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diān dǎo yī cháng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解釋: 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為衣,下為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資料來源: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
|
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毛傳"上曰衣﹐下曰裳。"鄭玄箋"絜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群臣促遽顛倒衣裳。"孔穎達疏"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傳言此﹐解其顛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顛倒也。"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後多以比喻倫常失秩。 |
|
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傳:“上曰衣,下曰裳。” 鄭玄 箋:“絜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羣臣促遽顛倒衣裳。” 孔穎達 疏:“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傳言此,解其顛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顛倒也。”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後多以比喻倫常失秩。《後漢書·皇后紀序》:“爰逮 戰國 ,風憲逾薄,適情任欲,顛倒衣裳,以至破國忘身,不可勝數。” |
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 That among the behavior stricken desperate hurry |
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邊文禮 見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堯 聘 許由 而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捲一:“夜則廢寢,晝則忘餐,顛倒衣裳,不知所措。” |
|
①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 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毛傳:“上曰衣,下曰裳。”鄭玄箋:“絜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群臣促遽顛倒衣裳。”孔穎達疏:“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傳言此,解其顛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顛倒也。”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後多以比喻倫常失秩。
②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 |
|
成語名稱
顛倒衣裳
漢語拼音
diān dǎo yī cháng
成語釋義
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為衣,下為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成語出處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使用例句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