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須浮鷗
  中文名:須浮鷗 拉丁名:chlidonias hybridus 英文名:whiskered tern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811)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今鳥亞綱-> ->今顎總目->鴴形目-> -> ->燕鷗科-> ->浮鷗屬->
  分佈範圍: 繁殖在非洲南部、西古北界的南部、南亞及澳大利亞。
  亞種swinhoei為季候鳥,繁殖於中國的東半部;鼕季南遷,有些鳥在臺灣越鼕。
  動物簡介:體型略小(25釐米)的淺色燕鷗。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紋,頂後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鳥似成鳥但具褐色雜斑,與非繁殖期白翅浮鷗區別在頭頂黑,腰灰色,無黑色頰紋。
  虹膜-深褐;嘴-紅色(繁殖期)或黑色;腳-紅色。
  叫聲:沙啞斷續的kitt或ki-kitt聲。
  結小群活動,偶成大群,常至離海20千米左右的內陸,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覓食,取食時紮入淺水或低掠水面。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