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口腔病歷 > 面肌抽搐
目錄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面肌抽搐
  疾病分類: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
  面肌抽搐又稱面肌痙攣 ,其常見臨床表現為原發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後起病 ,女性較多。病起時,多為眼輪匝肌間歇抽搐 ,逐漸緩慢地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註意 ,嚴重者甚至可纍及同側的頸闊肌。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 ,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製。
  入睡後抽搐停止。兩側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見。若有 ,往往是一側先於另一側受纍。少數病人 ,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 ,個別病例可伴有頭痛 ,病側耳鳴。神經係統檢查 ,除面部肌肉陣發性的抽搐外 ,無其他陽性體徵發現。少數病例於病程晚期可伴有患側面肌輕度癱瘓。
  本病為緩慢進展的疾患 ,一般均不會自然好轉 ,如不給予治療 ,部分病例於病程晚期患側面肌麻痹 ,抽搐停止。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不恢復或不完全恢復時 ,可産生面肌痙攣 ,是面神經麻痹的後遺癥。面肌痙攣表現為 ,病側面肌發生不自主的抽動。根據有面神經麻痹的病史可與原發性面肌抽搐鑒別。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又稱面肌痙攣 ,其常見臨床表現為原發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後起病 ,女性較多。
癥狀體徵
  面肌抽搐、面肌萎縮及其它腦神經(如三叉、聽神經等)受纍徵象。
診斷檢查
  1.病史
  瞭解發病年齡,抽搐部位、發展順序、頻率和嚴重程度。詢問有無顱腦損傷或面神經麻痹史。
  2.體檢
  除面肌抽搐外,註意有無面肌萎縮及其它腦神經(如三叉、聽神經等)受纍徵象。
  3.鑒別診斷
  必須與癥狀性面肌抽搐(小腦橋腦角腫瘤等引起)鑒別。
治療方案
  1.藥物治療
  酌用維生素b1、鎮靜劑等。
  2.面神經射頻熱凝治療
  於乳突尖端前1cm進針,穿刺莖乳孔達面神經幹,給予刺激,若引起耳深部疼痛及面肌抽搐,表明位置準確。用50~70℃電熱凝固30s,抽搐即可停止。必要時重複數次。
  3.顱後窩顯微血管減壓術
  顱後窩一側切口,解除小腦前下動脈或其他血管對面神經的壓迫。
安全提示
  1、本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無疼痛等其它不適,入睡後有可能停止。
  2、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補牙、拔牙、飲酒、生氣、心情不好、勞累、衝風、受涼或帶狀皰疹,尤其是熟睡吹風應當是生活中的大忌,預防重點在於避免誘因。
  3、當面神經不完全恢復時,常發生癱瘓肌的痙攣或其他聯帶運動。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又稱面肌痙攣 ,其常見臨床表現為原發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後起病 ,女性較多。
  面肌抽搐在RAS患者中的發生率為5%〔25/500〕。主要表現為陣發性收縮,先從眼輪匝肌的小抽動開始,逐漸延及下部表情肌包括提上唇方肌、笑肌、下唇方肌及三角肌抽搐,從口角局部小抽動開始,逐漸擴展為大面積表情肌抽搐。眼輪匝肌抽搐嚴重時可影響視物不清。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抽搐更重。面肌抽搐還可出現在面癱的恢復期間。
英文解釋
  1. :  convulsive tic
  2. n.:  facial tic
包含詞
變性性面肌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