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氣度;作風~高ㄧ發揚助人為樂的高尚~。②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的主要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藝術~ㄧ民族~。 | | ◎ 風格 fēnggé | | 某一時期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 | | 具有19世紀後期建築風格的房子 | | 風度;品格。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上》:“ 膺 風格秀整,高自標特,欲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北史·張亮傳》:“然少風格,好財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潔。” 五代 齊己 《還黃平素秀纔捲》詩:“如君好風格,自可繼前賢。” 清 錢謙益 《太僕寺少卿杜士全授中憲大夫贊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製》:“婦人之相助其夫也,同於賓友;人主之省視其臣也,近於戶庭。風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 徐遲 《井岡山記》:“但他講了一個偉大的心靈,偉大的人格,極為平凡的事跡,崇高的風格。” | | 氣度;氣魄。《晉書·和嶠傳》:“ 嶠 少有風格,慕舅 夏侯玄 之為人,厚自崇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捲中:“ 鑒虛 為僧,頗有風格,而出入內道場,賣弄權勢,杖殺於 京兆府 。” | | 丰采;風韻。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韋氏 ﹞即兵部之姨妹也。餘雖不及見,每聞長屬説其風格容儀,真神仙也。” 宋 範成大 《次韻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見寄之韻正之得請歸四明並以餞行》:“名卿緒前輩,風格如玉山。”《花月痕》第七回:“﹝ 曼雲 ﹞風格雖不及 梧仙 ,而風鬟露鬢,妙麗天然。” | | 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丐仙》:“﹝ 陳九 ﹞居數日,容益光澤,言論多風格。” 老捨 《櫻海集·犧牲》:“他的話老有這麽種別緻的風格,使人沒法答碴兒。” 葉聖陶 《火災·歸宿》:“那些房屋與蜂房式的店鋪或廠屋全然兩樣,有各異的風格和結構。” | | 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詞源於希臘文στ .本義為一個長度大於寬度的固定的直綫體。
羅馬作傢特倫斯和西塞羅的著作中,該詞演化為書體、文體之意,表示以文字表達思想的某種特定方式。英語、法語的 style和德語的stil皆由此而來。漢語的風格一詞在晉人的著作裏就已出現(見葛洪《抱樸子》等),指人的風度品格。在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竜》中,移指文章的風範格局。至遲在唐代的繪畫史論著作中,風格就被用作繪畫藝術的品評用語。近現代以來,人們廣泛地在美學、文學、藝術、文藝評論等領域使用該詞。
風格不同於一般的藝術特色或創作個性,它是通過藝術品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更為內在和深刻、從而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或藝術傢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的外部印記。風格的形成是時代、民族或藝術傢在藝術上超越了幼稚階段,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束縛,從而趨嚮或達到了成熟的標志。
英語:Style | | 風格的本質意義還在於,它既是藝術傢對審美客體的獨特而鮮明的表現的結果,也是藝術欣賞者對藝術品進行正確的欣賞、體會、品味的結果,因而它在某種更深刻的意義上揭示了藝術創作與欣賞的本質特徵之一──現實世界與審美客體的無限豐富性與多樣性。
風格是由藝術品的獨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傢的個性特徵與由作品的題材、體裁以及社會、時代等歷史條件决定的客觀特徵相統一而形成的。風格的形成有其主、客觀的原因。在主觀上,藝術傢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思想觀念、藝術素養、情感傾嚮、個性特徵、審美理想的不同,必然會在藝術創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區別於其他藝術傢的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顯著特徵的創作個性。藝術風格就是創作個性的自然流露和具體表現。法國作傢G.-L.L.de布豐有一句名言:“風格即其人”,黑格爾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發揮:“風格在這裏一般指的是個別藝術傢在表現方式和筆調麯折等方面完全見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點。”劉勰說:“……纔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也是講造成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觀條件。
在客觀上,藝術傢創作個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隸屬的時代、社會、民族、階級等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而藝術品所具體表現的客觀對象,所選擇的題材及所從屬的體裁、藝術門類,對於風格的形成也具有內在的製約作用。這就是形成風格的客觀條件。脫離個人所處的客觀社會環境以及不顧題材、體裁等方面的特點而主觀任意地追求某種風格,就必然導致矯揉造作,虛假膚淺。
具體來說,風格體現在藝術作品的諸要素中。它既表現為藝術傢對題材選擇的一貫性和獨特性、對主題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與獨特性,也表現為對創作手法的運用、塑造形像的方式、對藝術語言的駕馭等的獨創性。真正具有獨創風格的藝術品能夠産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從而成功地實現藝術傢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等與欣賞者的交流。
藝術風格具有多樣化與同一性的特徵。現實世界本身無限豐富的多樣性,藝術傢各不相同的創作個性,以及藝術欣賞者審美需要的多樣性,决定了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即使是同一藝術傢的作品,也並不排除具有多樣風格的可能性。正是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極大地促進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同一藝術傢的多樣風格由於其創作個性的製約而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風格特徵;不同藝術傢之間的風格區別也不能不受到他們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時代、民族、階級的審美需要和藝術發展的製約,從而顯示出風格的一致性。風格的多樣化與一致性相互聯繫、滲透,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現象,在進行藝術評論時應註意區別。在造型藝術中,風格的多樣化與同一性往往有著十分鮮明的表現。如同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藝術的傑出創作,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達·芬奇的深沉、拉斐爾的優雅各不相同;而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剋則又分別是各自時代的典型風格;又如漢魏六朝之畫“跡簡而意澹”,初盛唐之畫“雄渾壯麗”,均反映了不同的時代風格。 當然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這是由於人們在一段時期內有着比較接近的審美趨嚮形成的。比如漢代大多崇尚簡潔渾厚的藝術風格,18世紀的法國流行裝飾味極強的洛可可風格等
在審美上,風格可以大致劃分為各種類型。在藝術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同一類型的風格往往會形成一種藝術流派;各種藝術流派的發展、演變不僅構成了藝術的發展歷程,而且也反映了各時代社會思潮和審美理想的變化。
對於風格的研究還形成了風格學這一專門學科。 | | 上述影響風格形成的諸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要是從創作內容方面着眼的。但風格並不僅僅在於內容,而是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表現出來的。因此,不僅一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體裁、語言等,而且藝術方法、寫作技巧等都會對風格的形成産生影響。《典論·論文》說:“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文心雕竜·定勢》說:“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於明斷;史論序註,則師範於覈要;箴銘碑誄,則體製於宏深;連珠七辭,則從事於巧豔……。”就說明了不同體裁對於風格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語言特點,則既是形成風格的重要因素,又是風格的重要外在表現。語言風格是創作風格的重要方面。至於采用不同的藝術方法,對於創作風格的影響更為明顯,浪漫主義作傢與現實主義作傢通常都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 | 由於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創作風格上的千差萬別。劉勰曾把風格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類,遍照金剛分為六類,司空圖分為二十四類,無論哪種分法,都是不能窮盡的。從理論上說,風格的差異應該是無限的。
獨特的諸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形式因素等,衹有通過作傢的藝術實踐,在他的一係列作品中統一在一個穩定的風格整體的情況下,纔是有意義的。有了這個比較穩定的風格特點,作傢纔有自己獨特的創作面貌,從而和其他作傢區別開來。
作傢獨特風格的形成,固然有所師法,有所承傳,但更重要的是獨創。風格上的獨創性,就是要在博採衆長的基礎上,通過辛勤的探索,積纍和發展自己的創作個性和特點。
風格的穩定性和變動性,是研究風格問題的一對重要範疇。風格的穩定性,或相對穩定性,是指一個作傢的主要風格特點一旦形成,就常常貫穿在這個作傢創作的許多階段和諸多方面。風格的穩定性多半和作傢的性格、秉賦、氣質等關係較大。此外,民族風格、民族傳統,特別是民族性格、民族形式、民族語言這些因素的製約,也常常是形成風格穩定性的重要方面。風格的變動性主要是指風格的發展。作傢創作風格的成熟,往往有一個發展過程,即使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創的風格,它也不是僵化的,而是隨反映對象的不同,寫作時具體的客觀環境和主觀心境的不同,還會有所發展變化,顯出階段性來。
風格的一致性和多樣性,是研究風格問題的另一對重要範疇。就同一作傢而言,風格的一致性也主要來源於作者的人格、個性、氣質等因素,它又常常與風格的穩定性相聯繫;風格的多樣性則主要來源於描寫對象的差異,也與作者通過創作活動而物化在對象上的主觀情感的不同側重面有關。所謂一致,是多樣性的一致,是異中之同;所謂多樣,則是一致中的多樣,是同中之異。如杜甫的基本風格是沉鬱頓挫,這個風格特點差不多貫穿了他一生幾個主要創作時期的始終,表現為穩定性和一致性;但從詩人創作所涉及的廣阔範圍和不同的主觀色彩來看,它又表現出變動性和多樣性。王安石說:“至於杜甫,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統帥者;有奮迅馳驟若覂駕之馬者;有淡泊嫻靜若山𠔌隱士者;有風流藴藉若貴介公子者。”就指出了同一作傢風格的多樣性。
在文學史上,人們常常把風格相近的作傢,放在一起稱為流派(見文學流派)。比流派風格範圍更大的是時代風格(或稱歷史風格)和民族風格。時代風格是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創作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這個共同特點使這個時代的文學與其他時代相區別。民族風格是每個民族在文學上所表現出來的與其他民族文學相區別的獨特點。從一個民族的範圍來說,民族風格更多表現為相對穩定性的一面(當然也有發展,衹是較緩慢);而時代風格則表現了這種民族風格發展的階段性和歷史性,更多地表現為變動性的一面。然而,無論民族風格、時代風格,還是流派風格,歸根結底都要由這個民族、時代或流派的代表作傢的個人風格來體現。所以,對個人風格的研究是風格理論的核心。 | | 【中文劇名】風格
【英文劇名】Style
【電視臺】SBS
【首 播】2009年08月01日
【接 檔】燦爛的遺産
【回 數】20集
【導 演】吳鐘錄(歡樂時光/茱麗葉的男友/鋼琴/說你愛我/餅乾老師星星糖/90天,相愛的時間)
【編 劇】구지원 문지영
【演 員】柳時元 李智雅
【語 言】朝鮮語
【字 幕】暫無
【劇情簡介】
SBS新周末劇《Style》根據在第四屆世界文學奬上獲奬的白英玉作傢的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講述在時尚雜志社發生的故事與愛情的作品。雖然是周末劇,但劇中藉用迷你劇中常見的時尚、料理、雜志社等素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劇中金惠秀將飾演韓版“時尚女魔頭”——追求完美的時尚雜志主編,李智雅將扮演時尚雜志社的助理——菜鳥女記者李希貞,跟柳時元飾演的全職外科醫生兼餐廳主廚徐宇振上演對手戲。在雜志社內跟李希貞又有其他感情糾葛的攝影師金民俊這個角色確定由“尹恩惠的男人”李竜宇出演。
對於作品的製作意圖,製作公司方面表示:“以物質萬能主義和消費主義盛行的大都市為背景,充滿現實感又輕快地描述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的熱情、苦惱和愛情。”由於大傢平時就對時尚十分關註,再加上原著小說本來就很有趣,非常值得期待。
另外,這部作品是柳時元繼KBS《結婚》之後時隔5年回歸熒屏的作品,而李智雅則是在去年MBC《貝多芬病毒》(看專業劇評)之後再次重返熒屏。 | | fengge風格 指文學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就一部作品來說,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就一個作傢來說,可以有個人的風格;就一個流派、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文學來說,又可以有流派風格(或稱風格流派)、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傢個人的風格。風格是識別和把握不同作傢作品之間的區別的標志,也是識別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的區別的標志。 從漢語詞義上看,“風格”最早是講人,特指人的作風、風度、品格等,後來纔用於文學創作。用“風格”來概括人的特點和文學創作的特點,大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也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開始形成比較係統的風格理論的時期。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講的“氣”和“體”,劉勰在《文心雕竜》中所講的“體性”,鐘嶸在《詩品》中所講的“味”,大都與風格有關。劉勰還開始正式使用“風格”一詞來評論作傢,他在《文心雕竜·議對》中說:“仲瑗博古,而銓貫有敘;長虞識治,而屬辭枝繁;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腴辭弗翦,頗略文骨,亦各有美,風格存焉。”稍晚的顔之推在《顔氏傢訓·文章》中也說:“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近實遠。”他們所說的“風格”,已與現代的含義相近。 用人格來說明風格,在中國和外國都是通例,如中國古代所說的“文如其人”,法國布封所說的“風格就是人”(《論風格》)等。但不能絶對化。如清代學者紀昀在評論劉勰關於人心、情性等內在因素必然與其外在表現風格相符,即“表裏必符”的命題時說,“此亦約略大概言之,不必皆確。萬世以下,何由得其性情。人與文絶不類者,況又不知其幾也。”現代學者錢鐘書則認為:“心畫心聲,本為成事之說。實鮮先見之明。就所言之物可以飾偽,巨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之人作風不能盡變為澄淡,豪邁之人秉性不能盡變為謹嚴。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談藝錄》)由於偽飾,由於某些作傢人格的兩重化等創作過程中的復雜因素,風格與人格有時並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從根本上說,“文如其人”或“風格就是人”的命題,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形成作傢藝術風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主觀因素(或稱內部因素)和客觀因素(或稱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風格就是在主觀和客觀諸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統一中表現出來的。主觀因素,是指進入創作過程並作為創作主體出現的作傢的自身條件,包括作傢的世界觀、藝術素養、個人經歷、稟賦、氣質、學識等。這些因素本身並不就是風格,但它們卻從各自的角度影響風格的形成。其中,世界觀的影響具有决定性的意義。因為從描寫對象的選擇,描寫角度的確定,到作者所作的社會政治評價、倫理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等,都是在世界觀的指導之下進行的。作傢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包括藝術鑒賞力和藝術地感受生活、捕捉形象和細節的能力以及藝術表現的能力,還包括文學以外的音樂、繪畫、舞蹈等方面的藝術素養,也都是影響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傢特殊的生活道路和遭遇,作傢所經歷的世態炎涼和離合悲歡,也都會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記,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 至於作傢個人的氣質、稟賦對風格的影響,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中更是早就註意到了。曹丕所說的“文以氣為主”(《典論·論文》),就強調了“氣”是形成風格的主要根據(見文氣)。劉勰則進一步指出:“然纔有庸,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他既不否認先天的氣質,又提出了後天的陶染,並把“纔”、“氣”、“學”、“習”作為影響風格的四個要素,用來說明創作上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的形成。 除了主觀因素外,風格的形成還要受到一係列客觀因素的影響。所以魯迅說,風格“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所謂“因事而異”,是說描寫對象(即題材)因其特點和性質的不同,而影響到作品的面貌。描寫壯美的事物,不能以柔媚的筆調臨之;描寫可笑的事物,也不能以莊重的筆調臨之。描寫對象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對風格的製約,反映了生活源泉對創作的决定作用。所謂“因時而異”,是指外部的具體時代條件和歷史環境等對作傢藝術風格的影響。由於作傢的創作總是在特定的時代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所以活動在不同時代的作傢在風格上也會帶有不同的時代印記。如古人所說的“治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亡國之音哀以思”(《詩大序》),就說明了時代社會因素必然要在文學創作中表現出來。此外,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心理素質等,則會影響到民族風格的形成。 上述影響風格形成的諸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要是從創作內容方面着眼的。但風格並不僅僅在於內容,而是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表現出來的。因此,不僅一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體裁、語言等,而且藝術方法、寫作技巧等都會對風格的形成産生影響。《典論·論文》說:“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文心雕竜·定勢》說:“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於明斷;史論序註,則師範於要;箴銘碑誄,則體製於宏深;連珠七辭,則從事於巧豔……。”就說明了不同體裁對於風格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語言特點,則既是形成風格的重要因素,又是風格的重要外在表現。語言風格是創作風格的重要方面。至於采用不同的藝術方法,對於創作風格的影響更為明顯,浪漫主義作傢與現實主義作傢通常都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由於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創作風格上的千差萬別。劉勰曾把風格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類,遍照金剛分為六類,司空圖分為二十四類,無論哪種分法,都是不能窮盡的。從理論上說,風格的差異應該是無限的。 獨特的創作風格,是作傢在藝術上成熟的標志。形成風格的諸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形式因素等,衹有通過作傢的藝術實踐,在他的一係列作品中統一在一個穩定的風格整體的情況下,纔是有意義的。有了這個比較穩定的風格特點,作傢纔有自己獨特的創作面貌,從而和其他作傢區別開來。 作傢獨特風格的形成,固然有所師法,有所承傳,但更重要的是獨創。風格上的獨創性,就是要在博採衆長的基礎上,通過辛勤的探索,積纍和發展自己的創作個性和特點。 風格的穩定性和變動性,是研究風格問題的一對重要範疇。風格的穩定性,或相對穩定性,是指一個作傢的主要風格特點一旦形成,就常常貫穿在這個作傢創作的許多階段和諸多方面。風格的穩定性多半和作傢的性格、秉賦、氣質等關係較大。此外,民族風格、民族傳統,特別是民族性格、民族形式、民族語言這些因素的製約,也常常是形成風格穩定性的重要方面。風格的變動性主要是指風格的發展。作傢創作風格的成熟,往往有一個發展過程,即使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創的風格,它也不是僵化的,而是隨反映對象的不同,寫作時具體的客觀環境和主觀心境的不同,還會有所發展變化,顯出階段性來。 風格的一致性和多樣性,是研究風格問題的另一對重要範疇。就同一作傢而言,風格的一致性也主要來源於作者的人格、個性、氣質等因素,它又常常與風格的穩定性相聯繫;風格的多樣性則主要來源於描寫對象的差異,也與作者通過創作活動而物化在對象上的主觀情感的不同側重面有關。所謂一致,是多樣性的一致,是異中之同;所謂多樣,則是一致中的多樣,是同中之異。如杜甫的基本風格是沉鬱頓挫,這個風格特點差不多貫穿了他一生幾個主要創作時期的始終,表現為穩定性和一致性;但從詩人創作所涉及的廣阔範圍和不同的主觀色彩來看,它又表現出變動性和多樣性。王安石說:“至於杜甫,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統帥者;有奮迅馳驟若駕之馬者;有淡泊嫻靜若山𠔌隱士者;有風流藴藉若貴介公子者。”就指出了同一作傢風格的多樣性。 在文學史上,人們常常把風格相近的作傢,放在一起稱為流派(見文學流派)。比流派風格範圍更大的是時代風格(或稱歷史風格)和民族風格。時代風格是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創作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這個共同特點使這個時代的文學與其他時代相區別。民族風格是每個民族在文學上所表現出來的與其他民族文學相區別的獨特點。從一個民族的範圍來說,民族風格更多表現為相對穩定性的一面(當然也有發展,衹是較緩慢);而時代風格則表現了這種民族風格發展的階段性和歷史性,更多地表現為變動性的一面。然而,無論民族風格、時代風格,還是流派風格,歸根結底都要由這個民族、時代或流派的代表作傢的個人風格來體現。所以,對個人風格的研究是風格理論的核心。 何西來 | | fengge
風格
指文學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就一部作品來說,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就一個作傢來說,可以有個人的風格;就一個流派、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文學來說,又可以有流派風格(或稱風格流派)、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傢個人的風格。風格是識別和把握不同作傢作品之間的區別的標志,也是識別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的區別的標志。
從漢語詞義上看,“風格”最早是講人,特指人的作風、風度、品格等,後來纔用於文學創作。用“風格”來概括人的特點和文學創作的特點,大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也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開始形成比較係統的風格理論的時期。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講的“氣”和“體”,劉勰在《文心雕竜》中所講的“體性”,鐘嶸在《詩品》中所講的“味”,大都與風格有關。劉勰還開始正式使用“風格”一詞來評論作傢,他在《文心雕竜·議對》中說:“仲瑗博古,而銓貫有敘;長虞識治,而屬辭枝繁;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腴辭弗翦,頗略文骨,亦各有美,風格存焉。”稍晚的顔之推在《顔氏傢訓·文章》中也說:“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近實遠。”他們所說的“風格”,已與現代的含義相近。
用人格來說明風格,在中國和外國都是通例,如中國古代所說的“文如其人”,法國布封所說的“風格就是人”(《論風格》)等。但不能絶對化。如清代學者紀昀在評論劉勰關於人心、情性等內在因素必然與其外在表現風格相符,即“表裏必符”的命題時說,“此亦約略大概言之,不必皆確。萬世以下,何由得其性情。人與文絶不類者,況又不知其幾也。”現代學者錢鐘書則認為:“心畫心聲,本為成事之說。實鮮先見之明。就所言之物可以飾偽,巨□為憂國語,熱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調則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之人作風不能盡變為澄淡,豪邁之人秉性不能盡變為謹嚴。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談藝錄》)由於偽飾,由於某些作傢人格的兩重化等創作過程中的復雜因素,風格與人格有時並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從根本上說,“文如其人”或“風格就是人”的命題,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形成作傢藝術風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主觀因素(或稱內部因素)和客觀因素(或稱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風格就是在主觀和客觀諸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統一中表現出來的。主觀因素,是指進入創作過程並作為創作主體出現的作傢的自身條件,包括作傢的世界觀、藝術素養、個人經歷、稟賦、氣質、學識等。這些因素本身並不就是風格,但它們卻從各自的角度影響風格的形成。其中,世界觀的影響具有决定性的意義。因為從描寫對象的選擇,描寫角度的確定,到作者所作的社會政治評價、倫理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等,都是在世界觀的指導之下進行的。作傢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包括藝術鑒賞力和藝術地感受生活、捕捉形象和細節的能力以及藝術表現的能力,還包括文學以外的音樂、繪畫、舞蹈等方面的藝術素養,也都是影響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傢特殊的生活道路和遭遇,作傢所經歷的世態炎涼和離合悲歡,也都會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記,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
至於作傢個人的氣質、稟賦對風格的影響,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中更是早就註意到了。曹丕所說的“文以氣為主”(《典論·論文》),就強調了“氣”是形成風格的主要根據(見文氣)。劉勰則進一步指出:“然纔有庸□,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他既不否認先天的氣質,又 | | - n.: type, literary style, vein, tone, style, person, manner, language, idiom, Genre, fashion, classicalism, air
- adj.: turgid, simple in style, not ornate (
- lat.: CPPUUID, CPPVERBATIM, HTMLASP, PERLPOD, CSSID
| | - n. style
| | 不修飾的, 時式, 個人的表達方式 情緒, 氣氛, 情感, 激情, 心情, 思想狀態, 心境, 脾氣, 人的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 方式 | | 捷剋 | 獨立 | 自由 | 奧匈帝國 | 音樂 | 搖滾 | 文化 | 藝術 | 書法 | 繪畫 | 電子音樂 | 樂麯 | 文化藝術 | 裝飾 | 裝修 | 設計風格 | 室內設計 | 家庭裝修 | 中産裝潢 | 人物 | 遊戲 | 網絡 | 樂隊 | 組合 | 金屬 | 傢裝 | 理論 | 美術 | 更多結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