強風、暴雨,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産,對於民生、農業、經濟等造成極大的衝擊,為一嚴重的天然災害。
産生原因和影響
  颶風産生於熱帶海洋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溫暖的海水是它的動力“燃料”。由此,一些科學家就開始研究是否變暖的地球會帶來更強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熱帶風暴。大多數的氣象學家相信地球看起來正在變得越來越熱。他們認為二氧化碳和來自大氣層的所謂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變得越來越暖。研究人員警告說人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後,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了。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天氣氣候事件,比如強烈的颶風或是颶風活躍的季節,並不能說明全球氣候已經變暖了。
  ·電影
  (hurricane)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usa)1999年出品
   主 演: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導 演:諾曼·猶維森(norman jewison)
   類 型:社會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無辜的人為了公正與自由而付出20年不懈努力的故事。
   “狂風”魯賓·卡特(丹澤爾·華盛頓飾)的夢想就是贏得中量級拳王的稱號,為了這個目標他不懈努力……
氣象名詞——颶風
  【詞源】
  颶風一詞源自加勒比海言語的惡魔Hurican,亦有說是瑪雅人神話中創世衆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與旋風之神Hurakan。而臺風一詞則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有一百個竜頭的魔物,傳說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風。
  至於中文“臺風”一詞,有人說源於日語,亦有人說來自中國。以前,中國東南沿海經常有風暴,當地漁民統稱其為“大風”,後來變成臺風。
  【詞義】
  ①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東部地區將強大而深厚(最大風速達32.7米/秒,風力為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
  ②泛指具有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12級的任何大風。
  地球上最具摧毀性的力量:颶風 Hurricane 颶風和臺風都是指風速達到33米/秒以上的熱帶氣旋,衹是因發生的地域不同,纔有了不同名稱。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強烈熱帶氣旋被稱為“臺風”;發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和北太平洋東部的則稱“颶風”。颶風在一天之內就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颶風與竜捲風也不能混淆。後者的時間很短暫,屬於瞬間爆發,最長也不超過數小時。此外,竜捲風一般是伴隨着颶風而産生。竜捲風最大的特徵在於它出現時,往往有一個或數個如同“大象鼻子”樣的漏鬥狀雲柱,同時伴隨狂風暴雨、雷電或冰雹。竜捲風經過水面時,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後同雲相接,俗稱“竜取水”。經過陸地時,常會捲倒房屋,甚至把人吸捲到空中。
  【颶風的等級分類】
  一級.最高持續風速 33–42 m/s 74–95 mph 64–82 kt 119–153 km/h 風暴潮 4–5 ft 1.2–1.5 m 中心最低氣壓 28.94 inHg 980 mbar 潛在傷害 對建築物沒有實際傷害,但對未固定的房車、灌木和樹會造成傷害。一些海岸會遭到洪水,小碼頭會受損。 典型颶風 颶風艾格尼絲 – 颶風丹尼 – 颶風加斯頓 – 颶風奧菲莉婭
  二級.最高持續風速 43–49 m/s 96–110 mph 83–95 kt 154–177 km/h 風暴潮 6–8 ft 1.8–2.4 m 中心最低氣壓 28.50–28.91 inHg 965–979 mbar 潛在傷害 部分房頂材質、門和窗受損,植被可能受損。洪水可能會突破未受保護的泊位使碼頭和小艇會受到威脅。 典型颶風 颶風鮑勃 – 颶風邦妮 – 颶風弗朗西斯 – 颶風鬍安
  三級.最高持續風速 50–58 m/s 111–130 mph 96–113 kt 178–209 km/h 風暴潮 9–12 ft 2.7–3.7 m 中心最低氣壓 27.91–28.47 inHg 945–964 mbar 潛在傷害 某些小屋和大樓會受損,某些甚至完全被摧毀。海岸附近的洪水摧毀大小建築,內陸土地洪水泛濫。 典型颶風 1938年大新英格蘭颶風颶風弗蘭 – 颶風伊西多爾 – 颶風珍妮
  四級.最高持續風速 59–69 m/s 131–155 mph 114–135 kt 210–249 km/h 風暴潮 13–18 ft 4.0–5.5 m 中心最低氣壓 27.17–27.88 inHg 920–944 mbar 潛在傷害 小建築的屋頂被徹底地完全摧毀。靠海附近地區大部分淹沒,內陸大範圍發洪水。 典型颶風 1900年加爾維斯敦颶風颶風查理 – 颶風雨果 – 颶風艾裏斯
  五級.最高持續風速 ≥70 m/s ≥156 mph ≥136 kt ≥250 km/h 風暴潮 ≥19 ft ≥5.5 m 中心最低氣壓 <27.17 inHg <920 mbar 潛在傷害 大部分建築物和獨立房屋屋頂被完全摧毀,一些房子完全被吹走。洪水導致大範圍地區受災,海岸附近所有建築物進水,定居者可能需要撤離。 典型颶風 颶風安德魯 – 颶風卡米爾 – 颶風吉爾伯特 – 1935年勞動節颶風 – 臺風泰培 – 颶風卡特裏娜
  【颶風的危害】
  在北半球,臺風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南半球則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它一般伴隨強風、暴雨,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産,對於民生、農業、經濟等造成極大的衝擊,為一嚴重的天然災害。
  【産生原因和影響】
  颶風産生於熱帶海洋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溫暖的海水是它的動力“燃料”。由此,一些科學家就開始研究是否變暖的地球會帶來更強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熱帶風暴。大多數的氣象學家相信地球看起來正在變得越來越熱。他們認為二氧化碳和來自大氣層的所謂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變得越來越暖。研究人員警告說人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後,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了。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天氣氣候事件,比如強烈的颶風或是颶風活躍的季節,並不能說明全球氣候已經變暖了。
  【颶風的威力大小判斷】
  颶風中心風眼愈小,破壞力愈大。如歷史上最強的颶風風眼直徑衹有13公裏長。
  【颶風的構造】
  颶風中心有一個風眼,幸存者說在那裏風和日麗,原因至今無從考證。
電影名稱——颶風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颶風/扞衛正義/黑罪風雲
   外文片名:The Hurricane/Lazarus and the Hurricane
  影片類型:劇情 / 運動 / 傳記
  片長:145 min
  國傢/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字幕文件:www.ifuzhu.com
  色彩:彩色 黑白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係統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and some violence.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M Chile:TE Netherlands:12
  UK:15 Finland:K-12 Sweden:11 France:U USA:R Hong Kong:IIB
  Germany:12 New Zealand:M Mexico:B Switzerland:12
  Philippines:PG-13
  製作成本:$38,000,000 (estimated)
  製作日期:1998年11月 -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Norman Jewison
  編劇 Writer:
  Rubin 'Hurricane' Carter .....(book The 16th Round)
  Sam Chaiton .....(book Lazarus and the Hurricane) and
  Terry Swinton .....(book Lazarus and the Hurricane)
  Armyan Bernstein .....(screenplay) and
  Dan Gordon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丹澤爾·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Rubin 'Hurricane' Carter
  Vicellous Reon Shannon .....Lesra Martin
  Deborah Unger .....Lisa Peters
  列維·施瑞博爾 Liev Schreiber .....Sam Chaiton
  約翰·漢納 John Hannah .....Terry Swinton
  丹·哈達婭 Dan Hedaya .....Det. Sgt. Della Pesca
  Debbi Morgan .....Mae Thelma Carter
  剋蘭西·布朗 Clancy Brown .....Lt. Jimmy Williams
  大衛·佩默 David Paymer .....Myron Bedlock
  Harris Yulin .....Leon Friedman
  羅德·斯泰格爾 Rod Steiger .....Judge Sarokin
  Badja Djola .....Mobutu
  Vincent Pastore .....Alfred Bello
  Al Waxman .....Warden at Rahway Penitentiary
  David Lansbury .....U.S. Court Prosecutor
  Garland Whitt .....John Artis
  Chuck Cooper .....Earl Martin
  Brenda Denmark .....Alma Martin (as Brenda Thomas Denmark)
  Marcia Bennett .....Jean Wahl
  Beatrice Winde .....Louise Cockersham
  Mitchell Taylor Jr. .....Young Rubin Carter
  Bill Raymond .....Judge Anthony Rizzoli
  Merwin Goldsmith .....Judge Larner
  John A. MacKay .....Man at Falls
  Donnique Privott .....Boy at Falls
  Moynan King .....Tina Barbieri
  Gary DeWitt Marshall .....Nite Spot Cabbie
  John Christopher Jones .....Reporter at Bar
  Gwendolyn Mulamba .....Nite Spot Woman
  Richard Davidson .....Detective - Paterson
  George T. Odom .....Big Ed (as George Odom)
  Tonye Patano .....Woman at Prison
  Fulvio Cecere .....Policeman - Paterson
  Phillip Jarrett .....Soldier #1 in U.S.O. Club
  Rodney M. Jackson .....Soldier #2 in U.S.O. Club
  Judi Embden .....Woman in U.S.O. Club
  Terry Claybon .....Emile Griffith
  本·布雷 Ben Bray .....Joey Giordello
  Michael Justus .....Joey Cooper
  Kenneth McGregor .....Detective at Hospital
  Frank Proctor .....Ring Announcer - Pittsburgh
  Peter Wylie .....Referee - Pittsburgh
  David Gray .....TV Announcer - Pittsburgh
  Joe Matheson .....Ring Announcer - Philadelphia
  Bill Lake .....TV Announcer - Philadelphia
  Robin Ward .....TV Announcer - Reading, PA
  Harry Davis .....Referee - Reading, PA
  Pippa Pearthree .....Patty Valentine
  Jean Daigle .....Detective
  Robert Lindsay Evans .....Detective at Paterson Bar (as Robert Evans)
  Scott Gibson .....Reporter at Banquet
  Ann Holloway .....Cashier
  Bruce McFee .....Prison Guard
  Conrad Bergschneider .....Prison Guard
  Satori Shakoor .....Prison Guard
  Zoran Radusinovic .....Prison Guard
  Stephen Lee Wright .....Prison Guard
  Michael Bodnar .....Prison Guard
  Carson Manning .....Prison Guard
  Debrah Ellen Waller .....Prison Guard
  Richard Litt .....Prison Guard
  Adam Large .....Prison Guard
  Peter Graham .....Prisoner with Camera
  George Masswohl .....Mechanic
  Lawrence Sacco .....Policeman - New Jersey
  David Frisch .....Policeman - New Jersey
  Ralph Brown .....Federal Court Assistant Prosecutor
  Dyron Holmes .....Reporter
  Ryan Williams .....Elstan Martin (as Ryann Williams)
  Bruce Vavrina .....St. Joseph's Doctor
  Brenda Braxton .....Dancer with John Artis
  Christopher Riordan .....Jury Foreman
  Guy Ale .....Arthur Bradley (uncredited)
  穆罕默德·阿裏 Muhammad Ali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艾倫·鮑斯汀 Ellen Burstyn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Rubin 'Hurricane' Cart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鮑勃·迪倫 Bob Dylan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Joe Frazier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Michael Harkins .....Prison Guard (uncredited)
  Alon Kleckner .....Prisoner (uncredited)
  David Sparrow .....Cop #2 (DVD only) (uncredited)
  Michael Stevens .....Prison Barber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duced by:
  Marc Abraham .....executive producer
  Irving Azoff .....executive producer
  Armyan Bernstein .....producer
  Thomas A. Bliss .....executive producer
  Suzann Ellis .....co-producer
  Jon J. Jashni .....co-producer (as Jon Jashni)
  Michael Jewison .....co-producer
  Norman Jewison .....producer
  John Ketcham .....producer
  Rudy Langlais .....executive producer
  Tom Rosenberg .....executive producer
  William Teitler .....executive producer
  製作發行製作公司:
  Azoff Entertainment
  Beacon Communications LLC [美國]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發行公司: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美國] ..... (non-USA)
  Falcon [捷剋] ..... (2000)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 (2000)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GAGA Humax Inc. [日本] ..... (2000)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France)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Luxembourg)
  Roadshow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亞] ..... (Greece)
  Toho-Towa [日本] ..... (Greece)
  Touchstone Home Video [美國] ..... (2001) (USA) (DVD)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2000) (USA) (DVD)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 (Greece)
  特技製作公司:
  Global Effects Inc. [美國]
  其它公司:
  Film Effects Inc. [加拿大] ..... titles and opticals
  MCA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Otto Nemenz International Inc.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本故事源於一個冠軍的真實經歷,他一生最偉大的比賽是為正義而戰!金奬影帝丹素華盛頓飾演拳擊手“颶風”卡特,他的夢想是贏得中量級拳王的稱號,但是當他被捕後他的願望破滅了,他被指控在新澤西的一間酒吧裏殺了人。不公平的審判使卡特被判入獄,而他那漫長的刑期讓卡特就算再活三次也無法重見天日。在獄中,挫折和絶望的卡特决定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書並廣泛傳播出去。儘管卡特的自傳被出版發行並引起轟動,但他仍生活在鐵窗之中,儘管此時他的案子吸引了舉國上下的關註,但是遠離外面喧囂世界後的他卻發現了內心的平靜
  幾年後,一名生活在加拿大的美國年輕人萊斯拉馬汀(威斯勞斯瑞昂沙農飾)閱讀了卡特的書後,覺得這本書使自己第一次發現了生命的方向和意義,他同時也相信卡特是無辜的,於是他開始與卡特通信。他又用自己純真的信念說服了他的夥伴和監護人:泰瑞斯文頓(約翰哈南飾)、麗薩彼得斯(德博拉卡拉安格飾)和森姆查頓(利夫斯奇瑞貝飾),他們發起了一項讓卡特重獲自由的運動。最初,卡特不願意接受這群善良的陌生人對他的幫助,可是當他看到這些人為了他的案子投入的非凡熱情和無私的付出時,他被徵服了。卡特宣佈:“憎恨讓我進了監獄,而愛最終將讓我從這兒出去!”帶着重建的信心和决心,卡特繼續着他的正義之戰,最後終於重新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鮑勃·迪倫的歌麯《颶風》(The Hurricane)就曾娓娓道來這個故事。用本片導演諾曼·傑威森(Norman Jewison)的話來說,“颶風”魯賓·卡特的經歷非常值得拍成電影。其實,不止是傑威森看好了這個素材。1974年9月,卡特在獄中出版了自傳《第十六回合》(The Sixteenth Round)。1991年,山姆·查頓(Sam Chaiton)和特裏·斯文頓(Terry Swinton)出版了《拉紮勒斯與颶風》(Lazarus and the Hurricane),書中描寫了兩人同萊斯拉·馬丁(Lesra Martin)一起為卡特洗清罪名脫身冤獄的經歷。隨後,一大批製片商、製片人和演員都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爭取到電影拍攝權,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之後,阿梅安·伯恩斯坦(Armyan Bernstein)和Beacon Communications公司終於如願以償。
  從第一次聽到鮑勃·迪倫的歌麯《颶風》開始,伯恩斯坦就非常看好卡特的故事,後來當他得知了故事的全部,終於認準這是拍成電影的絶佳素材。在得到電影拍攝權之後,伯恩斯坦請來編劇丹·戈登(Dan Gordon)來共同改編劇本。
  幾易其稿之後,伯恩斯坦將最終完成的劇本交給了丹澤爾·華盛頓。伯恩斯坦回憶說:“當魯賓全權委托我來改編電影之後,丹澤爾來到我的辦公室,對我說他一直希望扮演魯賓·卡特,在影片開拍時,一定別忘了他要擔綱。這已經是5、6年前的事了。”拿到劇本之後,華盛頓徹夜通讀,然後立即簽約出演。
  敲定了主演之後,製片方開始尋求適合執導本片的導演。製片人魯迪·蘭格萊斯(Rudy Langlais)說:“我們需要一位知道我們意圖的導演,他應該清楚影片的類型定位,這是一個天賜良機,我們必須讓這個故事完美的呈現在大銀幕上。”
  諾曼·傑威森曾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終生成就奬,這位70多歲的老導演具備闡述社會問題的獨特天賦,事實上,這部影片將為他的種族歧視三部麯畫上圓滿的句號,之前的兩部影片分別為1967年的《炎熱的夏夜》和1984年的《大兵的故事》。傑威森認為魯賓·卡特的故事象徵着一個時代,他說:“在拍攝《炎熱的夏夜》時,我看到了報紙上的故事,魯賓·卡特遭受着極度不公平的待遇,那是馬爾科姆·艾剋斯和馬丁·路德·金的時代,正處在社會動蕩和民權
  革命時期,如果你是黑人並且挑戰現狀,那麽你就危險了。”
  本片是華盛頓與傑威森的第二次合作,在華盛頓從影初期,就曾經出演過傑威森的《大兵的故事》。華盛頓說:“他是屬於演員的導演,他會讓你放鬆,激發你的靈感,充分給你自信,他是一位簡單、敏感而偉大的電影人。”
  事實上,傑威森確實與卡特的故事有過不解之緣,早在80年代,就有製片人找到傑威森,希望他來執導一部改編自《第十六回合》的電影,但後來製片方無法確保製作經費,拍攝計劃不瞭瞭之。當這次Beacon Communications公司找到傑威森時,他立即接受了挑戰。
  可以說物色扮演萊斯拉·馬丁的演員讓傑威森煞費苦心,他在紐約、芝加哥、多倫多和洛杉磯面試了很多年輕演員,因為萊斯拉這個角色太重要了。和其他競爭這個角色的演員一樣,維斯勒·香農(Vicellous Reon Shannon)也對《第十六回合》很着迷,在看到劇本之前,他已經讀過卡特的這本自傳了。“我真不敢相信這是個真實的故事,”香農說,“萊斯拉因卡特的自傳而倍受鼓舞,與我的感覺是相同的,我強烈希望做些什麽。”傑威森被香農的熱情打動了,他說:“我很幸運找到他,他是個才華橫溢的年輕演員,具備角色應有的特質。”
  華盛頓扮演卡特的態度非常堅决,他要減輕體重,成為拳擊手,打造出卡特一樣的身材。在影片開拍的一年前,華盛頓就聘請了拳擊教練特裏·剋萊本(Terry Claybon)作私人教練,在特別的飲食安排和艱苦的體能訓練的作用下,華盛頓逐漸變成了卡特。他回憶說:“我在拳擊館裏花費了大量時間,接受了很多專業級的拳擊訓練。”華盛頓與剋萊本的合作很愉快,甚至後來華盛頓還推薦剋萊本來扮演片中的拳擊手埃米爾·格裏菲思。
  在拍攝拳擊比賽現場的場景時,你會發現華盛頓的轉變是非同尋常的。“當他脫下棕色長袍,你會看到一個為了這部影片付出長達一年艱辛的人,”伯恩斯坦說,“他幾乎掉了60磅,我製作過很多電影,這其中的很多演員都說自己願意為電影獻身,而丹澤爾已經完全超越了。”
  片中描寫卡特三場重要比賽的場景是用三天拍攝完成的,傑威森從未拍攝過拳擊臺上的對决,為了能夠準備充分,他觀看了《憤怒的公牛》等很多拳擊電影。影片中的拳擊動作由特技協調人朗·斯坦(Ron Stein)和拳擊教練特裏·剋萊本共同設計,僅卡特與格裏菲思之間的交手就有90多拳,而且必須在1分40秒內完成。經過了1年的訓練和排練,華盛頓和剋萊本完全能做到收放自如。
  為本片掌鏡的是曾憑《肖申剋的救贖》、《冰血暴》和《達賴的一生》三次獲奧斯卡提名的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由於拍攝拳擊比賽現場不能像拍攝一般電影中動作特技一樣分別取景,所以攝影機必須靠近拍攝目標,並且大量使用手持攝影機。在進行拍攝之前,迪金斯讓演員幫助决定光綫和顔色的運用,他解釋說:“這是一部關於人物、情感和內心活動的電影,魯賓的童年豐富多彩、令人興奮,隨着他的境遇每況愈下,我也將顔色逐漸變淡,最後在影片結尾,鮮亮的顔色纔重回銀幕。”
  由於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很多當時的建築已經面目全非,所以劇組必須進行恢復。因為無法進入州立監獄拍攝,於是劇組像遊擊隊一樣拍下了羅威(Rahway)和特倫頓(Trenton)監獄的一些關鍵景觀。片中規模巨大的五層監區由製作設計師菲利普·羅森伯格(Philip Rosenberg)設計,至於多次出現的卡特的小牢房則根據特倫頓州立監獄的牢房而搭建。
  花絮
  ·影片在1999年的多倫多電影節首映,當時後期製作尚未完成,片中沒有演職人員字幕,顔色也有待調整。
  穿幫鏡頭
  ·卡特第一次入獄時被告知不能保存自己的手錶和穿着自己的服裝,後來,在獄中的他明顯戴着自己的手錶。
  ·影片結尾的字幕稱魯賓·卡特是1993年唯一一位贏得世界拳擊理事會金腰帶的拳擊手,事實上,同年享此殊榮的還有Joey Giardello。
戰鬥機名——颶風
  一、概述:
  捍衛不列顛天空的“颶風
   “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可以稱為輓救英國最重要的武器,在不列顛戰役中,由“颶風”擊落的德國飛機約1500架,比其他飛機、地面火力加起來擊落的還要多。“颶風”在之前的法國戰場上也是對抗德國空軍的主要力量。戰後許多年,每當“不列顛戰役”紀念日時,都會有一隊“颶風”從倫敦上空飛過,表示對這種傳奇性飛機的敬意。
  二十年代英國空軍一份報告提出:時速超過三百公裏的的戰機很難編隊飛行,也不能作劇烈的機動動作,因為過載會大得令飛行員無法忍受。再加上“單翼機不安全”的著名研究報告,令英國空軍的首腦人物一直對單翼戰鬥機持懷疑態度。
  但霍剋(Hawker)飛機公司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遠見地堅持設計單翼戰鬥機,並爭得軍方的采納。在設計過程,肯姆爵士把颶風戰鬥機原計劃采用的蒼鷹(Goshawk)發動機和固定式起落架改為馬力更大的灰背隼(Merlin)PV12 發動機和收放式起落架,並將作為主要武備的四挺機槍增進至八挺。此外,颶風還采用了許多當時屬十分先進的技術,如流綫形的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屬蒙皮。密封式座艙蓋嚮後滑動打開,方便飛行員跳傘時的緊急脫離。首架颶風式戰鬥機在1935 年11 月試飛成功。
  英國颶風戰鬥機二、性能指標:
  “颶風”檔案
  尺寸數據:翼展 12.2米,機長 9.8米,機高 4.00米。
  重量數據:空重 2259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365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 530千米/時,升限 10000米,爬升至 4200米需時 5分鐘,航程 1550千米。
  武器裝備:8挺 7.7毫米機槍。
  動力裝置:一臺Rolls-Royce Merlin XX活塞發動機,功率 1280馬力。
電視劇名——颶風
  劇名:《颶風
  類別:電視連續劇
   編劇:張曉強
  導演:張曉強
  題材:反腐、經濟犯罪
  産地:中國大陸
  語言:普通話
  集數:21集
  主演:王慶祥 李士溪 左翎 石爻
  聯合主演:孫洪濤 張志堅 徐 濤林京來 馬姍娜 劉 藝曹滬芳 王治國
  劇情簡介:
  《颶風》這部電視劇集中筆墨描寫了坤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大案組檢察官歐陽劍、某國有企業總裁翟若冰、逃跑到國外的犯罪嫌人程子豪、犯罪嫌疑人王楠的前妻吳鼕雅等四個同學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不僅揭示了"盛世警鐘"這樣一個深遂的主題,而且歌頌了檢察官秉公執法的高尚人格和忠誠於檢察事業的可貴精神。
  上海文廣局在對該劇進行審查時,稱《颶風》這部電視劇“不僅反映了當前經濟領域新的犯罪特點,而且展現了共和國檢察官忠誠、公正、清廉和嚴明的職業形象。”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該劇全面審查完畢之後認為,這部電視劇的是目前衆多檢察題材電視劇當中最好的一部,在審查意見中指出該劇“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是一部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宣傳法治進步、高揚社會主義文藝宣傳主旋律的影視作品。“而中央電視臺總編室審片組更是給該劇以很高的評價,認為該劇”不僅故事貼近現實,情節生動,表現了人與法,情與法的矛盾衝突,而且有較強的可視性。”
  分集劇情:
  第1集
  坤州檢察院反貪局的檢察官經過周密偵察,終於掌握了亞諾公司挪用公款走私的證據,决定突擊對走私船衹例行檢查。市經委副主任王楠為了掩蓋事實真相,派人將飛鳥號船長趙凱殺死,妄圖切斷與此有關一切綫索。危急時刻,反貪局决定立即對當事人肖靜立案偵查。
  第2集
  亞諾公司總裁翟若冰從國外“考察”回來得知走私的案件被檢察院發覺以後,馬上采取應對手段,並謊稱參與走私的肖靜早已辭職,立刻引起了反貪局對翟若冰的懷疑。根據新的偵破方案,迅速派檢察官郭傳寶和歐陽劍分別赴北京和雲南切斷肖靜出逃的途徑。
  第3集
  大案組經過秘密偵查終於發現了肖靜的蹤跡,沒想到城府極深的翟若冰和攜款外逃至澳洲和程子豪裏應外合,用金蟬脫殼之際把肖靜送到了海外。這時的翟若冰和王楠自以為萬事大吉,卻沒想到反貪局卻順藤摸瓜,從側面獲得了進一步對案件偵查的綫索。
  第4集
  檢察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其不意地將王楠和情人劉倩倩一舉抓獲,徹底打亂了翟若冰應對檢察院偵察的所謂部署。翟若冰為了徹底切斷檢察局已經掌握的綫索,在不能送從反貪局溜掉的王楠出境的情況下,派人將他殺死並製造了一種自殺的假象。
  第5集
  檢察官們識破了翟若冰妄圖把對案件偵查引嚮歧路的計謀,重新調整了偵破方案,决定直接面對亞諾公司。但由於亞諾公司在坤州的地位,以及翟若冰在市裏的影響,偵查方案被市領導給予否定。無奈之中,大案組不得不從側面迂回,開始了對翟若冰的秘密偵查。
  第6集
  反貪局的檢察官們經過夜以繼日的秘密偵查,不僅發現了翟若冰和情人、康德公司總經理陶阿藍的秘密關係,而且意識到目前進行偵查的這起案件很可能是一起和境外聯手轉移國有資産的大案,為避免打草驚蛇,迅速改變鬥爭策略,着手準備揭開這起大案的內幕。
  第7集
  翟若冰為了阻止反貪局的進一步偵查,一計不成又使一計,他想辦法找到了檢察官歐陽劍十六年前失散的戀人吳鼕雅,企圖把他們重新撮合在一起,利用吳鼕雅來牽製反貪局對案件的偵查。這一計謀不僅引起了歐陽劍的警覺,也引起了吳鼕雅的猜疑,因為她的前夫正是被翟若冰派人殺死的王楠。
  第8集
  翟若冰為了加入澳洲程子豪的“CMA生物工程計劃”,故意輸掉了預謀的一場涉外經濟賠償案,把三千萬人民幣打入澳洲的NT公司。這樁離奇的經濟賠償案引起了反貪局的高度重視,决定對潛入坤州的程子豪進行跟蹤調查。
  第9集
  為了摸清程子豪這個神秘人物的真實身份,根據偵查計劃,反貪局派郭傳寶秘密潛入夜總會對程子豪進行跟蹤調查。萬沒想到疑心十足的愛人趙玲卻跟蹤郭傳寶來到夜總會大鬧一場,打亂了整個偵查計劃的實施,讓程子豪這個逃亡國外的犯罪嫌疑人倉促離境。
  第10集
  在亞諾公司嚴重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翟若冰决定把他多年來從亞諾公司“調配”至康德公司的巨額資金反饋給亞諾公司,企圖徹底吃掉這傢國有大公司,為實現自己當“東方比爾·蓋茨”的計劃做進一步的鋪墊
同名電影
  外文名稱 The Hurricane
  更多中文片名: 狂風暴雨
  導演:
  約翰·福特 John Ford
  史都華·海斯勒 Stuart Heisler ....2 (uncredited)
  編劇:
  Oliver H.P. Garrett ....adaptation
  James Norman Hall ....novel
  Ben Hecht ....uncredited
  Dudley Nichols
  Charles Nordhoff ....novel
  主演:
  多蘿西·拉莫爾 Dorothy Lamour ....Marama
  Jon Hall ....Terangi
  瑪麗·阿斯特 Mary Astor ....Madame Germaine De Laage
  製作人 Produced by:
  Samuel Goldwyn ....producer
  Merritt Hulburd ....associate producer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片長:110 min / 103 min (video)
  國傢/地區:美國
  上映 1937年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PG / Finland:K-16 / UK:A
  製作成本:$2,000,000 (estimated)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Samuel Goldwyn Company[美國]
  發行公司:
  聯美電影公司[美國](1937) (USA) (theatrical)
  Film Classics Inc.[美國](1945) (USA) (theatrical) (re-release)
  ClassicLine[巴西](2003) (Brazil) (DVD)
  Home Box Office (HBO) Home Video[美國](1999) (USA) (DVD)
  Samuel Goldwyn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1994) (USA) (VHS)
英文解釋
  1. :  hurricane,  willy-willy,  tropical hurricane
  2. n.:  cyclone,  flurry,  tornado,  storm with a violent wind, esp a West Indian cyclone
法文解釋
  1. n.  ouragan
相關詞
自然災害竜捲風自然現象臺風熱帶氣旋大西洋加爾維斯頓災難
風暴洪都拉斯多莉墨西哥南得剋薩斯州氣象自然天氣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