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捲:aristolochia l.
所屬科:aristoloch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革葉馬兜鈴
文獻來源:aristolochia scytophylla s.m.hwang et d.y.chen(1981)*;中國植物志(1988);j.s.ma(1989)*.
描述字段:木質藤本;塊根紡錘形,長約15釐米,粗約10釐米,表皮淺黃色。嫩枝密被白色絨毛,老枝暗紫色。葉厚革質,長卵形,長7—20釐米,寬3.5—10釐米,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下垂或稍擴展,彎缺寬而深,全緣,稍內捲,葉面無毛,常具光澤,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基出脈3條,側脈每邊4—5條,網脈在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長2—6釐米,上面具深槽,被白色短柔毛,以後逐漸脫落,幹後呈紫色。花數朵聚生或排成總狀花序,生於老莖基部;花梗長約1.5釐米,近基部具小苞片2—3枚,小苞片鑽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上面無毛;花被管中部急遽彎麯,下部長約2釐米,直徑約8毫米,外面密被白色長柔毛,有明顯隆起的縱脈,通常脈紋上被密毛,內部僅下部有乳頭狀毛,其餘無毛;檐部盤狀,近三角狀圓形,直徑2—2.5釐米,紫紅色,外面被白色長柔毛,內面無毛,有不規則乳頭狀突起,邊緣淺3裂,裂片平展,闊三角形,長寬約1.5釐米,常增大;喉部三角狀圓形,直徑約3毫米;花藥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釐米;合蕊柱頂端3裂,邊緣嚮下延伸,有時稍翻捲,具乳頭狀突起。果未見。花期1—3月。
分佈及生境:産廣南、瑞麗(?);生於海拔600米的石灰岩灌叢林中。分佈於廣西(樂業)、貴州(安順,模式産地)、四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