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 顧祝同(1893~1987)
性別: 男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江蘇省淮陰市漣水縣
出生: 1893年1月9日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一級陸軍上將。字墨三。江蘇漣水人。在蔣介石早年的得力幹將"五虎將"和"八大金剛"中,顧祝同是唯一到臺灣後晉升一級上將的,足見其在國民黨軍界的地位。
1916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畢業。1922年任粵軍第二軍參謀。1924年黃埔軍校初創時任中校戰術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東徵中任教導第2團營長、第2團團副,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師參謀長、副師長。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軍第3師師長。次年9月任第九軍軍長。1930年2月蔣閻馮中原大戰時,任第十六路軍總指揮、洛陽行營主任。次年調任國民政府警衛軍軍長,年底任江蘇省政府主席。1933年參與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任北路軍總司令。1935年任重慶行營主任兼貴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變後,兼任西安行營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後,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江蘇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涇縣策劃指揮了皖南事變。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徐州綏靖主任等職。1946年任陸軍總司令。1948年任國防部參謀總長。1949年4月,重任陸軍總司令,12月任“西南軍政長官”。1950年3月去臺灣,曾兼臺灣“國防部”代部長。1972年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7年1月17日卒於臺灣。 |
|
1914年,江蘇陸軍小學畢業。
1916年,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畢業。
1919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畢業。 |
|
(國民政府)衛戍司令部參謀 1914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主任 1935.11-1937
(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 1927.09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7.10.20-1928
(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委員 1928.11-1930.03
(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1929.10-1930.09
(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兼任)主席 1937.12-1945
(國民政府)軍政部政務次長 1934.01.24-1936.12.02
(國民政府)貴州綏靖主任 1935.05-
(國民政府)四川行營主任 1935.10-
(國民政府)貴州省政府(兼代)主席 1936.08-1937
(國民政府)貴州全省保安司令 1936.08-
(國民政府)西安行營主任 1937.01-1937.11
(國民政府)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 1937-
(國民政府)江蘇省政府主席 1937.11.26-1939.10
(國民政府)江蘇全省保安司令 1937.12-1939.10
(國民政府)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1938.01-
(國民政府)第三戰區戰地黨政委員會分會主任委員 1939.07-
(國民政府)蘇皖聯立臨時政治學院院長 1939.12-
(國民政府)徐州綏靖公署主任 1946.01-1946.05
(國民政府)鄭州綏靖公署主任 1946.08-1948.05
(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第一任)總司令 1946.05.31-1948.05.13
國防部參謀總長 1948.05.13-1950.03.10
中央訓練團副團長 1948.11-
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1949.04-1950.03
私立強恕中學董事長 1966-
西南軍政長官 1949.12.07-
國防部(代理)部長 1950.01.26-1950.03.10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50.01.26-1950.03.10
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0.04-1959.06.29
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67.02.01-1972.05.19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1.11-1987.01.17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1952.10-1987.01.17
國防會議秘書長 1959.06.29-1967.02.01
總統統戰略顧問 1972.05.19-1987.01.17
中國孔孟學會名譽理事長 1972- 1987.01.17
臺北市江蘇同鄉會名譽理事長 1973.04- 1987.01.17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1976.11- 1987.01.17
顧 參加南京受降儀式(右一) |
|
淞滬戰爭開始後,顧祝同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馮玉祥)兼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並負實際指揮責任,先後指揮張發奎第八集團軍、張治中第九集團軍、劉建緒第十集團軍、陳誠第十五集團軍、薛嶽第十九集團軍及朱紹良、羅卓英、鬍宗南、廖磊、劉興等部約70萬人,奮勇抵抗,重創日軍,為中央政府和上海的撤退爭取了必要的時間。
南京失守後,蔣介石重新劃分戰區,顧祝同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戰區包括江蘇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東北部及福建省、浙江省。該地區是中國的經濟重心,與日偽防區接觸範圍大。顧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前後長達八年,經歷整個抗戰時期。顧祝同利用戰區有利條件,以建立戰時經濟為名,大搞走私貿易,縱容部下發了一筆國難財。整個抗戰期間,顧祝同的第三戰區采取消極防禦戰略,並未利用自己的有利戰略位置嚮日寇出擊,基本上未打過大仗。正面戰場上的大戰役多發生在其他戰區,第三戰區進行過的較大戰役僅為浙贛戰役。這次會戰歷時約三個多月,日軍集中九個師團以上的兵力,經過苦戰,付出慘重代價,實現了預定目的。據日軍戰史記載,日軍死傷28900多人,損失酒井師團長等,並失去戰馬2600多匹。中國守軍由於缺少必要的通訊聯絡及判斷失誤,第三戰區未能實現與日軍决戰的計劃。 |
|
在對付共産黨、新四軍方面,顧祝同是全力以赴。他親手製造的皖南事變震驚中外。蔣介石對於顧祝同忠心事主賣力反共是很賞識的,1945年1月底,顧祝同升任贛州行轅主任兼第三戰區司令,統一指揮三、七、九戰區軍政,權力之大,令同行側目。5月,國民黨召開“六大”,顧祝同連任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顧祝同在第三戰區接受日軍的投降,9月8日,在南京舉行的中國戰區日軍投降典禮上,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接受日本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顧祝同作為中國陸軍代表也參加了這一儀式。
1946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事機關仿美改製,顧祝同出任陸軍總司令,與海軍總司令陳誠、空軍總司令周至柔並列為軍事巨頭。全面內戰開始後,顧祝同充當了蔣介石的內戰急先鋒。9月,他指揮徐州、鄭州一綫32個旅(師)計30萬人進攻冀魯豫解放區,結果被劉鄧大軍殲滅5萬多人。
1947年3月,國民黨組成的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以顧祝同指揮原徐州、鄭州兩綏署兵力兩個機動兵團及兩個“綏靖”區部隊,共60個旅45萬餘人,采取密集靠攏、逐步推進的戰術,企圖消滅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華野正副司令陳毅、粟裕將軍采取挖心戰術,於1947年5月底在孟良崮地區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整編74師。顧祝同遭此失敗後,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硬着頭皮繼續較量,結果一輸再輸。1947年6月顧祝同又采取所謂的重兵重迭交互前進的戰術,再犯沂蒙山區。此時劉鄧大軍已突破黃河天險,開始了戰略進攻。顧祝同聞訊後,急忙調兵遣將進行堵截,但在劉鄧大軍的打擊下損兵折將。到1947年7月上旬,顧祝同被解放軍趕出魯中地區,他苦心經營的對山東重點進攻方案宣告破産。
1948年5月,顧祝同任參謀總長一職,協助蔣介石繼續策劃反人民內戰,企圖輓救頽勢。遼瀋戰役打響後,人民解放軍包圍了錦州。此時國民黨軍在東北衹剩長春市、瀋陽市、錦州三個戰略據點,錦州是溝通關內關外的咽喉,為解錦州之圍,顧祝同以參謀總長和最高當局代表的雙重身份,與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同機飛往東北,執行蔣介石調出瀋陽主力支援遼西的計劃。衛立煌建議先飛到錦州,與守將範漢傑商討作戰計劃。但到錦州上空時,顧祝同看到解放軍正在炮擊錦州機場,擔心降落後無法再起飛,就拒絶了衛立煌的建議,直接飛到了瀋陽。到瀋陽後,衛立煌為了說服顧祝同改變由瀋陽出兵支援錦州的命令,特意在傢中設宴招待他,並授意廖耀湘提出一個從營口海上撤退的方案。但不管衛立煌、廖耀湘如何陳述理由,顧祝同就是一句話:“總統的命令,不能違背。”最後的結局是47萬精銳部隊被殲。
遼瀋戰役結束後,顧祝同到徐州部署對解放軍决戰事宜,顧祝同力圖以少數兵力睏守徐州,控製主力於徐蚌間津浦路兩側,作攻勢防禦,以固長江而保滬寧。顧祝同召見黃埔軍校畢業的兵團司令與軍長談話,特別強調:“校長一再交待,這一仗衹能打勝,不能打敗。打好了你們黃埔學生前途光明,打敗了就死無葬身之地。”但這一套已不起作用,華東野戰軍發起了淮海戰役後,西撤的黃百韜第七兵團被殲滅於碾莊地區,由華中來援的黃維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全殲,企圖突圍的杜聿明部第十 三、第二、第十六三個兵團也在陳官莊全軍覆沒。顧祝同衹能按照蔣介石的命令與計劃,奔波於徐州與南京之間,指揮調動部隊,逃避解放軍的打擊。最終,看着蔣介石最精銳的50多萬軍隊在淮海戰場上被殲滅。 |
|
1936年12月12日,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發生,中國共産黨即通電全國主張和平解决,南京國民政府卻任命顧祝同為討逆軍西路軍總司令 (東路軍總司令為劉峙)。準備討伐張學良、楊虎城叛軍。
“西安事變”發生後,時任軍政部長的何應欽。召集在南京的中央委員及軍政要人,舉行了緊急會議。他主張:全國軍隊由他調遣與指揮,成立討逆總司令部,出兵潼關,轟炸西安。
宋美齡得知討逆軍的行動方案後,認為此命令的執行將會威脅到蔣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約見顧祝同,要求他采取和平解决的辦法,以保障蔣介石的安全,不要執行何應欽嚮西安進軍的命令。顧祝同原來一直受到蔣介石的恩寵,但北伐時攻打蚌埠一戰,使蔣介石對他改變了看法,轉而扶持劉峙,顧祝同深感失落。宋美齡親自相求,顧祝同嚮宋美齡立誓道“祝同對委座絶無異心”。
在劉峙揮軍急進之時,顧祝同藉口不到職,始終穩坐南京,協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劃和平營救蔣介石的活動。何應欽。正想撤換新人時,張學良於12月26日拒絶了蔣介石好意和提醒(事先蔣介石不要張學良護送回南京,但張學良堅持護送以表示悔改之意)堅持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决。
由於顧祝同在事變中一切按照宋氏兄妹的旨意行事,事後不僅得到宋美齡的信任,而且因此受到蔣介石重視,馬上任命顧祝同為總司令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1937年1月5日,顧祝同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主任,坐鎮潼關,指揮陝北軍事。顧祝同當面接受了蔣介石的命令,指揮第二、三、四、五集團軍,對西安方面施加軍事壓力。
當顧祝同對西安形成三面合圍態勢時,楊虎城等東北軍、十七路軍將領仍堅决請求蔣介石撤退西進大軍並釋放張學良。蔣介石無奈,衹有請張學良去電勸告楊虎城及各將領服從中央命令。在這樣的形勢下,顧祝同也頻繁活動,給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將領去電、去函,進行勸說,實行政治瓦解。
在浙江省檔案館的特藏室中,保存着一封顧祝同在1937年1月9日寫給東北軍將領何柱國的信。何柱國(1898-1985),廣西容縣人。國民黨陸軍上將,東北軍重要將領。“西安事變”前一天晚上,何柱國參加了張學良舉行的秘密會議,事變中何柱國的騎兵第六旅參與兵變的行動。
1937年1月22日,蔣介石將陝事交顧視同全權處理,楊虎城在張學良的勸說下同意派代表和顧祝同談判,蔣答應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移防後,軍事行動隨即停止。並考慮釋放張學良的問題。4月,蔣介石正式給楊虎城以“革職留任”的處分,1949年9月楊虎城被處决於重慶。
“西安事變”使蔣介石蒙受恥辱,但對於顧祝同來說卻是一個表現忠心的機遇,他憑藉靈活、善變的方法,重新贏得蔣介石的信任和重視,成了蔣介石的心腹,穩固了他在國民政府高層的地位。 |
|
1933年1月21日,江蘇鎮江傳出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江聲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被江蘇省主席顧祝同下令槍决。
劉煜生,江西南城人,早年曾習法律,1924年在鎮江創辦《江聲日報》。該報消息靈通,記載翔實,頗受社會歡迎。1929年春,國民黨江蘇省政府從南京遷到鎮江,《江聲日報》成為省會報紙,影響力也隨之增大。劉煜生辦報有正義感,敢於針砭時弊、揭露官場醜行。顧祝同主政江蘇後,令各縣設立毒品緝查所,從中抽取苛稅,實際上是變相公賣鴉片。劉煜生對此公開指摘,因而遭到顧祝同的忌恨。
江蘇省民政廳廳長趙啓祿是顧祝同的親信,曾任顧祝同軍中參謀長。趙身為民政廳長,但吸鴉片煙的癮很大,又好狎妓。劉煜生偵得趙經常寓居上海某高級旅館,度其快活生涯,便帶了照相機,冒充省府要員,瞞過茶房,直入趙的內室;趙正一榻橫陳,在妓女陪伴下吞雲吐霧,劉煜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雅姿”攝入鏡頭。趙方愕然驚顧之際,劉煜生已反身離去。不久,這張照片在上海一傢報紙上刊出,使身為一廳之長的趙啓祿很是狼狽,因而對劉煜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江聲日報》有一個副刊名為《鐵犁》,經常發表一些不滿現實、傾嚮進步的文藝作品,顧祝同和趙啓祿命人從中尋找出幾段“反動”文字,斷章取義,羅織罪名,於1932年7月26日下令查封《江聲日報》,將劉煜生押解至省會戒嚴司令部訊辦。 顧祝同在封報捉人的令文中,說劉煜生“宣傳赤化”、“鼓動紅色恐怖”、“煽惑階級鬥爭”,所謂的“罪證”是《鐵犁》上發表的《邊聲》、《時代不是時代》、《我們的希望》、《端午節》等幾篇作品。《邊聲》是一篇描寫守邊士兵抗日作戰的小說,裏面有這樣的文字:“一隊咱們祖國的兵,嚮左邊退下,自然隱隱地右邊上來的是敵人。……日本兵在追擊,土堡上傾斜了青天白日紅地的國旗,正正地樹起一面白天紅日的大旗。”“在隆隆的槍聲炮聲中,土堡上的兵漸漸地稀少成幾個了,終於都圍在國旗下倒斃,倒斃在血泊之中,地上泛起一片紅潮。”顧祝同挑揀出“左”、“右”、“紅潮”等字眼,說這是“赤化作品”、“含有共黨口吻”,完全是深文周納,製造冤獄。其他幾篇作品或描寫農村困苦,或敘述勞工生活,雖流露出對現實不滿的情緒,但並無明顯犯禁的言詞。
劉煜生被捕後,顧祝同將其長期拘押在戒嚴司令部,遲遲不移送法院審理。南京新聞記者公會派人赴鎮江質詢並要求保釋,遭到拒絶。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也曾幹預此案,認為《江聲日報》“無反動文字”、劉煜生“無反動行為”,希望顧祝同“準江聲日報復刊,將劉煜生交保釋放”,顧祝同也不予理睬。 劉煜生在獄中嚮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上書申訴,請求監察院調查此案。監察院派員調查後,認為此案性質嚴重,决定對顧祝同提出彈劾。彈劾文稱:訓政約法規定,人民因罪犯嫌疑被逮捕拘禁者,其執行逮捕或拘禁之機關,至遲應於24小時內,移送審判機關審理。顧祝同將劉煜生拘押在戒嚴司令部5月之久尚未移送法院,是“違背約法,蹂躪人權”;監察院調查該案時,顧祝同非但不能盡情答復,且堅决拒絶調捲,“破壞監察制度,藐視政府法令”;出版法規定,禁止出版或扣押之處分權,屬於內政部,顧祝同“非法逮捕,逾越職權”;《江聲日報》所刊此類文字,中央黨部並無禁載之命令,內政部亦無禁載之條例,顧祝同封報捉人,“妨害言論自由,破壞法治精神”。“基上各點,應即依法提出彈劾,將顧祝同移付懲戒,並咨請行政院令飭該省府迅將劉煜生移送法院依法訊辦,以維法紀而保人權”。
就在監察院呈請彈劾之際,顧祝同竟一意孤行,變本加厲,悍然下令將劉煜生處以死刑,於1933年1月21日執行槍决。當劉煜生由監獄被提出照相時,自知不免,大呼“擁護中國國民黨”、“擁護國民政府”等口號,並高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黨歌”,以表示他是三民主義信徒而非“共匪”。顧祝同非法槍决劉煜生的消息傳出後,輿論為之大嘩,社會各界群起聲討,抗議浪潮很快席捲全國。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2月1日在上海舉行執行委員會議,宋慶齡、蔡元培、林語堂、鄒韜奮等人出席。會議發表宣言,強烈譴責顧祝同殘殺報人,指出“此一血案,實與北洋軍閥在北京槍斃邵飄萍、林白水之暴行,如出一轍,全國人民應予以嚴重之註意。查人民應享有言論出版之絶對自由權,為近代文明國傢之國民應享之權利,即使劉煜生有軼出自由範圍以外之犯法行為,亦應依法交由司法機關審判,行政機關决不能非法拘禁,更决不容非法處死”。“顧祝同蹂躪人權、破壞法紀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證明實質上與北洋軍閥毫無二式,亦即為我全國人民之公敵,為維護人權,對於顧祝同之軍閥暴行,全國人民應共起而作堅决之抗爭。”“政府如無以裁製此種暴行,實為政府之大羞。”宣言要求南京國民政府迅速將顧祝同及其他有關係負責人員免職並依法懲辦;切實保障人權,務使以後不致再有此種同類事件發生。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宋慶齡還提議由上海報界領導全國新聞界罷工一日,以示抗爭,以振民氣。 上海新聞記者公會也於2月1日召開緊急會議,一致决議:一、呈請中央黨部、國民政府查辦顧祝同;二、呈請監察院繼續彈劾顧祝同;三、聯合報界公會、律師公會、市商會、市教育會等法團合力抗爭;四、設立劉煜生案專門委員會;五、今後關於江蘇省政府消息,凡有顧主席字樣者,一律稱顧祝同。會後,劉案專門委員會派人赴鎮江調查事件真相,搜集《江聲日報》所刊、被顧祝同指為“宣傳共産”的稿件,將這些稿件在滬報上全文刊出。2月19日,上海各報社239位記者簽名發表聯合宣言。宣言從12個方面列舉了顧祝同所犯罪行,並對顧強加給劉煜生的各項罪名一一進行駁斥,指出:“顧祝同冤殺劉煜生案,論事實則斷章周納、顛倒黑白;論法律則前後不符,違法越權”,“人間何世,有此冤獄”,“毀法亂紀、摧殘人權之顧祝同,必當受國法之製裁,劉煜生亦必蒙最後之昭雪。” 首都(南京)新聞記者協會於2月5日為劉案發表宣言:“似此任加人罪,何殊軍閥暴行,若不依法聲討,嚴懲重罰,不特新聞記者人人自危,即全國人民亦時時恐怖,國傢紀綱破壞無餘,社會秩序豈有寧日。本會為維護法律、保障民權起見,不得不本嫉惡如仇、懲一儆百之旨,聲罪緻討。務希全國各界,一致憤起,共作不平之鳴,藉盡護法之責。” 北平新聞界於2月17日舉行追悼劉煜生大會,聲討顧祝同的罪行,電請中央將其撤職查辦。天津、武漢、廣州、青島、濟南、杭州、鄭州、徐州、蕪湖、南昌、蚌埠、長沙、香港、太原、汕頭等地新聞界都紛紛舉行集會,發表宣言,通電全國,強烈要求政府嚴懲顧祝同,並采取切實措施保障新聞記者的人身安全,落實“訓政約法”所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全國律師協會也通過决議,呈請司法部指定審判機關,對顧祝同提起控訴,以維法律。
面對各方的抗議和聲討,顧祝同極力辯解,為自己開脫罪行。他聲稱:劉煜生在1927年3月間“曾結合共黨分子組織非法工會,煽動車夫罷工,圖謀擾亂治安,被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政治部拿辦有案”,“現經戒嚴司令部審訊明確,實係共黨”,故依據《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處以死刑。他還為抗拒監察院調查進行狡辯,說劉案由戒嚴司令部辦理,“監察院調閱宗捲之權,能否對於軍事機關審判罪犯之事件,亦得適用,實屬絶大疑問”。
《大公報》指出,顧祝同舉劉煜生1927年3月被拿辦一事作為劉係共黨之證,理由殊欠充分,因為當時國共兩黨尚未分裂,各軍政治部中都有共産黨人,該軍政治部是否因劉係共黨而拿辦,實屬疑問。而此後不久國民黨即實行“清黨”,如果劉煜生確係共黨,當局决不容他再在鎮江辦報。顧祝同以此不充分之證據置人於死,不能不說是草菅人命。
南京司法界人士指出:“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須在剿匪區域或戒嚴期內方可適用,但現在鎮江是否為剿匪區域或值戒嚴時期?”“監察院調閱宗捲,是否適用於軍事機關雖無規定,但亦無凡軍事機關可以否認監察權之明文規定。” 監察院監察委員劉莪青、田炯錦發表談話,指斥顧祝同強詞奪理:“劉煜生是否有共黨嫌疑,尚屬問題,即或有之,情節較諸牛蘭、陳獨秀孰為重大?牛蘭、陳獨秀尚須依法交法院審判,而謂劉煜生可以不經法院審判即由行政機關槍斃,有是理乎?縱極力強辯,豈可一手掩天下人之耳目。”二位監委表示,監察院將對顧祝同提出第二次彈劾,“必使受相當之懲戒”。 國民黨元老李烈鈞也致電中央黨部,要求嚴懲顧祝同,為劉煜生申雪,並稱:“欲集人民智能共决國事,首當以誠意示天下,人民所渴望者在此,政府所當努力者亦在此,則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自由,經屢次所宣示者,宜不致再托空言。” 輿情洶洶,難以平息,朝野上下的壓力越來越大,國民黨當局不能不作出一點表示。1933年9月1日,行政院發出《保護新聞事業人員》的通令。通令雲:“查人民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與人民有發表言論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製之,訓政時期約法第八、第十五條已經明白規定。”“各地政府對新聞事業人員,常多不知愛護,甚且有任意摧殘情事”,“特通令各省市政府、各軍隊軍事機關,對於新聞事業人員,一體切實保護。”接着,行政院宣佈改組江蘇省政府,陳果夫為省政府主席,顧祝同轉任“豫鄂皖湘贛北路剿匪總司令”。 顧祝同並未受到嚴懲重罰,監察院的彈劾不瞭瞭之,所謂《保護新聞事業人員》的通令,也沒有什麽具體的措施,不過是一紙空文。 《生活》周刊發表評論說:“這個命令會有什麽效力沒有呢?要是政府的法令是有效力的,那麽人民身體自由、出版著作自由,本是約法所規定的,違法逮捕拘禁處罰與剝奪人民自由,應如何懲治,法律都有明文規定,但是政府不能懲戒,監察機關失去效用,現在再加上一道空命令,究竟有什麽用處?” 不過,既然有了這個“通令”,新聞界就可以利用它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1934年8月,杭州新聞記者公會嚮全國新聞界發出通電,倡議定9月1日為記者節,得到不少地方的響應。這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長沙、青島、太原、廈門、綏遠等地的新聞界,分別舉行各類慶祝活動,有的報紙還休業一天,以示紀念。《大公報》評論說:“有了通令,仍然把記者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我們以為與其停刊紀念,還不如積極地要求解放言論,作有效的維護。”從1935年起,“九一”記者節得到全國新聞界的承認,此後每年這一天,新聞界都要開展有較大影響的活動。 |
|
顧祝同的原配夫人楊氏,是顧祝同發跡前由傢人做主為他娶回來的,楊氏為顧祝同生有一兒一女。他在任第3師師長時又娶了一個夫人許文蓉。許文蓉是蘇州有名的大傢閨秀,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都會,被人譽為風流纔女。顧祝同專門為許文蓉在上海購買了一套別墅,後來又把楊氏所生兒女接到上海,交由許文蓉撫養。
自顧祝同另覓新歡,接走女兒後,楊氏便難得再見到顧祝同一面。時隔不久,楊氏突然死於一場大火。許文蓉便成為正房。知書達禮,性格溫柔的許文蓉,並沒有改變顧祝同放蕩不羈的習性。
抗日戰爭中的1941年春,顧祝同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遷移到了屯溪。屯溪位於新安江邊,是皖南山區一個繁華的小城鎮,號稱當地的“小上海”。在當地有個女人名叫史文卿,是個京劇演員。
顧祝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去聽史文卿唱戲,馬上就墜人情網。為了追史文卿,顧祝同費了不少心機。他讓軍法處在屯溪街上貼出一條通告,大意是:值此國難當頭之際,一切以抗戰為重,通告所有將士,不得擅自進入劇場,以免玩物喪志,貽誤戎機。有敢以身試法者,嚴懲不貸,沒過多久,史文卿便自投羅網。作了顧司令長官的籠中之鳥。 |
|
敗退臺灣後,顧祝同的身體一直很好,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顧祝同儘管不培植私黨,但他的老鄉觀念、 同學觀念還是很濃厚。他對王敬久、王仲廉、冷欣、韓德勤、方先覺等同鄉的提拔是很盡力的,他的子弟輩如顧希平、顧錫九、顧心衡、顧新葆、顧祝君、顧祝榮、趙錫田、王連慶、也都是他培養起來的。堂弟顧濟潮(黃埔一期)1927年秋北伐戰爭臨穎戰役中陣亡。凡江蘇人特別是漣水人,他都特別關照。顧祝同對能夠帶兵打仗的軍官非常鐘愛,即使其犯了軍紀,也常從輕處理。他對團長以上軍官,每月都發一筆補助;營級軍官雖沒有明補,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軍費;連長吃幾個空額也不追 究;年紀大了不能再當兵的,就安置到他創辦的農場裏,或資助一筆錢,讓他們經營小商業。他對部下的寬厚,籠絡了不少人。他這一套辦法,使他在國民黨軍隊中 獲得了“軍中聖人”的美名。到晚年,他的部下常去看望他,大傢都敬重地稱他為“墨公”。1973年5月,82歲的顧祝同與何應欽一起,參觀訪問了金門與澎湖諸島。在金門時,顧祝同特地參觀了炮兵工事,直誇工事整修得堅固。
顧祝同晚年的照片顧祝同從1982年起,開始口述回憶錄,名為《墨三九十自述》,由其秘書記錄整理後出版。顧祝同的晚年生活很有規律。他每天早睡早起,一直保持着散步的習慣。顧喜歡養花, 認為養花不僅能陶冶性情,還能鍛煉身體。
1985年8月10日,已是94歲高齡的顧祝同突患老年性高血壓,8月12日,顧祝同一時又興起,前往花市賞花。當晚返回寓所後,病情加重,送到醫院後被診斷為高血壓引起的腦部微血管阻塞,顧祝同從此住進醫院,臥床不起,1987年1月17日凌晨4時20分,顧祝同因病重不治,死於臺灣三軍總醫院,終年96歲。 |
|
顧祝同公館位於南京鼓樓區頤和路34號。地處頤和小區中心,院廣宅大,氣派非凡。整個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252.6平方米。
院內樹木如林,其中一株高大的雪鬆,蒼翠挺拔,巍然矗立。公館主樓為西式三層樓房,磚混結構,木門窗,紅瓦黃墻,耀眼醒目。一樓嚮陽面為內走廊,二樓是內陽臺,三樓則是露天陽臺,佈局合理,採光充沛。另有西式平房一進七間,共有房屋六幢27間,總建築面積921 .4平方米。
該公館是顧祝同在1937年前,以其二兄顧祝信之名購地興建的洋房。 |
|
顾祝同 相关对联
顧祝同自題聯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怒氣寫竹,喜氣寫蘭。
——自書古賢集《蘭亭序》帖字名聯自律
寶樹羨傳傢,賢達顯親一脈,遠承晉太傅;
義方勤教子,文章壽世千秋,馳譽謝宣城。
——佚題手書墨跡聯
顧祝同撰題聯
戰績令人懷壯烈;
國殤為鬼亦雄奇。
——題廣西省邕寧縣邕寧縣昆侖關抗戰紀念公園(南牌坊北面外柱楹)
題聯時顧祝同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
顧祝同賀贈聯
正直之姿,剛毅之色;
琴心劍膽,慧眼柔腸。
——1940年12月書贈新四軍軍長(條幅挂軸)
寶鼎呈祥,金銀結彩;
瑤臺獻端,珠玉生輝。
——賀陳母邵太夫人70歲壽誕(楷書墨跡聯)
上款署“陳母邵太夫人七秩榮慶”;下款署“顧祝同敬頌”。
顧祝同撰輓聯
養志有賢孫,避地海疆慰晨夕;
享年躋上壽,歸真佛國奠鬆楸。
賀贈顧祝同聯
關塞仗全鋒,屹爾幹城萬裏;
江山撐半壁,巍然鞥柱一方。
——1938年國民革命軍第3戰區幕僚賀顧祝同46歲壽誕 |
|
書名:《顧祝同外傳》
作者:陳登科著
出版社: 群衆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7年07月第1版
ISBN:10067·424
出版地: 北京
定價:$1.25 |
|
在2009年國産影片《建國大業》中,由鬍軍飾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