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非洲黑鸚鵡
  【物種名稱】 非洲黑鸚鵡
  【又名】 小瓦沙鸚鵡、小馬島鸚鵡
  【拉丁學名】 coracopsis nigra
  【英文名稱】 lesser vasa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非洲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30到35公分不等
  亞種:目前共有4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lesser vasa parrot(coracopsis n. nigra )
  2.bang's black parrot(coracopsis n. lips)
  3.lesser comoro vasa parrot(coracopsis n. sibilans)
  4.praslin parrot(coracopsis n. barklyi)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黑棕色,尾羽的覆羽帶有不同程度的灰色斑紋;翅膀的主要飛行羽為灰色;眼睛外圈有一圈灰色;鳥喙黑色,虹膜為深棕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小瓦沙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紅樹林區、沼澤區、熱帶草原;偶爾也會前往農耕區和果園等處活動覓食。在繁殖季他們會組成小群體活動,平時他們相當吵雜,到了晚上有月光或是光綫充足他們也會相當活耀,個性並不是十分怕人,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內接近;如果受到驚擾,他們大部份會爬到比較高且濃密的樹枝上躲藏,並不會馬上飛走。
  食物:小瓦沙鸚鵡主要以各式種子、漿果、水果(尤其偏愛芒果、芭樂、無花果)、花朵等為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𠔌類,或是前往可可亞和香蕉等果園覓食,而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地理分佈】 棲息地:馬達加斯加島東部西南部
  【繁殖】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12月到次年2月,會尋找枯死的樹洞或是被砍倒根莖後遺留下粗幹的棕櫚樹洞為巢;人工豢養下的小瓦沙鸚鵡一次會産下2到4枚卵,孵化期14到18天,幼鳥羽毛長成35到42天,可以提供30*30*120公分的厚木巢箱。。公鳥的鳥喙在幼鳥孵化後,又會變回深色。