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廠 : 中國 >廣東 >潮州 > 韓江
顯示地圖
目錄
韓江 Han Jiang  
  韓江,1970年出生,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係,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係教授。韓國“李箱文學奬”、“今日年輕藝術傢奬”、“韓國小說文學奬”等重量級大奬得主,目前為韓國炙手可熱的實力派作傢。已出版《我女人的果實》、《玄鹿》、《他那冰冷的手》《愛情和圍繞愛情的》《輕聲哼唱的歌》等作品。
廣東第二大河
  廣東第二大河。由源出福建武夷山的汀江和源出廣東白山b135的梅江匯合而成,流經廣東東部,註入南海。長約410千米。潮州以下形成三角洲,為潮汕平原組成部分,經濟發達。廣東東部重要內河航道。
No. 3
  韓江投訴電話潮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68-227712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源於廣東省紫金縣白山棟流經大埔縣的三河壩與澄江匯合後稱韓江,全長400多公裏,是廣東省的第二大江。韓江古稱惡溪、鰐溪,因鰐魚出沒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鳳城而稱鳳水;後為紀念韓愈驅鰐又改稱韓江韓江流經潮州城區約3公裏,北段江面寬闊,北堤連接竹竿山與金山,捍衛古城的安全。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於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鰐渡秋風”。湘子橋橫臥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每當春天水漲,洪水衝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築有鳳凰臺。每逢雨季時節,登臺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一。與鳳凰臺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竜批寶塔”。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於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一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捲。
北京郵電醫院副主任醫師
  所屬醫院: 郵電總醫院(北京郵電醫院)
  性 別: 女
  職 稱: 副主任醫師
  所在科室: 胸外科
  社會職務:《全國郵電醫刊》編委。
  主治疾病: 心房間隔缺損,胸壁軟組織損傷,肺癌,主動脈弓動脈瘤,血胸,先天性膈疝,創傷性氣胸,三尖瓣閉鎖 論文:3篇 其中代表論文:常濕體外循環在布-加氏綜合徵根治術中的應用、冠脈搭橋激光心肌打孔術的體外循環。
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
  原 名:陳劍暉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4
  民 族: 漢族
  廣東揭陽人。九三學社成員。1980年畢業於海南師專中文係。歷任海南通什農墾師範教師,《海南大學學報》副主編,《海南師院學報》主編,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海南省作傢協會理事、副主席,海南社科聯學術委員會主任,海南省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專著《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文學的本體世界》、《我們的批評觀》,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等,另外發表論文、評論《我的批評論》等150餘篇。《論心態小說的興起及發展趨勢》獲廣東省第一屆文學評論奬,《論新的批評群體》1985年廣東青年社科優秀成果二等奬專著《新時期文學》獲中國第三屆當代文學研究奬、《文學的星河時代》獲海南省首屆優秀社科成果奬,其作品還並獲莊重文文學奬。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分黨委書記,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研究所所長,安徽省數控係統開發中心,主任全國高等學校製造自動化研究會理事,全國金屬切削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齒輪機床分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機床工具協會,理事合肥市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咨詢專傢組,專傢成員
國傢播音指導 九洲配音顧問
  北京廣播學院第一代播音員,國傢播音指導(與趙忠祥同級),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新聞專傢。韓江老師當年為深圳電視臺的錄製解說的《送總理》贏得深圳市政府和廣大群衆的一致推崇,40多年從事廣播電視新聞事業,一生的獲奬作品數不勝數,對於播音藝術,音頻質檢,後期合成的相關工作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境界。
  韓江老師年事已高,退休傢中,“九洲之聲”多次慕名請教,終為我們的事業心和上進心和學習力所動,出任九洲公司顧問,不定期的給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講座,並擔任重要項目的播音指導。
百科大全
  Han jiang
  韓江
  Han Jiang
  廣東省第二大河。位於省境東部。唐稱惡溪,後紀念韓愈,改稱韓江。上源由汀江和梅江組成,兩江在三河壩匯合後始稱韓江,由此穿山南下在汕頭附近註入南海,全長約410公裏。汀江源出福建長汀,自北嚮南流。比降大,流域植被好,故水流含沙量小,水力藴藏量大。梅江發源於紫金白山□、循陰那山脈北麓,從西南嚮東北流,與韓江幹流成陡折。梅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多沙而混濁,河床淤高,多洪水。梅江最大支流石窟河,源出贛南。韓江在三河壩以上為上遊,下至潮州為中遊,潮州以下進入三角洲河網地帶為下遊。韓江到潮州分為3支,稱北、東、西溪,分別入海,以東溪為入海主流水道。韓江三角洲以潮州為頂點,西南邊緣在楓江,東南邊緣在樟林和????竈,面積約1200平方公裏,是潮汕平原的核心。汀、梅兩江為主要集水範圍,韓江幹流為總排水道。受地質構造控製,左岸支流衆多,流域面積約 3萬平方公裏,廣東約占70%,福建占30%,包括福建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廣東平遠、蕉嶺、梅州、興寧、五華、大埔、豐順、揭陽、揭西、潮州、澄海和汕頭等16縣市。
  韓江發育在北東—南西走嚮深斷裂基礎上,形成格狀水係。上遊多山地和丘陵𠔌地,如五華盆地、興寧盆地、梅縣盆地等。群山中多千米高峰,如大悲山、陰那山、八鄉山、銅鼓嶂等。其中銅鼓嶂1560米,為流域的最高峰。上遊麯折多灘,比降大,不利航行,尤以多險灘的汀江為甚。但藴藏水力資源巨大。中遊水勢增大,流量豐富,潮州以下,河𠔌寬狹不一,比降緩和,分叉如網,堤圍水塘比比皆是。三角洲以每年約10米的速度嚮前推進。韓江流域中上遊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增加,河床日高。下遊常釀成水災。4~9月為洪水期,10月至翌年3月為枯水期。韓江徑流雖豐,但分配不勻,航道不深,妨礙貨運。常年可通航20~50噸客貨輪。上連鬆口、興梅一帶,以三河壩為上遊水陸交通樞紐。下通汕頭、澄海,再經榕江通揭陽、潮陽、揭西等縣,以潮州為中轉站和集散地,下遊水運便利。
  韓江流域基本為人多地少地區,廣東境內尤甚。汀江流域森林廣布,但輕重工業不發達,梅江流域富産鎢、錫、鉛鋅、煤、鐵和水力資源,丘陵𠔌地利於農業;下遊三角洲,人口稠密,勞力充裕,為中國著名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高産區,粵東農業精華所在,入海口一帶盛産魚、????,工業和手工業也很發達,較大工商業城市有汕頭市、潮州市。
   (徐俊鳴 司徒尚紀)
英文解釋
  1. :  Han Jiang
相關詞
中山旅行潮州汕頭三角洲澄海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