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韓文公祠投訴電話潮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68-227712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韓文公祠門票價格團體門票費要:5元
我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位於城區東面的韓江東岸、筆架山中峰“雙施石”下。
筆架山或稱東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築堤防,興學校,祭鰐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
後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將亭稱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嘗遊於此並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遷建於此,所以將城南七裏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
此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建在城南7裏。蘇軾曾撰寫了著名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韓祠在元、明兩代屢經修營,不下20次。祠宇據地高曠,構造古雅。內分前後二進,並帶兩廊。
後進築在比前進高出幾米的臺基上,內供韓愈塑像。堂上有對聯:“闢佛纍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嶺嬌;到官纔八月,潮平鰐諸,於今香火遍瀛洲。”祠內有歷代碑刻36塊,其年代最早者即蘇軾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從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墻下。祠內前後二進梁柱,還分懸今人為重修韓文公祠所題寫的匾額。韓祠倚山臨水,肅穆端莊。
1988年,原侍郎亭舊址又新建了“侍郎閣”(韓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稱“韓侍郎”),占地328平方米,係雙層垂檐建築。其下層為展覽廳,上層闢為“韓愈紀念館”,閣前石砌平臺正中有2米多高的韓愈平身石像1尊。 |
|
韓文公祠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原韓祠始建於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陳堯佐於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工滌遷至城南七裏,蘇軾為其撰寫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廟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常遊於此並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建於此,遂將城南七裏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於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調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於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韓文公祠倚山臨水,環境清幽。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着“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後甬道右側,闢建近百米碑廊。從國傢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傢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鎸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令千年古祠更加莊重典雅、文氣斐然。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侍從張千、李萬。祠內石柱鎸刻對聯、四壁環生歷代碑刻40面,記載着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這句話本出自韓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權、皇權的雙重壓抑下。他認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還艱難,用此稱贊孟子傳播儒傢思想的功績不比大禹治水低,後人反過來引用他的話來贊頌他。
2006年05月25日,韓文公祠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昌黎縣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以“昌黎”為郡望的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謚號“文”,人稱“韓昌黎”,又稱“韓文公”。在歷史上,國內建有祭祀和紀念韓愈廟宇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為韓愈的家乡河南孟州,一為韓愈曾任刺史的廣東潮州,再有就是與韓愈的郡望“名同而地異”的河北昌黎。其中昌黎在明朝時先後建有兩座韓文公祠,一座在昌黎縣城,一座在昌黎城北的五峰山上。
今昌黎地得名“昌黎”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因其同古昌黎有着相同的名稱,在明朝建立初始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曾在縣城修建了一座韓文公祠。到明朝末年即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駐守山海關的山石道範志完到昌黎拜謁韓文公祠,在遊覽城北神奇而古峭的碣石山時,發現主峰仙臺頂之東的五峰山“天生文筆峰”,遂力主在五峰山半山腰又修建了一座韓文公祠。五峰山韓文公祠環境幽雅,景色秀美,建成後變成了碣石山中又一遊覽勝地。共産主義先驅李大釗在其壯烈的一生中,曾多次來此遊覽、山居,在此寫就了多篇著名的詩文。李大釗在北京英勇就義後,五峰山韓文公祠因與李大釗烈士的英名緊緊相連而聞名遐邇韓文公祠。
歲月流逝,後昌黎的兩座韓文公祠相繼拆毀,城裏的韓文公祠未得復建,城北的五峰山韓文公祠於1987年得以修復。修復一新的五峰山韓文公祠坐落在昌黎縣城北偏西10華裏的奇峰險嶺之中。其地山雄水美,風光旖旎。五峰山為碣石山十景之一,名“西嶂排青”。這五座山峰峭拔高聳,比肩並立,環列如椅;遠望若諸友輓臂,近觀如五指伸天。韓文公祠建在北峰前的“椅”座上,背依一堵巨大的峭壁,前臨樹木叢生、泉流淙淙的深澗。橫截山腰的壩臺巍巍高矗,韓文公祠的正殿居於比較寬敞的壩臺顯要部位,其東設有三間客廳,其西建有兩間耳房,依山就坡築有石墻、山門。客廳後面的峭壁根處涌有“玉液泉”,泉井雖深不足丈,卻常年玉液滿盈。重修一新的韓文公祠恢復的是歷史舊貌,正殿供臺上重塑有韓愈全身彩色泥像,龕頂懸有當代著名文學家葉聖陶手書的“百代文宗”匾額,東壁挂有傳為韓愈手書的“鳶飛魚躍”拓片。留下革命先驅李大釗不少不眠之夜的客廳,亦基本復現了原貌,墻壁上鑲嵌有鎸刻《昌黎山景圖》和明末主修五峰山韓文公祠的範志完《遊水岩歌》、清初著名詩人宋琬《宿五峰山》等詩文的石碑,供遊人觀賞、品味。五峰山韓文公祠重現於古老碣石的群山深處,迅疾成為北國著名的旅遊城市——秦皇島市獨具韻采的旅遊景區之一,十幾年間接待的八方遊客已達10萬人。
近幾年,五峰山韓文公祠以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及紀念韓愈的重要建築,被確定為河北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3月5日,又被列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祠堂內外經過進一步整修,顯得更加清秀、幽雅 |
|
潮州韓文公祠 | 五蜂山韓文公祠 | 昌黎縣韓文公祠 | 謁雷潭寺韓文公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